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通過一個省域實踐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浙江必須堅決扛起的政治責任。作為國有企業,要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通過競爭和協作提升企業效率,在「重要窗口」建設中自覺履行國資國企的新使命新擔當。
努力發揮競爭和協作的效率疊加效應,充分展示國資國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競爭出效率,然而,提升效率的方式是否只有競爭,答案並非唯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經驗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體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其核心是協作,國家動員各種力量、調配眾多資源來解決重大系列問題。因此,協作也能出效率。比如,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發揮協作出效率的巨大制度優勢,打贏了「上半場」。
提升效率的方式有二,一是競爭,一是協作。市場主體的競爭,屬於微觀層面。協作,屬於宏觀層面。我們探索國資國企的效率提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微觀層面用市場競爭的方式和在宏觀層面用社會協作的形式把效率結合在一起,體現集中優勢。
由於這個問題長期未能得到解決,國資國企的改革發展往往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國資國企走向現代企業法人治理體系,在市場經濟中進行競爭,向市場要效率效益。另一方面,政府往往把國資國企當作政策工具,削弱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這種矛盾讓國資國企的發展左右為難。
因此,在「重要窗口」的建設中,國資國企的運行效率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浙江國資國企探索貢獻出的方案,既可以複製到全國,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向世界展示的是,國資國企的公有制屬性不僅沒有變,而且比資本主義還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浙江國資國企要在「重要窗口」中增光添彩,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就要全面探索並發揮競爭和協作的效率疊加效應,充分展示國資國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展現中國特色國資國企的新優勢新魅力,這是浙江的國資國企走在前列必然要肩負的新使命新擔當。
以此為新起點,國資國企的經濟責任與政治責任、社會責任,追求企業效益與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等系列難題,皆可迎刃而解。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奮力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治理體系。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推動黨的領導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把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治理優勢。一是強化黨的領導,黨組織全面履行把方向、議大事、抓關鍵、管幹部、管人才、強基礎等職能職責。二是明確職責定位,嚴格規範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的權責,強化權利責任對等,保障各司其職、有效履職。三是創新組織制度,確保國有企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破解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緊緊圍繞「重要窗口」建設用能需求,充分發揮「保能源安全」主力軍作用,實現浙江能源安全、經濟、高效、清潔的高質量發展。一是保障能源總量。加強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建設,推動區域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互濟互保,提升能源供給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用能安全感。二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比例,推進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用能獲得感。三是降低能源成本。推動能源供應方式的升級,打造綜合供能2.0浙江樣板,降低用能成本,提高人民群眾用能幸福感。
堅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企業活力。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為抓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解決體制機制與落實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不適應的問題。二是完善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解決選任方式與實行分層分類管理、推行市場化選聘、促進人才多元化發展等不匹配的問題。三是完善充分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的激勵約束機制,解決績效考核不科學、人才市場價值體現不充分、監督約束不到位等問題。四是完善企業高效運轉的運行機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解決提升企業運行效率的問題。
堅持加強競爭與協作相疊加,不斷提升整體效率。提升浙能競爭力,支撐國有企業作為社會化協作重要載體,全面展示提升上下遊協作整體效率的帶動作用。一是發力「新基建」,培育「新動能」,著力完善氫儲運、加氫等基礎支撐體系布局,引領全國液氫產業發展,推動我省構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條,打造氫能產業高地。二是助推「新改革」,增強「新活力」,積極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和天然氣體制改革,優化能源交易環節,降低用能成本,提升浙江經濟活力。三是當好「新角色」,發揮「新作用」,貫徹落實好「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浙江自貿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參與「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交通強省、清潔能源示範省等省級重大戰略,勇當脫貧攻堅戰排頭兵,為早日將浙江建設成「重要窗口」貢獻力量。
【作者為浙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