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國企效率低不符合事實,盈利並非靠壟斷

2020-11-26 人民網甘肅站

  原標題:崑崙巖:「國企低效論」不符合事實

  在國企改革討論中,常聽到有人鼓吹「國企低效論」,將「國企低效」歸結為體制問題,以此反對國資控股。筆者認為,在中國國企,包括國資控股的大型企業,雄風重振,以強勁鼎力的形象展現於世界經濟競爭舞臺的今天,「國企低效論」不符合事實,作為要求「國資退出控股狀態」的理由更不能成立。

  先談「體制問題」。從主張私有化的角度看,凡是公有制經濟,凡是國有經濟主導的體制,永遠都是低效的。因為,只要看到資源、財富在社會層面上的使用和分配,就會覺得這是私人資本利益的損失和浪費。「企業辦社會」,其實不能一概否定,畢竟對社會是一種積極貢獻,對現代大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也有好處,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提倡的。但在中國,只要是國企來辦,就會被人斥責為浪費和低效。可謂體制不同,利益出發點不同,效率標準也不同。公有的效率,令私有認同,很難說不是一種奢望。

  國有企業效率不是私企能簡單類比的。國企既要追求企業利潤和效益,又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綜合起來看,國企的整體效益比私企高得多。

  從公共財政貢獻看,雖然目前在我國企業戶數、資產、主營收入佔比中,私企已佔大頭,國企皆處劣勢,但在向國家繳納的稅金及附加佔比中,2012年私企僅為13.0%,國企高達70.3%。

  從資本投入和產出看,國企不能只重短期效益,更要關注中長期發展。一些公共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如高速鐵路、大飛機製造、衛星通信導航、載人航天、繞月探測、載人深潛等重大項目,投入巨大,周期較長,不可能立馬見效,但一旦見效,對整個經濟社會發揮的作用力和對國際競爭產生的影響力,絕非一般企業可比。

  從成本和利潤比較看,有研究表明,國企能夠嚴格遵守國家規定,所承擔的稅負明顯高於私企,節能降耗的成本也高於私企,還承擔著養老幫困等多方面的社會職能,在這種情況下,利潤收入仍然實現了較快增長。以本世紀頭十年(2000-2010年)為證,我國工業國企資產年均增長11.4%,而利潤年均增長19.9%,這是舉世驚嘆的成就。

  還有種說法,國企的優異績效是靠壟斷得來的。這也不符合事實。目前我國國企中,包括117家央企,屬於壟斷行業的企業極少,不超過20家,且是既有壟斷也有競爭。壟斷性行業如成品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價格,都由政府制定,由於政府定價要考慮宏觀經濟形勢和社會穩定等因素,在一個時期可能定價較低,造成相關國企的政策性虧損。國內外的事實都證明,凡壟斷行業私有化的第一後果,就是漲價,這種「效率」,是向消費者開刀割肉獲得的。

  客觀上講,無論國企還是私企,在一定條件下存在企業個體效率有高有低的差異分布,並不奇怪。從總體狀況看,無論是社會效益水平,還是企業本身的技術、管理和經營水平,國企都要比私企高,根本不存在國企必定比私企低效的問題。應當相信,發展混合經濟,堅持國資控股,有利於優化國有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的資源配置效率,帶動企業整體水平提高,創造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的新優勢,真正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的要求。▲(作者是崑崙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央企更適合做壟斷行業?
    為什麼說國企不適合做個人消費品,國企更適合做資源和壟斷行業嗎? 一般國企不適合做消費品,只適合做壟斷的行業。國企在做消費品時缺少創新,加效率低下,國企做的消費品都沒什麼競爭力,慢慢就被市場淘汰。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事實真是如此嗎?該消息引發外界沸騰,部分媒體稱「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這一技術在智慧財產權上是完全自主的,成本可能比現在的還低,具有產業化的前景。但是,即便這一技術實現商用化,要突破荷蘭ASML(阿斯麥)(NASDAQ:ASML)在光刻機上的壟斷,還有很多核心技術需要突破,例如鏡頭的數值孔徑、光源的波長等。
  • 中科院突破5nm光刻技術壟斷?事實殘酷卻又是把雙刃劍
    (記者 陳洲)這半年來,關於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的消息刷爆了自媒體圈。然而,情況真是這樣嗎?《財經》新媒體近日的報導道出了事實真相:今年7月,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效率提升:「重要窗口」建設中的國企擔當|三個地·理論周刊
    作為國有企業,要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通過競爭和協作提升企業效率,在「重要窗口」建設中自覺履行國資國企的新使命新擔當。 努力發揮競爭和協作的效率疊加效應,充分展示國資國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競爭出效率,然而,提升效率的方式是否只有競爭,答案並非唯一。
  • 為何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而不是中科院或國企呢?
    走過原始積累階段,必然是先資本積累再技術積累,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技術很重要,技術事關大國競爭的未來!但,美國為何現在這個階段全力打壓?是因為有華為,有高鐵,有大疆?是社會整體財富正在進入創新階段,也就是資本存量基本完成,正在進軍技術、研發積累!華為、高鐵、大疆等,只是社會財富積累至技術爆發的幾個先發支點,並不是主因,網際網路是、雲是、算法是、甚至軍備也是。
  • 程式設計師降薪進了移動,被領導約談勸退,原因:加班太少工作不飽和
    前言:體制內工資低、福利完善、壓力小、有退休工資養老。部分私企或許工資高、福利中等、壓力大、無退休工資靠年輕攢錢才行。如果你有的選,你會怎麼選?關於這個在國內爭論不休的話題,確實很難有最理想的答案,畢竟千人千面,有說好的嗎,必定就有說不好的。
  • 待遇最好的十大國企,別再只盯著公務員了
    我們今天來看看國企是什麼?有哪些國企比公務員還好呢? 國企是什麼? 國企是全民國有制企業的簡稱,央企是中央直屬企業的簡稱。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文章中還暗示其離職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視,而加入民營航天公司後卻是年薪百萬的待遇,直指國企研究院人才機制低效的問題,並且批評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文章引發了關於航空航天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所、國企人才機制和效能問題的討論。
  • 中國社科院指壟斷造成的效率損失十分巨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12月10日表示,壟斷造成的效率損失是十分巨大的,據測算僅僅電力、電信、石油、鐵路四個行業的效率損失已經達到每年GDP的10%以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月10日聯合在京發布2014年《經濟藍皮書》。
  • [新京報]經濟學人劉元春:國企利益集團化是改革最大阻礙
    國內來看,企業的盈利狀態、投資意願以及經營環境等,也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今年整體經濟形勢可能不像往年那樣出現「前低後高」的狀態,四季度下行的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大。新京報:下行壓力增大,跟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周期有沒有關係?劉元春:很有關係。從中國的房地產周期本身來看,2008年的調整和2012年的調整沒有形成一個市場性的調整。
  • 【廣發跨行業聯合報告】深化國改,混改突破——廣發宏觀策略及各行業對國企改革的觀點
    船舶工業相關集團符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供給側改革」、「圍繞壟斷行業」兩條特徵,中船工業等集團有望成為軍工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2、軍工科研院所改制2017年部分科研院所有望率先啟動改制。在內部動力方面,我國鋼鐵行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能不足、行業集中度過低、管理效率較低,鋼鐵企業的兼併重組和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鋼鐵國有企業目前機制較為僵化、國企改革能提高成本控制與管理能力,在經濟下行、供需矛盾難以調和、鋼企降本增效空間大、債務風險加大的大背景下,鋼鐵行業國企改革迫在眉睫。盈利、效率、債務三重壓力將倒逼鋼企加速國企改革。內、外部動力齊助推鋼鐵行業國企改革進程加快。
  • AAA國企債違約潮背後的省思:出路其實就在腳下
    短短一個月,三家AAA高信用國企債券相繼暴雷,引發市場震動。煤炭和晶片大多數普通人接觸得比較少可能感觸不深,但是現在說起華晨,大家第一反應一定是寶馬。是的,華晨集團成也寶馬,敗也寶馬。自此,原本靠麵包車起家的華晨走上了人生巔峰,搖身一變成了西裝革履、家大業大的高富帥。強勢的寶馬名聲大噪,每年為華晨提供源源不斷的豐厚利潤,而華晨的自主品牌地位越來越低,每年都在虧損的邊緣徘徊。殊不知,子強母弱的局勢也為今天華晨的破產埋下了禍根。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大約100萬左右,進入榜單的地方國企一把手收入估計也差不多。  不是說,一定要達到多少,但目前水平肯定是背離市場水平的。靠覺悟驅動是不會持久的。靠晉升驅動,但「官帽子」有限,也不可能持續。  痛點二:分配上搞平衡,收入上設天花板  定指標、發責任書搞得轟轟烈烈,兌現的時候,覺得誰都不容易,幹多幹少收入差不多。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三個有利於」標準既是國企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目的,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目標指向、實踐依據和檢驗標準,意義重大。  首先,國企改革的第一個標準是國有企業的保值增值。這是一個價值力標準,也是生產力標準,是三個標準中首要的、基本的標準。國企是以管資本為主,而衡量其價值的標準便是資本的增加與減少,保值增值是一個基本要求。因為國企改革就是要改掉虧損,通過轉方式、調結構等多項改革措施使國企盈利。
  • 全球銀行業盈利能力疲弱的原因及影響
    然而,受外部經濟體需求疲弱、國內增長動能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等內外部因素的疊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在此背景下,銀行盈利能力有所下行。2011至2018年,中國銀行業的ROA和ROE分別從1.3%和21.4%降至1.0%和12.7%。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2008至2018年間,其年均ROE仍高於金融業平均水平,亦高於菸草業、房地產業等壟斷行業。
  • 半年虧1.8億英語流利說擬上市:先當獨角獸再談盈利?
    儘管此前51Talk創始人、CEO黃佳佳曾公開表示,在線教育不是一個靠補貼就能成功的行業,最終要回歸到產品和服務的競爭上,因此他並不關心股價的一時波動。但很顯然,企業只有能盈利才能獲得發展。樸新教育財報顯示,樸新教育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由2016財年的86%升至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的117%。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國資監管部門將更多地從操作層面來考慮,在頂層設計之下,如果落實過程中有些政策可能存在不平衡,將致力於通過該方案更好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推動重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特別是讓一些短板和弱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國有企業改革的綜合效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國有企業的治理體系更加成熟定型,國有企業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
  • 丁真入職國企楊超越落戶上海,讀書無用?倖存者偏差父母得知道
    要知道,想要進入國企工作可不容易,很多高文化高學歷的人削尖了腦袋都擠不進國企。而丁真,小學文化水平,漢語都不會說,卻可以輕輕鬆鬆進入國企,引來不少質疑。和丁真入職國企一樣被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還有楊超越落戶上海這件事情。上海作為我國經濟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落戶難度很大很大。各項落戶要求總結起來,就是高學歷高文化或者是某領域裡的技術人才等等。另外還有就是嫁給本地戶口了。
  • 2021年度投資策略:從「估值牛」走向「盈利牛」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聯證券,張曉春)核心觀點不平靜的2020年:全球寬鬆推升"估值牛"行情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前低後高,但整體依然低迷。中國成為唯一 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全球貨幣寬鬆浪潮推升資產價格,股市呈現「估值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