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國企債違約潮背後的省思:出路其實就在腳下

2020-12-04 安得財富理財大學堂

10月23日

旗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遼寧最大的國企華晨集團未能按期兌付私募債券「17華汽05」,發生實質性違約。

11月10日

河南省最大國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下屬骨幹企業永煤控股宣布因流動資金緊張,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債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額還本付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11月16日

清華大學下屬紫光集團「17紫光PPN005」展期方案未獲通過,發生實質性違約。

短短一個月,三家AAA高信用國企債券相繼暴雷,引發市場震動。

煤炭和晶片大多數普通人接觸得比較少可能感觸不深,但是現在說起華晨,大家第一反應一定是寶馬。

是的,華晨集團成也寶馬,敗也寶馬。

華晨旗下的自主品牌金杯、中華、華頌早已被世人遺忘,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分別為7661輛、3186輛、0輛,一片慘澹。

而寶馬的銷量一如既往的優秀,絲毫不受疫情影響,依然高達26.2萬輛。

在2011-2018年間,華晨寶馬每年給華晨集團貢獻的利潤額為17-62億元,佔華晨總利潤的94%-107.3%,顯而易見,寶馬近十年來一直都肩負著華晨集團「奶媽」的使命,持續為華晨輸血、反哺。

華晨寶馬這棵搖錢樹是2003年種下的,彼時寶馬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成立了華晨寶馬,經過數次股權變動後雙方各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自此,原本靠麵包車起家的華晨走上了人生巔峰,搖身一變成了西裝革履、家大業大的高富帥。

強勢的寶馬名聲大噪,每年為華晨提供源源不斷的豐厚利潤,而華晨的自主品牌地位越來越低,每年都在虧損的邊緣徘徊。

殊不知,子強母弱的局勢也為今天華晨的破產埋下了禍根。

2018年,華晨豪情萬丈地宣布我們是省屬企業中第一個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的公司,集團發展將邁入全新的歷史階段,下一步就是挺進世界500強!

500強真有這麼好進?不見得。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其實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同年,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一錘定音: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會儘快放開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

寶馬等這一天已經等得太久了。

儘管過去幾年裡它已從弱勢的華晨手上逐步收回了銷售權、推廣權並將高管全都換血成自己的部下,但這對於寶馬來說遠遠不夠,它要攫取最大化的利潤,它不想再每年白白給華晨50%的分紅了。

2018年10月11日,寶馬宣布擬在2022年前增持華晨寶馬股權至75%,不再納入華晨汽車合併範圍,成為真正的掌舵人。

多米諾骨牌開始一塊一塊地倒下,到今年8月份,華晨旗下多隻存續債券出現暴跌;10月份,華晨表示因為資金困難所以無法如期兌付10億元的私募債,只能支付利息部分。

債券違約前其實不是沒有前兆,華晨今年已有19次被強制執行的記錄。

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標誌著華晨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市場一片譁然,這家AAA級國企,從違約到破產竟然只用了一個月。而最令債券持有人寒心的是,在違約的前一周,華晨集團還針對本期債券發布公告,稱「將於10月23日開始支付最後一個年度利息和本期債券本金」。另外在此之前的8月18日,華晨集團也曾發布類似公告,稱「我司將繼續堅定履行國企職責,按時兌付到期債券,維護合法權益」。

這個煙霧彈讓原本有機會賣出的投資人繼續持有,讓準備買入的投資人放心買入。

後來,船沉了,華晨到最後一刻仍鐵了心要和所有債主共沉淪。

最近這三個大雷炸得債市人心惶惶,連3A國企債都違約了,我們還能買什麼?除了國債外到底還有沒有安全的債券了?

有,而且離我們並不遠,每天腳下走過的柏油路就是答案——政府城投債。

城投平臺是政府的融資工具,用於幫地方政府發展基建、造路修橋、土地開發等半公益性業務。

雖然國企和城投平臺的實控人都是政府,但是兩者的定位從本質上就是不同的,國企是企業,企業的核心是盈利,就拿華晨來說,10億多嗎?對我們來說可能很多,但對ZF爸爸來說這不算什麼,只要ZF想救,就是一句話的事,可是這次遼寧省態度很明確,這家早已喪失盈利能力的企業對ZF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救助價值了。

可是城投平臺不同,政府看中的是它的再融資能力,國家要發展就離不開基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更重要的是,政府債直到今天都未曾發生過一例實質性違約,即便在一些財政實力較弱、偏遠落後的區域發生了偶發性延期情況,上級ZF也會迅速撥款兜底,這就是政信信仰。

國人對國企的印象真的應該刷新了,今年不是國企債第一次違約,也未必是最後一次,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本想用「市場換技術」,可惜十幾年下來技術沒消化多少,企業卻被慣得不思進取,喪失了創造力,習慣了被合資養活。

自主品牌製造業的盈利羸弱我們可以用外資太強勢來粉飾,但其自身的懶惰懈怠、管理無能難道我們就該置若罔聞?像華晨這樣的國企還有很多,如果不從自身找問題,只是一味等政府救助撐腰,那沉船也是早晚的事。

不過投資人也不要過於擔心,考慮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方針,國家對於「逃廢債」的約束和管理會越來越嚴格,發債企業的資質門檻和信息披露的程度也將逐步提高。

對投資人而言,也是時候破除對國企的迷信了,腳踏實地,選擇底層資產清晰、結構明確的理財產品才是避雷的最好方法。

相關焦點

  • 永煤違約鏈式反應:殃及國企債城池 逃廢債恐慌蔓延 監管重拳打向...
    接二連三的「AAA」評級的國企、校企的債券意外違約,挑破債市投資者們的國企「剛兌信仰」,市場更是提出地方政府無償劃轉重組以「逃廢債」的質疑,信用緊縮恐慌從未如此幾何級般地傳導。  國企「剛兌信仰」受衝擊  市場化違約正加速到來,投資者們開始重新審視國企債剛兌的「信仰」問題。  11月19日,前述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永煤控股違約後,公司也要開始重估持有的部分弱國企資質的債券的價值,國企「剛兌」的信仰正在被打破。
  • 又一AAA級國企出事了,永煤控股債券爆雷背後:員工欠薪、子債父償
    多隻煤企、城投、地方國企境內外債券持續下跌。 相比於債券市場違約的「意外」,在永煤控股本部所在的河南永城,這個與城市發展早已融為一體的企業,已拖欠了員工數月工資。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員工欠薪、「子債父償」等徵兆發生前,永煤控股、豫能化集團的財務問題,其實早有端倪。
  • 前腳改革,後腳爆雷,欠薪五個月這家AAA級國企背後隱藏了什麼?
    多隻煤企、城投、地方國企境內外債券持續下跌。相比於債券市場違約的「意外」,在永煤控股本部所在的河南永城,這個與城市發展早已融為一體的企業,已拖欠了員工數月工資。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員工欠薪、「子債父償」等徵兆發生前,永煤控股、豫能化集團的財務問題,其實早有端倪。
  • 趙建:第四波違約潮——債務國家幫著還了,但錢去哪了?
    前三次違約潮開始的時間(三年一次,因為短期債務平均久期大約為三年)分別是2012(以鋼貿為代表的中小民企),2015(產能過剩的大型民企),2018(過度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民企,經營不規範的金融企業)......這三波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國企和城投的信仰一直沒有動搖。
  • AAA級債券現違約:當日利息已還上,投資者擔憂信用收縮
    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會議原定是河南省國資委、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省銀保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銀行業協會相關領導均會參加。但開會現場只有銀行的人來,國資等部門都沒有露面,多家銀行代表在等待大約半小時後無奈離開。該持有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永煤集團的本期債權違約給人感覺非常突然。
  • 市場直呼國企債定價錨飛了
    這兩隻債分別應於11月22日、23日兌付,應付本息金額分別為10.32億元、10.25億元。  永煤控股只是近期發生違約的多個信用主體之一,但卻因違約的超乎市場預期,成為引爆市場情緒的關鍵角色。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債券市場總體是穩定的,受影響的是個別地區和行業。其中,永煤債的後續處置將被重點關注。
  • 永煤違約,國企信仰漸行漸遠:蝴蝶扇動翅膀,也許影響每個人未來
    正念君觀察到:本次永煤控股的違約,被市場認為是一個市場標誌性事件:1、債券市場國企信用體系坍塌加速:自債券市場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國企信仰,雖然之前也有個別國企的違約對信仰造成衝擊,但國企AAA債依然是各類資管產品關注對象之一。尤其是對負面消息不斷金身未破或行業困難,信用利差高企的品種。
  • 信用債市場擾動不斷,債基單周最多跌10%,小夥伴們怎麼辦?
    短短一周時間,不少小夥伴持有的債基竟然跌了4個多百分點,最多的一隻債基5天業績下跌10%。債市究竟發生了什麼?投資者如何看待債基業績回落?又該如何應對?債市出現「意外違約」自2014年以來,債券市場的一、二級市場可能從未像今年這樣狀況不斷。
  • 債市遭遇600億違約洗禮 信用市場痛苦重構
    其中,僅今年前4個月就發生14起債務違約事件,涉及27隻債券,其中19隻公募債、8隻私募債。近期債券違約風險集中趨勢越加明顯。事實上,僅僅4月份以來,就已經有包括東北特鋼、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國裕物流等4家發債主體浮出水面,宣告著地方國企、央企的「信仰神話」正式破滅。「中國債券市場已經無可爭議地進入了違約高發期。」
  • 剛剛,永煤債已構成違約!基金經理緊急發聲:三大原因所致!最高層...
    永煤控股的問題在於作為老國企,背負了較重的社會負擔,且債務結構不合理,這本應是企業通過自身調整去解決的問題,結果卻通過轉嫁給債務人的損失來解決。一家經營良好企業稍遇困難就「順勢躺倒」,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是典型的逃廢債。  惡意逃廢債和打破「殭屍企業」剛兌存在本質的差異,具備償債能力的企業選擇違約是典型的逃廢債行為,是無視市場經濟規則的惡劣行徑。
  • ...其實早有預兆,年內115隻債券違約1330億,近期53隻債券427億取消...
    疊加近期頻發的債券違約事件,其債券違約也加劇了信用債市場的不安。(11月19日175債券報賣偏離;數據來源:Wind)據Wind數據,11月19日,共有175隻信用債報賣偏離,偏離值最大的為「19三峽平湖MTN001」,偏離值達到2039.85BP。
  • 債券兌付衝擊波:海外機構收緊投資級中資美元債認購
    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受地方國企債券兌付違約影響,當前不少海外投資機構對認購中資美元新債的態度變得極其謹慎,令相關債券估值面臨劇烈調整。富達國際投資組合經理belinda liao表示,在近日中國地方國有企業違約事件有所增加的情況下,海外投資人正意識到地方政府隱性擔保或已「消失」。
  • 河南千億級國企違約後 承諾先還一期5億本金
    一石激起千層浪,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的突然違約打破了市場沉寂,一時間引發債市連鎖衝擊,全國煤炭類債券、河北、山西甚至雲南等地的國企債均受波及,一級市場被迫取消發行,二級市場遭遇「打折」拋售。
  • 信用債一周千層浪:一大波違約或在路上,多地平臺緊急叫停發行
    11月13日,有近10家地方融資平臺緊急叫停債券、中票等信用債的發行。拉曼資產信評總監張磐在wind報告中指出,永煤問題既是流動性問題也是償付能力問題,其債券違約是解決自身問題的手段。總體上,債券市場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另一位市場人士也表示,信用債違約是正常的事,只是近期國企、央企信用債問題的暴露,誇大了信用債的風險。
  • 企業債違約事件頻發,折射的問題怎麼破?
    ,其中華晨集團、永城煤電等多家企業債券違約事件備受關注。而今年以來截至11月22日,已經有98隻債券未及時撥付兌付資金髮生違約。  我們知道,企業發債可以短期內解決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問題,但它終究是要還本付息的。  這點其實與銀行貸款性質是相同的。只不過,銀行貸款需要企業提供抵押物,而企業發債很多是信用債。
  • 永煤違約衝擊市場預期 債基淨值下挫值得抄底嗎?
    對投資者來說,現在是抄底債基的好時機嗎?  受永煤違約擾動,多個相關主體乃至類似主體價格發生大跌。Wind數據顯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6冀中01」連日下挫,20日收報68.3元,淨價跌幅11.19%;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3平煤債」20日淨價跌幅0.84%,收報73.9元,相較於6日收報的97.5元,債券價格累計下跌24.2%。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此前曾無償劃轉資產
    永煤集團的母公司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南能源」),後者是河南規模最大的國企。這次債券違約也成為繼遼寧國企華晨、盛京能源債券接連出現違約之後,又一家國企債券毫無徵兆地違約。 永煤集團表示,將通過多渠道積極籌措兌付資金,爭取儘快向投資人支付債券本息。
  • 金融委嚴罰逃廢債傳遞什麼信號
    近期,部分高評級地方國企債券接連發生違約,引發信用債市場震蕩。有信息披露,有關主體涉嫌以資產重組為名轉移優質資產,成立「殼公司」下沉變更股權等「花式操作」,引發市場對其逃廢債的強烈質疑,嚴重挫傷了投資者信心,破壞了市場生態。
  • 債券違約民企成「風暴眼」 逼近500億規模背後如何排雷?
    摘要 【債券違約民企成「風暴眼」 逼近500億規模背後如何排雷?】「近日我們公司又對所持有的債券進行了一波『排雷』,估計不止我們公司,應該整個行業近期情況差不多,違約事件不斷增加。從以往經驗來看,年底往往是更加集中。
  • 危險的關係-華晨債務違約
    事情並沒有結束,我們認為,最終華晨會還款,遼寧國企也會繼續融資。作為遼寧省國資體系的老牌核心國企,華晨違約使原本飄搖的債市國企信仰不復存在,其影響將非常深遠。截止2020年8月各地區信用債市場存量統計截止2020年11月7日,遼寧省全年已發行地方債934.32億元(不含大連),359.66億元的專項債券中有222億為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成為遼寧省發展建設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