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違約事件頻發,折射的問題怎麼破?

2020-11-26 網易新聞

2020-11-23 20:47:23 來源: 金融投資報

舉報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最近一段時間,企業信用債市場頻發違約事件,其中華晨集團、永城煤電等多家企業債券違約事件備受關注。而今年以來截至11月22日,已經有98隻債券未及時撥付兌付資金髮生違約。

  我們知道,企業發債可以短期內解決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問題,但它終究是要還本付息的。

  這點其實與銀行貸款性質是相同的。只不過,銀行貸款需要企業提供抵押物,而企業發債很多是信用債。

  但從根本上講,都會增加企業的財務成本。

  負債經營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遇到順風順水的宏觀大環境,企業可以靠持續經營產生的效應掩蓋這個成本,則企業債是錦上添花;如果宏觀經濟遭遇波摺疊加企業經營不善,則容易出現經營效應下降與財務成本增加「雙殺」的險情。

  由於是信用債,企業是比較喜歡利用企業債發行籌集經營性資金的。

  企業債最近幾年發展得非常迅速,僅2019年企業債發行規模就達到3625億元左右,比2018年上升了50%。實際上,企業債之所以能這麼火,與整個債券市場最近幾年的牛市是有密切關係的;可以說,最近幾年寬鬆貨幣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債券市場,今年初「城投債基本靠搶」的新聞更不是不絕於耳。

  這種大牛市背景,吸引了大量流動性源源不斷地參與,甚至造成了前段時間可轉債都被爆炒的情況,讓人嘆為觀止。

  因此,企業債即便在以前有什麼問題,在債券牛市或者說宏觀經濟向好的情況下不會出什麼大問題,比如當年也有城投債出現違約情況,但很快就解決了。

  然而,現在宏觀經濟環境出現了很大變化,以前講的是速度,可以寅吃卯糧,但現在講的是質量,則很多因為「快」而產生的問題就容易暴露出來。

  高層其實也說了,近期企業債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

  實際上,企業如果在銀行貸款,也可能出現違約問題,但銀行貸款的知情面會小一些,或者說銀行可以通過展期甚至通過自己計提壞帳解決;但企業債很多是公開發行的,一旦出現兌付困難,影響面比較大。

  高層已經定性了,企業債目前出現的違約問題,是暫時性的,應該不會大面積爆發,但也值得深思,企業債是需要企業增加財務成本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我國的直接融資比例太低,一個根本原因是資本市場發展一直畏手畏腳患得患失,指數長期不漲,缺乏賺錢效應,怎麼可能吸引源源活水?沒有源源活水,擴大直接融資就是無本之木,市場缺乏存量資金,怎麼發展直接融資?

  因此,我們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牛市中解決直接融資,這種融資是不需要上市公司增加財務成本的,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互動良性循環,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永煤違約鏈式反應:殃及國企債城池 逃廢債恐慌蔓延 監管重拳打向...
    在金融機構眼中,此次會議釋放了企業良好運轉的信號,並未提示有關債務壓力風險等問題。而且,10月20日,「20永煤MTN006」剛剛完成發行。隨後,這一國企債違約炸雷突如其來。  11月16日,擁有清華大學校企光環、由國家教育部直接控股的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集團」)一筆規模為13億元的私募債也發生實質性違約。
  • 債券融資動態與違約事件觀察雙周報
    8.17 - 8.31 摘要寬信用政策措施的完善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貸款主渠道積極為企業供給資金之外,地方債、信託成為寬信用的主要渠道。地方債增長迅速,8月信託發行規模高於2018年月均值,社融呈復甦趨勢。在擴基建、控房價泡沫的政策大方向下,地方債的增長空間較大,房地產信託的增速會減弱。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此前曾無償劃轉資產
    這次債券違約也成為繼遼寧國企華晨、盛京能源債券接連出現違約之後,又一家國企債券毫無徵兆地違約。 永煤集團表示,將通過多渠道積極籌措兌付資金,爭取儘快向投資人支付債券本息。 事件發酵之後 ,引發市場擔憂情緒。據了解,不僅永煤集團的其他存續債券受到衝擊,多家能源煤炭企業和國企的債券也受到波及。背後的原因,也有爭議。
  • 剛剛,永煤債已構成違約!基金經理緊急發聲:三大原因所致!最高層...
    永煤控股違約所引發的市場連鎖性反應,可能會讓不少正常經營企業被動捲入到這場危機中,系統性金融風險一觸即發。  過去幾年債券市場經歷了諸多違約事件,為何永煤控股的違約還會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原因在於過去多起違約事件的發生和處置已經嚴重侵蝕了資本市場的信用基石,讓投資者積累了太多的不滿,「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 債市遭遇600億違約洗禮 信用市場痛苦重構
    其中,僅今年前4個月就發生14起債務違約事件,涉及27隻債券,其中19隻公募債、8隻私募債。近期債券違約風險集中趨勢越加明顯。事實上,僅僅4月份以來,就已經有包括東北特鋼、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國裕物流等4家發債主體浮出水面,宣告著地方國企、央企的「信仰神話」正式破滅。「中國債券市場已經無可爭議地進入了違約高發期。」
  • 高騰國際侯明偉:債市違約風險趨升,看好中資房企美元債
    經濟疲軟,未來違約率將增加對於當前經濟形勢,侯明偉表示,目前全球經濟疲軟,利率再次出現倒掛,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概率加大,未來信用債違約率會逐漸增加。亞洲美元債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尤其敏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三次美國經濟衰退中,美國違約率見頂對亞洲利差水平的直接傳導效應都盡顯無疑。
  • 去年178隻債券違約 涉及金額達1424億元
    來源:宋清輝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去年,債務違約頻現。根據WIND統計,去年發生違約的債券有178隻,涉及金額達1424.08億元。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超過30家。根據統計,去年新增違約主體共38家,其中民企達到了34家,佔比近九成。首次違約的明星企業就有康得新、龐大集團、三胞集團、北大集團等。從新增違約主體行業分布來看,較為分散,包括綜合、商貿、建築、機械設備、化工、有色金屬、輕工製造、食品飲料、房地產等。
  • 2019年信用債投資策略:涅槃重生 靜待轉機
    1)18年信用風險頻發,民企成重災區。今年前10個月國內信用債市場已經有108隻債券違約,合計金額987.52億;新增違約主體32家,其中有24家為民營企業,民企違約率顯著高於國企。2)支持政策陸續落地,信用風險有所緩解。
  • 排名倒數、風格激進:華泰資管債基遭遇「黑天鵝」
    若將所有性質企業考慮在內,則截至11月17日,2020年以來發生信用債違約的企業已經達到46家,涉及的信用債則達到114隻,違約日債券餘額合計達到1320.56億元,逾期本金及利息分別合計854.38億元和83.44億元,合計937.82億元。
  • ...其實早有預兆,年內115隻債券違約1330億,近期53隻債券427億取消...
    自11月10日永煤違約事件以來,已經有53隻債券取消發行,規模合計427.3億。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的債券違約率實際低於去年同期。本次永煤控股所在的河南近四年來僅有14隻債券違約,違約金額總計81.40億元,在各省市中排第12名。截至目前,我國企業債券累計違約81.4億元,僅佔存量企業債券的0.2%,遠低於信用債市場1-1.20%違約率。
  • 債券違約民企成「風暴眼」 逼近500億規模背後如何排雷?
    違約似乎在加速,進入7月已經有9隻債券違約,若將時間拉長至年初,債券違約數量則增至91隻,涉及金額高達492.9億元。   海通證券姜超在研報中指出,今年民企債券違約仍甚,新增的24家違約主體中,民營企業共有21家,佔違約主體數的87.5%,較去年的82%進一步提高,共涉及債券餘額469億元。民企實際控制人風險頻發。
  • 高溫來臨,魚類寄生蟲疾病頻發,怎麼破?
    高溫來臨,魚類寄生蟲疾病頻發,怎麼破?2016-06-20 22: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熱點        瀏覽量: 2677 次 我要評論 隨著集約化水產養殖的發展,由寄生蟲引起的魚類流行性疾病頻發。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通常情況下,寄生蟲類疾病在自然水體中並不對魚類產生明顯的威脅。
  • 債券市場頻爆雷、相關股票大跳水,對A股影響到底有多大?丨火線解讀
    近日,永煤債違約引巨震,信用債市場烏雲密布,多隻債券接連跌停……永煤控股旗下債券連續兩日大跌,「18永煤MTN001」周三淨價暴跌94.61%,並於周四再度下跌10.41%;「20永煤CP001」最新淨價跌93.15%。同時,宣布放棄贖回其永續債「15紫光PPN006」的紫光集團公司債也大跌。
  • AAA國企債違約潮背後的省思:出路其實就在腳下
    11月10日河南省最大國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下屬骨幹企業永煤控股宣布因流動資金緊張,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債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額還本付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最近這三個大雷炸得債市人心惶惶,連3A國企債都違約了,我們還能買什麼?除了國債外到底還有沒有安全的債券了?有,而且離我們並不遠,每天腳下走過的柏油路就是答案——政府城投債。
  • .| 承銷機構與受託管理人在債券違約下的責任承擔與利益衝突
    ■ 道可特法視界第1183篇原創文章  摘 要   自2016年起,我國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開始頻現。  (二)債券違約類型及違約企業性質  出現違約的債券類型包括: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私募債、中期票據、可交換債券、集合票據、集合債、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可轉換債券。
  • 千億煤企面臨債務衝擊,46隻能源相關債券出現違約
    眼見到了年關,能源企業紛紛出現債務違約,終於也將資金問題徹底暴露了出來。近日,停牌5個月之久的永泰能源債券迎來復牌。但開盤不久,其發行的「16永泰01」「16永泰02」債券便快速下跌,截至收盤,跌幅分別達49.1%、35.08%,盤中甚至因大跌遭上交所兩次實施臨停。
  • 永煤違約衝擊市場預期 債基淨值下挫值得抄底嗎?
    對投資者來說,現在是抄底債基的好時機嗎?  受永煤違約擾動,多個相關主體乃至類似主體價格發生大跌。Wind數據顯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6冀中01」連日下挫,20日收報68.3元,淨價跌幅11.19%;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3平煤債」20日淨價跌幅0.84%,收報73.9元,相較於6日收報的97.5元,債券價格累計下跌24.2%。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與此同時,得益於法治觀念的普及、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以及國家層面對網絡民意的日益重視,網絡維權的關注度和成功率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更多利益主體效仿,導致藉助網絡進行投訴或舉報的事件頻發。《報告》發現,在地域層面,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主要發生在北上廣深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涉及金融、製造、網際網路、房地產等多個行業領域。
  • 違約事件兩大「主角」又成熱點 一大波債券取消發行
    違約事件兩大「主角」又成熱點 一大波債券取消發行   16日晚間,上清所公告完成「20永煤SCP003」  事件迅速發酵,在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其他同行業(煤炭)、同資質(弱國企)、乃至同省(河南)發行主體的信用債慘遭殃及,二級市場幾乎遍地賣盤,而一級市場也頻繁取消發行,多隻基金淨值出現大幅下跌……  此前,永煤控股已透露劃付債券付息資金。
  • 永煤債風波猶存600億公司債等發行計劃擱淺 中金介入豫能化債務重組
    原標題:永煤債風波猶存600億公司債等發行計劃擱淺 中金介入豫能化債務重組   根據最新統計結果,11月10日永煤違約事件東窗事發,近兩周以來,包括公司債、企業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