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的「納米大講堂」系列講座在線開講。第一期講座由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院士帶來《創造機遇 應對挑戰——納米技術的發展之路》主題報告。
趙宇亮院士
講座中,趙宇亮主要介紹了納米技術與納米產業發展前景,結合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創新院」)的創立和初心、「納米十條」的發布,與大家一起探討了未來納米科技產業化的的發展方向,同時闡述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當代研究生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納米科技具有基礎性、前沿性、交叉性和泛在性的共性特徵,將在基礎科學中起到創新性、引領性、穿透性和帶動性的作用。趙宇亮院士強調應著重納米科技產學研相結合,大力發展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從而發揮出納米科技在產業技術中精準性、綠色性、智能性和變革性的作用。
在本次講座中,趙宇亮院士深入淺出地為參會同學和老師們講解了他對「納米科技和智能社會」的獨到見解,趙院士從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方面介紹了未來納米科技在各行各業中的美好前景。納米科技不僅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對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趙宇亮院士也指出了目前中國在發展納米科技時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納米技術研發碩果纍纍但是企業承接能力低、創新產業轉化少。究其原因是中國科技創新鏈九級技術成熟度的4-6級缺失。為此,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廣州開發區於2019年9月共同成立了廣納創新院,以為人類生活與技術做出更大貢獻的初心和使命,建設全球一流的「工匠型」人才隊伍,努力把我國納米科技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成國家的技術研發能力和科技生產力。
在講座結束後的提問環節中,參會師生積極提問: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最快多久可以補足4-6級缺失?如何合理制定措施以避免廣納創新院出現空殼化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趙宇亮院士給出了詳細的解答,激勵所有的納米學子們,用自己的科學智慧與科學思維,譜寫更加高科技的納米篇章。
講座結束後,師生熱烈討論
主講人簡介:
趙宇亮院士主要從事納米生物效應分析與安全性研究,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院士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實現了納米毒理學領域在中國的起步、形成和發展,同時使中國在該領域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