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納米醫學的追夢人

2020-09-17 科學中國人scichi

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的基礎研究,為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實現安全高效的生物醫學應用,是相關科研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難題。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劉晶正是這項前沿科技的探索者。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研究,在動物、細胞和分子水平,多維度解析重要醫用納米材料在複雜生物體系中的作用過程和規律,為納米醫學這艘軍艦的遠行保駕護航。

納米科學打開夢想之窗

當物質達到納米尺度時,就會出現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量子尺寸效應、表面效應等。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形成了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日益受到政府、學界等廣泛關注,更為有志向的年輕人打開了一扇成就夢想的窗。

前排左二:劉晶;左四:趙宇亮院士;左五:陳春英研究員

「本科時我報考的是生命科學專業,當時天真地認為,只要把人體生命活動的調控機制研究清楚,人類就不會再被疾病所困擾。」採訪中「85後」劉晶爽朗地回憶說。通過在陝西師範大學生物學基地班4年的學習,劉晶意識到生命活動是一個極其龐大而複雜的網絡系統,想要針對某個特定位點實現高效精準的調控異常艱難。

納米技術的興起為生命活動的精準調控帶來了新的希望。對於劉晶的願景來講,納米技術可以說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懷著最初的夢想,品學兼優的劉晶被保送進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師從趙宇亮院士和陳春英研究員。碩博連讀期間,兩位導師對於科研的執著和嚴謹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劉晶,「非常感謝我的恩師,他們淵博的學識、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嚴謹的治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風時刻感染和激勵著我。」不僅使她在專業上有所精進,更堅定了她從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研究的決心。

我想為家鄉盡一份微薄之力

「我是陝西人,在家鄉做納米生物效應研究的人還比較少,我想用自己所學為家鄉盡一份微薄之力。」博士畢業時,心懷感恩的劉晶毅然回到家鄉,憑藉已取得的優秀科研成果入選陝西省高校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作為引進人才成為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的一員。

據了解,她已在藥理與毒理、納米醫學領域的國際知名期刊共發表論文37篇,曾作為15位中國代表之一受邀參加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獲得2015年環太平洋國際化學大會優秀報告獎。2018年,在陳春英研究員的建議下,在西北大學的支持下,經中國毒理學會推薦,劉晶成功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截至目前,她已獲得了多項影響重要醫用金屬納米材料生物學效應與安全性的關鍵參數,科學指導醫學應用過程中的減毒增效,並在多種疾病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竭盡所能地將恩師對我的教誨傳承下去,培養更多優秀學生,為納米生物醫學的研究工作添磚加瓦。」

相關焦點

  • ...報導劉晶及合作者對拓撲光電探測的展望:基於半金屬的高性能...
    本站訊(通訊員 劉晶)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微納測試課題組劉晶副教授以「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與合作者美國耶魯大學Fengnian Xia教授、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Di Xiao教授、西班牙巴塞隆納科學與技術學院F.Javier García de Abajo教授和北京大學孫棟教授,在國際刊物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將碳納米材料應用於人體抗菌抗病毒,藥物載體,腫瘤治療等生物醫學領域。自古以來,人類的進化伴隨著與病菌的博弈。後來,人類發現抗生素能有效地控制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被譽為「醫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然而,抗生素的濫用以及新抗生素研發緩慢等因素,導致現在的人類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境地。
  • 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
    現在的時代,既不是金屬材料時代,也不是高分子時代、新陶瓷時代、複合材料時代,而是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開發和應用新型材料的新時代,這就是納米材料的時代。生物醫學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用於人工器官、外科修復、理療康復、診斷、檢查、治療疾患等醫療、保健領域,而對人體組織、血液不致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2019年全國納米醫學與工程高峰論壇暨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
    4月20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納米醫學與工程分會主辦,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天津市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共同承辦的2019年全國納米醫學與工程高峰論壇暨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天津市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學術年會在天津燕園國際酒店召開。
  • 邢定鈺:凝聚態物理的追夢人
    在量子輸運和自旋輸運理論、磁性納米結構和巨磁電阻、半導體的熱電子輸運,以及超導和關聯電子體系理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象牙塔裡的追夢人邢定鈺自幼聰慧過人,4歲就入讀小學。儘管年齡最小,但仍是當時年級裡名列前茅的學生。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近幾年我國納米行業規模及佔比情況如下圖所示: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三、納米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1、納米材料在醫學領域應用納米材料在醫學領域已應用於藥物載體、癌症治療、基因治療、抗菌材料、組織工程、醫學診斷等方面,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好處。
  • 致敬,追夢人!
    因為夢想,『兩自一包』教育改革實踐者辦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今天 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學校音樂廳內掌聲雷動 「致敬,追夢人」—— 2019「感動武侯」十大人物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的進步有望改善現代醫學和生活質量。這些機器人平臺的小型化已經有了許多應用,這些應用在精密醫療方面發揮了作用。由於微型和納米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廣泛應用,它們在精密醫學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著技術、監管和市場方面的挑戰。儘管如此,最近從概念驗證到體內研究的轉變證明了它們在精密醫學上的潛力。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Ali Khademhosseini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Priyabrata Mukherjee對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
  • 裴端卿劉晶揭示小鼠多能幹細胞始發態向原始態轉變過程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組和劉晶研究組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BMP4 Resets Mouse Epiblast Stem Cells to Naive Pluripotency through Zbtb7a/b-mediated Chromatin
  • 這名36歲的科學家,掀起了納米醫學的新浪潮
    20多年前,當只有15歲的張良方考入清華大學時,納米醫學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於概念)近年來,納米醫學的興起給了科學家們新的武器——納米粒子能夠作為藥物的載體,以前所未有的精度遞送藥物。這些試驗結果不但意味著納米粒子作為藥物載體有望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還開啟了一扇進入納米醫學新世界的大門——這些包裹有不同細胞膜的納米粒子可以充當納米海綿的作用,吸收病菌分泌的毒素,減少感染對人體的影響;另外,我們也可以給這些納米粒子套上細菌的細胞膜,在不使用活體細菌的前提下,有效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夢想秀》錄製夢想盛典 群星為追夢人驚喜圓夢
    本季《夢想秀》,劉雨欣不僅負責美貌如花,還是一個十足的「愛心女神」,對選手的每一個夢想,她都會想盡辦法出錢出力,還把良師益友積極地介紹給追夢人。在「圓夢特別節目」的錄製環節,劉雨欣幫助的追夢人張紅琢來自河北唐山,八年來自費行程7萬多公裡,走訪過15個省市自治區、150多座烈士陵園,並幫450多位烈士「葉落歸根」。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納米機器人技術是指開發可在納米尺度執行任務(如感知、驅動、操作、推進、控制、協同等)的機器人設備/系統。
  • 我國科學家研製可生物降解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
    稀土無機納米發光材料作為新一代發光納米生物醫學探針,因其發光性能優異、化學性質穩定及自發螢光幹擾小等優點,已在各種危重疾病如腫瘤的精準診斷和治療等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已報導的稀土無機納米生物醫學探針都不可生物降解,易在生物體內聚集,無法以代謝的方式排出體外,這限制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臨床應用和成果轉化。
  • 2018年中國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術年會—納米醫學分論壇圓滿結束
    CBME2018成功舉辦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技術與應用、醫學成像與人工智慧、生物電子與傳感器、微流控與臨床檢驗、生物醫學光學、醫學神經與康復工程、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納米醫學、生物醫學超聲診療、心血管疾病診療方法等十餘個學術論壇,共組織近200場口頭報告、近300個學術交流壁報。
  • 「最美奮鬥者」是追夢人的代表和符號
    處在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歷史節點,處在一個激情澎湃、生長夢想的時代,「最美奮鬥者」就是追夢人的代表和符號。要在接力奮鬥中創造輝煌,成就夢想,享受幸福,就必須向「最美奮鬥者」學習,大力弘揚「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自覺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不忘初心、埋頭苦幹,只爭朝夕、馳而不息,用最美的「奮鬥之筆」書寫新時代的新答卷,當好努力奔跑的追夢人。向「最美奮鬥者」學習,必須要有「主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