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劉晶及合作者對拓撲光電探測的展望:基於半金屬的高性能...

2020-12-08 天津大學新聞網

本站訊(通訊員 劉晶)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微納測試課題組劉晶副教授以「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與合作者美國耶魯大學Fengnian Xia教授、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Di Xiao教授、西班牙巴塞隆納科學與技術學院F.Javier García de Abajo教授和北京大學孫棟教授,在國際刊物《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前瞻性文章,介紹基於半金屬拓撲材料的高性能中遠紅外光電探測的挑戰和機遇。

光電探測器是現代通信和傳感系統中重要的光電子器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光波段,基於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導體材料技術與工藝的商用光電探測器已經實現了高性能、高集成度和低廉的製造成本。目前,光電探測器的主要瓶頸在於探測中遠紅外波段的電磁輻射。雖然該波段的光電探測器在諸多關鍵應用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如自動駕駛、夜視儀、精確運動感應遙感,無損檢測等等,但是現有的商用中遠紅外探測器要麼製造成本高,難以實現高集成度,需要在低溫下運行,要麼響應速度非常慢,難以滿足新湧現出來的應用需求,如高通量紅外光譜儀和高速成像系統等。

目前中長波光電探測的技術瓶頸主要受困於半導體材料的固有局限。中長波低能量光子的探測依賴於窄帶隙半導體材料,而帶隙的減小帶來了室溫下暗噪聲的困擾。近十年來,科研人員嘗試使用半金屬材料替代窄帶半導體材料用於中長波的光電探測,在低能耗,寬譜,高速響應等諸多方面展示了半導體材料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基於半金屬材料的光電探測器為了避免暗電流需要在無偏置條件下工作,一直存在響應度低的關鍵性能缺陷,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

圖一:半導體vs.半金屬光電探測。a. 偏置條件下的半導體PIN探測器,只有當光子能量大於帶隙時光子可以被吸收並被探測到。b.半導體材料中光生載流子的產生和複合。典型的電子空穴複合時間在納秒量級。c.基於半金屬的無偏置插指電極探測器。因為沒有帶隙,對於吸收和探測光的波長沒有限制。D. 半金屬材料中光生載流子的產生和複合。因為可以通過電子電子散射複合,典型的複合時間在皮秒量級。

開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一直是劉晶課題組的重要研究方向。近些年,該課題組將二維層狀納米半導體、半金屬材料應用於光電探測領域,並通過構建新型器件結構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探測器的響應度。這些工作為基於拓撲半金屬的光電探測器打下了基礎。在這篇剛發表在《自然-材料》的文章中,劉晶和合作者分析探討了半導體材料和半金屬材料作為光電探測材料的優勢和局限,總結了過去十多年時間裡,基於半金屬材料的光電探測方面取得的進展並重點論述了仍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其背後的物理原因。文章的重點是論述通過引入拓撲半金屬材料和拓撲效應到光電探測對中長波光電探測器領域可能帶來的改變,詳細分析了拓撲光電探測領域在去年取得關鍵突破之後,未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難點,並展望了未來在新材料,新器件結構中利用特殊的拓撲效應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路徑,為「拓撲光電探測」這個領域的未來研究工作描繪了的充滿希望的發展前景。

圖二:基於半金屬的光電探測器未來發展機遇。利用新的拓撲材料,設備結構,拓撲效應和量子自由度(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進一步的提升基於半金屬的光電探測器的性能。每個面板中均列出了示例性可能性,其中一些可能性放置在兩個面板的邊界以指示聯合可能性。

該前瞻性文章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網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0-0715-7 DIO: 10.1038/s41563-020-0715-7)。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編輯 焦徳芳 倪侃)


相關焦點

  • ...報導量子中心孫棟及合作者對拓撲光電探測的展望:基於半金屬的...
    Javier García de Abajo教授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Semimetalsfor high-performance photodetection」的前瞻性(Perspective)文章,展望了拓撲光電探測這個新興領域的未來發展的方向。高性能的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各種電子設備的「眼睛」。
  • Nature Materials:拓撲半金屬光電探測器
    近日,來自天津大學、耶魯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Materials 上發表了關於半金屬材料高性能光電探測的「Perspective」型文章,指出半金屬材料在低能、高速光電探測中具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具有較高暗電流噪聲的缺陷。作者展望了利用石墨烯等半金屬拓撲材料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景,總結了近期的相關進展,也討論了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 拓撲半金屬光電晶體的超靈敏室溫長波探測研究 | 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候選推薦(2020-024)
    近年來,拓撲量子物理的進步促使人們從時間、空間等多個微觀維度來調控量子波函數的行為,在傳統能帶論之發展出新的拓撲物質態,其所蘊含的非尋常光電行為有望為新功能器件調控帶來發展空間。由此,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林、陳效雙和陸衛研究團隊提出從微觀原子操控的角度出發來構造特定輸運與光電特性,設計了具備C3V反演結構特徵的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碲化鈀太赫茲探測器結構,通過誘導金屬-材料界面產生電荷轉移和電場局域化的協同作用,形成本徵對稱性破缺的photogalvanic直接光轉換效應。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在尋找具有更高應用價值的強拓撲絕緣體材料的同時,許多新的拓撲物性被預言和發現,如磁單極、拓撲超導態、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其中,尤以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因其奇特的量子特性和應用價值而備受關注。
  • ...合作者在Nature Physics發表超冷原子中三維拓撲能帶的表徵和觀測
    如前所述,為了探測拓撲能帶,冷原子實驗中常用的做法是在製備拓撲態之後讓原子自由飛行,然後拍攝照片得到原子的動量空間中的(贗)自旋極化分布(spin texture)。由於拍照要把和拍照面垂直方向的空間維度積分掉,從照片只能得到剩下的二維空間上自旋極化分布。因此,在過去長時間裡,冷原子中沒有對三維拓撲物理的有效表徵方案,也從未實現在實驗上的觀測。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組與合作者在拓撲外爾半金屬晶體中觀測到非...
    近年來,拓撲超導材料因其邊界態中存在馬約拉納費米子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持續廣泛關注。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自身的反粒子,符合非阿貝爾統計,是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的物質基礎。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課題組及合作者在摻硫的第二類拓撲外爾半金屬二碲化鉬晶體中觀測到非平庸超導的信號,發現該材料是一種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同時,因其為層狀過渡金屬碲化物,具有很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進展|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紅外光譜研究進展
    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使得研究具有手徵性的電子態——外爾點,及其導致的新物性、新現象成為可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開闢了拓撲半金屬研究新方向。因而,實現並研究外爾半金屬的另一半,磁性外爾半金屬,就顯得更為急迫和重要。
  • 磁性外爾半金屬材料研究現狀與展望
    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磁性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包括最近首次被實驗證實的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22,23,25],以及磁性拓撲的最新進展——磁性拓撲量子化學的內容和磁性拓撲材料的高通量檢索。最後對磁性拓撲電子體系的未來進行了展望。我們考慮一個簡立方晶格模型,假設每個格點上都有一對宇稱相反的局域軌道(譬如s、p軌道)。
  • 基於硒化鉍拓撲絕緣體的超靈敏室溫太赫茲直接探測
    毫米波和太赫茲光探測器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目前在探測方法上仍然面臨挑戰。拓撲絕緣體(TLs)由於具有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的狄拉克費米子的存在,有望成為長波光探測的候選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陳效雙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亞波長的金屬-TL-金屬(MTM)結構的室溫下毫米波和太赫茲光子直接檢測的創新策略。
  • 進展|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紅外光譜研究進展
    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使得研究具有手徵性的電子態——外爾點,及其導致的新物性、新現象成為可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開闢了拓撲半金屬研究新方向。因而,實現並研究外爾半金屬的另一半,磁性外爾半金屬,就顯得更為急迫和重要。
  • 合肥研究院發現新的三重簡併拓撲半金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據了解,以前實驗發現的拓撲半金屬材料有三種,分別為狄拉克(Dirac)半金屬、外爾(Weyl)半金屬、節線(nodal-line)半金屬,且三種材料中包含的準粒子均為四重或兩重簡併費米子,即在同一個能級態同時存在兩種或者四種半奇數自旋數。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1.1 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近年來,矽基肖特基二極體基於獨特的內光電發射機製備受關注,它能在室溫下探測到能量低於矽帶隙的光,且材料結構和製造工藝簡單廉價,有可能滿足純矽近紅外光電探測器的需要。
  • 進展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雙極電荷傳輸、長激子擴散長度、激子結合能低等優勢,在光電探測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在所有光電探測設備中,光電電晶體能通過施加一個門電壓來調製載流子在通道材料中的運輸。但是,基於原始鈣鈦礦材料的光電電晶體由於其本身載流子遷移率和電極調節的原因光響應度相對較低R (≤320 A W−1)。所以,由鈣鈦礦材料和二維材料比如石墨烯、二硫化鎢、二硒化鎢、二硫化鉬等組成複合材料被廣泛研究以期解決光電電晶體這個問題。
  • 拓撲半金屬碳化鎢單晶沉積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安徽大學以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合作研究表明,通過在新發現的拓撲半金屬碳化鎢(WC)單晶上沉積金屬薄膜,獲得了界面超導性,軟點接觸光譜證明了這個發現。一種方案是建立基於混合結構的人工拓撲超導體,例如,利用s-波超導體和自旋非退化金屬之間的接近效應。另一種方案是尋找具有自旋三重態奇偶校驗對的本徵拓撲超導體。最近在碳化鎢(WC)上發現了尖端誘導超導現象,碳化鎢是一種新型的超硬拓撲半金屬。
  • 可用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新型材料
    德勒斯登亥姆霍茲研究中心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完全基於金屬有機框架層的光電探測器由於這種化合物能夠探測並將寬範圍的光波長轉換成電信號,因此它可以成為一種新型的探測材料。 數位相機以及許多其他電子設備都需要光敏傳感器。為了滿足這種光電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界正在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它們不僅應該覆蓋廣泛的波長範圍,而且應該是便宜的。在德勒斯登開發的一種混合材料滿足了這兩個要求。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外爾拓撲物態譜學確認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提出後,劉恩克副研究員便積極推進尋找外爾半金屬拓撲物態的直接證據,與合作者一起採用表面敏感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ARPES)和掃描隧道譜(STM)技術對電子結構進行了實驗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