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納米科技領域重要貢獻者

2021-01-13 求是網

    2017年8月29日至31日,2017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納米科技的未來。

    1974年,當日本科學家谷口紀男提出「納米技術」一詞時,科學家們對其未來並不樂觀:儘管這是一種「奇妙的科學工具」,但預計未來25年內不會對主流電子技術產生任何影響。

    今天,納米科技作為最具突破性的戰略性前沿技術之一,已在材料、醫療、環境等領域引起顛覆性改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一系列數據和成果顯示,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納米科學與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者,是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納米科技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的成效也已初具規模。

    1.納米革命正在改變世界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興奮地說:「納米光革命已經來臨。」其實,不只是納米光學,在製造、能源、生物、測量等領域,都在掀起納米革命。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納米科學是在納米尺度,即從原子、分子到亞微米尺度之間研究物質的相互作用、組成、特性與製造方法的科學。它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孕育著眾多的科技突破和原始創新機會。同時,納米科技對高技術的誕生,對我們的生產、生活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例如在製造業,納米結構的材料被用於機器零件的表面塗層或潤滑劑中,以減少磨損、延長機器使用壽命;具有納米結構的合金,有強度高、耐久、質量輕等特點,是製造飛機和航天航空零部件的理想材料。在醫療健康領域,納米技術能讓藥物突破化學、解剖和生理學阻礙,抵達病變組織,提高藥物在病灶位置的聚集量,減少對健康組織的損害,不少癌症靶向藥物應用的就是納米技術。就連女孩子們用的化妝品、體育迷們的網球拍、戶外運動愛好者們的自行車等,都因為納米技術的應用,得到了革命性的更迭。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共同在會上發布了《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基於科技數據統計機構科睿唯安公司的關鍵科學論文索引(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資料庫,遴選出納米科學的41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說:「我們相信,納米科技正在深入到科技與社會的變革領域,向綠色、健康等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的大方向發展,中國在世界競爭格局中逐漸佔據優勢地位,並具有改變未來發展秩序的潛力。」

    2.中國納米科學走在國際前列

    白春禮至今仍然記得這樣一個小插曲:十幾年前,國內媒體做過一個節目,在大街上隨機採訪大家是否了解納米科學。「我記得當時有位大娘說,是不是一種新大米啊!但現在,應用納米技術的產品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白春禮認為,中國納米科學在從跟蹤、並行到領跑的過程中,走向國際前列。

    會上,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共同發布了《中國納米科學與技術發展白皮書》。這些數據非常亮眼:中國納米方面的論文產出由1997年的820篇增至2016年的5.2萬餘篇,中國目前貢獻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納米科研論文,幾乎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科研機構表現更加突出,中國科學院已是全球納米領域最主要的高影響力論文產出機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五家高校在前1%高被引納米科研論文的總產出方面,也位列全球前20名。

    潘教峰介紹,通過對內容分析、文獻計量等方法,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已形成一批達到世界領跑水平的優勢研究方向和優秀團隊。例如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南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機構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均有突出成果。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劉細文研究員介紹,中國納米科研的飛速發展與中國政府對該研究領域持續、大力的支持密切相關。早在1990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便將納米材料科學列入國家「攀登」項目。其後的幾十年間,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對納米科技的投入持續增長。他說:「政府有力的支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投身於納米材料的研究。此外,越來越多有海外留學背景的科學家回到中國,這也有助於中國納米科研的迅速崛起,而這一發展趨勢有望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下去。」

    3.中國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

    會上,科學家們一致認為,納米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分析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中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納米技術研發計劃,發現各國對納米技術的信心普遍增強,資金投入和人員投入普遍加大;各國將納米技術列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解決重要問題的關鍵技術領域,能源和生物醫藥等領域尤其受到重視。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科學家保持著清醒和冷靜。唐本忠認為,納米科技是一個前沿交叉科學領域,各方面的科學家應該「保持協作,互相欣賞」。《中國納米科學與技術發展白皮書》對科學家進行的匿名調查也顯示,多位科學家都持這種觀點。有位科學家說:「納米科學非常廣泛,其本質就是跨學科的,這符合不同科學領域一體化的全球趨勢。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跨學科合作。」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江雷院士認為,中國納米科研的前進,需要更多原創性研究。這一點,也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從中國情況看,更多是1到10的創新,但從0到1的突破仍十分罕見。

    如何打破納米科技領域基礎研究部門與產業部門的隔閡,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中國納米科學與技術發展白皮書》調查顯示,如何加強納米科研成果的應用被認為是中國納米科學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如何平衡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如何讓產業界更多地加入到基礎研究中來,將是中國未來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可能在三天的會議上得到解決,但大家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推動中國納米科技的發展。正如白春禮所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納米科技在基礎前沿領域能實現更多原創性突破,更多應用成果開花結果、落地生根,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中國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研與臨床主要貢獻者之一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最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在學術影響力和技術轉化方面仍有待提升。」29日在北京發布的《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如是寫道。這份報告由愛思唯爾與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
  • 第八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召開
  • 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賦能醫療健康,構建最優化的大健康生態體系,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新型醫療服務,為解決醫療供需矛盾、推動醫學發展提供有效手段。
  • 我國納米技術在多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來源:央廣網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科院今天(13日)通報,我國納米技術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從2010年開始,我國納米領域的科技論文和納米技術專利數量已位居國際第一。2013年中科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變革性納米產業製造技術聚焦」,簡稱「納米先導專項」,經過5年攻關已取得多項亮點成果。首先,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 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慧等前沿科學技術賦能醫療健康,構建最優化的大健康生態體系,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新型醫療服務,為解決醫療供需矛盾、推動醫學發展提供有效手段。
  •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聞—科學網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趙宇亮
  • 我國已成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研最主要貢獻者之一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付麗麗)29日,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與愛思唯爾等機構在「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學術會」上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最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在學術影響力和技術轉化方面仍有待提升。
  • 中國碳納米管龍頭,天奈科技能否成為全球新型導電劑的潮流引導者?
    如今,天奈科技通過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產能擴張以及市場拓展,已逐步成長為國內碳納米管龍頭企業。其產品也憑藉優越的導電性,作為一種新型導電劑被鋰電池生產企業廣泛使用。一直以來,我國動力鋰電池用導電劑一直依賴於進口。
  • 納米科技工作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委、財政部、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的代表,納米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部分省市科技部門、企業、科研單位的代表等。 納米科技將對未來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已成為競相爭奪的科技戰略制高點。對此,我國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
  • 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近年來在磁性納米材料領域重要工作概覽
    申請專利14項,已授權12項。201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北京茅以升青年科技獎、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先後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2018, 2019)。正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重大項目課題等。
  • 納米領域的院士盤點(上)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而納米材料的製備和研究是整個納米科技的基礎。納米技術已逐步成為交叉性、引領性和支撐性的前沿研究領域,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打開APP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2 18:07:26 目前臺積電在3納米技術上已有一年多的技術積累,從側面上可以反映中微在掌握5納米技術後已經開始著手準備3納米工藝。 目前由於中微半導體研製的5納米蝕刻機早已通過臺積電的認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5納米級晶片時,生產線上的部分蝕刻機將會是中國製造。
  • 納米領域的院士盤點(下)
    納米技術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內容涉及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而納米材料的製備和研究是整個納米科技的基礎。納米技術已逐步成為交叉性、引領性和支撐性的前沿研究領域,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美國和世界納米研究領域的新星楊培東
    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國科學研究領域,一直盛產傑出的華人。楊培東,現年32歲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家,便是其中一名佼佼者。   來自江蘇蘇州、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的楊培東28歲時就成為伯克利大學助理教授,獨立負責一個實驗室的工作。同時,他還是勞倫斯·利弗摩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
  • 中科院納米科技成果在健康診療、動力鋰電池等領域實現核心技術創新
    中科院「納米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國家納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琛介紹成果 屈功澤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屈功澤):根據中國科學院13日公布的最新消息,中科院的納米科技成果已在動力鋰電池、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與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相同化學組成的納米材料與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其潛在毒性、次級效應、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質疑。如何評價納米醫藥的安全性和毒性,如何優化納米技術使這些醫藥材料適合於人體生物系統,以及如何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現的毒副反應,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簡而言之,和其他前沿學科一樣,納米醫學也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 納米科技「以小搏大」
    作為多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前沿型、基礎型、平臺型科學,納米科學為物理、材料、化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工程學等七大基礎學科提供了創新推動力,成為人類最具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領域之一以及變革性產業製造技術的重要源泉。什麼是納米科技?首先得了解納米。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現在,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影響著原有的藥物研發模式。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BCC研究於今年九月的報告中表示,預計生命科學領域納米結構應用的銷量(例如納米顆粒、納米球、納米膠囊和量子點)將在未來五年內持續增長。生命科學納米結構應用的全球市場在2019年將達到17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338億美元,未來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13.7%。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指南解讀
    納米科技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引領新的技術變革,是全球範圍內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  世界各國尤其是科技強國都已將發展納米科技作為國家戰略,美、德、日、英、法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從探索納米尺度新結構、新性能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到全力打造納米技術的產業鏈。目前已經有許多納米技術已經開始進入市場,據估計2013年全球市值約2540 億美元。現階段納米科技及產業化仍處於快速發展期,未來在新興技術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
  • 中國科學院在我國納米科技研究中的作用與地位分析
    納米科技、生命科學、信息技術、認知科學被認為是影響未來人類生活的四大科技領域,而納米科學技術作為促進後三大領域所有技術發展的基礎,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科技前沿。自美國於2000年出臺「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以來,國際上掀起了納米科技研究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