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新技術推動木質素產業化進程

2020-12-01 中國網財經

  今日頭條

  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和石油資源危機等問題關注度的不斷提高,被稱為「不可再生材料永不枯竭的理想替代品」木質素的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各國重視,但其研究成果至今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未能實現產業化。

  由廣州市楹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楹晟生科)自主研發,用以批量性生產高品質溶劑木質素的第三代植物纖維原料集成生物煉製系統,近日整體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鑑定。

  利用溶劑法提取木質素是當今世界的科研主流,但由於「工業化程度低、技術門檻高、生產成本高」的原因,迄今為止並無企業可真正意義上實現高反應活性溶劑木質素的量產。楹晟生科的植物纖維原料集成生物煉製系統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纖維素原料(含農業廢棄物及經濟林木)的處理及加工領域,可將植物纖維原料中有效組分精煉生產為具備高附加值的生物基工業原料。該系統生產的產品經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分析檢測中心、英格爾檢測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檢測,符合相關標準要求。該系統已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件,已申請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

  華南理工大學珠江學者付時雨教授認為,楹晟生科這套系統能夠很好地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纖維素生產過程中的汙染,符合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中「基於造紙過程的纖維原料高效利用技術」的要求,對國內植物纖維原料充分高效利用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日本對於木質素的研發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當日本北海道大學植物纖維原料應用領域的專家浦木康光先生參觀完楹晟生科第三代植物纖維原料集成生物煉製系統後評價說,「這是他見到過的最為清潔、高效的溶劑木質素與植物纖維素生產線。日本目前也在深入研究此類生產方式,並在近期完成了高沸醇法的中試試驗,但由於試劑回收難、漿料洗滌難等原因,暫時無法規模化投入使用」。

  楹晟生科的這一成果成為現今世界上唯一能實現規模量產溶劑木質素的企業。該系統可通過一條生產線同時產出多種高附加值生物基原料,有效降低了溶劑木質素產品的生產成本。同時,還打破了國外多年來在可生產醋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的高適性溶解漿,可大幅提高微生物發酵速率的高效發酵培養基,可作為生物基自潔膜原料的納米纖維素等高端產品的生產與應用領域的技術壟斷,奠定了我國木質素產品開發的國際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打破技術壁壘 加快ITO靶材產業化進程
    半導體打破技術壁壘 加快ITO靶材產業化進程作者:柴衛平來源:中國電子報發布時間:2009-07-14 14:15我要評論 目前全球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我們應抓住ITO材料市場需求猛增的大好時機,加速ITO靶材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促進ITO靶材國產化。
  • 構築生態加速北鬥產業化進程
    布局北鬥產業,加速國家戰略向民用市場延伸,國有資本在這一進程中承擔著責任使命,也有強大的產業帶動作用。放大優勢構建北鬥產業生態,合力創新助推北鬥產業化進程。隨著「北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加快融合,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正逐漸形成,並成為北鬥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 木質素與碳纖維
    碳纖維科技部作為美國國家碳纖維研發和企業產業化的橋梁,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3M、美國赫氏公司(Hexcel)和福特汽車等 25 家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目前不接收非美國企業。碳纖維科技部主任在演講時指出,作為國家資產服務行業,碳纖維科技部的使命是幫助行業突破低成本難關,實現技術上的更大量產。
  • 邱學青:造紙企業應重視木質素 是寶物不是廢物
    我們選擇木質素高值利用這個課題的意義也就在於此,一是經濟效益,變廢為寶;二是改善環境,減少排放;三是社會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  《中華紙業》:近年來,木質素的研究也是業內的一項熱點。您所帶領的華南理工大學團隊2007年和2015年兩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你們團隊的研究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邱學青:學科交叉可以促進新成果的產生。
  • 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生產技術中試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
    「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生產技術中試與示範」是2011年立項的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張小勇研究員擔任負責人,經過兩年實施最終取得了重要成果。通過木質素原料製備、無溶劑流化床包裹等關鍵技術的建立,創建了以木質素、棕櫚蠟等可降解材料為原料生產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的新型技術工藝,開發出木質素包裹尿素和複合肥新產品。包裹材料可降解,生產成本低於國內外包膜肥料產品,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 航錦科技:不斷加速技術產業化進程 持續開拓廣闊民用市場
    會議設置專業學術分會交流和高端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北鬥專家和學者在各分論壇中相互交流技術創新心得和探討如何將技術產業化的經驗。此次年會主贊助商航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錦科技」,證券代碼:000818)自北鬥三號組網成功以來,不斷加速技術產業化進程,成為高精度定位和亞米級導航應用的領跑者。北鬥三號組網成功後,我國北鬥技術人員面臨新的挑戰,就是如何將北鬥技術覆蓋到各個應用領域。
  • 綠A領跑|中國雨生紅球藻產業化進程提速
    雲南綠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志祥從試管到市場,中國雨生紅球藻產業化進程提速 中科院水生所微藻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研發中心主任胡強在論壇報告中指出而且,伴隨著紅球藻蝦青素在抗氧化、抗衰老、助療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等領域的功效價值愈受認可,未來中國紅球藻的產業化進程必將駛入快車道。 作為迄今為止自然界發現的最強抗氧化劑,雨生紅球藻蝦青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E的550倍,茶多酚的200倍、花青素的150倍、硫辛酸的75倍、輔酶Q10的800倍。各項研究證實,蝦青素無論是脂溶狀態,還是水溶狀態,都能很好地清除自由基。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記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在產業化進程中,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
  • 中國雨生紅球藻產業化進程提速
    如果從1999年美國Cyanotech公司率先在夏威夷利用開放式跑道池技術探索商業化開發紅球藻資源算起,雨生紅球藻產業化進程整整走過了20年時間。  「受困於技術專利制約,在起初十餘年時間裡,雨生紅球藻的產業話語權一直被美國Aquasearch和日本富士化工等少數幾個企業控制。」
  • MicroLED產業化進程加速 布局下一代技術路線競爭
    「國內在Micro LED應用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針對AR,但是目前還缺乏領導廠商投入建立生態」文/戴功旺近期,《智物科技評論》注意到MicroLED供應鏈結盟動作頻頻,面板大廠乃至一些終端廠商似乎在默默地加速推進MicroLED產業化進程。
  • 木質素或成為廉價碳纖維主要材料
    據了解,這項技術經充分試驗,可以從竹子、木材、果枝、灌木、蘆葦、秸杆等植物中有效地分離提取出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各種有機成分,原料利用率極高。該項目延伸技術涉及到紡織、造紙、能源、化工、建材及航空航天、軍事等幾大領域。該項技術的問世突破了行業一直延用的傳統「酸鹼法」製漿技術的瓶頸。
  • 科學家找到去除植物木質素新方法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40人】劉若鵬:當民企進軍國防軍工
    像所有媒體已經描述過的,這是一家神秘的公司,在過去的8年中,從五位海歸科學家團隊,成長為從事新一代隱身技術和海量目標追蹤技術的尖端技術企業。據多名接近光啟的人士表示,這是一家典型的軍民融合公司,從某種角度上,光啟的歷程,典型地反映了中國軍民融合發展的過程。
  • 國際碳纖維會議:木質素產碳纖維是趨勢
    來自世界各國院校的教授介紹了碳纖維的新用途、新工藝、新發現, 以及對未來碳纖維市場的展望。  碳纖維發展的未來目標是低成本生產以便更多地應用在汽車上。碳纖維科技部作為美國國家碳纖維研發和企業產業化的橋梁, 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3M、美國赫氏公司(Hexcel)和福特汽車等25家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目前不接收非美國企業。碳纖維科技部主任在演講時指出, 作為國家資產服務行業,碳纖維科技部的使命是幫助行業突破低成本難關,實現技術上的更大量產。
  • 雷射設備加工技術,推動5G時代網絡的進程
    5G網絡作為手機新一代通信技術,備受人們的矚目和期待,憑藉著大寬帶、低延時和高連結密度等優勢被業界所著稱為實現網際網路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手機通訊加工將近70%的製造環節都來自於雷射設備加工技術應用,各種雷射技術工藝也廣泛應用於手機製造中。
  •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衛星網際網路分會成立
    籌備會現場10月28日,在第21屆中國衛星應用大會召開之際,為共同發展低軌衛星通信技術,推動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落地,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衛星網際網路分會(以下簡稱「中高會網際網路分會」)在京籌備成立。2020年4月,國家正式把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標誌著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性工程。中高會網際網路分會正是在此背景下籌備。其發起單位包括衛星研製、衛星發射、衛星運營、終端研製、系統應用、標準制定等領域的重要機構和企業。
  • 天大新工藝 木質素變廢為寶
    本報訊(記者張國  通訊員靳瑩)我國製漿造紙工業每年要從植物中分離出1000萬噸左右的木質素副產品,其中超過95%以「黑液」形式直接排入江河或濃縮後燒掉。最近,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永丹帶領團隊設計了「木質素一步法高效催化轉化工藝」,突破性地將鹼木質素完全轉化成為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能夠做到將「用之困難,棄之汙染」的木質素變廢為寶。    目前,該工藝在實驗室已經全面實現,進入到了中試和成果轉化階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綜合類化學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同時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專利4項。
  • 2萬噸木質素酚醛樹脂裝置試產成功
    參與技術研究的中國林科院林化所王春鵬博士向記者介紹,具有木質素加工條件或者目前生產酚醛樹脂膠黏劑的企業,都可以通過裝置改造生產木質素基酚醛樹脂。目前苯酚市場價格在1.4萬元/噸,而每噸木質素的價格為幾千元,加工生產木質素基酚醛樹脂比石油基產品更具經濟性。
  • 烯灣科技:「爭當碳納米管纖維產業化的推動者」
    先進的新材料是高科技發展的基礎,中國在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還遠遠落後於日本。投身新材料領域,可以幫助祖國更快的強大起來。」高中畢業回到日本的鄧飛,記住了父親的話,毅然選擇了材料專業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碩士期間,鄧飛了解到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是航空航天產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便努力進入該領域的權威學術圈——東京大學武田展雄研究室攻讀博士學位。
  • Micro LED領域喜訊頻傳,產業化進程加快
    雖未明言是何種顯示技術,但業界猜想,索尼或許即將發布新的Micro LED技術,畢竟近年來索尼一直致力於Micro LED的研究工作。算上這些,本月內已經發生了多起轟動行業的Micro LED新聞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