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Micro LED應用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針對AR,但是目前還缺乏領導廠商投入建立生態」
文/戴功旺
近期,《智物科技評論》注意到MicroLED供應鏈結盟動作頻頻,面板大廠乃至一些終端廠商似乎在默默地加速推進MicroLED產業化進程。臺廠友達近期推出了9.4寸MicroLED,顯示其產業化進程在加速。
從技術的角度,MicroLED由多量微型LED點陣組成,具備高亮度、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的特點,每個像素都能獨立驅動,還有省電、反應快速等優點。結合軟性基板,可打造可撓曲的柔性顯示器。與目前風生水起的OLE相比MicroLED採用無機材料,使用壽命更長。
紛繁的技術路線讓群眾看花了眼,MicroLED聽起來似乎也並沒有現象級的技術優勢,而且還存在巨量轉移工藝等技術問題尚未完全突破,成本居高不下,面板大廠折騰了QLED、OLED,乃至三星重金投入的QDOLED,為何還非要搞MicroLED?
供應鏈動作頻頻
「公司在光電領域目前主要是進行Micro LED相關產品的研發。」康佳在近期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多處強調了在Micro LED的投入,儘管這家老牌家電企業過去一年過的並不好,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達18.76億元,延續了自2011年來扣非後持續虧損狀態,但在Micro LED技術開發上,康佳似乎下足了決心。
僅康佳旗下重慶康佳半導體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康佳研究院」)採購Micro LED相關的機器設備預算就達25億元。據LEDinside稱,重慶康佳研究院採購設備主要來自德國的AIXTRON,康佳將使用這些工具來建立基於GaN和AsP的微型LED生產線。
據了解,該研究院成立於2019年9月,註冊資本20億元,康佳出資75%,另外25%來自重慶兩山產業投資公司。
幾乎與重慶康佳研究院同時成立的還有,康佳控股子公司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佳光電」),前者負責技術研發,後者負責產業化落地,搭檔關係與廣東聚華和TCL華星頗為類似。
不同的是,TCL華星在Micro-LED技術的投入時間更長,旗下首款Micro-LED電視在CES 2019上已經亮相,而從近期TCL華星方面的動作來看,在Micro-LED的投入還在增加。
面對競爭對手的提前布局,康佳依然沒有放棄在Micro-LED這一「陣地」,足見其重視程度。要知道,在多種技術路線發展方興未艾之際,康佳憑藉其財力與研發能力,並非沒有選擇餘地。
2019年10月底,康佳的首款Micro LED系列產品Smart Wall發布,康佳方面介紹,該屏幕採用巨量轉移技術,以模塊化的形式實現118寸到236寸,4K到8K的不同尺寸和不同解析度的自由組合。
2019年年底,京東方在這一時間內與美國廠商Rohinni合作成立合資公司BOE Pixey,共同開發用於顯示器背光源的Micro LED以及Mini LED解決方案。
中國面板廠商在Micro LED的布局動作頻頻,儘管受疫情影響,相關布局一度停滯,但在復工過後,各大廠商迅速趕上進度。
3月3日,因為疫情耽誤了行程的TCL科技董事長李東匆匆來到福建,目的是與三安光電在Mini LED業務和Micro LED顯示技術上展開合作與研發,加快解決工程化技術難題。3月11日,李東生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稱,TCL科技今年依然會加快布局Micro-LED領域。
幾乎在同一時間,康佳向設備商愛思強訂購了多個AIX G5+C和AIX 2800G4-TM MOCVD系統,康佳批量生產Mini/Micro LED提上日程。
而業內傳聞,使用BOE Pixey 基於Mini/Micro LED顯示器的消費類設備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上市。
奔著這一趨勢,Micro-LED在中國似乎落地有望?但各大廠商預期的上市時間始終裹挾著過渡型技術MiniLED,姿態頗為曖昧。
Micro LED專利暴增
在顯示技術更新迭代加快的今天,競爭格局處於深刻變革中,韓國鞏固OLED優勢、搶先布局新型顯示技術,日本把控上遊核心,中國臺灣地區深耕液晶產業並在MicroLED著力發展,而中國大陸地區苦熬多年剛剛贏得LCD「陣地」,表面上看產業規模已經排名前列,但飽嘗技術落後痛處的中國面板企業對新型技術有著很深的「知識焦慮」。
積極布局下一代技術趨勢,中國面板廠商紛紛跳上Micro LED潮流。
這種「知識焦慮」催生了專利的迅猛增長。據YoleDéveloppement最近發布的報告統計,2019年Micro LED相關專利家族同步增加了4倍以上,參與者增加了3倍。其中,中國在Micro LED技術路線上申請的專利多達450件,佔比39%,僅京東方一家就擁有近150個新專利家族,在數量上遠超韓國企業。
然而,也有專家質疑中國申請的專利技術含量。「來自中國的專利數量增長驚人,其中許多Micro LED專利都值得懷疑。」Yole顯示器市場與技術總分析師 Eric Virey評論稱。
儘管如此,Yole依然認為,韓國老牌企業不應低估中國競爭對手並消除威脅,一些專利展示了世界一流的創新,並表現出中國企業堅定的決心來縮小與老牌競爭對手的差距。此外,在大批量交易中,即使是低質量的專利也可以用作討價還價的工具,以抵制侵權訴訟,協商交叉許可協議等。
對於中國顯示企業在Micro LED專利布局的大幅提升,國內顯示領域某不願具名的專家在接受《智物科技評論》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國內在Micro LED的專利布局處於一個跟隨的狀態,就好比三星圈了一塊地盤,然後我們在裡面蓋房子,搞得很熱鬧,最後卻可能把人家炒熱了。」
該專家認為,中國面板企業對於技術創新還缺乏自信,有沒有決心將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堅持走到底,是避免為他人搖旗吶喊的關鍵所在。
出路在哪裡
無論是供應鏈的頻繁動作還是專利數量的暴增,Micro LED的出路始終還是要看終端大規模應用的苗頭。
盤點目前市面上出現的Micro LED產品,《智物科技評論》通過各大家電品牌官網搜索發現,唯一有Micro LED產品展示的是三星的The Wall,該產品具備從88寸到292寸八種拼接選擇,然而官網產品介紹中並未透露價格,僅留下銷售聯繫方式和問卷登記欄,顯然還未面向大眾銷售。
《智物科技評論》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去年三星發布的146英寸Micro LED電視,包括安裝在內,售價約為230萬元,即便是75英寸電視,售價也需要57萬元,這個價格比目前電視市場主流4K液晶電視面板價格高出上百倍,即使與OLED電視或QLED電視相比,成本也沒有任何優勢。
「原本三星設定Micro LED電視普及時間在2021年,今年已將時間延遲至2024年。」中國臺灣光電協進會產業分析師林政賢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採訪時稱。
林政賢認為,以目前發展的技術能力,Micro LED預計會向兩大應用方向先行導入,一是穿戴式裝置市場,此前已有外媒傳蘋果將在2023年蘋果手錶和手機上使用Micro LED顯示面板,二是超大尺寸市場,以三星為代表。
「可穿戴顯示面積小,LED晶粒數量少很多,再加上其高亮優勢。」和輝光電研發技術總監鄒忠哲接受《智物科技評論》採訪時同樣認為,可穿戴市場是Micro LED最有機會的領域。
近期,中國臺灣面板大廠友達與錼創共同開發出9.4寸高解析度柔性Micro LED顯示器。據友達方面介紹,該顯示器採用LTPS 背板驅動技術,具備全球最高228 PPI像素,每個像素均可獨立驅動發光,可實現高動態對比表現及高飽和絢麗色彩,也具備高耐候特性。臺媒方面表示,友達已經鎖定車載顯示市場。
除此之外,AR(增強現實)、VR(虛擬實境)也是Micro LED有望落地的應用方向。
目前,Facebook正與總部位於英國的Plessey聯合開發用於AR 和 MR(混合現實)顯示應用的嵌入式Micro LED技術,落地該項目的為Facebook旗下的Oculus,該公成立於2012年,在VR方面實力強勁。
鄒忠哲認為國內在Micro LED應用方面的投資主要是針對AR,但是目前還缺乏領導廠商投入建立生態。上述專家也指出,目前AR產業生態的不完善是制約Micro LED在該應用方向打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