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2020-12-05 行者佬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

商皿方罍為什麼「傳奇」?節目中又為什麼會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來講解這件國寶呢?

因為它的兩個部分罍蓋和罍身曾經分開了近一個世紀,罍蓋留在國內,罍身漂泊海外,幾經波折,最終於2014年6月28日才合二為一,完璧歸趙,回到了湖南,永久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館。

皿方罍的問世也是偶然,民國八年,即1919年,湖南桃源縣水田鄉茅山峪農民艾清宴意外挖出這件青銅器。1924年,益陽商人石瑜璋從艾清宴手中購得皿方罍器身,從此,器身和器蓋就分離了90年。1928年,皿方罍器身的照片出現在法國學者喬治·蘇利耶德莫朗所著的《中國藝術史》中,同時介紹了收藏者:包爾祿、姚叔來、盧芹齋等人。

1930年,日本收藏家淺野梅吉購得皿方罍器身,一直收藏到1950年,罍身照片收錄進他的遺稿《中國金石陶瓷圖鑑》。後來皿方罍器身輾轉到日本藏家新田棟一手中,新田棟一應該是十分喜愛這件寶貝,收藏了51年。

而皿方罍頂部的罍蓋則一直在國內,當年發現他的艾清宴把罍蓋交給當地的一所學校抵學費,校長發現了罍蓋上面的銘文,並且判斷這是一件商代青銅器。1925年,器蓋被當地駐軍團長周磐以三千銀元強行購得,直到解放後的1950年,周磐在昆明被捕,交出了皿方罍器蓋,1956年,器蓋和相關材料移交到了湖南省博物館。

1992年,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棟一家中見到皿方罍器身,確認其與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器蓋為一套。 2001年,皿方罍器身出現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上海博物館曾想回購,參與競拍,但是失敗了,最終由一位法國買家以924萬美元得到,創下了當時中國青銅藝術品拍賣價格之最。

商皿方罍的罍蓋和罍身一直到2014年終於合體,當時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計劃再次拍賣皿方罍器身,湖南省各級政府聯合湖南文博界、企業界和收藏界組成代表組團赴紐約進行洽購,經過艱苦談判最終達成協議,皿方罍回到了祖國,回到了它的家鄉湖南,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

商皿方罍精美大氣,高84.8釐米,罍身高63.6釐米,罍蓋呈廡殿頂形,罍身作長方口,直頸,高圈足。全器以雲雷紋為底,上面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稜。器蓋銘文為「皿而全乍父己尊彝」;器身銘文「皿父乍尊彝」,因此得名皿方罍。

商皿方罍鑄造於3000多年前的商朝晚期,是高級貴族皿氏族人為了祭祀父輩先人而鑄造的青銅重器,工藝高超,體現了古人對宗室血脈的敬重之情。是中國晚商青銅器鼎盛時期的代表之作,卓絕的鑄造技術攝人心魄,被譽為「外形與內涵」兼具的「神品」,堪稱「方罍之王」,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

根據考古研究,皿方罍的規格、紋飾和銘文屬於殷墟風格,當時的湖南地區青銅鑄造技術還沒有達到如此水準,因此判斷這件商皿方罍是中原商朝人南遷時帶入湖南的,我們看到的色澤黑亮的「黑漆古」需要在腐蝕酸的環境中埋藏千年以上才能形成,因此,皿方罍也反映了當時中原人口南遷入湘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如今,遊子歸家,商皿方罍已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的含義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是中華文明和湖湘文化源遠流長的絕佳見證。

對中國歷史、三湘文化歷史和青銅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長沙市湖南省博物館參觀。憑身份證免費入館,每周一為閉館日,其它時間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7:00開放,16:00以後只出不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非常時期,響應號召不出門,宅在家裡看世界。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皿方罍確實牛,它是現存最大的青銅罍,從頭到腳鋪滿華麗的紋飾,回國經歷更是異常坎坷,一定打動了許多觀眾。(和觀眾的身高比一比,就知道皿方罍大得離譜,商代,湖南桃源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器蓋裝飾倒置的獸面紋)
  • 被偷160年後,馬首回來了!還有1000萬件國寶,何時可以回家?
    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除了赫赫有名的獸首銅像,我們流失海外的國寶還有多少?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中國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布在47個國家的200餘家博物館。完罍歸湘,一次眾志成城的報價2018年登上《國家寶藏》節目的皿方罍,是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被譽為「方罍之王」。1919年,它在亂世中被村民挖出,然而,它重見天日的那一刻,也是器身與器蓋離散的開始。
  • 10歲孩子一腳踩出價值7600萬元古鼎:國寶皿方罍的前世今生
    1919年,正值亂世之秋,湖南桃源縣,亂世中偏安一隅。當時沒有人知道,這個「大黑疙瘩」,正是被譽為「方罍之王」的皿方罍,價值連城;當時更沒有人想到,這個古董商的一個舉動,後來竟讓這件國寶重器從此在外漂泊百年。直到近80年後的2001年,皿方罍器身現身境外拍賣行,並以924.6萬美元的成交價被人買走,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7600多萬元。
  • 國寶檔案:此生無悔入華夏
    每一季九大博物館參展,每個博物館甄選出三件文物,通過一件件國寶感受歷史的厚度與溫度。國家寶藏欄目有如下特點,非同尋常:1.故事好每個文物都有一個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前世傳奇結合史實,合理虛構文物有關背景、人物,瞬間穿越到千百年前,感受大時代的風起雲湧,與歷史人物相見對唔,再現了文物背後的精神。
  • 國寶「何尊」今日在成都博物館展出
    原標題:國寶「何尊」今日展出   何尊   亞伐方罍   今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一樓的一號臨展廳與觀眾們見面   何以為尊 我有中國   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了一件偉大的青銅器——它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禮器,被大家稱為「中國」之源。為何說它是「中國」之源?當年,在出土之後,經過清除泥土和鏽跡,專家們在何尊底部發現了一篇12 行共122 字的銘文。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2015-01-30 13: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在開館儀式上,一尊現存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東陽木雕作品「五代木雕羅漢」靜雕細刻,神態祥和,吸睛無數,成了當天的「鎮館之寶」。  中國木器雕刻,以浙江東陽為佳。東陽木雕發軔於商周,滋長於秦漢,形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錘鍊,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獨樹一幟。  撥開千年歷史的煙雲,如今東陽木雕正悄然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你了解嗎?大開眼界的國寶揭秘,趕緊收藏!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天津博物館建館百年 三大鎮館之寶齊亮相
    新華社天津6月1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博物館1日迎來建館100周年。為慶祝百年華誕,天津博物館推出四大展覽,其中,西周太保鼎、宋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這三大鎮館之寶真跡真品齊亮相。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在此列出世界最知名的五十家博物館,和每家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技術博物館不在列表之內),隨後在「姜松評寶」中用一句話告訴您選取這一件國寶的原因。為了便於進一步了解,也將各博物館的官網一併奉上(以英文為主)。  首先列舉各個文明古國的博物館,以收藏各自國家古代文物為主,較少收藏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藏品。
  • 文明之光生生不息 「來自阿富汗的國寶」展開幕
    12月28日晚,由湖南省博物館聯合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打造的「來自阿富汗的國寶」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金冠。恆河女神象牙雕像。12月28日晚,由湖南省博物館聯合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打造的「來自阿富汗的國寶」展(以下簡稱「阿富汗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
  • 青銅器盉、甗、簋、罍、卣、斝等都是什麼東西,有何用途
    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出土了一件「青銅朕匜」,高20.5釐米,腹寬17.5釐米,腹深12釐米,重3.85公斤。器底和蓋上有175個字的銘文,記載了歷史上最早的民告官案件,還首次記錄了法官受賄的情節,有「青銅法典」的美譽。
  • 熊孩子碰歪自然博物館野豬骨骼 館方已修復
    原標題:熊孩子碰歪自然博物館野豬骨骼 館方已修復這兩天,美國遊客偷竊兵馬俑手指的案件引發強烈關注。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野豬骨架被熊孩子被碰歪了,記者從館方了解到:目前已經修復。在此提醒市民朋友們:遊園要講文明,要自己保護好展品。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 騰訊新聞聯動全國50家博物館雲直播即將上線
    雲賞國寶,帶你夢回5000年 隨著「博物館熱」的日益升溫,博物館日益成為展示傳播中華文明、凝聚國家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平臺;成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知識寶庫、靈感源泉和精神支撐。
  • 人境•主角|考古繪圖30年 三星堆國寶在他筆下纖毫畢現
    在繪圖師的火眼金睛下,文物的器形、大小、紋飾等原始信息被精準「掃描」、記錄、放大,無論是在考古研究,還是在博物館展陳時,都能起到讓人一目了然的作用。青銅神樹線描圖1992年起,羅澤雲一頭扎進考古繪圖這一行,至今已有近30年。
  • 傳奇國寶《趙城金藏》「遺世孤本」5692.5萬元成交
    當晚,《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2200萬元起拍,歷經近半小時逾30口叫價,現場一度由一位場內委託方和兩位電話委託方陷入膠著競價,最終由6999號電話委託以5692.5萬元競得。《趙城金藏》是我國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經《開寶藏》的覆刻本,因其刻版於宋金時期、1933年首次被發現於山西趙城廣勝寺而得名。
  • 在身首分離後,人是否還存有意識?真有科學家做了這個實驗
    在身首分離後,人是否還存有意識?親身實踐的化學家,最終得到滿意的答案了嗎?身首分離看多了各種離奇的殺人案,今天夢慧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冷知識:當頭離開人的身體後相信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都會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劊子手將囚犯帶到行刑臺上,隨著手起刀落,犯人的身首分離。然而,在一些劇中,犯人的頭在落地後,嘴裡卻還是可以說上幾個字。對於這一疑問,其實有一位化學家在百年前,就曾親身實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