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160年後,馬首回來了!還有1000萬件國寶,何時可以回家?

2020-12-08 中信出版集團

12月1日,一條消息刷屏了:馬首銅像「回家」了!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除了赫赫有名的獸首銅像,我們流失海外的國寶還有多少?

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中國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布在47個國家的200餘家博物館

而根據這個數字,中國文物學會估算認為,中國流出的文物總數達1000萬件,是博物館藏品的六倍

收藏有中國文物的部分重要博物館

為了追回失落的國寶,我們曾經付出了艱難的努力,並且取得了很多成果:

2015年4月,法國皮諾家族將大堡子山被盜的4件猛禽金首移交中國駐法大使館,並沒有索要任何補償,此前他們還歸還了圓明園遺失的2尊獸首銅像;

2017年1月,加拿大將查扣的中國兩件文物和兩件化石歸還中國;

今年10月,經歷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王處直墓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像,一尊在2001年拍賣前被緊急追回,另一尊由紐約收藏家無償捐贈,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我們能成功追回這些文物,得益於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0年通過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等國際公約,與22個國家籤署了打擊文物非法販運、促進流失文物返還的雙邊條例。

但是,公約的追溯期限有限制,且只對籤署協議的國家才生效,約束力有限。對於那些在戰亂年代被掠奪、流傳過程不清晰的國寶,我們通常只能在拍賣會上一窺它們的動人風採,然後對著高企的拍賣價格扼腕嘆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一個從拍賣會回歸祖國的國寶,都凝聚著無數愛國同胞的心血

今天,阿信就想來講講那些關於拍賣會和國寶的故事。

清乾隆六方套瓶,一次嘔心瀝血的犧牲

一槌定音》是嘉德創始人陳東升回顧自己創辦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帶領中國拍賣市場從無到有成長壯大的回憶錄。書中的一個故事讓阿信印象深刻:

時間回到2000年4月,一條令全國人民關注的新聞,在香江兩岸傳開:圓明園被掠文物「六方套瓶」等四件文物,將於5月2日現身香港蘇富比拍賣行

舉國轟動。

所有人都有同一個想法:被掠奪的圓明園文物不應該被拍賣,應該歸還中國!

國家文物局也在第一時間出面阻止這次拍賣,但在那時候,香港沒有參加有關的國際公約,無法阻止拍賣。

眼看著拍賣日期就要到了,如果再不採取有效的措施,這些難得一見的文物就可能再次流失海外。

於是,北京文物公司向北京市領導做了匯報,決定參拍639號拍品——醬地描金粉彩鏤空六方套瓶

決心已下,但是,出資多少成為了難題。

在此前的拍賣中,另一款拍品——清乾隆花蝶紋綬帶耳葫蘆瓶,以3304.5萬港元成交,相較21年前增值整整60倍

價值遠超前者的「六方套瓶」曾經在1988年拍賣成交價為170萬港元,如果也按增值60倍計算,價值可達1億元。怎麼辦呢?

經過慎重研究,北京文物局和決定由北京文物公司總經理秦公在北京坐鎮指揮,由在香港第一現場的劉巖參加競拍。

北京文物公司總經理秦公

為了打好價格心理戰,他們採用了特殊的叫價策略:在初期叫價時拖長時間,每一個競投價維持一分鐘左右。在價格上千萬之後,叫價速度加快,向別的競拍者施加更大的壓力。

終於,5月2日,這件曾牽動了億萬人心神的稀世國寶,經過44次叫價後,被北京市文物公司以2094.7萬港幣拍回。

然而,對於「六方套瓶」的真偽和價格的議論接踵而來,再加上連續幾天的不眠不休,一力主持國寶拍賣的秦公在8天後心臟病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在他去世的前一分鐘,他還在和公司的專家討論著「六方套瓶」

6月25日,這件流落海外140多年的寶瓶終於回到北京,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經過鑑定,把它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完罍歸湘,一次眾志成城的報價

2018年登上《國家寶藏》節目的皿方罍,是迄今出土最大最精美的青銅方罍,被譽為「方罍之王」。

1919年,它在亂世中被村民挖出,然而,它重見天日的那一刻,也是器身與器蓋離散的開始。

皿方罍的器身在文物販子手中流落海外,幾經輾轉,而器蓋上的銘文被有識之士認出,得以在國內保全。

皿方罍蓋子上的銘文

1956年,罍蓋被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一個偶然的機會,湖南省博物館時任館長、青銅器專家高至喜在檔案中發現了方罍的身世。

在幾代文博人的堅持查找下,方罍器身的流落之處逐漸清晰:

1992年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館前館長熊傳薪接到了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的電話,對方肯定地說,方罍身找到了,就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棟一手裡

1993年春,高至喜、熊傳薪、副館長陳建明受邀踏上了東京之旅。然而,這次的交涉以失敗告終:新田不願意捐獻,要想取回器身,只能通過買賣交易

但是,價格太高。

在國外,皿方罍最早見諸法國學者的著作

事情的轉機出現新千年。

2001年,新田為了籌措錢財,決意出手自己的寶物。那次的拍賣中,也有來自中國的競拍者舉牌:上海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在得知信息後,火速聯手籌集了300萬美金,這已經是當時外匯管制下的極限數字了

然而,一位來自法國的買家舉牌報出了創紀錄的924.6萬美元,這項青銅器拍賣紀錄保持了四年

2014年,萬眾矚目的皿方罍再次回歸拍賣場。

有收藏家回憶,當時,世界各地飛赴紐約的頭等艙裡,坐滿了古玩商。紐約的酒店裡、餐廳裡、大街上,到處都能看到古玩界的「熟臉」和國際頂級藏家。

皿方罍

那個時候,對於從拍賣會上拍回流失文物,國人已經有了很多經驗。

為了促成洽購,6家湖南企業慷慨出資,湖南收藏家譚國斌和湖南廣電、省博的專家組成了8人團飛赴紐約,行前,他們確定了3套方案。

第一選擇是洽購。跟佳士得方面溝通,企業出錢,湖南省博物館進行洽購的相關事宜,儘量在2000萬美元左右拿下。

如果洽購不成,則派代表在拍賣現場競拍。這是第二個方案,預計會舉牌到3500萬美元。

如果湖南在拍賣場上舉不動了,收藏家劉益謙表示願意出力,有6000萬美金保底,皿方罍也許不能回到湖南省博物館,但是起碼能回中國。這是第三個方案

《國家寶藏》節目中演繹的皿方罍故事

經過三天三夜的談判,最終,皿方罍器身以低於預拍成交價約一半的價格購得。

難得的是,佳士得與每個支付了拍賣訂金的買家都進行了電話溝通,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所有人都欣然放棄,對湖南省博物館表示了祝福

紐約時間3月20日,原本會上演一場激烈的報價交鋒的時刻,佳士得拍賣師在展示現場宣布了洽購成功的消息:

皿方罍將被捐給湖南博物館永久保存,永遠不會再出現在拍賣市場

修1公裡地鐵,還是換20幅國寶?

除了流失海外,我們還有許多流落民間的珍貴文物,通過拍賣公司回歸國家的懷抱。

《出師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孤品

1922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出師頌》攜出宮外,1945年後一直下落不明。

2003年,在嘉德徵集拍品的過程中,一位老先生找到嘉德古籍善本部總經理拓曉堂。他拿著的「這個東西」上,有著太平公主的藏印、宋高宗的篆書、乾隆皇帝的御筆、大書法家米友仁的題跋

拓曉堂

曾拍賣《出師頌》無款殘卷的拓曉堂知道,這就是《出師頌》的本幅,一件即將轟動文物界的藏品出現了

這是從故宮流傳出去的文物,故宮對此志在必得

7月8日,北京市文物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向嘉德發出《關於指定故宮博物館優先購買〈出師頌〉帖的通知》,指定故宮博物院為《出師頌》的優先購買單位

隋人書《出師頌》

嘉德作為中間人與賣家溝通,最終,故宮以2200萬元購得了《出師頌》本幅。

2003年8月18日,在五名持槍警衛的護送下,《出師頌》重新回到離開八十年之久的紫禁城。

此前,故宮還從日本拍賣回了宋代米芾的《研山銘》。

《研山銘》局部

當時作為鑑定專家的啟功還有顧慮:《研山銘》好是好,確實精彩,但是花了將近三千萬,值得嗎?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打了個比方:「北京修1公裡地鐵要6個億,能買20幅《研山銘》,您說是修1公裡地鐵,還是買20幅《研山銘》好?」

啟功明白了:地鐵什麼時候都能造,但《研山銘》要被外國的博物館買走了,就永遠回不來了

從2002年開始,國家財政第一次設立了「國家文物徵集專項經費」,用於回購流失的重點文物,當年安排5000萬元。

用政策的支持,保護文物不流失

可能有人要問:拍賣是市場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能保護好文物不流失海外嗎?國家的文物回購撥款終究是有限額的,我們怎麼保護好我們的國寶?

陳東升在《一槌定音》中回憶,在與文物局的不間斷溝通中,嘉德創造了拍賣業的「星號制度」,成為了行業內第一個成文的制度:

舉辦藝術品拍賣會之前,全部上拍標的物都要向文物管理部門進行申報,文物管理部門在對標的進行審檢時,對認為應該禁止出境的標的加標星號,拍賣後不得攜帶出境。

除此以外,還有國家優先購買權制度,這也是為什麼故宮能在《出師頌》中獲得優先購買資格。

故宮從嘉德回購的石濤《高呼與可》局部

1994 年嘉德秋拍,首次增加了古籍拍賣。第一場最大亮點就是孫中山的手稿,手稿雖然估價不貴,但因為意義重大,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是拍賣中第一次出現一級文物,當時政策沒有規定。怎麼解決呢?

各方溝通後,約定僅限於國家圖書館、博物館等國有機構購買,這個政策後來就演變成「國家優先購買權」制度。

關於保護文物、追回國寶,可以述說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

在這些回家故事的背後,不僅僅需要祖國同胞的慷慨解囊文物部門的長期海外追索,也需要國家體制的支持,和拍賣行在與賣家溝通中的傾力配合

每一件能夠回家的國寶,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不僅僅是我們落後挨打、國寶流失的歷史,也是我們富強崛起、收復失物的歷史

參考資料:

1. 《一槌定音》,中信出版集團,陳東升

2. 《海外尋孤: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央視國際

3.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已達千萬件,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澎湃新聞,唐際根

4. 《故宮如何購買自己心愛的國寶?》,Vista看天下,沈佳音

5. 《完罍歸湘——皿方罍長達一個世紀的歸家路》,北京日報,孫文曄

6. 《1000萬文物流失海外,回家之路還很漫長》,正解局

相關焦點

  • 闊別160年,馬首銅像終於回家,聊聊圓明園馬首那些事
    截至2019年11月,已有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而在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又正式回歸圓明園。這也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當天,「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 何超瓊代賭王捐馬首背後,中國的1000萬件文物還流失在哪些國家?
    12月1日,賭王女兒何超瓊代父親捐獻馬首時的講話再次在某短視頻平臺走紅,而這一天,也正是圓明園馬首回家之日。視頻片段中,何超瓊深情述說捐獻馬首是港澳同胞一片愛國心,她希望此舉能喚醒我們更多的國民,對中華文化的自豪和尊崇。
  • 經過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同時也標誌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在圓明園正覺寺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
  • 流浪160年,我回來了
    回歸馬首銅像入藏圓明園(新華社)我,流浪了160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今天終於回家了。我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一個噴水龍頭。那時候的圓明園,山擁水復,雕欄畫棟,是世人眼中「理想與藝術的典範」。海晏堂大水法歷史照片1860年之前,我們一直盡忠職守地噴水,記錄著皇家生活的漫長光陰。突然有一天,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在圓明園大肆劫掠之後,放了一把火,毀掉了這萬園之園。
  • 時隔160年,馬首銅像今日回歸圓明園,背後的曲折故事你知道嗎?
    神態栩栩如生,毛髮分毫畢現,時隔160年,圓明園馬首銅像今日回家了! 160年裡,它們經歷了什麼? 遺憾的是,1860年10月18日,為逼迫當時的清政府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進行了殘忍的燒殺搶掠。 在這場浩劫中,12生肖水法機關的人身石像全部被毀,而12個獸首銅像連同不計其數的園內珍寶被洗劫一空,四散各處。
  • 土耳其向中國移交文物 半個月內已有3件國寶回家
    土耳其向中國移交文物 半個月內已有3件國寶回家  黃琨 • 2019-11-26 19:52:13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古國。從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跨越了數十個朝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上長期領跑世界。中國古人創造了輝煌絢爛的中華文明。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4年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掠奪珍寶,並一把大火將其焚毀,用來以水報時的十二生肖銅像也一併被切割後擄走。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賭王女兒何超瓊捐馬首背後,中國的一千萬件文物還流失在哪些國家
    12月1日,賭王女兒何超瓊捐獻馬首時的講話再次在某短視頻平臺走紅,而這一天,也正是圓明園馬首回家之日。然而,1900年,英國士兵卻從圓明園中搶走了在這幅傳世名作上,並將這搶來的寶貝大鳴大放的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 同樣流失英國的還有唐代的《妙法蓮華經》。這部中國和日本的天台宗共同推崇的經文,原本藏於敦煌莫高窟。可惜,1907年,幾名英國「探險家」們來到莫高窟,他們使盡各種手段,將這件國寶帶到英國,並將此事作為他們訪華之行的一大收穫加以慶祝。
  • 160年後,駿馬「歸園」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2月1日,一名媒體記者在展廳內拍攝馬首銅像。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12月1日,馬首銅像在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陳列展出。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焚掠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這是焚燒後圓明園部分建築物殘跡
  • 圓明園馬首回家,一個「水龍頭」為什麼是國寶?
    馬首,回家了!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12月1日,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我們的國寶——圓明園馬首終於結束了百年的流浪。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一尊馬首銅像,只是整座圓明園中一個極小的細部,如果當年圓明園沒有遭遇那場劫難,該給我們留下多少奇珍異寶和精美的建築啊。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馬首|中國國家博物館
    12月1日,十二生肖中的「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成為首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網上引起歡呼一片,也讓我們更加期待十二生肖銅首齊聚的一天。圓明園的歷史記憶圓明園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聲名顯赫的皇家園林,主要是皇帝盛夏避暑、處理軍政事務之所,有「萬園之園」之稱。
  • 馬首回歸,十二生肖銅首現有幾個在中國?
    午馬獸首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860年圓明園流失海外,現已回歸祖國。馬是十二生肖獸首中最為獨特的一個,頭頂上雲朵一般的造型和捲曲的毛髮,顯示這是一個典型的歐式白馬王子。也許義大利設計師朗世寧在這件作品中,表達了對擁有3000佳麗的多情皇帝無比的豔羨之情。更為巧合的是中國的十二生肖也代表這十二個動物時辰,其中馬所代表的恰恰就是正午時分,所以,馬首噴水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會一起噴水。
  • 160年來第一件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施雨岑、羅鑫)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自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12月1日回歸故園。國家文物局當天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宣告這匹「駿馬」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160年來第一件!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施雨岑、羅鑫)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自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12月1日回歸故園。國家文物局當天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宣告這匹「駿馬」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160年的重逢!馬首回歸圓明園:我們與它們的相逢,便是使命!
    但國家的悲喜和人民都是想通的,正如《圓明園》紀錄片所說:「也許任憑我們的大腦如何聯想,都難在那滿目滄遺、斷壁殘垣中,尋找300年前的偉大,絢麗的華服只有在親眼目睹後,才回讚嘆她的完美,圓明園大型史詩性數字電影,就再現了一件舉世珍寶的絢麗多姿。歷史也將在這絢麗的洪流中更加的驚豔!」
  • 離家160年「駿馬」歸園,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亮相圓明園
    2007年,何鴻燊先生出資購回十二獸首中的馬首銅像,結束了馬首銅像一百多年的漂泊。去年,何鴻燊先生決定將馬首銅像無償捐贈國家文物局。12月1日,馬首銅像亮相正覺寺。作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重要文物,它的回歸,也讓國人心中有了一份對「十二獸首重聚圓明園」的期盼。
  • 圓明園迎第一件獸首回歸,一文看懂它和十二生肖背後的故事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進入到2020年最後一個月,圓明園有了好消息:馬首銅像回家了!圖源:新華社闊別160年,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
  • 手機被偷走該怎辦?被偷後馬上做這8件事以免影響損失
    手機被偷走該怎麼辦?很多朋友手機被盜或者丟就容易引起慌張,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手機被盜之後大家需要想到的是如何找回手機以及如何減少因手機被盜、丟失等帶來的損失。下面百事網小編為大家羅列匯總了手機被盜後需立即去做的8件事,它可能不會幫你找回手機,但卻可以幫助你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 是什麼原因讓離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終於回到圓明園
    我想各位小夥伴們,肯定是或多或少有所聽聞,百餘年流失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這件事情了吧,小編聽聞後是激動不已呀,要知道這件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重要文物了。這無疑是一件值得讓人高興的一件事。說起來這件文物距今已經有160年的歷史了。也是時候該回歸到它的原屬地了。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件文物流失在海外160年呢?這就不得不提及十二件銅獸首的鑄造及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了。說到十二件銅獸首,那堪稱是圓明園文物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