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碰歪自然博物館野豬骨骼 館方已修復

2020-12-05 華龍網

原標題:熊孩子碰歪自然博物館野豬骨骼 館方已修復

這兩天,美國遊客偷竊兵馬俑手指的案件引發強烈關注。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野豬骨架被熊孩子被碰歪了,記者從館方了解到:目前已經修復。在此提醒市民朋友們:遊園要講文明,要自己保護好展品。

館方介紹,志願者傅老師巡視時,看到一名小朋友正在碰野豬骨骼標本的肋骨,遂制止,並試圖將掉下來的肋骨擰回原位,由於該肋骨與脊椎通過膠水連接,故未能原樣復位,只能採取臨時措施,借力搭在前面一根骨頭上。經館方工作人員處理,2月18日標本已經恢復原樣;傅老師也表示,今天看到標本已經恢復。

野豬骨骼照片上所謂「沒有肋骨」的部分,是它的腰椎,本來就不存在有「肋骨」。而左前肢的姿態也是原裝架即如此,是為了表達野豬正在往前奔跑的姿態。針對高客流以及觀眾對近距離觀賞標本的需求,館方已經採取重點部位增加綠化遮擋、增加玻璃護欄、能移位的標本儘量往裡靠等舉措,並通過館外大屏幕、微信等引導文明參觀。今後,將進一步加強人員引導、綜合施策,以營造和樹立更加文明的博物館參觀秩序。

最近,各大景點人山人海,包括自然博物館,有些景點不得不採取限流措施,否則根本人都走不動啊,人一多,事情就多啊。

相關焦點

  • 孩子參觀自然博物館碰落野豬骨架 館方已修復-孩子 野豬 自然博物...
    原標題:孩子參觀自然博物館碰落野豬骨架 館方已修復  連日來,上海自然博物館迎來大客流,不少家長趁著春節長假帶著孩子前去參觀。但是,近日,有一名頑皮的孩子在參觀過程中,不慎將館內一副野豬骨架碰落。目前,損壞的骨架已被修復。  據了解,當時,一名志願者正在為參觀的孩子們講解動物骨骼標本。
  • 損壞畢卡索名作的人被判刑,比起熊孩子毀壞博物館藝術品,成年人的...
    但即便是18個月的監禁,也已不能讓一幅畫作恢復如初,《Bust of a Woman》至今還在修復中。藝術價值的損失,不可逆轉去年12月28日,一名男子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用拳猛擊一幅名為《Bust of a Woman》(中文名稱為《女子半身像》)的畢卡索畫作,並因此損毀了這幅價值2000萬英鎊的畫作。
  • 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對2.1億年前板龍化石進行修復
    近日,奧地利維也納,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修復一個2.1億年前的板龍化石。該恐龍骨骼化石由瑞士弗裡克恐龍博物館(Dinosaur Museum Frick)永久租借給,奧地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者對其進行修復組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對公眾展出。
  • 天津一熊孩子弄壞海博館標本!網友的建議亮了……
    天津一熊孩子弄壞海博館標本!網友的建議亮了……
  • 展示生之快慰和死之平靜,老上海自然博物館小史
    這裡,老一輩上海自博館人,無論專家或美工,為上海,為自然世界,精心、盡情地編織了一個最美、最無暇的進化童話。上海自然博物館於1985年編制的一份概況手冊中,有一張如今已不復可得的建築物全景圖。老一輩的自博人,其性情之直率、作風之果斷,已從此中有所展現。       時間上溯至1956年,年方23歲的陳賽英離開了潮潤的南方,以廈門大學生物系畢業生身份分配至上海。當時上海市文化局的立意是:籌建一所「自然歷史博物院」,下設動物館、植物館、天文館、地質館、人類館等5大分館。這是一所人民的、上海自己的自然博物館。
  • 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從外灘到靜安雕塑公園,上海自然博物館在150歲生日將近之際,悄然完成了從古老樸實到趣味時尚的轉變。本周日,自然博物館新館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對於期待已久的市民、遊客來說,這不僅僅代表著一座新館的落成,更意味著上海這座城市又有了一處全新的歷史、文化地標;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一架動力十足的引擎。
  • 7噸重大鯨魚成了北京自然博物館鎮館明星,它來自霞浦
    長鬚鯨2019年6月25日,由深圳博物館與北京自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識骨尋守——透過骨骼窺視生物的深化》展覽正式開幕,展覽中最震憾的是位於大廳中央一具長達經執法大隊法醫現場確認該鯨魚已無生還跡象,根據相關部門處理意見,最終決定交由福建當地一家生物標本公司福州森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製作成海洋生物標本,用於日後的教學科研使用。
  • 夜探「恐龍館」 觀科學電影
    信時記者徐敏 通訊員吳晶平攝  大洋網訊 夜探「恐龍館」,來一場與恐龍的「約會」!5月24日晚,廣東科學中心舉辦「恐龍科學之夜」主題活動,開放「世界最大的恐龍」主題展館和科技影院,吸引近2000名觀眾參與。「恐龍科學之夜」是2019年廣州科技活動周的亮點,活動集科學與藝術、展示與互動、趣味與時尚於一體,打造為夜間科普嘉年華品牌。
  • 碳纖維應用於恐龍骨骼修復
    您是否曾經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呆過,凝視著恐龍的骨骼?如果是這樣,您是否曾經考慮過該骨骼的骨骼是否真實?我們不希望破壞您的想像,但是很可能並非所有的骨頭都是真實的。實際上,有的骨架可能是由玻璃或碳纖維製成的。顯然,科學家只需要大約一半的恐龍骨骼原始骨骼即可創建完整的複製品。
  • 參觀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段神奇之旅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成於1877年,是代表紐約的最高水準的博物館。浩瀚的海洋和大地、廣闊的藍天、多種多樣的生物、記載地球歷史的礦石,還有神秘的宇宙、古代文明和世界各國的文化……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幾個小時的參觀時間裡,參觀者們踏上了解地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地球未來的神奇之旅。
  • 河源風光--河源恐龍博物館
    河源市博物館管轄的河源恐龍博物館是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4月與中科院合作共建了
  • 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緊密結合「中國木雕之都」的獨特優勢,建成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視頻觀看點擊這裡>>>)建設背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 華盛頓特區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2006年5月9日特色研究員:David Furth博士,收藏經理; 研究昆蟲學家Ted Schultz博士; 高級科學家Jonathan Coddington博士; Patricia Gentili-Poole,博物館技術員。2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植物學部植物標本館展示了藻類標本,包括珊瑚藻,溼標本和常用的植物標本。
  • 家貓骨骼·爆炸頭骨和全身骨骼的結合
    我知道的這樣做的人僅有我家貓很常見,但要得到一具完整貓的屍體卻很難得,第一次做爆炸頭骨與全身骨架的結合,就是因為拿到的是一條死於車禍的貓,頭部已經被壓壞了,與其修復頭部骨骼留下裂痕,不如直接用裂開的頭骨來製作成爆炸頭骨。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圖為重慶自然博物館建館9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王龍 攝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探尋自然壯美 踐行「兩山」理念(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灰鯨骨骼標本 本文圖片均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提供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外觀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展示的寒武紀澄江動物群暑假來臨,浙江自然博物院人氣又旺了起來。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參觀,感受生物的多彩,探索自然的奧秘。
  • 校園裡的自然博物館: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落成
    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綠蔭深處的立人生物樓裡,一座動植物標本館剛剛經歷了一次改造。在生命科學學院遷至江灣校區的日子裡,它和安放其中的十多萬件珍貴動植物標本一起,靜靜地守在原地。而和這個「寂靜的動植物世界」一起留守的,是陪伴了它們30多年的老朋友唐仕敏和陸帆,復旦大學標本館的創建者、守護者。
  • 自然博物館設計平面圖_2020年自然博物館設計平面圖資料下載_築龍...
    摘要:據悉,綜合性的自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建築師決定在不改動原有建築的類型和結構系統下重建改造它 立即下載 展館雲 | 武漢自然博物館 -貝林大河生命館 查看詳情
  • 3D列印恐龍骨骼在英國多塞特郡博物館展出,備受關注
    英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對恐龍進行了雷射掃描,捕捉了其精確的尺寸和形狀,其中還包括各種小細節,從而創建了高解析度的恐龍3D列印模型。 此項目中被複製的恐龍綽號叫Dippy(迪皮),長26米,骨骼由8個3D樹脂骨架組成,骨架每塊重約三公斤,由輕質耐用樹脂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