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鯨骨骼標本 本文圖片均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提供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外觀
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展示的寒武紀澄江動物群
暑假來臨,浙江自然博物院人氣又旺了起來。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參觀,感受生物的多彩,探索自然的奧秘。
浙江自然博物院始建於1929年,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目前擁有杭州館和安吉館兩處館址。杭州館2009年建成開放,館舍面積2.6萬平方米,館藏20萬餘件(組),是集自然類標本收藏研究、展示宣傳、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智性休閒於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安吉館位於湖州市安吉縣,2018年12月試開放,2019年10月正式開館。
恐龍蛋收藏種類、數量世界第一,淡水貝類和陸生貝類標本佔該門類世界物種的40%以上,鳥類標本和鳥聲收藏世界領先……浙江自然博物院對專業的注重、對業務的研究、對收藏理念的更新、對科研成果的運用,在行業內都走在前列。
化石標本珍貴多彩
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位於杭州西湖文化廣場附近,館內設有地球生命故事、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綠色浙江、狂野之地——肯尼斯·貝林世界野生動物展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展五大展區。
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廳,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帘,它就是杭州館的「鎮館之寶」——灰鯨骨骼標本。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36年夏天,一個美國商人帶著一頭灰鯨來上海展覽。由於天氣炎熱,防腐處理不徹底,灰鯨的屍體開始腐爛,發出臭味。展覽辦不下去了,製作標本或燒埋處理都要花好大一筆錢,狠心的商人就將它丟棄在黃浦江邊,偷偷溜走了。當時省立西湖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前身)的專家們得知消息後,立即趕赴上海,用火車把灰鯨運回杭州。下了火車,該怎麼把它運到館裡?那個年代沒有大型卡車,只能採用原始的滾木運輸方式,在灰鯨身下墊長木板,在木板下塞進圓木棍,幾十個人拉的拉、推的推,花了三天時間才挪到湖濱一帶。然後再租用多艘西湖漁船,用鐵索相連,將其運到中山公園碼頭上岸。到了博物館後,專家們將灰鯨腐爛的皮肉摘除,製作成骨骼標本保存。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灰鯨骨骼標本非常罕見,這件標本經常到全省各地巡展。每到一處,當地市民都紛湧而來參觀。如今,這件珍貴的標本靜靜躺在展館中,訴說著博物院前輩們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
杭州館一層臨展廳正在舉辦「保護野生動物·守護生命家園」特展。展覽闡述了傳染病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呼籲人們保護生態系統,與動物和諧相處。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這一展覽具有特別的意義。
看完特展,再上二層,緩緩轉動的地球模型在星空背景下閃著幽藍的光,吸引人走進地球生命故事展區。這裡匯聚了地球各個時期的模型、化石和礦石,講述了地球誕生46億年來的地質和生命情況。在一個專門的化石展廳,可以看到恐龍蛋、祿豐龍、毛氏峨眉龍、禮賢江山龍、麗水浙江龍、孔子鳥以及披毛犀、真猛獁象、三趾馬等化石。其中,毛氏峨眉龍頭骨是目前同類標本中最完整的,真猛獁象骨架也是目前同類標本中最大最完整的。
從地球生命故事展區出來,進入專為青少年打造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展廳。展覽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旨在讓青少年科學認識自己。
來到三層,可以看到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和綠色浙江展,多種多樣的生物標本和生物化石在不同的生態場景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四層為狂野之地——肯尼斯·貝林世界野生動物展,這是浙江自然博物院在肯尼斯·貝林捐贈的野生動物標本基礎上,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籌備而設立的展覽。該展利用製作工藝先進、栩栩如生的珍貴動物標本,結合場景復原、多媒體等手段,還原了非洲熱帶雨林、非洲稀樹草原、北美荒漠、北美森林、北美苔原等生態系統,旨在讓觀眾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
展示手段先進多樣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佔地300畝,是亞洲單體建築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安吉館設置了地質館、貝林館、海洋館、自然藝術館、恐龍館、生態館6個主題展館,運用當下最先進的展示手段和技術,帶領觀眾開啟一場探尋自然之美的旅程。
在自然藝術館「斑斕的貝殼」單元,展示牆上一幅以多種貝類標本拼出的右旋貝殼圖案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貝類共有10多萬種,它們並不是都在水裡,約有3萬多種生活在陸地上。哪怕是在沙漠,也可以尋到陸生貝類的蹤跡。」講解員韋天明介紹。
在「天籟之聲」單元,把耳朵貼近牆面上的喇叭狀試聽裝置,可以聆聽從自然界採集的各種聲音——風聲、鳥鳴、泉湧……仿佛置身於天地之間,感受萬物脈動。
自然藝術館內還設有「美麗的地球與生命」劇場。觀眾可以在球幕影院裡躺下來,體驗沉浸式觀影。「我們用影像來展示宇宙、自然、生命之間的關係,更加形象、直觀。」韋天明說。
「恐龍館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恐龍及其生活,同時也詳細展示曾經生活在浙江地區的恐龍。」恐龍館布展項目組組長、浙江自然博物院地球部副主任鄭文杰介紹,展廳以時代為主線,通過化石標本、全身骨架復原、場景再現和多媒體展示手段,介紹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恐龍。
海洋館的最大亮點是設置了5處9個活體展示缸,體積超過40立方米,金錢魚、條紋斑竹鯊、珊瑚、水母等海洋生物居於其間,讓觀眾感受到鮮活的海洋生命的魅力。
安吉是「兩山」理念發源地,生態館也是安吉館的熱門展館之一。這裡以「綠水青山的召喚」為主題,圍繞「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向觀眾深入淺出地講述生態學的相關知識。
為了深入貫徹「兩山」理念,安吉館還特別策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餘村到世界的生態文明踐行」特展,以圖片、視頻、模型等方式展示了浙江乃至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社教活動趣味盎然
動手挖掘化石,拼出一隻屬於自己的恐龍;參與火山爆發科學小實驗,了解火山的形成原理和它對於生命的重要性。近日,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舉辦了兩場面向小學生的趣味活動,備受小朋友們歡迎。
「每到周末我們都會舉辦不同的趣味小實驗,暑假還有小小講解員活動供小朋友們體驗。」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長嚴洪明介紹說。
根據自身優勢,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將科普教育與休閒體驗相結合,建設兩個特色教育基地——「長三角地區中小學生研學遊特色基地」和「全國黨政領導幹部兩山理念教育學習特色基地」。
安吉館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需求,開設了不同主題內容的中小學研學課程。今年7月,安吉館還舉辦了「大自然中的蹺蹺板——兒童教育體驗展」。這是博物院科教團隊首次獨立策劃、為小朋友們量身打造的特展,在展覽開幕前後,邀請小朋友們拍攝花絮,參加「小小配音員」等活動,儘可能增強孩子們的參與感。此外還推出了面向成人的文字導覽和面向兒童的語音導覽。新穎有趣的展覽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文化生活,也讓孩子們樹立保護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識。
關於浙江自然博物院的未來,嚴洪明說:「下一步,將努力成為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閒於一體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現代自然博物館,打造為公眾提供文化、科研服務的自然科普基地,創造滿足第二課堂需求的青少年樂園。」
(毛和鑫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