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論」踐行效果指標體系構建及省際測評

2021-01-18 中國環境

  在「兩山論」提出15周年之際,本文通過深入挖掘「兩山論」的基本內涵,構建了評價「兩山論」踐行效果的三級指標體系,並計算出2011-2017年中國省際間「兩山論」踐行效果綜合指數。

  「兩山論」的提出與發展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中提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對「兩山論」最全面經典的闡述,指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辯證統一關係,為經濟發展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其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首次正式寫入黨中央文件。2017年,「兩山論」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由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再僅是一種理念,而是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兩山論」踐行效果指標體系的邏輯關係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重要的價值觀、發展觀,也是對經濟發展方向的重要綱領性指引。它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強調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重點論,以底線思維,關注生態環境承載力問題,一旦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髮生矛盾,要以生態保護為主,不能觸碰生態保護的底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體現了科學世界觀的統一論,強調的是經濟發展新動能,旨在將自然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經濟。

  從時代發展的角度看,二者的關係從「犧牲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舊發展方式」轉變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零和博弈」,而今正在向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渾然一體、和諧統一」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兩座山」之間的辯證關係不斷被豐富補充。

  「綠水青山」除了包含其字面含義外,更包含環境優美、生態良好、資源可持續的美好願景。「金山銀山」也不僅是指金錢財富,還包含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益以及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既存在矛盾,又是辯證統一的。二者的辯證統一,就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兩山論」有其內在邏輯和外在邏輯,並可以實現邏輯自洽。從「兩山論」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忽視生態承載力;第二個階段是隨著資源匱乏、環境惡劣,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作用,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第三個階段是隨著經濟結構轉型,技術水平提升,人們逐漸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帶來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可以轉變成經濟優勢。

  「兩山論」的發展過程反映了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了內在邏輯的自洽。而從外在邏輯上,「兩山論」與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與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一致,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統一。

  「兩山論」踐行效果指標體系的指標選取

  「兩山論」指標體系的建立充分借鑑了北京師範大學李曉西教授團隊建立綠色發展指數的思路,並基於「兩山論」的發展過程和時代內涵進行修改和創新。根據「兩山論」的發展過程和時代內涵,本研究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階段為「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強調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第二階段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強調了生態環境承載力問題;第三階段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了經濟發展新動能,旨在將自然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文構建的「兩山論」踐行指標體系包含一級指標3個,分別為綠色發展的協調性、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和產業發展的新動能。二級指標9個,三級指標20個。

  綠色發展協調性對應的二級指標為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保護力度。其中,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作為經濟發展水平的三級指標,用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作為環境保護力度的三級指標。

  資源環境承載力對應的二級指標為生態承載能力、資源豐裕程度、環境質量水平。用生態承載力作為生態承載能力的三級指標,用人均水資源量和能源生產量與消費量的差額作為資源豐裕程度的三級指標,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氮氧化物排放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氨氮排放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環境質量水平的三級指標。

  產業發展新動能對應的二級指標為產業結構轉型、產業資源節約、產業環境友好、產業創新發展。用六大高載能行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作為產業結構轉型的三級指標,用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水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電耗作為產業資源節約的三級指標,用工業二氧化硫去除率、工業氮氧化物去除率、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去除率、工業廢水氨氮去除率作為產業環境友好的三級指標,用人均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作為產業創新發展的三級指標。

  三級指標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沒有較為準確的統計值,但考慮到其對環境質量水平的影響不容忽略,故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空值處理。本文使用的研究樣本為2011-2017年中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面板數據,受數據收集的限制,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和西藏自治區。底層指標的計算中,涉及地區生產總值的指標,均以2010年為基期剔除價格因素計算得到。

  中國省際「兩山論」踐行效果測算及評價

  根據「兩山論」踐行指標體系,計算出30個省份的綜合指數排名和各個一級指標指數排名。2011-2017年,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的「兩山論」踐行效果綜合指數位列前五,其中北京排名第一,說明北京在綠色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方面的綜合水平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北京在「兩山論」踐行過程中,對於生態資源保護、環境治理、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較大。

  單獨看綠色發展協調性指數,2011-2017年排名均比較靠前的幾個省份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內蒙古。單獨看資源環境承載力,2011-2017年排名均比較靠前的幾個省份有內蒙古、北京、天津、山西、上海。單獨看產業發展新動能,2011-2017年排名均比較靠前的幾個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天津。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兩山論」踐行效果,各地應在未來發展中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以「兩山論」為指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構建多元共治、經濟引導、制度約束的發展體系。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

相關焦點

  • 【論壇】構建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助推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
    構建完善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於宗教界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真實管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簡要闡述。一、明確目標,選取評價指標構建宗教界代表人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能力指標與績效指標相結合、群眾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公開公正、凡用必評。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在構建本研究的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中,需要綜合考慮這些關鍵要素;並且,在構建科技強國指標體系以對標分析我國與世界公認科技強國創新能力發展水平差距的同時,應該在區域共用的指標體系基礎上,添加符合中國特點的指標,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的政府決策和市場需要。
  • 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目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大多套用普通教師績效考評體系進行導師立德樹人評價,實施效果較為勉強。為此,基於導師立德樹人職責,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研究生導師職責履行評價指標體系,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 交通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及現狀評估|龍志剛專欄
    本文在前期《把握時代特徵探究交通高質量發展內涵》、《國內外交通高質量發展經驗借鑑與啟示》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了交通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河南、江蘇、浙江等7個省份交通高質量發展現狀進行對標分析,評估了河南省交通高質量發展水平。一、指標設置原則(1)引領性。
  • 紮實推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毗鄰區域一體化發展是解決毗鄰區域空間管控與規劃、毗鄰區域利益(金融、土地、財稅等)分配、毗鄰區域自治組織體系及對話與協商、毗鄰區域共建共享與社會治理等課題的重要手段。這樣,皖蘇省際毗鄰區域就形成了三個跨界合作的「樣本」。  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戰略定位為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區。按「一心兩片」的空間格局進行規劃建設,即以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為「一心」,江北新區盤城、葛塘和汊河毗鄰區域為「兩片」,總面積約70平方公裡,其中啟動區面積13平方公裡。
  • 「兩山論」的藍色實踐——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側記
    其中,「一個亮點」是指提出建設海島生態文明戰略體系;「二個繼承」包括「在開展海洋生態產品核算、探索『兩山論』轉化、發展海洋生態產業化方面形成持久共識」和「陸海統籌建設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海洋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持久推動」。這是長島第三次舉辦海洋生態文明論壇。2018年,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副書記李俊傑和陳尚等人聯合發起倡議,每年一度舉辦「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
  • 從六大兩山經濟實踐案例看環境企業如何構建價值奇點
    2018年,以推動「兩山論」從理念走向實踐為目標,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編著的《兩山經濟》正式出版發布。他認為兩山經濟正在成長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而兩山產業也將是生態文明的產業支撐。
  • 實現程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的新視角與指標構建
    [1]這些研究構建的評價體系的維度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公共服務物質特性分解的綜合性評價維度,如Moullinwell從公平、可及性、供需適應性、效率、社會認可和有效六個維度測量了健康與社會保健的績效;[2]Parasuraman等以顧客滿意度為評價視角,構建了涵蓋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同理心、有形性等維度的SERVQUAL量表。
  • 兩群論「兩山」!湖南群讀書活動進入第二個月,這個專題有看點
    「兩山論」的啟迪「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山論」。作為讀書群導讀委員,省政協常委、省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懷德建議從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論」成為全黨全民的共識和行動綱領,有哪些認識論層面的啟迪?
  • 踐行「兩山論」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黨的十九大把「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作為重要內容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所未有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反映了黨的指導思想在與時俱進,在不斷地適應當前形勢和人民的新需求,對中國以及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 2019.04:經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構建和綜合評價(張云云等)
    2014—2016年全國31個省(區、市)的相關數據,對理論模型指標體系進行擬合修正,從經濟效益、創新發展、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4個維度17個指標來構建相對合理的衡量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的指標體系   對於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研究屬於起步階段,不同學者對於高質量發展有不同的看法,多數學者基本都是從理論出發主觀上構建指標體系。
  • 【「浙」裡問道 「雲」上觀潮】「兩山論」 的雲南實踐
    這裡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兩山論」的地方。  在這一重要理念引領下,雲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學習探索浙江的豐富發展經驗,立足自己生態環境優勢特點,努力拓展「兩山論」的雲南實踐。  截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積4.23億畝,森林面積達3.5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蓄積量20.2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2.48億畝,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達1.68萬億元,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 16項陸海指標 構建環境承載力預警體系
    昨日,記者從大鵬新區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局獲悉,新區已將2016年作為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年,目前正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照國家新標準,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體系的研究與編制工作。 據介紹,新區將該項研究作為今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項目實施推進。
  • 「專家視角」王金南,王夏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踐行「兩山...
    摘要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動能,是講好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故事」的重要素材。通過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有效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關鍵路徑,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引領全社會綠色生活新風尚的重要途徑。
  • 基於微信公眾號的健康傳播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三)新媒體健康傳播效果研究目前,對於新媒體平臺的健康傳播效果的評價指標尚沒有統一的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評價體系。若要提升和優化新媒體的健康傳播方式,需要首先建立完善健康類信息的評估體系(許藝凡,馬冠生,2018)。也就是說,只有明確了評價體系與具體指標,才能夠有針對性的有效提升健康傳播效果。
  • 教育部等八部門發文,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意見》明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意見》具體有哪些內容?
  • 成都市政協委員王麟:加快建立完善「公園城市」指標體系
    人民網成都5月16日電 (記者 陳曦)作為長期關心天府新區建設發展的商界代表,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啟陽領航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麟在本次成都市政協會議上遞交了《關於加快建立完善「公園城市」指標體系,強化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品牌建設的提案》,以及「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建議」。
  • 教育信息化項目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 智慧教育 - CIO時代—新...
    如唐若根據流程圖法和環境分析法識別出納維教育集團國際高中籌建項目3個開展階段的18種風險,構建了國際高中籌建項目風險的指標體系[11];唐仕喜等人著眼於多媒體教學課件開發的各個階段來辨識風險,並提出了相應的管控措施[12];熊進運用質性分析、文獻分析等方法,對高等教育治理的「項目制」及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出了探索並嘗試給出了解決對策[13]。
  • 構建面向未來的空間結構
    踐行國家戰略 推動區域經濟地理重塑 成都始終融入和踐行國家戰略,勇於承擔國家使命,遵循發展規律,踏準時代脈搏,構建引導城鄉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系統性政策措施 進入21世紀,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成都的綜合實力和城市能級持續提升,迅速躋身全國前沿城市行列,也成為全球投資者
  •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2 文獻綜述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整理發現在高質量發展的表述被提出後,眾多學者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從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方面進行梳理,以期對構建中小企業高質量評價體系提供借鑑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