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2021-01-07 中安在線網站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對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創新方式方法,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以點帶面加快一體化進程」進行了肯定,並強調「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跨區域合作,探索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支持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 「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位於江蘇與安徽省際毗鄰區域。 2019年以來,皖蘇兩省已達成「毗鄰共識」,通過共建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下好一體化發展「先手棋」,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省際毗鄰區域率先一體化發展的意義

  區域一體化發展經驗表明,地方政府通過省際毗鄰區域之間的合作與分工,對區域發展進行合理的統籌規劃,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最終促進規模經濟的發展。一是能夠促進資源在更大範圍流動和配置,獲得更高的利用率;二是能夠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共同發展;三是能夠推動區域間不同發展水平地區的協調發展;四是能夠破除國內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尤其是在當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暢通區域內「小循環」更顯重要。毗鄰區域一體化發展是解決毗鄰區域空間管控與規劃、毗鄰區域利益(金融、土地、財稅等)分配、毗鄰區域自治組織體系及對話與協商、毗鄰區域共建共享與社會治理等課題的重要手段。在省際邊界接壤地帶共建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用高效的制度供給和更加積極有效的雙向開放激發區域分工合作潛能,實現省際毗鄰區域從物理空間相鄰的毗鄰1.0版,向發展要素合作的毗鄰2.0版轉變,提高毗鄰區域政策協同效率和經濟集聚度,最終形成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省際毗鄰區域跨界合作的三個「樣本」

  滁州和馬鞍山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2019年,南京市分別與馬鞍山市、滁州市籤署《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京江寧區與馬鞍山博望區籤署《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南京江北新區與滁州來安縣,南京浦口區與滁州南譙區分別籤署了《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這樣,皖蘇省際毗鄰區域就形成了三個跨界合作的「樣本」。

  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戰略定位為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區。按「一心兩片」的空間格局進行規劃建設,即以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為「一心」,江北新區盤城、葛塘和汊河毗鄰區域為「兩片」,總面積約70平方公裡,其中啟動區面積13平方公裡。從四個方面推動:一是產業協作一體化,共同打造智能製造、軌道交通裝備等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二是規劃政策一體化;三是基礎設施一體化,構建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綜合交通網絡;四是生態環保一體化,開展滁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保育生態空間。

  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戰略定位為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區與蘇皖跨界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規劃總面積50平方公裡,其中啟動區17.75平方公裡。從四個方面推動:一是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零距離」交通圈;二是生態環保一體化;三是產業協作一體化,積極發展休閒觀光、創意農業產業等;四是社會治理一體化,健全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完善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預案。

  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新型功能區。戰略定位為長三角省級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先行示範區和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示範區。總面積約30平方公裡,啟動區約8平方公裡。從四個方面推動:一是生態保護一體化,籤訂石臼湖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二是社會治理一體化,探索一體化刑偵警務協作等;三是基礎互聯一體化,打通斷頭路;四是產業協同一體化,共同編制產業規劃。

  構建毗鄰區域率先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在現有的「毗鄰共識」及毗鄰區域政府間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要進一步建立政府引導、部門推動、社會參與的加快推進省際毗鄰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

  建立區域規劃銜接和前瞻性研究機制。加強對國家戰略、省市戰略在跨界區域落地重點與方向的研究分析,推動頂層設計落實。系統分析跨界合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研究政策設計、項目安排、利益分享、機制創新等重大問題,構建精簡高效的合作模式。

  建立更加有效的工作對接機制。在毗鄰跨行政區域,推進鎮與鎮、部門與部門、行業與行業、協會與協會等之間的全方位、無縫對接,形成更加高效的推進整體融合、功能互補和協同發展的對接機制。

  建立高水平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建共享機制。採取相同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向區域內消費者提供同質的公共產品或服務。建立一體化的醫療合作關係和教育資源共享模式,實現醫療和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區域醫療和教育均衡發展、特色發展。

  建立高效率跨界社會協同治理機制。構建聯網聯勤聯動聯辦的處置機制,完善跨區域社會治理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使跨界區域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作者單位:呂小瑞為中共滁州市委黨校,孔令剛為安徽省社會科學院。該文為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AHSKZD2019D01〉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孔令剛:共建省際毗鄰一體化治理樣本 | 三個地...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出要深入推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深化滬浙洋山區域開發合作,在「一嶺六縣」省際毗鄰區域共建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省際毗鄰區域是推進長三角區域共同開發、產業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場域。
  • 凝聚共識 形成合力 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準確把握分區域分領域的推進路徑。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比協調、協同發展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結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一體化基礎,分區域、分領域有序推進。從區域看,《規劃綱要》按照以點帶面、依次推進的原則謀劃了一體化發展的圈層結構,要求推動形成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中心區27個城市、三省一市全域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 長三角一體化再加碼 嘉興這條省際毗鄰公交開通了
    11月30日,從嘉興秀洲通往蘇州吳江的省際毗鄰公交268路正式開通。作為嘉興市本級第三條省際毗鄰公交,它將使嘉興和江蘇吳江兩地間的經貿往來、文化溝通更加緊密和順暢。近年來,毗鄰公交的發展,充分發揮「小公交、大服務」的作用。隨著毗鄰公交的逐步開通,不僅讓兩地居民的出行質量和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更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同時促進了江浙兩地的溝通,助力毗鄰區域經濟、社會、民生高質量發展,對推進長三角公交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毗鄰合作 打造區域協作的高水平樣板
    作為川渝兩省市合作共建的9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中最先獲批設立的兩個平臺,可以說川渝高竹新區、遂潼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被寄予了西部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火車頭」的厚望,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跨省域的先行先試,拉動區域經濟新一輪發展
  • 上海市松江區:「毗鄰黨建」探索區域協同共治
    為此,松江葉榭鎮、金山亭林鎮、奉賢莊行鎮三鎮通過「浦南地區毗鄰黨建」項目的推進,探索出區域 協同共治新路徑。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提出,區域聯動協調發展進入了新 的階段,各項跨區域合作交流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然存在行政 體制約束、資源互補不明顯等問題。
  • 化州市建設邊界黨建聯盟助力區域協同...
    「一個」聯盟體系, 提供區域協同發展支撐化州市以黨建聯盟為平臺,構建市鎮村三級協同發力的一個黨建聯盟體系。市成立以市委組織部為牽頭部門的黨建聯盟中心指揮部,各毗鄰鎮成立黨建聯盟工作站,各毗鄰村(社區)成立黨建聯盟小組,推動邊界優勢互補、密切合作、協調發展。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_2019...
    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蘇浙皖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城市群同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間高效聯動。省際毗鄰地區和跨界區域一體化發展探索形成經驗制度。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 安徽省優化升級「一圈五區」發展布局
    記者日前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2021年,安徽將以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推進「一圈五區」發展布局優化升級,加大力度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城鄉間融合互動、融通互補。    在統籌推進「一圈五區」協調發展方面,我省將深入實施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支持合、淮、六聯合打造空港經濟示範區,推動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協同互動。
  • 川陝甘「毗鄰黨建」平添精彩蝶變
    ……「毗鄰黨建」引領,各領域各業態共建共創、共治共助、共興共榮、共贏共享的新發展格局為川陝甘毗鄰六個鄉鎮平添了精彩蝶變,譜寫出和諧共進新樂章。今年6月,疫情防控進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受臨時聯合黨組織共同防控疫情的經驗啟示,為進一步深化拓展合作領域,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在青川縣委組織部倡議下,由姚渡鎮黨委牽頭,川陝甘毗鄰六鄉鎮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共同組建涵蓋87個基層黨組織的黨建聯盟,圍繞組織共建、基層共治、產業共促、園區共育、生態共護5個方面深化合作,細化護林防火、河道整治、旅遊互惠、矛盾糾紛調解等
  • 聲納|凝聚更強大合力 促進高質量發展 ——論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在安徽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專門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聯動發展 主動接受經濟輻射
    全會提出,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的重要任務,要協同重慶加快建設步伐,為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探索新路、作出示範。達州和萬州優勢互補,在川東北和渝東北處於特殊區位。「力爭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拔得頭籌,為實現省際交界地區高質量發展探路破局。」達州市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
    近日,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通報了2019~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聯防聯動工作進展和「三省一市」地面沉降年度防治工作情況,並就《長三角區域地面沉降骨幹監測網建設實施方案》《長三角地區重大基礎設施沿線沉降發育特徵分析》等內容進行研討交流。
  •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推進區域高效協同 加速創新產業...
    11月28日,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常州)新材料院士專家報告會在常州市武進區舉行。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下一步仍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構建,堅持區域協同統籌,形成合力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發展。
  •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推進區域高效協同加速創新產業...
    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社分析師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下一步仍需加大力度開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構建,堅持區域協同統籌,形成合力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發展。王旭東認為,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迅速,但存在著「兩端強、中間弱」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的石墨烯研究與專利積累強,創新技術發展迅速。
  • 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
    原標題:川陝甘三省交界處毗鄰鄉鎮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基層治理、產業規劃結對共建,協同發展路更寬(聚焦基層黨建)核心閱讀為加強基層黨建、推動協同發展,四川省青川縣姚渡鎮與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甘肅省文縣碧口鎮等毗鄰鄉鎮探索建立黨建聯盟,引領各領域各業態共建共創、共治共助、共贏共享,鄉鎮合作更順暢、群眾辦事更便利、發展聯動更緊密。
  • 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成都日報 2020-12-03 08:14
  • 專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共建安全韌性長三角(新時代新步伐)周偉鐸 莊貴陽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領域。在長三角區域探索綠色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既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維繫長三角區域安全韌性的戰略選擇,能夠為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走出新路。在共建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筆者認為長三角區域有「三大訴求」。第一,長三角區域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方面有共同訴求。長三角有漫長的海岸線,是我國登陸颱風數量較多的區域。
  •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如何推進?專家提出這些建議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協同治理進展、挑戰及下一步措施》的報告中指出,未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的協同治理,要進一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重點推進晉冀魯豫交界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同時要重點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
  •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這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以新理念、新內容、新措施、新機制,破解區域協調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四大板塊區域總體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精準扶貧、新型城鎮化、主體功能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戰略深入實施,東中西互動發展和以功能區、城市群為主體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統籌國內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