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2020-12-05 紅星新聞網

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成都日報 2020-12-03 08:1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為未來5年和15年的區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對全球區域經濟競爭邁入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不僅關係著成都做強極核和主幹功能,更與服務國家戰略、參與全球合作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全市上下要遵循都市圈演進規律,加快構建相互依存、互惠互利、水漲船高的區域協同發展利益共同體,為建設以成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打下堅實基礎。

遵循都市圈演進規律,我們要把準階段特徵和工作取向。當前,成資、成眉、成德均處於同城化起步期,我們要注重轉變空間組織方式,形成多中心網絡化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注重轉變經濟組織方式,形成創新驅動、高效集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注重轉變區域治理方式,形成市場一體、社會融合的都市圈發展新格局。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持續做好補短板、強弱項,才能推動同城化加快成型成勢。

我們要以全域一盤棋思維,推進空間布局優化提升。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是同城化的根本保障。要以國土空間規劃引領都市圈空間規劃和經濟地理重塑,要以生態建設專項規劃引領生態共保共治,要結合規劃編制,加快謀劃一批跨區域重大項目。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必須首先在空間布局上打破「一畝三分地」局限、樹立「一盤棋」思維,從整體全局出發,科學規劃全域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我們要以市場一體化改革,促進要素高效配置。要大力推進同城化制度創新,要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一體化。先進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決定了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只有深入實施以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的市場一體化改革,加速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障礙、利益格局和慣性依賴,才能加快打造要素流動有序的現代化都市圈。

未來的成德眉資同城化將實現城市空間同構、功能同建、產業同聯、基礎同網、服務同享、生態同保。我們要實心幹事、科學作為,自覺擔負起加快建設世界級都市圈的職責使命,同心謀發展、聚力抓落實,為「十四五」時期助力治蜀興川,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成都新貢獻。

□本報評論員

原標題: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編輯:韓鈺寧責任編輯:馬蘭

相關焦點

  • 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模式探索
    文章針對區域教研中開展教育數據應用亟待解決的數據獲取難、幫助支持少、成果轉化弱三大問題,構建了區域教研中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分析了共同體的內涵以及共同體中的參與主體及其主要工作。通過實踐發現,教育數據應用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發揮了參與主體多元化的優勢,為區域教研活動構建了信息技術支持下促進互動、協同、共享的虛實結合教研環境,形成了支持區域教研團隊開展教育數據應用研修的有效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區域教研團隊的創新評價水平與交互水平,實現了教育數據應用過程中深層次的協同創新。
  • 紮實推進省際毗鄰區域協同發展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的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對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創新方式方法,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以點帶面加快一體化進程」進行了肯定,並強調「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不斷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
  • 加快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建立新的區域類型劃分體系、加強區域經濟宏觀管理、加快區域法制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 提升怡心人認同感、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怡心街道著眼於重組新建的特點和區域單位融合共生的需要,直面街道轉型發展的時代之問、社區現代治理的變革之問、市民美好生活的民生之問,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區域黨建、全域社治為路徑,以區域發展、區域治理、區域服務為重點,於今年6月啟動實施「區域黨建繪好同心圓·全域社治建強共同體」行動計劃,開啟了黨建引領駐街道單位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深度探索。
  •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楊俊和:石墨烯走向冷靜發展期 長三角區域可構建...
    原標題:上海理工大學教授楊俊和:石墨烯走向冷靜發展期 長三角區域可構建機制率先協同突破   日前,在2020江蘇先進碳材料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我國世界話語權,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詳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張,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和進展,闡明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積極貢獻。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無論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讓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二)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做了明確闡述。
  •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現實、歷史和理論依據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倡議,是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面向人類未來提出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具有充分的現實、歷史和理論依據。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具有充分的現實依據。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戰略判斷。
  • 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
    其中,針對「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要求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提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構築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項涉及多要素、多體系、多領域的系統工程。
  • 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內涵、挑戰及出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全球化時代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發展高度相互依存背景下,中國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而提出的體現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了地域和領域兩個維度:前者體現從國與國之間、區域內部到整個世界的不斷拓展,後者則反映政治、安全、發展、文明和生態等領域的不斷深化。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為加強長三角區域創新一體化,科技部近日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將長三角區域定位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原始創新動力源、融合創新示範區、開放創新引領區」,力爭到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規劃》從"協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共同推進開放創新"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發展目標。
  • 構建更有效的京津冀區域治理格局(圖)
    ,亦是加快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治理的重要時機。如何確保決勝決戰目標的順利實現和「十四五」的良好開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通過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來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謀劃的重要組成,要充分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的示範作用。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第四,構建黃河流域區域創新體系。黃河流域各省區要加大研發投入,儘快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加強上中下遊合作,統籌協調各區域的技術創新主體,建立共同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流域內各行政區域協同配合,建立聯合汙染防控長效機制,嚴格防治城市大氣汙染、農業面源汙染;構建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流域內跨部門、跨區域監管與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設,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有效應對重點領域重大環境風險。  三要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流域經濟發展。科學規劃產業空間布局是構建流域現代產業體系,實現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1、發揮引領作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發展的內在要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個散發宏闊睿智的思想理念,更是一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時代命題,實質是放眼人類未來,堅持和平與發展主題,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和治理體系。
  • 凝聚共識 形成合力 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
    「一高地」是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這是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對長三角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務,具體要求是長三角要進一步加快各類改革試點舉措集中落實、率先突破和系統集成,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進全方位開放,加快構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格局。準確把握兩階段發展目標。《規劃綱要》提出了分階段發展目標和具體指標,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明確了目標導向。
  • 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探索改革路徑、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需要。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是個「老大難」問題,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與要素流動面臨顯性和隱形壁壘、區域發展的統籌機制欠缺等密切相關。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最為突出、最為複雜,關注度最高,解決難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