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現實、歷史和理論依據

2021-01-15 華聲在線

毛俊響

2020年3月21日,習近平主席就法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時,首次提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分別在多種場合重申這一倡議。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倡議,是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面向人類未來提出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具有充分的現實、歷史和理論依據。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具有充分的現實依據。第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戰略判斷。無論是從世界經濟重心向太平洋轉移的趨勢來看,還是從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規律來看,中國都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推動力量。適時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重要表現。第二,新冠疫情給人類公共衛生安全造成極其嚴重的現實威脅。此次疫情波及範圍廣、死亡率高、大部分國家的應對措施有效性低,對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侵害。「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本質追求。第三,防控新冠疫情的合作困局凸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必要性。此次防控新冠疫情的全球行動已暴露出許多不足,充分證實了革新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緊迫性。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必由之路。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具有堅實的歷史依據。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公共衛生的一國治理——公共衛生的區域治理——公共衛生的國際治理——公共衛生的全球治理」是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演變趨勢。這一趨勢的核心特徵便是國際合作,其未來方向便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眾所周知,全球化給全球公共衛生帶來極大危害,直接導致了或者是加重了跨境的衛生風險。在全球化的衝擊下,公共健康問題由單純的國內事件演變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個別國家搞單邊主義,將本國利益凌駕於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利益之上,嚴重阻礙了國際社會共同團結抗疫的進程,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呼喚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通過團結合作來促進全球健康的公平與正義,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過程中得出的歷史教訓。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具有厚實的理論依據。第一,全球化與風險社會理論。全球化發展增加了風險的全球傳播與潛在後果。從某種程度上講,全球化下的國際社會也是一個全球風險社會。面對共同的全球風險,人類必須加強整體性共識和共同體意識。在全球衛生健康危機背景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體現了應對全球風險的現實緊迫性。第二,共同利益理論。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國際公共衛生安全合作的共同利益,也是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動力和保障。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態勢愈發凸顯了加強國際防疫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性,國際合作才是實現共同利益的共贏之舉。第三,全球正義理論。全球正義理論認為,個人權利和社會福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內和代際之間創設一種適當的平衡,乃是有關正義的主要考慮之一。中國倡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尋求化解全人類面臨的公共衛生發展赤字,正是全球正義的現實體現。第四,全球健康理論。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推動健康問題的綜合化和健康危機的全球化。除了傳統的衛生健康領域,全球化所導致的潛在的社會經濟因素、人口環境變化因素等都對公共衛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全球健康關注全球範圍健康的公平性和健康影響因素,而不僅僅是一個特定國家或地區人群的健康狀況及其健康影響因素。因此,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核心應是採取全球共同行動應對跨越國界的健康問題及其決定因素。

當然,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和實踐延伸。紮實推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不僅有助於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外延,更有利於增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共識從而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早日實現。

(作者系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關鍵詞】世界歷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產主義【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揭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和一般規律,包括世界歷史發展的根源、動力與方向等內容。而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展,已經證實了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規律認識的前瞻性。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自古以來,健康、安全、和平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離開了這些前提和條件,國家之間的一切合作行動都缺乏必要的認同和歸屬。基於這些理念共識的指引,無論東方、西方世界,無論發達、發展中國家,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保障和尊重人民健康與醫療衛生等各項基本權利。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審視全球發展大勢,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和中國傳統智慧,對新時代的緊迫課題進行了哲學的解答。   第一,普遍聯繫的辯證思維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李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順應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凸顯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也充分體現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愈加彰顯出璀璨的真理光芒,指引著中國和世界前進的正確方向。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深刻體現歷史大趨勢的時代先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洞察世界大勢、汲取歷史教訓的重大創見。人類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塗炭,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願望。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人類歷史發展潮流大勢,總結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文化傳承,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始終崇尚和諧和睦、友好合作。
  • 胡雪峰喇嘛:以佛教緣起共生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全人類是一個因果相連、自他相依的整體,地球是我們全人類唯一的家園,在這個全球化、法治化、網際網路+的新時代背景下,維護世界的和諧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職責。和平、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齊心協力,交流互鑑,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人類唯一的智慧抉擇。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共有歷史基因、契合當代發展需要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創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超智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類、全球、世界、國際四個詞彙出現總次數高達106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歷史擔當。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特別是在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轉變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商共建共享美好社會的現實中,中國共產黨發揮引領作用更是尤其重要。黨的十九大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並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既表達了中國將攜手世界各國「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堅定意志和莊嚴承諾,也為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引領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以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黨。
  • 心手相牽 命運相連——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世界迴響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特稿:心手相牽 命運相連——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世界迴響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560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135萬,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反覆、資源告急……2020年漸至尾聲,而新冠陰霾依然籠罩全球。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
    新華社巴黎5月25日電 專訪:新冠疫情凸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訪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卡爾新華社記者唐霽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皮埃爾·皮卡爾24日在巴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維護人類和平與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議。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馮顏利教授指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揭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現實依據,系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世界意義。安德烈·卡託內回憶說:「習近平於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即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上發表的講話以一種清晰而組織有序的方式介紹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提議。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上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以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獨特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的文明體之一,並且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 經典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從這些雕塑的形象裡,人們可以看到這種精神和價值的存在,而這種價值正是我們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核心。5月5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美好。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寫入《憲法》。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三卷反覆強調和闡述的一個重要外交和全球治理理念,它是為了應對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維護和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提出的中國方案。同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2020年,面對疫情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電話、信函等形式密集開展「雲」外交,出席多場重大多邊活動,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無論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讓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 (二)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做了明確闡述。
  • 徐孝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
    文章結合全球疫情防控鬥爭的中國實踐,從理論、歷史、時代三個維度,深入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制高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了2019年和2020年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果,指出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這次全球抗疫鬥爭中愈加深入人心,其所佔據的三大「制高點」得到進一步彰顯。
  •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匯聚全球戰疫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各國攜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全球戰疫合力,深化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依據經濟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發展的趨勢,以不畏浮雲的膽識和高瞻遠矚的胸襟,融突而和合古今中外文化思想資源的精華,以其卓越智慧和智能創新,和合、升華中華民族傳統的天下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博大情懷和歷史擔當,在新世紀、新紀元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