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2021-01-08 浙江在線

2016-10-19 22:03

金華東陽市高度重視家風家訓工作,緊密結合「中國木雕之都」的獨特優勢,建成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視頻觀看點擊這裡>>>)

建設背景

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2015年5月,木雕家訓館正式在中國木雕博物館中開闢專門場地實施建設,並於當年6月13日向廣大遊客開放,期間又經過3次全面整改擴建。

現今的家訓館,在內容上更加豐富、主題上更加突出、脈絡上更加清晰。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新社、浙江廣播電視臺、浙江日報、錢江晚報等多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對展館進行了專題報導。截至目前,木雕家訓館已有8萬多名遊客赴館參觀,舉辦家規家訓專題教育20餘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基本情況

木雕家訓館是中國木雕博物館的六大展館之一,是全國首個以木雕為表現形式的主題類展館,展館佔地1400多平方米,以「小家訓,大規矩」為主題,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線,以「修齊治平」為核心,共收集展出了明清時期的木雕雕版350餘塊。

展館主題展覽分四個展區。

詩禮傳家(中國家訓簡史)展區,主要展陳從西周到明清時期家訓的歷史和源流。

家成業就(修身齊家治國)展區,主要展陳修身、齊家、治國之家訓雕板,該展區又分為三大板塊,即修身有德(品德修養之訓)板塊,主要講述「為學之道」與「養性之道」,展示「從他律到自律」的家訓內容;齊家有道(名門良師之訓)板塊,主要講述「治家之道」與「持家之道」,展示「從小家到大家」的家訓內容;治國有方(帝王賢臣之訓)板塊,主要講述「為君之道」與「為官之道」,展示「從法治到德治」的家訓內容。

風紀世家(東陽本地家訓)展區,主要展陳東陽本地的家規家訓和人物故事;

家傳戶誦(傳統家訓故事)展區,主要展示以漫畫和歷史故事為表現形式的古代家規家訓,並設置了與參觀者互動交流的平臺——我家家訓,通過參觀者自留家訓的形式吸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家規好家訓。除四個展區外,家訓館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專題即八德教育,該展區主要通過展陳關於八德方面內容,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該展區還配備了可容納近百人同時聽課學習的「八德講堂」,作為八德教育之場所。

此外,展館還對所有展出的家訓雕板附註現代文注釋,方便參觀者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更好的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1476885831000

相關焦點

  • 木雕殿堂變成研學課堂 中國木雕博物館木雕實踐研學走紅
    『沉睡』的木雕展品資源被激活,成了獨樹一幟的『教具』,逐步接近館校一體的目標。」昨日,中國木雕博物館負責人李洪峰興奮地說,該館的研學項目組敏銳地抓住盛會舉辦之機,利用博物館緊挨會展中心的地利之便,推出了「遊博物館+逛會展」的獨家研學套餐,吸引了近千名小學生參與。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2015-01-30 13: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在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人們可以盡覽「化腐朽為神奇」之術。一塊塊其貌不揚的木頭,在大師們的巧手之下,或講述一段柔腸百轉的民間傳奇,或鋪成一片旖旎的湖光山色……移步換景中,人們可以領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 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鏤月裁雲間的流年美夢(圖)
    富麗堂皇的「殿堂」  幾千年來,中國木雕藝術發展鼎盛,但處於流派各自爭鳴時期,缺乏整個藝術行業的整合,國內沒有一座專業性的木雕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的建成,不僅收集了「國」字號大師作品、涵蓋當前所有木雕流派,更是綜合呈現世界各國木雕,彌補了國內無全國性木雕館的巨大空白。
  • 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 陸光正出任首任館長
    中新網金華10月18日電(記者 胡豐盛)18日,「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開幕當天,浙江東陽首個國字號博物館——中國木雕博物館也正式對外開放。
  • 中國木雕博物館今日首次免費開放
    2018-02-18 16: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鄭曉東「自2018年春節起,所有遊客只需出示市民卡或有效身份證就可以進入博物館參觀。」 2月18日上午,中國木雕博物館開始全年免費開放,並展出了陸光正的作品《中國夢》。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 整套黃花梨家具標價5億元
    你知道,中國的古人生活起居環境是什麼樣的嗎?來中國木雕博物館吧,在這裡,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上周六,由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主辦的「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在東陽開幕,伴隨著這個盛會的召開,中國木雕博物館也正式開館,這無疑又給東陽增加了一張重量級的名片。
  • 這項文化工作將成東陽「金名片」
    今年4月初,東陽恐龍文化項目小組與深圳華僑城卡樂文化旅遊科技有限公司,又一次就恐龍文化博物館項目進行了溝通對接。「恐龍文化博物館是東陽恐龍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一個重磅項目,我們十分期待這個項目能儘早落地。」東陽恐龍文化項目小組副組長、東陽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說。
  • 旅遊:明清木雕館——推開一扇門走進一個新世界!木雕藝術的瑰寶
    該館陳列著250多件明清時期以來以西塘為代表的江南地區民居建築木雕,有梁架、梁墊、撐拱、雀替、格窗等,雕刻技巧豐富多彩,剔地、地刻、漏雕、透雕等各展奇工,圖案典雅、工整、精緻美觀,集中展現了江南民居木雕特有的柔美、細膩、清新、絢麗的格調。
  • 刻刀遊走 為竹雕打上東陽烙印
    近日,他的竹雕工作室被確立為東陽竹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我所傳承的非遺項目名稱是東陽竹雕,這說明竹雕必須具有東陽獨有的藝術屬性,不然就與全國其他地區的竹雕沒有差別了。」盧培綱說,這也是自己和同仁多年來苦心孤詣推動東陽竹雕列入非遺保護名錄的初衷所在,「這個名稱不是單純強調原產地,而是強調東陽木雕平面浮雕技法對中國竹雕的影響。」
  • 東陽商幫的財富圈際:控股近20家上市公司
    30年前,當樓忠福成為廣廈控股前身東陽縣城關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時,郭廣昌還是東陽中學的一名學生,如今已是國內最大民營企業集團的掌門人。  廣廈控股30周年慶典,熱鬧非凡,某種程度上可視為東陽商幫的一次集體慶典。鮮為人知的是,有著中國「建築之鄉,教育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等多項桂冠的東陽,已成為享譽國內的「資本之鄉」。
  • 古木雕極品「牛腿」
    請輸入 明清木雕花板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被世人所存留 雀替是中國古典建築構件的專業術語,又稱「撐拱」,古玩市場上俗稱「牛腿」,北方地區叫「馬腿」,是明清古建築中的上簷柱與橫梁之間的撐木
  • 延邊博物館有兩木雕,寫著天下大將軍,地下女將軍,它們是幹啥的
    自古以來,哪個朝代都少不了英勇的將軍,他們身懷武技,兼通兵法,帶兵保衛邊疆,守護國家安定,可在延邊的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木雕將軍,一個天下,一個地下,一個是男,一個是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邛崍殘疾人木雕培訓第十四天
    -11-28 06:05:26 來源: 小陳細說電影 舉報   2020年11月25日,木雕培訓第十四天
  • 東陽有人賣這個被抓了...
    呂某是東陽人,開了一家精雕工藝品商行,每周周四、五,東陽木雕城樓下都會有一些古玩的地攤,呂某也經常去光顧。2015年3月,呂某在木雕城2號門附近的地攤上,看到一個盔犀鳥頭的毛料,他知道利用這種鳥的頭蓋骨和鳥嘴,可以加工出精美的工藝品。
  • 鎮館之寶丨山坡上紅褐色的骨頭來自這種東陽獨有的恐龍
    第七期,讓我們一起去看一條以浙江東陽命名的龍。 走進東陽博物館一樓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巨龍」。很多人來此,就是為了近距離的看它一眼。2007年9月1日,幾塊恐龍骨胳化石在東陽白雲街道的一個山崗上被發現,後來經過一系列的發掘和保護,它被還原成了一隻高約5米、長約16米的巨龍類恐龍,安放在東陽博物館。
  • 石家莊建成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李鵬茹 攝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  一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工匠精神,成為當前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詞。廣東是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廣東省總工會組織開展 2019 年「南粵工匠」推薦學習活動,20 名「南粵工匠」從全省千萬勞動者中脫穎而出。
  • 美警到場見失竊博物館之寶「大腳怪」木雕
    美國加州費爾頓的大腳(Bigfoot)探索博物館,傳出坐鎮門口的大腳怪雕像丹尼(Danny)離奇消失。近日警方獲報一處路邊有可疑人物出沒,到場了解狀況卻發現,正是失竊的大腳怪,並將其送回。博物館粉專也發文感謝警方,幫忙找回木雕。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彭氏後裔子孫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訓》,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嚴守家風。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當地傳為佳話,從這裡還走出了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彭曉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被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立身處事遵祖訓彭氏自古重家風 日前,記者來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訪,宗祠入口處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樹依然婆娑盎然,歷經歲月洗禮的彭氏宗祠訴說著世紀風雨。
  • 從胡氏宗祠木雕探究績溪火腿
    關鍵詞:龍川胡氏宗祠木雕;績溪火腿;徽商徽菜;績溪黑豬;產業化建議古徽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佼佼者,它們象郵遞信使一樣,一代又一代的傳遞著古徽州數千年來,不斷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的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文明史。徽州三雕(磚、木、石雕)又是古徽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被譽為「江南第一祠」和「木雕藝術殿堂」的龍川胡氏宗祠,以極其豐富的木雕藝術,向世人展示出徽州中古社會的燦爛民俗和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