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2020-12-13 深圳晚報

在深圳坪山石井村,作為宋朝彭延年後裔的一支,彭氏族人在這裡繁衍生息,發展至今約300多年。

國有典,家有訓。彭氏後裔子孫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訓》,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嚴守家風。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當地傳為佳話,從這裡還走出了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彭曉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被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立身處事遵祖訓彭氏自古重家風

日前,記者來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訪,宗祠入口處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樹依然婆娑盎然,歷經歲月洗禮的彭氏宗祠訴說著世紀風雨。這座宗祠由於年代久遠如今已顯得斑駁陳舊,大堂裡掛著的北宋彭延年公的畫像更顯其歷史厚重。

據記載,北宋一代名官彭延年,任潮州刺史為官8年,減賦稅,修築韓江堤,治水救災,擊流寇海寇,身先士卒,斷指而不顧,與民生息救民如水火。彭延年因在治潮多有建樹,從而深得潮汕百姓擁戴。神宗聞其政績遂親賜「璽書褒諭」,並召回朝中任大理寺正卿。據載,他臨行之時,潮民感其恩德,不停挽留,「老幼遮道涕泣」,竟至流連七日不得動身。後人也給予彭公極高的評價:剔奸辨冤,秉公執法。賑災祛弊,復業重農。修武禦寇,平亂決勝。

「作為彭延年後裔的一支,我們族人在石井落基生根,發展至今300多年。」彭氏後人年近六旬的彭偉忠介紹,彭延年公二十四祖彭鼎綱康熙年間移居惠陽縣坪山,其子俊榮遷居石井,如今石井後人共有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深圳、香港,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定居石井的族人約200多人。

石井彭氏後人以延年公家訓代代相傳。在祠堂內,彭偉忠拿出了彭氏一本上百年歷史的家訓族譜,如今翻開殘舊泛黃的本子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彭氏族人的家訓十則:延師振德,禮遇須隆,澄心立雪,品第超庸,願爾子孫,勤儉弗替……

紮根石井後,彭氏族人一直將家訓立為做人處事的準則,清廉重教代代傳承下來。正是這些訓條,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依然指引著彭氏族人堅守著廉、誠、智、信文化。

據彭偉忠統計,僅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90年代」,石井村200多名彭氏族人中就湧現出50多位教師和10多名校長。還有個傳統一直沿襲至今,就是彭氏族人多愛好書法。

「做人純樸正直,為官廉潔正直。」彭偉忠退休前是深圳一名處級幹部,他坦言,新中國成立後到現代,彭氏家族裡還走出了多位廳級幹部以及多任石井村書記等基層父母官,其中族裡曾有一房裡甚至還出了3任書記,「這些人做官奉公守己,從來沒有出現過貪腐問題,這是值得族人驕傲的地方。」

誕生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

時光流逝,落基生根300年的石井彭氏族人,如今已開枝散葉遍布世界各地。2016年11月27日,彭曉帆的子女孫輩,從廣州、香港等地回到深圳坪山石井老家探訪尋根,讓他們自豪的是,彭曉帆作為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彭曉帆是彭氏家族裡最有名氣的人物之一。1948年在香港參加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為第一屆民革中央候補委員。1949年參加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並參加開國大典,歷任中央財政部農業稅司副司長、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等職務,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

「父親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清廉,樂於奉獻,雖遭波折險難,不改初衷。」彭曉帆的大兒子——今年72歲的彭頌濤老人一直珍藏著彭曉帆的書法字畫。其中,明代愛國將領于謙的《石灰詩》名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彭曉帆曾用多種字體去書寫,並掛在家中客廳的牆上,這首詩的內容是彭曉帆的自勉,也是其座右銘。

「40年代初,父親任職國民政府廣東、廣西稅務處督察,他剛到廣西時,當地個別官員知道後上門送禮,但都被父親拒之門外。在大會上,父親嚴厲批評了行賄之風,當時會場鴉雀無聲。」在彭曉帆小兒子彭頌凱的記憶中,父親儘管位居高官,但家族裡幾乎沒有人找過他幫忙,因為族人都知道他的為人,從不為己謀私利。

晚年時見國內財經人才缺乏,彭曉帆還以72歲的高齡創辦了廣東財經職業學院並擔任校長。雖為一所民辦學校,學院的學費卻是全市最便宜。「辦學不是為了賺錢,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這是他對當時個別因工資低有情緒的教授講得最多的一句話。

在彭曉帆的影響下,他的4個子女在教育、科研和傳媒等各行各業均有建樹,但都為人低調,安守本職。彭家的家訓,父輩的榜樣,彭氏族人就這樣一代代傳承,始終踐行正直清廉、安守本分的文化。

重修村志族譜更好弘揚家風

彭氏宗祠在歲月的洗禮中已顯得破落,但作為當地彭氏族人的精神家園,每年到春節,依然有海內外的彭氏族人回到石井,最多時有500多人參加,宴席可擺70餘桌。

古樹、古井,還有古屋……日前,彭偉忠帶著記者在村裡走訪,幾乎每家每戶的故事他都了如指掌。自從去年退休後,彭偉忠一年多來一直在石井村走訪調研,如今在他的手機裡滿是當地村民的家譜和老照片,他的最大心願是要重新編制彭氏家庭的村志和族譜。

「如果不記載保留下來,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後這些都可能會消失。讓後人知道家族真實的歷史,知道了本源才會更好去傳承。」正是出於對他的信賴,村裡的老輩人將一本珍貴的上百年的家譜交予他保管。

在彭偉忠看來,彭氏祠堂作為家族精神的象徵,希望能儘早得以重修,而編制村志族譜,既能凝聚族人,也是激勵後人,讓廉、誠、智、信這些優秀品質,成為彭氏世代承襲的優良家風。

(陳逸群 文/圖)

專家點評

傳遞家規家訓 對社會是一種促進

龍崗區客家民俗博物館高級工程師 孫騫

石井彭氏家族不大後人也不多,但這個家族的族人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彭延年公家訓的踐行者,這個家族將家訓中的「隆師教子、奉公守法」等精神傳承得特別好。這個村子老師特別多,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這個家族對尊師重教的重視。彭曉帆作為典型的人物,到晚年還辦了廣東財經職業學院,也體現了愛國情懷和對隆師重教家訓的傳承。

彭氏家族也湧現出一批領導幹部,其中有身居要職的官員,也有當地社區的父母官,但上至廳級幹部下至社區幹部的幾十人中,沒有一個在廉政上出現問題,沒有發現一宗違法違紀的事件,彭氏家族為官之道嚴守奉公守法家訓信條,做人坦坦蕩蕩,做事勤勤懇懇,這是彭氏家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彭曉帆等當地先賢載入了龍崗客家博物館群英榜,將當地先賢留下的人文財富進行梳理和保留,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教育後人,非常有現實意義。目前彭氏後人中的熱心人士也在積極推進完善重修家族歷史和村志,通過整個家風家訓的挖掘,可以彰顯家庭對於德的教育意義,讓家風更好傳承。

家庭和睦則社會和諧,很多家族將祖先留下來的教誨通過對聯和牌匾等載體,潤物無聲地將家風進行弘揚和傳承,告誡後人為人處世之道,將家規家訓的正能量傳遞下去,給現代人啟示和反思,對當今社會來說也是一種促進。

相關焦點

  • 東坑彭屋彭氏家族:諺語入村志 世代永傳承
    這是宋朝時期潮州刺史彭延年家訓中的一部分。彭延年的第九代子孫彭應春,是今天東坑鎮彭屋村彭氏的一世祖。  如今,彭延年家訓的全文,不但被置立於彭屋村彭氏大宗祠內,也被編入彭氏族譜當中,成為彭屋村彭氏行事的祖訓。
  • 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夏邑彭氏家族源於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遷於夏邑縣,經過歷代彭氏宗親的持續努力,在夏邑縣逐步站穩腳跟,並成為夏邑縣歷史上的最大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在夏邑縣厚重的歷史上,彭氏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無人能超越。
  • 蔡襄寫家訓 忠孝後人傳(組圖)
    在蔡襄紀念園,蔡氏後人向參觀者講解《蔡襄家訓吳震 攝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核心提示:北宋廉吏蔡襄著有家訓《論忠孝》,表達了他對「忠」與「孝」的認識。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被譽為「萬曆名臣」。他體恤民情、崇尚孝道,深為後人所傳頌。在蔡襄故裡仙遊縣楓亭鎮,就有一個蔡襄紀念園。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通過了解兩個家族的家訓、家規、誡條,及其淵源內涵,進一步感受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清廉從政的歷史故事,向優秀典型人物學習,進一步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 清廉地名故事┃仁川四知堂:「四知」懸堂千古訓 清廉傳家百代風
    磐安素有"群山之祖,諸水之源"之稱,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人文薈萃,許多地名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反映了我縣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特別是那些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老地名(物名),其中不乏感人至深、千古流芳的清廉故事。即日起,縣融媒體中心推出「清廉地名故事」專欄,著力挖掘地域文化精髓,講好為官做人道理,傳播清廉文化,全力助推「清廉磐安」建設。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 射洪楊氏家族家訓寫進祠堂"清白"傳家
    射洪楊氏家族「清白」傳家  家訓寫進祠堂,影響後代子孫  古往今來,清官廉吏層出不窮,燦若繁星。東漢太尉楊震,就是兩袖清風的典範,也是當代反腐倡廉的最佳教材。  先祖楊震清廉  「四知拒金」故事傳千年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弘農楊氏是一個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文化底蘊深厚的人口大族,同時又是一個具有忠貞愛國、清白傳家光榮傳統,對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群體。作為楊氏家族先祖,楊震清廉正直、恪勤竭忠,為萬世所景仰。
  • 天一閣藏王氏、彭氏兩份雕版,記載兩個家族的興衰
    百年間,湖南桂陽王氏和臨武彭氏兩份雕版從湖南流落到香港,又從香港輾轉來到寧波,其間顛沛流離,坎坷波折,自是難以勝數。它們的經歷,恰似一個切片,映射出中國文化跌宕起伏的百年遭遇,讓人唏噓感嘆。
  • 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好「家訓」意味著什麼?
    「立」家訓、「送」家訓、「守」家訓,靈活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讓群眾樂見、樂受的家風家訓在秦東大地「遍地開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細、落小、落實,渭南市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文化與精神的實踐。
  • 溯源黃花梨「天下第一案」,尋訪莆田橫塘彭氏遺痕
    經走訪調查得知,這裡地位最重的便是彭氏家族,其歷史源遠流長,且名仕輩出。大案最有可能由彭氏明清先祖或其後人置辦。 彭汝楠與彭鵬,是明末清初兩代彭氏中的佼佼者。雖然他們最後都離開了橫塘,但終其一生,無論是續修族譜還是翻修宗祠,橫塘都是他們的生命之根。橫塘彭氏宗祠如今的沒落,與此形成鮮明反差。
  • 世界彭氏網──全國各地現有的彭氏字輩(一)
    原標題:世界彭氏網──全國各地現有的彭氏字輩(一) 一、海南省 01、海南文昌 字輩:正、業、修、智 05、閩東彭氏 始祖思邈公,字輩:科教興邦,瑞啟昇平,盛世興建,名立宜秉,崇德明時。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為官公正清廉、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其子孫後代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家族子孫後裔在宋代近200年的八代傳承中,英才輩出。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後人稱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  蔡襄過世後,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當地群眾以蔡襄故裡人為榮,傳承蔡襄家訓,倡導社會新風。在楓亭鎮郊的蔡襄陵園,蔡襄紀念園已成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不斷迎來我市各級黨員幹部參觀學習,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揚正氣,促新風。
  • 丹稜彭氏家族:一門六進士
    究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清朝時,以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彭端淑為代表的彭氏家族,對丹稜彭姓繁衍昌盛的貢獻應該放在第一位。這個彭氏家族,在清朝可謂文武全才,顯赫一時,出盡風頭。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考中文進士,族人彭端笏、彭大力、彭承緒考中武進士,當時人稱「彭氏一門六進士,文韜武略震京師」。此外,這個家族還出了文舉人8個,其中包括一個解元,武舉人13個,貢士22個。
  • 彭氏(惠州)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1983年,彭火先先生在香港創建彭氏(香港)國際化妝品集團有限公司,全心致力於現代美容護膚研究,開啟充滿傳奇色彩的非凡歷程,其一手主導彭氏旗下柏氏PAT』S、白皙SIROSE等品牌的誕生,其驚人的前瞻力和洞察力讓他有化妝品行業「鬼才」之稱。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彭氏萬眾,稍有微識者,皆知彭氏老根扎在彭城(今徐州市)。籛鏗(jian keng)是彭氏第一始祖,壽高八百,如仙、如神,是世上罕見的唯一奇人,獲得天下各族氏人的尊敬和欽佩!尋根問祖的思緒時時困擾著,讓我魂牽夢繞,但總是不知道如何尋覓。
  • 彭氏坐「航母」突圍化妝品紅海
    洗護、面膜、護膚、消字號等產品依次展示,顯示出彭氏新工廠的全品類和高產能。正如展館外彭氏的標語那樣——「我們不一樣」。為了繼續在下一個百年脫穎而出,2017年,彭氏集團投資數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惠州市仲愷(國家)高新開發區,興建彭氏高新科技產業園。2019年底,隨著產業園的竣工。從此,彭氏集團正式進入科技「航母」時代。
  • 【每周家規家訓】孝友淵源傳作家政 詩書根柢蔚為國華
    原標題:【每周家規家訓】孝友淵源傳作家政詩書根柢蔚為國華  甘國寶像  從福建省屏南縣縣城驅車十幾公裡,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漈下村。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彭氏家譜。檔案局提供流傳下來的彭氏家譜。  萬幸的是,溧陽彭氏族人從常州譜牒專家朱炳國編著的《常州家譜提要》中找到了線索:在上海圖書館還藏有一部《溧陽彭氏宗譜》殘譜。彭氏家族派人去複印來後,又尋訪到族人保存的部分宗譜殘本。在此基礎上溧陽彭氏家族正式啟動了續修家譜行動。  現已退休的溧陽市經貿局彭自寬老人自小便從長輩口口相傳中知道,家譜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不修譜是不孝子孫。
  • 「寶藏坪山」都有啥?這場72小時直播呈現別樣坪山
    從區委書記上直播對話大疆創新董事長,到連線全球創新合作夥伴暢談疫情下的創新生態;從周國平、劉曉都同臺帶來不間斷的文化盛宴,到「坪山李佳琦」「坪山李子柒」紛紛上線……5月1日到4日,坪山在嗶哩嗶哩平臺創新推出「五一坪山播不停」活動,三天三夜連播72小時,通過一系列的線上活動為廣大網友送上了一份精美的假期禮物。
  • 新餘元代彭氏宗祠一屋二頂結構罕見
    彭氏宗祠建於元代,至今已有700餘年歷史,其總建築面積達1550平方米,氣勢雄偉。據了解,該宗祠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私人定製」的建築結構,其有兩種屋頂,前為硬山頂,後為懸山頂,這兩種屋頂相結合可以起到互補作用,硬山頂有著防風防火的特點,懸山頂則有防雨、透風的特點,因此,彭氏宗祠的屋頂設計在古建築中較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