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寫家訓 忠孝後人傳(組圖)

2020-12-01 東南網莆田頻道


在蔡襄紀念園,蔡氏後人向參觀者講解《蔡襄家訓》。

攝莆田市城廂區筱塘小學學生陳彥彤創作剪紙作品《好家規·傳遞正能量》。吳震 攝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核心提示:北宋廉吏蔡襄著有家訓《論忠孝》,表達了他對「忠」與「孝」的認識。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被譽為「萬曆名臣」。他體恤民情、崇尚孝道,深為後人所傳頌。

在蔡襄故裡仙遊縣楓亭鎮,就有一個蔡襄紀念園。「事父母之道曰孝,天之性也;事君上之道曰忠,人之義也;猶耳目心腹,有身則有之,非外物也……」紀念園內,鑲嵌在大門右側展示欄上的《蔡襄家訓》時刻警醒著蔡氏後人。當地群眾也以蔡襄故裡人為榮,更以傳承蔡襄家訓、倡導社會新風為責,湧現出許多故事。

以忠報國,以孝化人「蔡襄這篇以《論忠孝》為題的家訓,既是蔡襄踐行忠孝的體會,也是用以教化後人的好教材。」今年71歲的蔡襄後裔蔡元琰對記者說。

蔡襄雖僅活了56歲,但「忠孝」二字貫穿其一生。作為一代廉吏,蔡襄以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的作為,為後人所稱道。

蔡襄長期擔任監察御史,力倡改革,完善諫諍。如何讓諫官發揮作用?蔡襄在為皇帝作制書時,提議在御史臺置言諫御史,讓御史兼言諫之職,為臺諫合一開了先河。

「蔡襄不僅有一套系統的監察思想,而且在他的仕宦生涯中,公正清廉,善盡職守。」莆田市蔡襄學術研究會副會長蔡慶發說,宋景祐三年(1036年),蔡襄任西京留守推官時,範仲淹針對時弊上《百官圖》,指責當朝宰相呂夷簡,因此遭設計被貶。蔡襄義憤填膺,作《四賢一不肖》詩五首,稱頌範仲淹等四人為賢者,斥監察官高若訥為不肖。慶曆三年,蔡襄被補點為諫官後,上疏《乞罷呂夷簡商量軍國事》,列出呂夷簡七大罪狀。面對蔡襄等諫官的揭發,呂夷簡不得不放棄實權。

到地方任職,蔡襄仍不改初衷,勤政勤勉,視百姓為父母,破除陋習,倡導孝親,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據史料記載,蔡襄在世時,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百姓就立碑或立祠紀念他所做的功德,還有許多民謠流傳至今。

「替百姓著想,為百姓做事,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楓亭文化研究會會長鄭秋鑑說,蔡襄在地方任職時,不僅「廣植樹」「興水利」「建大橋」「減稅賑災」等,還針砭時弊,倡導新風,深得民心。

相關焦點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為官公正清廉、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其子孫後代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家族子孫後裔在宋代近200年的八代傳承中,英才輩出。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後人稱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  蔡襄過世後,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當地群眾以蔡襄故裡人為榮,傳承蔡襄家訓,倡導社會新風。在楓亭鎮郊的蔡襄陵園,蔡襄紀念園已成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不斷迎來我市各級黨員幹部參觀學習,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揚正氣,促新風。
  • 四知堂:傳百年家訓 拂廉政清風
    祠堂是鄉村祭祀祖先、追憶先賢的地方,是勸善薄惡、教育後人的重要場所,作為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磐安的祠堂是一部極具水鄉韻味的歷史之書,從扉頁開始就跳躍著水鄉的濃濃情懷。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磐安的古祠堂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嚴峻形勢。
  • 射洪楊氏家族家訓寫進祠堂"清白"傳家
    射洪楊氏家族「清白」傳家  家訓寫進祠堂,影響後代子孫  古往今來,清官廉吏層出不窮,燦若繁星。東漢太尉楊震,就是兩袖清風的典範,也是當代反腐倡廉的最佳教材。王密以為恩師是怕事情傳出去名聲不好,便說:「我所以深夜前來,就是怕被人知道,暮夜無人知,是不會傳出去的。」楊震聽後,生氣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王密聽了很慚愧,趕緊收起銀子走了。從此,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傳為千古佳話,楊震也被人尊稱為「四知先生」。後來,「清白」二字成為歷代楊氏後人的家風。
  • [淄博]從蒲松齡書館探尋周村畢氏家族:書香傳後人
    書香傳後人  3月5日,記者來到蒲松齡先生曾執教和寫作的地方──蒲松齡書館,探尋畢氏家族的昨天和今天。  「明清朝代風貌的古建築群最北側是萬卷樓,平時村裡的老少閒暇時就喜歡在這裡逛逛。」蒲松齡書館的劉館長表示,她是畢氏家族後人的媳婦,畢氏家族的家訓就是「學吃虧、學認錯、學好讀書」,他們這一代人一直秉承老祖宗的觀念,用家訓從嚴要求自己,畢氏家族出現了很多名人,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家族文化。  而作為周村區王村中學的一名傳統文化課老師,李嚴嚴對於畢氏家族家風對當地學生的影響深有體會。
  • 史姓的來源.史氏家訓
    史氏家訓、戒訓、垂訓 史氏八行垂訓: 孝、友、睦、姻、任、恤、中、和。 河南寧陵史氏字輩:「容清恪文德方正家裡傳永昌廣仁化明紹念培元」。 河南柘城史氏字輩:「克明存恪慎作則以才尊功著昌茂久允中布化均星辰如群靈懷海福彩雲紅光亮滿堂長青傳萬春」。 河南臥龍、南召、鎮平史氏字輩:「安鳳國文廷昌金章天錫鴻德」。
  • 家訓家風是舵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或繁或簡、或深或淺的家訓家風影響下成長的。這種家訓家風,有的也可能只是瀰漫在父母長輩的日常行為之中。 官至軍長、做過寧夏省主席的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是這樣牢記父親的訓導的。 吉鴻昌父親吉筠亭彌留之際對前來看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後人也給予彭公極高的評價:剔奸辨冤,秉公執法。賑災祛弊,復業重農。修武禦寇,平亂決勝。 「作為彭延年後裔的一支,我們族人在石井落基生根,發展至今300多年。」彭氏後人年近六旬的彭偉忠介紹,彭延年公二十四祖彭鼎綱康熙年間移居惠陽縣坪山,其子俊榮遷居石井,如今石井後人共有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深圳、香港,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定居石井的族人約200多人。
  • 【每周家規家訓】孝友淵源傳作家政 詩書根柢蔚為國華
    簡短的楹聯,凝聚著「孝友處世」「詩書傳家」等思想,是屏南甘氏一直重視並努力踐行的家風家訓的核心內容。在家風的薰陶下,五百多年來,甘氏家族不僅人丁興旺,且英才輩出,清朝時有官居一品、兩度戍臺的總兵甘國寶,民國時有鎮守黑龍江的將領甘聯璈等。
  • 高淳楊姓後裔頒家譜傳家訓
    楊永生表示,在楊姓後裔中他是第27代德字輩,這次重修家譜就是為更好地傳承家規家訓,團結族人共同振興家鄉建設,是經過近2年時間投資30多萬修成的,家譜修訂的這些資金也是楊姓後裔自發捐出的。修成的家譜也叫胥河楊氏家乘共120套,這120套家譜毎個村毎個房各一套,其餘的將發送給為修譜捐資達到一定數額的和恭親。
  • 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圖)
    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圖) 2014-05-22 08:47:38作者:責任編輯:張志剛   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  德傳三百載
  • 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視頻觀看點擊這裡>>>)建設背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 《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
    《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時間:2017-11-28 11:2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 伍子胥第78代忠孝文化傳承人伍冠丞搖旗吶喊宣傳忠孝愛國教育傳統文化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城市規劃大師。
  • 傳一份忠孝之情
    所以厚道開大道,忠孝聚人心。合作才會共贏。厚道的人最大的好處是做事實在,做人踏實,努力,付出和毅力。活得不累,每天都能睡個好覺,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過好生活的每一天。習慣於整天算計別人的人表面看也不錯,其實內心很脆弱,他們時刻擔心別人會識破其真實的本意,而活得失去自我。厚道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能力,做人留一奌,日後好相見。
  •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原標題: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在龍崗盛平楊屋居民小組,記者見到了77歲的楊來法。他打開隨身攜帶的布袋,拿出楊氏族譜和2枚勳章。一枚是刻有楊來法名字的南粵七一紀念獎章,還有一枚是中共廣東省委入黨五十周年以上老黨員紀念章。
  • 石家莊建成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李鵬茹 攝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  一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通過了解兩個家族的家訓、家規、誡條,及其淵源內涵,進一步感受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清廉從政的歷史故事,向優秀典型人物學習,進一步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 [浙江]錢煦:家訓對我影響很深 讓我找到人生方向
    為何錢氏家族名人輩出   《錢氏家訓》影響深遠  雖然祭祖儀式簡短,但是錢煦感受很深。  2011年,錢煦和哥哥、弟弟曾分別從美國等地會集臺灣,隨後一起飛抵祖籍地杭州開始尋根之旅。「來到這裡,就會感覺到祖先們都在身邊。至今,我們都沐浴著祖先的恩澤。」錢煦說。
  • 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好「家訓」意味著什麼?
    「立」家訓、「送」家訓、「守」家訓,靈活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讓群眾樂見、樂受的家風家訓在秦東大地「遍地開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細、落小、落實,渭南市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文化與精神的實踐。
  • 樹文明新風尚從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始【長城時評】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5月3日《河北日報》)  古語云: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