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全國最大伍氏宗祠
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
轉動鏡頭尋訪古建之美,捕捉光影傳承荊楚文化。近日,「雪花純生匠心營造」荊楚文化巡禮大型採訪活動來到位於陽新縣王英鎮大田村的伍氏宗祠。雖歷經3個世紀,古老的祠堂依舊保存完好,展示著獨特的宗族世家禮儀和文化內涵。
系出名門 子胥後人居於此
背靠綿延青山,面朝潺潺溪流,高大宏偉的伍氏宗祠就坐落在陽新縣浮屠鎮至鹹寧市的省級公路邊。據伍氏族譜記載,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第40世孫伍綸備,在南唐時從楚嶽州(湖南岳陽)行至陽新並落腳,興建祠堂,繁衍生息。隨後,伍式宗祠幾度損毀又重建。1654年,族人在現址上再度重建,保存至今。
66歲的當地村民伍修利守護祠堂20多年。他介紹,祠堂佔地2000多平方米,為前後三進的傳統建築格局,「第一進為門廳,緊貼門牆的是戲臺;第二進為享堂,是處理本族事物的場所;第三進為寢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
因是伍子胥後人,享堂前還供奉著伍子胥金身塑像。享堂內,長達30餘米的木雕月梁上,有人物故事連臺本戲100餘個。伍修利介紹,上世紀50年代,因村裡條件困難,老祠堂還充當起學堂,「我就是在這讀完小學的。」
伍氏家訓 子孫後代不仕官
據歷史記載,伍子胥忠心輔佐吳王夫差,後因諫言激怒了夫差而被殘忍殺害。伍修利告訴記者,正因如此,伍氏有家訓「不仕官,忠報國,心為民」。雖然後世子孫有人走上仕途,但「忠報國,心為民」的家訓仍被不少後人銘記於心。比如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伍修權的祖籍就在此地,其親筆手書的「功著千秋」匾額仍懸於祠堂內。
大田村村支書彭方南告訴記者,近年來,伍氏宗祠每年秋天舉行的祭祀大典吸引了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數千位伍氏後人前來。中華伍氏網主要創始人之一伍千山2012年曾來陽新參加伍氏宗祠的秋祭大典。與國內大部分地區伍氏後人有聯繫的他說,據目前了解的情況,陽新伍氏宗祠是當前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伍氏宗祠。
日前,「雪花純生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2014光影園林」湖北分賽區評片會結束。湖北賽區的評選頗為嚴格,雪花特邀《中國攝影》雜誌主編陳仲元老師,領銜專家評委團層層篩選,最終從2000餘幅參賽作品中評出各獎項,將於頒獎儀式上公布各獎項得主。(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汪彤 攝影:記者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