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子孫後世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是懷抱祖德、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傳統表現
近年來,為弘揚新風,南平市延平區引導發動民間力量自覺改造祠堂,在「三堂」(祠堂、廟堂、禮堂)內引入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樣榜、壽星榜等「五榜」,有的祠堂還建成圖書館、青少年教育基地、曲藝社等,古老的祠堂「老樹春深更著花」,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殿堂。
在延平境內,隨處可見各種構造精巧,古樸莊重的祠宇,這些祠堂建築規模大小不一,風格兼具濃鬱的地方色彩,形成了一道道奇異的風景線。
遊定夫祠
遊定夫祠前廳
遊定夫祠坐落在南山鎮鳳池村。建於元延祐三年(1316),明清時四次重修,現為清道光年十七年(1837)建築。該祠坐東北朝西南,佔地面積1085平方米,建築面積646平方米,平面呈「金」字形狀,左右兩口荷池恰似金字兩點。
遊定夫祠內景
中軸線上依次為門樓、庭院、天井、荷池、前堂、大堂,四面圍牆,內分東西兩院。大堂的額枋懸有宋理宗御賜的金子「御贊匾」和遊居敬題《祭祠堂有述》詩牌等8塊牌匾。1996年列入福建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龜山祠
楊龜山祠
楊龜山祠坐落在水南街道玉地村。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989年被大火燒毀,1997年重建。大堂供祀「文靖龜山先生神位」,左、右為「清白流風」「程門立雪」匾額,石柱刻歷代名人對聯,如「斯文上續三千載,吾道南來第一家」,左廂房為「龜山文物室」;大堂左右是「仁、義、禮、智」四大房紀念堂。祠內偏房設有楊龜山紀念館,館內藏有清康熙御書「程氏正宗」墨寶真跡及楊時的著作、畫像、祖訓等珍貴文物和墨寶。2000年列人第六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知堂
四知堂
四知堂坐落在太平鎮楊厝村,取自東漢名士楊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之理拒賄黃金的典故,是楊氏後裔廣泛使用的知名堂號。
四知堂內古代捷報
祠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1520年前後),原有祖堂15間以及堂前四井三塘,總面積1600平方米。該祠奉祀當地楊氏開基祖南公(楊時五世孫)。「文革「時,祠堂毀損嚴重。1992年重新修復,簡縮為二井一塘的建制。
羅從彥祠
羅從彥祠
羅從彥祠坐落在水南街道羅源村。始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已有500多年歷史。
羅從彥祠
祠堂主體坐南朝北,呈三進三開式構造,現存有門樓、御書樓、大殿三個部分。御書樓珍藏清康熙御書「奧學清節」,中堂掛羅氏先祖畫像及「尼山正脈」匾。大殿為單簷歇山頂抬梁式建築,內安放羅從彥的銅坐像,上懸「東南道脈」匾。2011年,羅氏後裔按照舊制在祠堂外重建牌樓。1994年列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延平祠
李延平祠
李延平祠坐落在夏道鎮徐洋村,於清代重建。
李延平祠內景
原祠堂四進三廳堂,四周厚牆高築。大堂高大壯觀,氣勢雄偉。大門橫楣「李氏宗祠」,祠堂大廳柱聯「斯文上續三千載,吾道南來第三家」。
李延平祠內景
因水口電站建設,庫區淹沒,拆除祠堂前二廳,保留高堂大廳。1994年,李氏後裔集資修整,恢復古蹟。2000年列人第六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延陵堂
延陵堂
延陵堂坐落於南山鎮。建於宋末元初,原有三進一林園,後因火災焚毀,清康熙年間重建。「文革」時,祠內建築物和文物損毀嚴重,1992年重修。現祠佔地面積3903平方米,有主體建築物2棟,院內檀香、松柏綠樹成蔭。祠內祀泰伯公及南山歷代先祖。祠內存有唐、宋、民國年代7塊碑文。2005年省文聯授予「八閩名祠」稱號,2012年被延平區政府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單位。
狀元祠
狀元祠
狀元祠坐落在峽陽鎮,即應氏狀元祠。原系峽陽應氏七世祖應珍狀元的塘樓,歷經多次焚毀與重建,現祠為1993年建造。祠堂面向北方,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分主廳、前樓、後樓(包括陳列室等)、廚房四大部分。主廳建築系單簷懸山頂,穿鬥式木結構,堂中設龕,主祀狀元應珍及峽陽應氏四世祖、宋武威將軍應環秀,中奉應世哲及夫人的神位牌。該祠堂號雁翼堂,郡望汝南。祠內保存明朝瓷罐、清朝乾隆御封誥命匾及歷代名家名人墨寶、詩文等。2015年列入第九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義陽堂
義陽堂
義陽堂坐落在南山鎮大壩村,即大壩沛國朱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07-1567),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祠堂坐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分布有門樓、庭院、天井、花臺、前堂、中堂。
百忍堂
百忍堂
百忍堂坐落在峽陽鎮,即張氏宗祠。清乾隆元年(1736)建祠。祠坐西朝東,由門樓、戲臺、天井、大堂等組成,佔地271.4平方米、大門柱上鐫刻「世守百忍之訓,家垂兩銘之風」楹聯。正堂書百忍堂號。清同治御賜「百忍世家」金匾,現藏南平市博物館。1994年列入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平堂
高平堂
高平堂坐落在峽陽鎮,即範氏祠堂。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距今有500多年歷史。期間多次修葺,色彩奪目,古韻猶存。殿宇雄偉,飛簷翹角,五鬥三星拱頂雕飾精巧。堂中存有修於清光緒四年(1878)族譜《範氏宗譜》,為閩北迄今發現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族譜。
潁川堂
潁川堂
潁川堂坐落在樟湖鎮,即陳氏宗祠。始建於明代。水口電站建成後,以原後門祠堂原拆原建。廟堂土木結構,中大門牆上門題有「陳氏宗祠」。
立雪堂
遊定夫立雪堂
遊定夫立雪堂坐落於王臺鎮九坍村,原名「永隆堂」。由遊酢五代孫遊錫疇於1269年在皇帝賜「御書閣」遺址上所建,1989年更名為「立雪堂」。祠坐南朝北,三進結構。四周土牆,結構精美,工藝巧妙,為閩北古代特色建築風格。祠內陳列著歷代遊氏先祖之塑像、牌匾及宗譜。堂內有「遊氏宗族家聲遠,遊酢立雪美名揚」柱聯。
安定堂
安定堂
安定堂坐落在樟湖鎮閩江邊唯一的原始森林群落——胡厝林內,即胡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1991年因水口電站建設,舊址淹沒,現祠為復建。祠背山面江,為硬山頂抬梁式架構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祠堂門前立有兩對表功旗杆。門上懸掛「安定堂」牌匾,左右柱刻「著史家留三尺硯,過門人識百花村」。大堂3對4米多高方形石柱為舊祠遺物,上刻「要好兒孫從尊祖敬宗起,欲光門第還是讀書積善來」等柱聯。
供稿單位:延平記憶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