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時,同事告訴我,路上老太太都在討論霍金女兒來寧波(天一閣)尋根的事情。嗯,天一閣家譜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說不定,140年以後,大批金髮碧眼的老外來此尋根呢。」這是天一閣副研究館員應芳舟昨天發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
昨天,媒體刊登了《霍金女兒來寧波尋根了》的消息,一時之間,成為街頭巷尾大家討論的熱點。接待了露西·霍金和她母親簡的應芳舟,是一位天天與家譜打交道的專業人士,此次霍金女兒的尋根之旅讓他感慨頗多。他認為,以後這樣的跨國尋根會越來越多,家譜會是重要依據。
露西託寧波的朋友
向天一閣贈送了一本霍金寫的書
昨天,在天一閣的辦公室裡,應芳舟翻閱著關於寧波地區姓氏的工具書,「看看還能不能找到點線索。簡·霍金女士提供的信息太少了,但是,她尋根的意願真的非常強烈,我也很感動。」
應芳舟說,他在事後了解到,簡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過自己要來寧波尋根的意願。之前,霍金先生去世時,簡給霍金的華人學生吳忠超先生發的函裡也提到,她想來中國為自己的曾祖父和高祖父尋根。
應芳舟說,因為時間倉促,很遺憾沒能為簡和露西母女倆提供更多幫助。讓他沒想到的是,露西考慮得非常周到,事後特地託寧波的朋友向天一閣贈送了一本有她親筆籤名的父親霍金的遺作《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中譯本為《十問:霍金沉思錄》)英文原版書,以表達她和母親的感激之情。
簡要找的曾祖父其實是祖母的父親
祖母中國血統特徵明顯
因為中英文表述的差異,其實簡要找的曾祖父LIN YING HUA,按照中國的輩分來說,是她祖母的父親。簡說,曾祖父去世後,當時才4歲的祖母被曾祖母帶去英格蘭撫養長大。可惜祖母在簡還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
昨天,陪同簡和露西母女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李蓓,受簡之託,發了一張老照片給記者。照片上有一位婦人和一位少女,都是英式正裝裝扮,其中的少女黑色長髮、濃眉大眼,非常漂亮。
簡說,這位少女就是自己的祖母,名字的中文發音為LIN YING。LIN YING HUA一共有兩個女兒,LIN YING是其中一個。從照片上可以看出,LIN YING的中國血統特徵明顯。
應芳舟表示,會繼續關注簡和露西母女尋根的事,如果簡能夠提供更多的信息,查找起來會稍微容易點。記者也委託了寧波教育博物館的老師查找有關資料。
老照片中,左邊白裙少女是簡的祖母。
尋根要怎麼尋?
最好提前按照家譜掌握充分信息
通過霍金女兒寧波尋根這件事,應芳舟也想做點「科普」:普通人要尋根,應該怎麼尋?
應芳舟說,尋根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最好能提前按照傳統家譜修訂的原則獲知充分的信息,這樣才便於查找。
他給了記者一張天一閣的家譜查詢調查表,上面有姓名,籍貫(越詳細越好),出生地,郡望,堂號(通常出現在家族祠堂、宗廟的匾額上),祠堂名稱、祠堂詳細地址,家族字輩排行(儘量寫全),高祖、曾祖、祖輩譜名、姓名、乳名,父輩姓名,祖上名人名家,舊家譜書名等一系列信息。提供的信息越全,尋根就越容易。
「舊時,中國人在稱呼上,不同場合各有不同,時間上還有公曆、農曆的區分等,比較複雜。如果有祖輩墓碑上的信息、舊時往來的信件等,會是很好的線索。」應芳舟說,「市民朋友如果想來天一閣查找家譜、尋根,可以先到我們的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會指導你進行查閱。」
現在,天一閣近半的館藏國史、方志、家譜已經電子化存檔,以便大家查閱。以後,這塊工作會更加深化、進一步開放,屆時身在外國的寧波人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自行查閱家譜,尋根會更加方便。
「這些年,不少地方為了增加族人的凝聚力,修訂家譜、重修宗祠的熱情非常高。新修的家譜,一般都會捐贈一套給天一閣館藏,我這裡一年大概會收到六七十種(套)各地新修的家譜,有的家譜一套有一百七八十本,規模很大。」應芳舟說,此次霍金女兒的尋根之旅也給了他啟發,隨著人口的全世界流動,跨國婚姻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以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不同膚色的「寧波人」從世界各地來寧波尋根,而天一閣豐富的家譜館藏,可能會為大家尋根提供幫助。
據了解,一些已有些年頭的舊家譜直接放在宗祠裡,日久天長,破損往往比較嚴重;有些舊家譜由個人保管,不便讓人查閱。應芳舟建議,市民如果有1949年前的舊家譜,不妨考慮交由天一閣館藏,「我們會對舊家譜進行修復、掃描,讓舊家譜得到最好的保管和傳世。」天一閣在修復舊家譜後,會製作一份復刻本給捐贈者,並出示收藏證書。
(原標題:露西送給天一閣 一本父親霍金寫的書 原作者 :戴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