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霍金在中國出版過的書

2020-12-03 浙報融媒體

2018-03-14 16: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黃慧仙 記者 李月紅

「我最早的記憶是站在海格特的拜倫宮學校的託兒所嚎啕大哭。我周圍的所有小孩都在玩似乎是非常美妙的玩具,而我想參與進去。但是我只有兩歲半,這是我第一回被放到我不認識的人中間,我很害怕……」這是出版於2014年7月《我的簡史》一書中的一句話。

作者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3月14日消息,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如今,在這樣一個人生的結尾,再去看他的自傳裡這段人生開端的回憶,頗有「逝者如斯夫」之嘆。

對於這位英國物理學家,除了他的演講,他個人傳記性質的電影,我們對他的認知,更多的還來自於他出版過的書。

像《時間簡史》(2014),《果殼中的宇宙》(2014),《我的簡史》(2014),《黑洞不是黑的》(2017)等,很多都是為眾人所熟知的書目。

《時間簡史》:全球科學著作的裡程碑

這本書的中文版於2014年6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為央視《朗讀者》節目推薦圖書,在噹噹科普讀物榜排名第二位。

相信即使沒看過此書,很多人對於這個書名仍然不會陌生。

據了解,自1988年首版以來,《時間簡史》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裡程碑。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近1000萬冊。此版更新了內容,把許多觀測揭示的新知識,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納入,並配以250幅照片和電腦製作的三維和四維空間圖。

「如果在一個清澈的、無月的夜晚仰望星空,能看到的最亮的星體最可能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這幾顆行星,還有巨大數目的類似太陽但離開我們遠得多的恆星。事實上,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某些固定的恆星相互之間的位置確實起了非常微小的變化——它們不是完全固定不動的……」

《時間簡史》講述是探索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故事,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這麼黑、時間箭頭等內容。並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後來在對微觀或宏觀宇宙世界觀測中得到證實。

「又看不懂又令人恐懼。」

「看了,覺得人生最短暫,人類最可憐,時間最無情。」

「這本科普讀物我前前後後看了6年。面對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知道的越多便越發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我不敢奢望認識每一朵浪花,但偶爾抬頭眺望一下蔚藍的大海,吹吹新鮮的海風,就總能使人心情舒暢。」

這些,是網上讀過此書的部分讀者的評論。於評論中,或也可窺書精華之一二。

《我的簡史》:霍金首度個人自傳

此書是霍金的首度個人自傳,中文版於2014年7月出版,出版社為湖南科技出版社。該書講述了他從戰後倫敦的男孩成長為國際光輝燦爛的學術巨星的歲月。

書中附有大量罕見照片,與過去他的那些科普讀物不同的是,在這本自傳性質的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往日難得一見的霍金:被同學起綽號為愛因斯坦的好追根究底的小學生;曾經和同事為特別黑洞存在打賭的開玩笑者;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世界搏取立足之地的年輕的丈夫和父親。

「二戰時英國不製造玩具,至少不為國內市場製造。但是我對火車模型有強烈興趣。父親試圖給我造一列木質火車,但它沒有使我滿足,由於我需要某種自己能運動的東西。於是他搞到了一列二手的發條火車,用烙鐵修理好,在我快3歲時送給我作聖誕禮物。」

在這本書裡,他的講述已不再僅是外在的浩渺宇宙,更是向內挖掘著自我的宇宙世界。

對此,看過書的網友們也在書評中講述著書中那些有趣的霍金生活片段。

「回顧自己的一生,霍金不無幽默地表示對自己的一生表示滿意。從21歲患上ALS病,覺得上天不公,到50年後,結了兩次婚,有3個漂亮並卓有建樹的孩子,還有成功的科學生涯。他認為自己的殘疾在某些方面反而是財富,可以使自己不用分心地投入研究。同時,他也坦然承認自己之所以出名,還因為『我契合殘疾人天才的定型。』『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

「好玩的是,在牛津學習的霍金並不用功,參加賽船俱樂部的活動讓他歡樂無比。因為當時在牛津主導的看法中,要麼不費力地卓越,要麼能力不行地順其自然,因為用功得到好成績會被冠以『灰人』的標誌,是最壞的諢名。」

二十多年運作霍金著作中文版的編輯孫桂均:他的心裡始終有著童稚與天真

在售書網站上搜索霍金著作的中文版,我們會發現,這其中的很多書都是出自同一家湖南的出版社之手:湖南科技出版社。

孫桂均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首席編輯,二十多年來都負責著霍金著作的中文版書籍的一系列運作事宜。

「那裡坐著一位頭髮花白的、藍眼睛的、瘦弱的英國老人。老人抬起眼光接受我們的問候。雖然,在此之前我讀到過有關霍金身體狀況的資料,但眼前的情形仍然讓我感到非常震驚,這位令無數世人崇敬的世界科學大師,是如此軟弱無力,無奈地捲縮在那張為他特製的金屬輪椅中。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一側古老的傳說,好像在《聊齋》中都有記載,說凡是知道上天和神界太多秘密的凡人都將遭到上帝的妒忌。」這是2006年3月,孫桂均與出版社一行到英國劍橋大學拜訪霍金時的場景,也是孫桂均與霍金的初次謀面。

對於霍金,在接觸、策劃出版多本他的著作之後,孫桂均感嘆說,當那位翩翩的牛津少年成長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這一生中,他那瘦削的胸腔裡容納的,除了一個科學家博大的胸懷,還始終跳動著一顆童稚的天真好奇的心。

《我的簡史》一書也曾給孫桂均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

「我最初拿到自傳的書稿時,就覺得有戲。」孫桂均發現,在這本自傳中,霍金把那些枯燥的科學理論和自己血肉豐滿的人生經歷完美地糅合到了一起,這帶給孫桂均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看不懂《時間簡史》,不妨先讀讀《我的簡史》。」

相關焦點

  • 霍金走了,他的書還在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做出了那些學術貢獻?
  • 簡·霍金撰寫的《我和霍金的生活》中文版在渝出版
    4月17日,記者從重慶出版集團獲悉,由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簡·霍金撰寫的《我和霍金的生活》(中文版)一書已由該集團出版面世。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在家中去世,享年76歲。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靠著堅強的毅力與病魔對抗。
  • 科學巨人霍金寫書也被退稿?修改後,暢銷全球尤其在中國賣得最多
    霍金對此非常自信的在一次公開演講時說道:「公眾對科學,尤其是天文學興趣盎然,這從他們喜歡觀看科幻影視作品就可知。」基於這樣的思想和自信,霍金從1982年開始到1988年用6年時間創作完成了《時間簡史》一書。
  • 罕見病病人霍金的一生
    到了 1982 年,隨著醫療費和子女的教育經費的節節攀升,又想不到其他賺錢法子,霍金開始打算發揮自己的專長去賺點錢。他想寫本關於宇宙的小書,讀者是廣大公眾,他要給那些對物理學和數學一竅不通的人解釋宇宙學,而且要讓書暢銷。
  • 【傳記】霍金的私人回憶
    如果要問當今世界最知名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肯定名列榜首。霍金被認為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更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霍金自傳《我的簡史》,以及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的《霍金傳奇》於今年下半年在國內相繼出版。
  • 霍金遺作出版 曾與中國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產生思想交集
    2019年3月14日,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他的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簡體版也選擇這一天與中國讀者見面。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問題內容中,霍金有關宇宙其他生命和人工智慧方面的觀點及論述,與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幾乎一致。胡家奇先生研究人類問題超過四十年,他堅定地認為,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受限制地發展下去,必定會滅絕人類。他在2017年曾發表文章《霍金提出了三個和我一樣的觀點》,引發眾多關注。
  • 暢銷書作家霍金:閱讀霍金,懂與不懂都是收穫—新聞—科學網
    1985年,霍金受邀第一次來華。跟2006年霍金第三次來華的學術報告「被安排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聽眾數千」相比,1985年的那次報告「聽眾三四百,大多是不到二十歲的學生」。 1985年也是霍金創作《時間簡史》的那年,他從合肥去北京的火車上還在寫作,他很坦率地說,寫這本科普書的目的就是為賺錢。因為,他要僱用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翻譯,開銷很大。
  • 媒體披露:吳忠超怎樣成為霍金的中國弟子
    霍金不但為吳寫推薦信,還給中國科學院去電傳,大力支持吳在歐美各地遊學。1988年2月我收到霍金有關想將此稿譯成中文的信件,許明賢和我花幾個月的時間將它譯完,並在1988年下半年將手稿交湖南科技出版社。這個中文版本來可以在全世界最早以非英文的文字出版,但是不管怎麼說,終於在1993年問世了。
  • 《AI迷航》「紙電聲」同步出版
    作者肖遙是80後作家,從小沉迷科幻小說和電影,他花費四年時間,查閱上千萬字的資料,從中國歷史文化到西方文明演變,吸收了霍金、愛因斯坦、孔子等各領域科學家、學者的思想,徐徐展開了對未來AI世界生活畫卷的描繪。有聲書市場增長迅速眼下,紙質書與電子書「紙電同步」正成為出版業普遍現象。
  • 哀悼過後,你了解過霍金眼中的宇宙嗎?
    霍金的形象,他的故事,乃至他的那本《時間簡史》,對於當代很多人來說似乎早就成了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我們必須牢記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之一。隨著21世紀全世界進入到網絡時代,霍金在出版《時間簡史》之後又一次成為了這個世界經久不衰的話題性人物,他開始不斷登上報紙或網絡的頭條,無論是科學版面還是社會版面,有時甚至是在娛樂版面。
  • 收好這份「時間」入門書單 從霍金寫的童書開始
    得知霍金去世的消息後,杭州市新華書店慶春路購書中心第一時間推出了「霍金」圖書展臺。「從3月14日開始,有不少讀者進來書店,點名要買霍金的書。」慶春路購書中心值班經理傅琳芳說,「凡是和霍金相關的圖書,最近書店銷量明顯上升,不過大家關注度最高的還是那本最經典的《時間簡史》,銷量和平時相比的話,整整漲了20倍。」 知道霍金的一定都聽說過《時間簡史》。
  • 那些年霍金對我們的人生忠告
    (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語: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及書籍作者,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
  • 薦書| 這10個問題,是霍金留給世界的臨別禮物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出版品牌:2019年3月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這本書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遺作,霍金留給人類的臨別禮物,給每一個關心人類未來的人書中凝集了霍金對於十個「大問題「 的深入思考,其中6個問題深深植根於他的科學領域,另外4個則展現了他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這十個大問題是1上帝存在嗎?2一切如何開始?
  • 福建出版中國最全「鳥書」 堪稱鳥界本草綱目
    作為我國鳥類學研究的奠基人,他主編了《中國動物志》14卷鳥類志中的7卷,還是我國鳥類分類學說的創新者。而在鄭作興院士逝世十多年後,福建海峽書局出版了中國最全的「鳥書」、鳥界的「本草綱目」,它就是《中國鳥類圖鑑》。
  • 《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終於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無論是宇宙的起源,時空的誕生,還是人類的過去和未來、走向和歸宿等,在經由親人幫助整理下出版的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中,霍金都給出了自己的思考與答案。近日,《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終於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出版方將其稱之為「霍金留給世界和人類最後的禮物」。
  • 《時間簡史》霍金,那些年我們不知道的事兒
    2007年,在霍金65歲時,他經歷了一次特別的旅程。感謝零重力公司,他體驗了零重力並且離開輪椅飄起來。這涉及到一種特殊的乘坐飛機,通過急劇上升和下降,讓乘客幾次體驗長25秒失重的飛行,更是霍金40年來第一次離開他的輪椅,同時感受了零重力體操翻騰。2、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在霍金所有的宇宙研究中,人們最感興趣的理應是他認為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理論。
  • 霍金三次訪華往事:喜歡中國食物 兩次登上長城
    資料圖:霍金。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錢煒  1979年,吳忠超以中國科技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在霍金領導的研究小組學習。1984年,他在霍金的指導下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85年,他和霍金合作發表了量子宇宙學數值解的論文。學成歸國後,吳忠超先後翻譯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多本著作,並與霍金保持著終生的友誼。
  •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時間:2018-03-15 17:36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霍金去世 歷數霍金留的那些語言 14日,發言人宣布,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曾經作出過哪些預言呢?
  • 霍金女兒露西攜《喬治的宇宙》長沙開講 「全沉浸式宇宙探險」等你來
    6月4日,露西·霍金中國行長沙媒體見面會在長沙舉行。露西·霍金(中)和母親簡·霍金(左)。紅網時刻6月5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梁蕾)今年6月,露西·霍金與父親合著的科普作品《喬治的宇宙》在中國正式出版上市,這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唯一參與創作的兒童小說。6月1日起,露西和母親簡·霍金共同踏上了中國科普之旅。
  • 霍金:一顆星辰隕落了!帶你看霍金與中國的故事
    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醫生的預測並不準確,霍金繼續進行他的科研工作,結了兩次婚,並育有三個孩子。曾先後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史蒂芬·威廉·霍金推想,如果在黑洞外產生的虛粒子對,其中一個被吸引進去,而另一個逃逸的情況。  這也是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結合的第一個典範,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該書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