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遺作出版 曾與中國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產生思想交集

2020-09-03 拯救人類行動組織

2019年3月14日,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他的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簡體版也選擇這一天與中國讀者見面。在這本書裡,讀者看到霍金生前一直都在跟進科學界的最新進展並聯想到人類未來,他一共用10個章節,提出了10個終極大問題,內容涉及宗教、宇宙、黑洞、地球、人工智慧等多種學科領域。

透過這些問題,人們感受到霍金作為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在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還格外關注人類命運,他結合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認真思考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發出預警,提供建議,充分體現了世界頂級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高尚情懷,發揮出強大的思想引領作用,贏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緬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問題內容中,霍金有關宇宙其他生命和人工智慧方面的觀點及論述,與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幾乎一致。胡家奇先生研究人類問題超過四十年,他堅定地認為,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如果不受限制地發展下去,必定會滅絕人類。他在2017年曾發表文章《霍金提出了三個和我一樣的觀點》,引發眾多關注。文中說到:「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就人類命運提出了三個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的重要觀點,但都比我就這些觀點正式出版的著作和發表的文章晚了多年。」

霍金遺作出版 曾與中國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產生思想交集

第一個觀點:2010年4月,霍金指出,宇宙中有千億的星系,每個星系又有數億顆恆星,外星人幾乎肯定存在,我們應該避免與外星人接觸,千萬不要聯繫外星人,否則可能會導致人類被毀滅。因為能夠穿越恆星際的距離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其科學技術的領先程度必定遠高出地球人,我們無法與之抗衡。霍金的推理和舉例與胡家奇完全一致,但比胡晚了3年。

第二個觀點:2014年12月,霍金指出,人工智慧技術終將產生自我意識並取代人類,因為技術的發展速度要快於生物的進化速度,當人工智慧發展完善後,全面超越人類,遵循強者生存法則,可能會導致人類滅絕。霍金的推理和舉例與胡家奇基本一致,但比胡晚了7年。

第三個觀點:2017年3月,霍金在接受《倫敦時報》採訪時指出,人工智慧如果管控不好有可能滅絕人類,我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識別這類威脅,並在失控前採取行動,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組建某種形式上的世界政府。霍金的推理和舉例與胡家奇基本一致,但比胡晚了10年。

胡家奇是堅定虔誠的人類主義者,他將拯救人類於滅絕作為畢生事業。他說:「發表這篇文章,不是想炫耀我比霍金還了不起,相反,我是想說世界頂級科學家思考的觀點正在趨近我的核心觀點,而這些觀點我認為事關人類的生死存亡,努力讓世界接受這一觀點並採取相應的行動,這是我一生的追求,借勢霍金這樣的科學家正是我的用意。」

2020年11月1日,由胡家奇創辦的拯救人類行動組織正式成立,這是一個註冊於美國的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組織的宗旨是致力於用和平方式推動一場全人類的覺醒運動,使全人類普遍認識到科學技術繼續非理性發展必定很快滅絕人類,只有實現人類的大統一,採用世界政權的力量,堅決限制科學技術的發展才能拯救人類於滅絕。

相關焦點

  •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論人工智慧
    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社會各界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曾在專訪中提及:「目前更多的人是擔心人工智慧會滅絕人類,人工智慧研製出來的智慧機器人,如果程序失控或者自我意識覺醒,它有可能滅絕人類。」  這與Henry Alfred Kissinger的觀點不謀而合。
  • 人類學家胡家奇:警醒!人類正面臨危機
    科學技術推動國家進步和社會發展,但是大家可曾想過,當科技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後,就會具備遠超人類的巨大威力,如果不加以限制,會不會產生反作用?那樣科學技術就從人類的朋友變成敵人,從造福人類變成毀滅人類。科技驚人的發展速度已經超越想像,科技是把雙刃劍,一部分科學家開始擔憂它的負面效應。
  • 人類學家胡家奇:科學面前 人類探索未知也要提防未知
    我們身處科技時代,科技的進步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槓桿,而且是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的動力。當物質極大豐富以後,我們感受到社會文明程度也隨之提高,民眾越來越重視生命質量、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這從營養膳食、健身娛樂、節能減排等生活的點滴細節就能看出變化。
  • 人類學家胡家奇:樹立敬畏觀,讓科技理性發展
    人類學家胡家奇:樹立敬畏觀,讓科技理性發展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造福人類的能力越強這一觀點由中國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率先提出,其從事人類問題研究達四十一年,他認為人類的自然滅絕極其遙遠,目前正面臨著更可怕的滅絕威脅,就是科學技術的非理性發展。胡家奇從四個方面闡明原因:第一、滅絕手段必然出現。
  • 人類學家胡家奇發出呼籲:合理開發和利用科學技術
    之前,世衛首席科學家表示中國新冠疫苗已被證明有效,讓我們中國人驕傲自豪!在一次新冠肺炎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世衛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表示,中國的一些新冠疫苗已在現階段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是有效的。她表示: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項目非常活躍,已有數個候選疫苗處於臨床試驗領先(高級)階段,世衛組織對中國的新冠疫苗很感興趣,一直在密切關注,一些疫苗在現階段臨床試驗中已被證明有效。
  • 人類學家胡家奇:科技風險需警惕 瘋狂發展不可為
    霍金曾發出警告,不要回復外星人發來的信息,否則外星人如果知道地球的存在,可能會侵略地球,掠奪地球上的資源,並將地球文明毀於一旦。他的依據是:看看地球自己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經歷了什麼,就可以想像外星人會怎麼對待地球人了。科技風險正在成為社會的最大風險源。
  • 人類學家胡家奇:第五次致人類領袖的公開信
    如果說四十年前我在開始人類問題研究的時候,講科學技術會很快滅絕人類被認為是天方夜譚;如果說十二年前我的代表作《拯救人類》一書在中國大陸出版時自2007年我借《拯救人類》一書中文版出版之時,第一次公開致信人類領袖,這已經是第五次向人類領袖致公開信。如果說前四次的公開信完全是呼籲各位人類領袖帶領全世界統一限制科學技術的發展,避免人類迅速走向滅絕。
  • 《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正式發布
    3月14日消息,恰逢霍金逝世一周年,他的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也終於問世,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書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遺作,是他留給人類的臨別禮物,也是獻給每一個關心人類未來的人。霍金生前,一直有一個將所有寫作結集出版的願望,而隨著2018年他突然離世,使得心願無法親自實現。霍金逝世後,在霍金親人幫助下,最終整理成書。
  • 從霍金離世,聊幾句天才之殤/王 加
    身為讀書時的物理學渣,我對霍金先生帶給這個世界的巨大影響及偉大成就毫無資格評價,霍金這個名字在我的腦海中等同於遙不可及。然而,看到他「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的身份,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那些與他同樣偉大,曾改變世界的藝術天才們。  在「天才」這個頭銜被媒體幾乎用濫了的今天,此二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曾三次訪問中國
    (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 偉大的物理學泰鬥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他被認為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稱,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當時,醫生曾預測,他的生命只剩下兩年。
  • 淺談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思想背景
    「40年代,趙元任先生出版了《國語入門》(1948年,後由李榮先生編譯為《北京口語語法》,開明書店1952年)。這是中國第一部嘗試運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漢語語法的著作,是中國現代語法學的奠基作之一,在語法分析的理論、方法和體系上對以後的漢語語法研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50年代,趙元任先生又出版了《語言問題》(1959年)這本著作。
  • 霍金遺作解讀:時間旅行可行嗎?
    研究人員解釋,史蒂芬·霍金對時間旅行持謹慎樂觀態度鳳凰網科技訊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11月10日報導,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其遺作霍金是對的。霍金認為,我們目前的知識不能排除時間旅行,這表明他對時間旅行的態度似乎是謹慎樂觀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目前不能打造時間機器,但未來可以嗎?我們先從日常生活經驗開始談起。我們對給無論身在何地的親朋好友打電話都已經習以為常。包含他們聲音和圖像的信號傳輸速度非常快,但我們收到信號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 那些年,霍金在中國出版過的書
    但是我只有兩歲半,這是我第一回被放到我不認識的人中間,我很害怕……」這是出版於2014年7月《我的簡史》一書中的一句話。作者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3月14日消息,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霍金遺作首發 書中表達對基因改造的「超人」擔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當地時間15號,英國已故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遺作霍金的家人出席了首發式。霍金在這本書中表達了對「超人」的擔憂。作為全球知名科學家,輪椅和身體疾病並不能限制霍金思維的翱翔。霍金今年3月去世,享年76歲。霍金從去年開始寫作這本書,但未能完成。在他去世後,他的家人和同事通過整理他生前的材料完成了這本書。據法新社報導,這書中回答了10個「大問題」。
  • 媒體披露:吳忠超怎樣成為霍金的中國弟子
    這本書自1988年首版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售了1000萬冊,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出版的裡程碑。不過,大多數人,恐怕並不熟悉中文譯者吳忠超先生,也不了解這本書背後的一些故事。今天的中華讀書報披露了《時間簡史》中文版出版始末。該文描述道: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
  • 果殼中的宇宙之王——紀念霍金先生
    文/張雨晨導言:霍金先生仙逝已經一月有餘,他那飽受疾病折磨的身軀,已然安眠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與牛頓、達爾文等科學巨擘共享無上榮光;而他的精神,則作為無價的遺產,留給塵世眾生。縱觀霍金傳奇的一生,不論是科學理論的發現、科學的普及傳播還是科學精神的引導,霍金先生都無愧為一代科學偉人。
  • 霍金遺作如是說
    已故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其遺作《對幾大問題的簡答》一書中幽默地說到。據The Conversation網站報導,霍金認為雖然人類目前造不出時間旅行機器,但他對時間旅行的可能性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他認為靠超光速旅行回到過去恐怕比較難;利用蟲洞較為可能實現「回到過去」;但同時他認為這個物理世界有某種機制維持著時間的順序軸,阻止這個物質世界的大的物體隨機在時間軸上的躍遷。
  • 再見,世界的偉人,霍金先生
    在1976年的一次英國皇家宴會中,英國王子查爾斯就不幸中招,霍金軋過他的腳趾之後,還高興地開著輪椅在地上轉了一圈……在自己的自傳裡,霍金也曾寫過: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沒有軋過柴契爾夫人的腳趾。《野獸日報》關於霍金熱愛軋腳趾頭的報導最近有一款叫做「科學家格鬥」的遊戲風靡網絡,在遊戲裡,霍金先生把一駕輪椅使得出神入化。
  • 霍金曾三次來華演講 鼓勵癱瘓病人有所作為
    霍金3次中國之行 來華演講鼓勵癱瘓病人有所作為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霍金一生中試圖通過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除了常在英國及美國發表演說,他至今有3次曾來到中國。
  • 悼念「中國霍金」金展鵬先生的背後:總有一些奮力前行者給我們力量
    中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先生剛剛以八十二歲的年齡駕鶴西行,心頭不免湧起了一陣陣哀思。記得老人家六十歲那年,突然生病導致全身癱瘓,僅脖子能動彈。他對夫人說:「我不能躺著等死!」於是夫人在床頭紮上一個三腳架,將書或者論文一頁一頁地夾在架子上,讓躺在床上的金教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