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思想背景

2020-12-06 清華大學新聞網
Untitled Document

淺談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思想背景

中華讀書報 2001-06-20

作  者 □張 璐

  趙元任先生(1892-1982)是20世紀有重大影響的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學家,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也是享有世界聲譽的語言學大師。在其6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趙先生以超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寫下了眾多具有開創性和影響力的著作,為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早在20年代,趙元任先生在調查江蘇、浙江各處吳語的基礎上寫出了《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年)。這是中國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的方法調查漢語方言的研究報告。在這部著作中,趙先生第一次使用了國際音標記錄了漢語方音,在此之前高本漢調查漢語方言時,使用的還是他老師創造的瑞典方言字母。這本書的出版對後來的方言調查研究影響極大,幾乎成了中國學者進行方言調查研究的典範。30年代,趙元任先生在長期的漢語方言調查和深入的音位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論文《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1934年)。文章闡明從語音材料歸納音位系統時可以有多種選擇,答案不是唯一的。此文立論通達,用例恰切,成為音位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經典文獻,問世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為各國語言學者廣泛引用。美國語言學家裘斯(M.Joos)在《語言學選讀》(ReadingsinLinguistics,1957)中收錄了此文,並作了簡短的評論,其中說到「我們很難想到比趙元任的這篇文章更好的對早期音位學具有指導意義的單篇論文了。「40年代,趙元任先生出版了《國語入門》(1948年,後由李榮先生編譯為《北京口語語法》,開明書店1952年)。這是中國第一部嘗試運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漢語語法的著作,是中國現代語法學的奠基作之一,在語法分析的理論、方法和體系上對以後的漢語語法研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50年代,趙元任先生又出版了《語言問題》(1959年)這本著作。這本書實際上是趙先生系統地講述語言學以及跟語言學相關問題的系列演講的記錄。趙先生用風趣的語言、豐富而生動的例子,為研究漢語的學者們提供了豐富的普通語言學知識。全書讀起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語言學理論的入門參考教材,先後被翻譯成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日文。60年代,趙元任先生出版了《中國話的文法》(1968年,後由呂叔湘先生譯為《漢語口語語法》,商務印書館1979年)。在這本著作中,趙先生系統地運用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方法,對漢語的語法事實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和精闢的分析,該書至今仍是國內外稱引最多的漢語語法著作。

  趙元任先生在學術上獲得如此大的成就,與他的天資聰穎、工作勤奮固然有相當大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極為深厚的知識背景,這使他在長期的學術生涯中得以源源不斷的充足的養分和支持。袁毓林在《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的《序》中,曾把趙先生的學術背景歸納為:「融會古今、貫通中外、橫跨文理、精通音樂」,是很為貼切的。

  我國古代學術思想相當發達,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學派林立,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學術思想。後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漢學等不同學術發展時期,越來越步入成熟。趙元任先生從幼年起就誦習四書五經,對許多中國古代典籍都爛熟於心,不僅對中國的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對學術思想史也有多方面的了解,這一點看他在著作裡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就足以證明了。趙元任先生的六世祖趙翼,是清代著名的樸學大師,這位大師對其後代,尤其對趙元任有很大影響。清代樸學家們提倡實事求是,無徵不信的學風,輕主觀而重客觀,輕演繹而重歸納。而大家熟悉的趙先生的名言「言有易,言無難」,「沒有準備好『例如』,別先發議論」,可以說就來源於注重事實,重視歸納的經學傳統。另外,他的一些學術成就也直接得益於中國傳統語文學的研究成果。如趙元任先生制定的《方音調查表格》(1930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正式刊印,其後1957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改編為《方言調查字表》),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國古代的音韻學知識。其具體做法是選擇比較常用的3567個單字,按照《切韻》《廣韻》一系韻書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統,按攝、開口合口、等、聲排列成表,形成一整套的「方音調查表格」。用這種字表調查方言的音系,不但便於歸納整理出所調查的方言的音系,而且使許多複雜不易解釋的現象大都可以得到理解,從而得出方言音系在古今語音演變方面的條理。

  趙元任先生是融會中西文化的典範。他在中國生活了18年後,便考取官費留學美國的資格,在那學習了10年,後回國先後工作了14年,又最後定居在美國。他留學期間,聽過著名的語言學家J.Vendryès、DanielJohns和漢學家伯希和、馬伯樂等人的課,還與美國描寫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EdwardSapir、LeonardBloomfield、BernardBloch、CharlesF.Hockett等人討論過語言學問題,對中外的學術思想都有深刻的體會。他主張學習西方文化,用來彌補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足。比如中國傳統音韻學雖然成果也很突出,但因為漢語自身文字性質,只能根據各個時期的詩韻以及韻書、韻圖等文獻,來歸納各個時期的音類,卻無法知道每一個音類的具體音值。所幸現代漢語的各個方言都是從古代漢語演變而來的,綜合考察漢語南北方言的差異,就可以窺見古音讀法的大致面貌。所以趙元任先生一回到國內,馬上就利用描寫語言學的方法,一頭扎入方言的調查研究中,利用方言材料作為考訂古音的佐證。另外,趙先生還與羅常培、李方桂兩位先生歷時四五年把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翻譯過來,這對瀕臨危機的漢語音韻學的發展有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再例如漢語語法學方面,中國傳統語文學一直沒有建立起獨立的語法學體系,馬建忠先生的《馬氏文通》(1898)和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1924)雖然奠定和創立了中國漢語語法學,但這兩部著作都有明顯的模仿痕跡。其後呂叔湘先生的《中國文法要略》(1942)、王力先生的《中國現代語法》(1943)和高名凱先生的《漢語語法論》(1948)使中國語法學進入一個文法革新的時期,他們都是從理論上探討漢語語法,力圖建立起符合漢語特點的語法學。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國漢語語法學界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引進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漢語語法的新體系。而趙元任先生就是是第一個使用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漢語語法的學者,他的《國語入門》和20年後在此基礎上擴充並出版的《中國話的文法》「在理論、方法和體方面都奠定了從5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國內居於主流地位的結構主義漢語語法的基礎」,(胡明揚《趙元任先生小傳》,《中國現代學術經典·趙元任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其後丁聲樹、呂叔湘等先生編寫的《現代漢語語法講話》,曾被周法高先生贊為國內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語法書」,在整個體系上都受到了《國語入門》的影響。趙元任先生雖然借鑑了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和方法,但並沒有拘泥於這一派的做法,他以漢語活的語言為研究對象,重視漢語的語言事實,善於挖掘材料,發現了不少漢語不同於印歐語言的現象。如歸納漢語謂語類型時,提出了主謂謂語句,認為「他心好「這種句子是英語裡不具有的;對漢語句子的理解是「在漢語的句子裡,主語可以從字面解釋為主題,謂語不過是跟主語有關的話。謂語不一定要指主語所指的那個東西動作或者特性。」所以漢語有「我是兩毛錢(我買的東西是兩毛錢)」這種從邏輯上講是很不通的句子;談到漢語的歧義結構時,對「雞不吃了」這個例子的分析經常為以後的漢語語法研究者們所引用。因為漢語是一種形態比較貧瘠的語言,所以趙元任先生在討論漢語語法問題時,不光光從形式入手,還結合語義進行分析,這就彌補了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多重視形式而輕意義的不足。

  在中國知名的學者裡,做到融會古今、貫通中外的,是相當多的,但在趙元任身上,還體現出橫跨文理、精通音樂的特色,這使他成為跨學科研究的典範。趙元任先生在上大學時專修數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攻讀的是哲學,其博士論文是有關實例邏輯和方法論的,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教國物理,對聲學方面特別感興趣。良好的數理修養著實為趙先生從事語音方面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利器,他在語言學的研究上,利用了許多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如用物理學的知識解釋語音的物理基礎,用生物學的知識解釋語音的生理機制,用漸變音高管、浪紋計等儀器來分析語音的音高、音強、音長的性質,並用現代科學的先進技術灌制了大量的音檔。這些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使語音研究趨於科學化、精確化,避免了清代樸學家們在語音分析上帶有很大主觀性的弊端。更為重要的是,文理兼通的知識結構,使趙先生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營養,形成新型的思維方式,從而對一些語言問題或現象有深入的剖析。如他在《說清濁》(1960年)來闡述清濁這對概念時,就吸收了丹麥原子物理學玻爾(NielBohr)的對補原則。所謂對補性代表了一些概念之間一種全新的邏輯關係:這些概念之間是互斥的,從而不能同時被考慮,因為那將導致邏輯上的錯誤;但是為了對現象作出一種完備的描述,這些概念又全都是必需的。清濁在趙先生看來是只用於聲母,聲母不帶音的為清,帶音的為濁,因為這種用法符合人的音感:不帶音頻率高,聽起來覺得清,帶音頻率低,聽起來便覺得濁。但這種用法並非十分名副其實,因為清音是噪音,頻率帶雜亂不清;濁音是樂音,頻率帶十分清楚。這個矛盾趙先生是這樣解釋的:

  可見音分voiceless,voiced並不是唯一的主要的發音辦法的分別,以清濁的名詞來配voiceless,voiced也只是為求邏輯上的整齊方便,也不是天經地義。大凡一種理論求其整齊緊湊就可能只照顧到事實的一部、一方面;如果求其包括的事實豐富,多方面來照顧,系統就不免鬆弛下來。這也是丹麥的NielsBohr教授常常講的對補原則(principleofcomple-mentarity)。

  趙先生借鑑西方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以一種新型的眼光看待語言學問題,從而使一些概念或現象得以合理的解釋。

  趙元任先生是個多才多能的學者,他在音樂方面的精湛造詣為他精確的聽音、辨音和聲調、語調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幫助。關於趙元任先生的聽音記音的本領,胡適和羅常培先生都曾有過讚嘆。胡適先生在自己的留學日記裡寫過:「元任辨音最精確,吾萬不能及也。「(1917年3月20日「藏暉室札記「卷15第1108頁,見《胡適留學日記》商務印書館1937年)羅常培1954年在語言研究所給青年研究人員講述自己在史地所的工作情況時也提到:「趙先生記音非常有經驗。特別是聲調,趙先生記的最準確,經常改正我的錯誤。」(見《羅常培紀念論文集》第432頁,商務印書館1984年)這種高超的辨音能力的和他熟通音理是分不開的。另外,趙先生在語言學方面的一些成就也直接得益於他音樂方面的知識和理論。如他創製的「五度標音法」(《一套標調的字母》1930年發表在國際語音協會IPA會刊《語言學教師》),為記錄和描寫各種聲調提供了實用簡便的方法,已經被中外許多語言學家廣泛使用。趙元任先生的學生,我國著名實驗語音學家吳宗濟對此曾做過這樣評價:「最近美國學者對世界上幾百種語言作過統計,得出的結果是,人類所有語言其調位的等級沒有超過五度的。這足以說明趙氏調符是放之四海而   皆能應用的。「(見《趙元任在漢語聲調研究上的貢獻》,《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1卷)而這套五度標音法的得來,就是動用了趙先生在音樂方面的才能。趙先生曾經用七弦琴作實驗,得出九種漢語方言的聲調曲線(這種聲調曲線是用樂器模仿聲調的發音得到的),作出聲調曲線後,再用畫格子臨貼的方法,照樣改畫在一般的五線譜上,這就是五度標音法的雛形。

  趙元任先生卓越的學術成就,他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的貢獻,曾被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譽為「中國漢語語言學之父」。而他這樣的成就正是來源於他淵厚廣博的知識背景,正是由於他不是簡單地繼承某一學派的學術觀點,也非單一地師承某一位名師的學術傳統,而是儘量地多去吸取周圍各科各派眾多學人的學術精華,從而使他的許多成就都居於學術界的前沿。這應當是我們後學者所最要學習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淺談趙元任的語言學研究
    他早年的求學經歷,使他具有極為廣闊的學術背景,說他「融會古今、貫通中外、橫跨文理、精通音樂」(袁毓林《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前言》),並非過譽之詞。趙元任先生的主要成就在語言學方面。他是現代漢語語言學的開山鼻祖,對漢語的結構、語法、語彙、音位、音韻等都做過深入的研究。
  • 我所景仰的趙元任先生
    )   我從少年時起就景仰趙元任先生。元任先生倡導統一的「國語」(普通話), 而我們則傾倒於製作大大小小地區的方言拉丁化方案(例如我自己就 是廣東話拉丁化方案的製作者之一);於是拉丁化派跟國羅派猛烈開 火,而不知道大家都在進行文字改革的試驗。元任先生當時對此事的 評價是「無聊」,真是一語中的!   趙元任,趙元任,在我青少年時代,到處都是趙元任的影子,可 我從來沒有見過趙元任。
  • 徐立剛:珍貴檔案折射趙元任的精彩人生
    「我幹的這類『釘釘敲敲』的玩意……沒有想到竟被先生都寫進《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的『總說明』中。這說明先生對青年人的一點點成績,竟然如此巨細不遺地予以介紹。還有一點,也足說明先生的胸襟。他在調查報告封面上的著者署名,是把四個助理一起列入的(調查時是丁、楊、吳三助理,整理時加了董)。這就和當年的一般學術權威的做法不同。」[6]助理董同龢並沒有參加湖北方言調查,不過後來參與了湖北方言調查材料的整理工作。
  • 介紹葉篤正先生的生平與學術思想
    我們失去了我們日夜思念的敬愛的學術導師和領路人葉篤正先生整整一年了,今天中國氣象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舉辦先生學術思想專題報告會,藉以寄託對先生的緬懷,繼承先生的學術思想和發揚光大,是很適時的。
  • 吳仲華先生學術思想及影響
    吳仲華先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創立了國際公認的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我們試圖分析他之所以成功的學術思想。    1.1 抓住了科學發展的新動向    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發明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最初由於壓氣機耗功大於透平的作功,所以整個發動機的效率是負的,這自然是不可取的。其原因是壓氣機、透平內部流動太複雜,設計不善,流動效率太低。
  • 從幾篇論文看黃秉維先生的學術思想
    □孫惠南(中國科學院)   黃秉維先生逝世兩周年和誕辰90周年的紀念日都已臨近,紀念這日子的最好方式是認真地學習黃先生的著作,深入地理解黃先生的學術思想,完成他未竟之業,把地理科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使地理科學能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化學家趙新那逝世,系趙元任次女、黃培雲夫人
    文章寫道:去掉身上「趙元任次女」「黃培雲夫人」的標籤,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知道「趙新那」這個名字。但她,從來就是她自己,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勇敢存在。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文章回溯了趙新那和黃培雲結識的一幕:時光倒流到1941年某一天,落日西沉,夜幕降臨,在美國麻州劍橋27Walker Street現代著名學者趙元任先生家,清華同學會的數十位年輕人匯聚於此。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趙元任先生寫下這則文言故事,嘗試著用這樣的語言來解釋「漢字為什麼不能拉丁化」這件事。漢語有很多多音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如果拉丁化,全部用字母跟音節,那麼我們要學習的基礎詞彙就會擴大數倍甚至是十倍以上。漢語用字節省,並且是成熟的象形文字。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2016年5月7日-9日,「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新落成的老莊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舉行。
  • 曠世奇才趙元任用語言玩弄全世界卻最怕老婆:愛有多深怕有多深
    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最年輕的一位趙元任,他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為他是在那兒土生土長的人。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演講,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一九二零年九月,趙元任與楊步偉相識。一九二一年春季,相愛。一九二一年六月,結婚。楊步偉三十二歲,趙元任二十九歲,從相識到相愛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走了一年不到,就是這麼任性。
  • 丁小平的學術思想及其啟示
    (丁小平先生參加清華校慶)一、丁小平的學術思想限於篇幅,本文不介紹丁小平先生在美學、教育學、文化學、宗教學、經濟學、科學史、文學理論、軍事理論、力學、藥理學、農業機械等眾多學科的造詣,只擇其領域性的學術思想加以介紹。
  • 從物理力學起落看錢學森學術思想
    「錢先生雖然走了,但他是高瞻遠矚、預見性很強的人,在學術方面考慮的問題很多。為此,除了紀念他為解決當時國家所急需的工程技術任務等作出的貢獻之外,我們也要討論和反思,在他的身上,還有哪些是今天可以借鑑,而且今後很長時期對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還能作出貢獻的思想和理念。」
  • 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的經學背景
    以往討論顧頡剛疑古辨偽的史學思想,多從學術源流與社會際遇兩方面綜合分析它的形成與發展,認為它是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①。這種綜合分析是比較有說服力的,能夠較為全面地揭示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的影響因素。但是,當我們從內在學術理路的角度對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進行考察時,就會發現學術界的研究存在一個薄弱之處,那就是較少辨析顧頡剛對經學認知的多樣性問題,而更多地把歷代疑古思想、時代背景當作影響因素來看待,認為顧頡剛反對經學、主張推翻經學偶像。對他疑古辨偽思想中隱含的「經學痕跡」,尚缺少進一步的關注與研究,較少注意到經學為顧頡剛疑古辨偽提供文獻依據、理論支撐與方法借鑑等方面的價值。
  • 錢鍾書6種,趙元任8種,他33種!
    趙元任(1892.11.3—1982.2.24),對於語言方面來說,趙元任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趙元任被稱為是「中國語言之父」,他是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語言學家的老師。趙元任精通33種中國方言,他還精通德語、英語、法語、拉丁語、日語、西班牙、俄語等八種語言,他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被稱為老鄉。
  • 金嶽霖先生簡介,金嶽霖為什麼終身未娶?
    1924年,她與趙元任赴歐洲旅行,遇見金嶽霖,後者正在歐洲遊學,同行者為美國女朋友Lilian Taylor(中文名為秦麗蓮)。1925年11月,金嶽霖回國,秦麗蓮也隨之來到北京,對中國的家庭生活充滿興趣。1926年,經趙元任介紹,金嶽霖接替前者的清華教席。有一天,金嶽霖致電楊步偉,說是十萬火急,非請她和趙元任進城一趟不可。
  • 樸素的實證主義學術思想,心手之論的觀點相對的減少
    導語:樸素的實證主義學術思想,心手之論的觀點相對的減少在晚明書學思想的影響下,清初傳統帖學理論中的技法之論,同樣強調「心手之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其中,以倪後瞻、宋曹等人最具代表。其中「書必先生而後熟,既熟而後生」一條,與晚明人湯臨初《書指》卷下所云「書必先生而後熟,亦必先熟而後生。始之生者,學力未到,心手相違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徑,不隨世俗,新意時出,筆底具化工也」正相一致,也與董其昌「字須熟後生」理論相沿襲,而後來又為康熙年間的王澍所移錄,即此可見清初人對晚明書論的繼承之處。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表示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魯迅先生起初也支持拉丁化新文字,他說:「這回的(拉丁化)新文字卻簡易得遠了,又是根據於現實生活的,容易學,有用,可以用這對大家說話,明白道理,學得技藝,這才是勞苦大眾自己的東西,首先的唯一活路。」 然而,將漢字拼音字母化,遭到了「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反對。
  • 精通10多門外語,33種方言,語言大師趙元任:學語言,精髓在3字
    對於學習語言的感覺,趙元任跟他女兒說"好玩兒"。在大多數人看來,學習語言一點都不好玩,甚至很痛苦,怎麼人家就會覺得"好玩兒"呢?這就得要找到根源在哪裡,根源就在於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認識。要掌握好這個「交流工具」,用趙元任老先生的經歷來說,做好3個字 「敢」,「樂」,「勤」。一、敢:要敢於去學習。趙元任第一次去長沙做報告,在火車上跟陪同他的長沙人學習了一路,到長沙直接用長沙方言講話。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拼音已得到了政府和一批思想先驅者的支持,這時,即使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無足輕重,可見,漢字當時的狀況已危如累卵。如果漢字被改寫,就意味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將全部喪失殆盡,也意味著我們今天要花比現在更長的時間才能重振文化實力。然後,有一個人,不聲不響地阻止了這一切的發生。他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