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中最年輕的一位趙元任,他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為他是在那兒土生土長的人。
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演講,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趙元任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趙元任曾經用口技「表演過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到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湖、四川、雲貴,再從兩廣繞江西、福建到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過渤海彎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返京。這趟「旅行」,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話,介紹名勝古蹟和土貨特產,結果趙元任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
趙元任生性幽默,如閒雲野鶴,一生不問政治,只做學問,且成績斐然,而他的婚姻生活也令人羨慕。
一九二零年九月,趙元任與楊步偉相識。
一九二一年春季,相愛。
一九二一年六月,結婚。
楊步偉三十二歲,趙元任二十九歲,從相識到相愛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他們走了一年不到,就是這麼任性。
七七事變後,上海、蘇州被炸,大家紛紛逃離南京,其時趙元任身染重疾,因為船票極其難求,楊步偉安排趙元任和大女兒乘船先行離開,為了讓趙元任放心,她假說自己已經定好稍晚兩天的船票,隨後就到,另一方面又暗中囑託大女兒,如果自己不能脫險,則和父親前往檀香山,之後她自己帶著另外三個孩子費盡周折,才輾轉到長沙與趙元任重逢。
在他倆結婚40周年紀念會上,有人將趙元任做學問比之《西遊記》裡的唐僧西天取經,說唐僧之所以能成功,應歸功於觀世音菩薩的保護,而楊步偉就是趙元任的觀世音菩薩。楊步偉則對人說:「我們爭爭吵吵60多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個世紀。」
許多人說趙元任「懼內」,趙元任從不介意於此,也不否認自己「懼內」。楊步偉說:「我在小家庭裡有權,可是大事情還得丈夫決定,不過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與他辯論起來,若是兩人理由不相上下,那總是我贏。」趙元任從不與太太爭高低,對此他幽默地回答說:「與其說怕,不如說愛;愛有多深,怕有多深。」
趙元任有一句妙語:對於學術,要懷著「女人對男人的愛」;而對於藝術,要具有「男人對女人的愛」。因為做學術最貴鍥而不捨,持之以恆,而藝術創造,則需要富有熱情,終其一生,趙元任也正是這樣實踐著自己對於學術和藝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