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的實證主義學術思想,心手之論的觀點相對的減少

2020-12-06 豐滿的歷史

導語:樸素的實證主義學術思想,心手之論的觀點相對的減少

在晚明書學思想的影響下,清初傳統帖學理論中的技法之論,同樣強調「心手之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其中,以倪後瞻、宋曹等人最具代表。 倪後瞻(1608—1665 後)在《倪氏雜著筆法》中有如下記述:董(其昌)先生每云:「吾書無他奇,但姿法高秀,為古今獨步耳。心忘手,手忘筆,筆忘法,純是天真瀟灑。」 書家以脫化為貴,然非極熟之後,安能得此?蓋極熟則諸法可忘,神行其中矣。 落筆有疏宕縱逸之趣(一作氣),凡作字時便作此想,不可忽略。然必在熟極之後,筆忘手,手忘法,方能臻此。

其中「書必先生而後熟,既熟而後生」一條,與晚明人湯臨初《書指》卷下所云「書必先生而後熟,亦必先熟而後生。始之生者,學力未到,心手相違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徑,不隨世俗,新意時出,筆底具化工也」正相一致,也與董其昌「字須熟後生」理論相沿襲,而後來又為康熙年間的王澍所移錄,即此可見清初人對晚明書論的繼承之處。

即使激進如傅山者,也認為:「吾極知書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紙筆,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鍾、王之不可測出,全得自阿堵,老夫實實看破,地工夫不能純至耳,故不能得心應手」;「每逼面書,以為的真,其實對人作者,無一可觀。且先有憤懣之中,大違心手造適之妙,真正外人那得知也」。

隨著清初樸學的興起,特別是到了清中期乾嘉學派如日中天之時,樸素的實證主義學術思想與研究方法佔據時代的主流,有關心手之論的觀點在技法理論中相對減少,比如在馮班、姜宸英、陳奕禧、楊賓、王澍等人的書學論著中,再也找不到像倪後瞻、宋曹二人那樣的頻頻發論。 但是,任何一種傳統理論都會有它自身頑強生存的土壤,心手之論也是如此。倪、宋之後,清代書論中也並非無跡可尋。茲主要以清代前中期書論為例,如:姜宸英《臨樂毅論題後》云:「近始悟運筆之妙全在心,空學中鋒三十年,都無一筆是處……東晉諸賢書法,超絕古今者,皆由其神明獨妙。」

王宗炎《論書法》云:「作書之道:『規矩在心,變化在手。體欲方,而用欲圓;指欲實,而腕欲虛;神欲行,而官欲止。』審量於此,方可學古人法帖。」周星蓮《臨池管見》云:「廢紙敗筆,隨意揮灑,往往得心應手。一遇精紙佳筆,整襟危坐,公然作書,反不免思遏手蒙……欲除此弊,固在平時用功多寫,或於臨時酬應,多盡數紙,則腕愈熟,神諭閒,心空筆脫,指與物化矣。」「是臂也,腕也,掌也,指也,筆也,皆運用在一心……至於熟極巧生,直變化去,並執筆運筆之法亦皆忘之,所謂心忘手,手忘筆也。」很明顯,道光年間的周星蓮儘管承襲了前人之論,但是在相關技法的闡述上更見落實與具體。當然應該認識到,這其中,包裹了「心」、「手」概念從兩漢到清中期所發生的內涵變化,不能僅僅從字面上作統一的強解。

綜觀古代書論,心手之論作為技法理論的核心範疇之一,雖然在託名王羲之所作的《筆勢論十二章·啟心章第二》中就有「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的論述,但真正對此展開論述的卻是精研技法的唐人孫過庭,他在《書譜(序)》中提出的「心手雙暢,翰不虛動」與「心不厭精,手不忘熟」的著名言論,明確了書法的最高境界——心手相忘的自由王國,得到了尚意主將宋人蘇軾、黃庭堅等人的呼應。再經過元明兩代的承繼,在晚明心學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董其昌禪意美學藝術思想的影響下,心手之論在明末清初達到鼎盛。而清人強調心手關係,或許主要出於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法理論「實用」傾向的概括與梳理;二是傳達一種個體化的數學經驗;三是重視技法傳授中的教育功能。

一個時代的學術風尚,必以時代特徵明顯的學術思潮和理論流派為表徵。清代學術思潮最本質的內容是以「復古」旗幟實現對於前代文化的全面總結以及對宋明理學的全面反思。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清代思潮「簡單言之,則對於宋明理學之一大反動,而以『復古』為其職志者也。其動機及其內容,皆與歐洲之『文藝復興』絕相類」;「綜觀二百餘年之學史,其影響及於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復古為解放』。」

相關焦點

  • 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主義
    在科學方法論史上,康德是從近代自然科學到現代自然科學承前啟後的人物,其方法論思想具有獨特的重要意義。邏輯實證主義即邏輯經驗主義系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之一。二十世紀初為維也納學派所倡導,因其學說的核心是邏輯分析的可證性而得名。該學派的一些觀點對現代科學方法論亦有重要影響。本文試從先驗邏輯與邏輯實證的聯繫和區別方面作一些探討。康德的工作是從休謨那裡得到啟示的。牛頓時代,自然科學獲得了空前發展。
  • 實證主義在日本的困境和沒落
    在這些重大的學術問題上,實證主義正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還原歷史的真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隱瞞,不護短,直面本民族的錯誤和弱點,從而發揮「以史為鑑」的作用。可是,在虛幻的民族自尊心的威懾之下,實證主義悄悄地後退,為日本篡改歷史、歪曲歷史的行徑讓出了舞臺。 困境二:過猶不及 在學術研究中,實證主義是必要的,但也必須適度,從而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
  • 周穗明:實證主義與批判理論的結合
    哈貝馬斯借重伯恩斯坦將美國實證主義與批判理論相結合的觀點,推動批判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之間重新建立聯繫。他將其批判理論從抽象到具體地推向四個「實踐」層面,即交往行動、合理論辯、公共討論和文化。在戰後法蘭克福學派在北美和歐洲的兩翼發展中,美國一翼產生了更大的社會影響,其理論成為直接引爆美國20世紀60年代運動乃至整個西方1968年青年造反運動的主要思想導火索。  第二代 美國實證主義與批判理論相結合  正如新學院大學的學術權威理察·伯恩斯坦教授指出,新學院大學的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發展巔峰是在20世紀70年代。
  • 論實證主義範式及其對教育學的意義
    (四)誇大或泛化實證主義範式意義可能帶來的風險  實證主義範式意義和功能的發揮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前文所述,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現了形形色色反實證主義的流派,雖然這些流派的觀點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足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證主義範式的局限性。
  •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首先,教育研究要擺脫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證據崇拜」,走向有思想、有精神、有靈魂的「隨機應變」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總體性」研究。其次,教育研究要擺脫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強力崇拜」,走向以豐富、多元、靈動為重要特徵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關係性」研究。再次,教育研究要擺脫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測得準』崇拜」,走向以生成性、發展性為重要特徵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的「運思性」研究。
  • 哲學問題|邏輯實證主義的主要缺陷
    邏輯實證主義是把語言作為哲學研究對象。然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哎呦喂,「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這句話要怎麼理解呢?嘿,小賊聽好!……無論思想或語言都不能獨立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們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剻因對邏輯實證主義的批判也有不足!在此僅作為一個角度來說明邏輯實證主義的缺陷。
  • 哲學中的邏輯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科學與人文能否有效融合?
    科學主義的興起——做任何事,都要講究科學,有科學觀邏輯實證主義是本世紀西方最重要的西方哲學流派之一。由於多年的文化閉關,我們對於這一重要的哲學思想一直很少介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大概了解下。邏輯實證主義是一個哲學流派,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
  • 邏輯實證主義 Logical positivism
    Ayer),他把邏輯實證主義的思想做了切近英國經驗主義傳統的表述。波蘭比較著名的是塔爾斯基(A. Tarsky),他創立了一種適應邏輯分析的形式的真理理論。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納粹造成的思想環境愈加惡劣,維也納學派的很多成員從奧地利去了美國。卡爾納普、弗蘭克和亨普爾(G. Hempel)等人在美國繼續宣揚和發展邏輯實證主義的基本觀點,與美國的實用主義、操作主義和自然主義相互影響,融入了美國哲學的傳統。
  • 實證主義真的勝利了嗎?
    實證主義真的勝利了嗎? ——以哈特、德沃金之爭為中心 2016年05月22日 09:49 來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 作者:蔡琳 字號 內容摘要:第二個批評則因為法官之間經常就法律的根據是什麼的問題產生分歧,因為實證主義忠誠於顯明事實觀點
  • 近代西方哲學的巔峰:維也納學派思想來源於康德
    邏輯經驗主義,有的稱為邏輯實證主義,是20世紀20年代在維根斯坦和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思想的哺育下形成產生的,在30年代到50年代對西方思想界,尤其是自然科學界有一定影響。其核心是維也納學派,也叫經驗主義,或稱實證主義、後實證主義、新實證主義。
  • 王延相認為,有形的萬物由氣化生,這是一種樸素的物質不滅的思想
    王廷相對自然科學和音律學有深刻研究。他的著作,收集在《王氏家藏集》和《內臺集》中。其中的《慎言》、《雅述》、《橫渠理氣辯》、《答何柏齋造化論》等十四篇,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王廷相認為,天地未形成以前,只有充滿著元氣的太空即太虛。氣與虛不可分離,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空虛。氣是有形的萬物的本源,有形的萬物是由氣化生的。
  •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判
    在盧卡奇所開創的批判方向基礎上,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從青年馬克思思想出發,張揚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特質,並在馬克思人道主義的方法論與實證主義的方法論之間進行了明確區分,進而對後者進行了深刻批判,試圖將馬克思辯證法從純粹的反映論窠臼中拯救出來。
  • 達爾文揭秘物種起源,思想暗合樸素的中華哲學?
    達爾文作為嚴肅的英國紳士得過多次大獎達爾文對人類進步作用巨大,還有一個證據就是澳大利亞的達爾文市這一名稱,以前達爾文在世時,曾經到過此地進行考察研究,主要是看中這裡的自然環境相對隔絕和偏僻思想方面有正能量居然暗合了許多樸素的中華哲學!達爾文出生於清朝嘉慶14年的蛇年最後一天,8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後來在大學裡面先後讀過醫學和神學專業,但是他卻開始了他感興趣的生物學研究和寫作,他的家境很不錯,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醫生,這在他們那個年代是經濟能力強的好職業!
  • 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離科學有多遠」,必須跳出實證主義窠臼
    而真正體現現象之「怪」且又有思想意義的,筆者認為應該就是(3)和(4)。實際上,文中對怪現象成因的分析主要也是針對(3)和(4)。為什麼國內的社會科學研究會憑經歷感受和哲學推理下結論,而又容易陷入沒有意義的爭論呢?這既有客觀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
  • 論尼採的反科學主義思想資源
    內容提要:現代西方科學主義大體上經歷了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實在論等幾個階段。尼採 以視角主義為槓桿,以人類生命為目的,以不貶損正當的科學理性為前提,對實證主義 科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從而開啟了現代西方哲學史上反科學主義的思潮。尼採 的反科學主義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自身也存在偏頗之處。構建歷史理性勢在必行 。
  • 理論的維護與驗證——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批判
    很多人正是因為混淆了理論的獲得與驗證兩個不同的任務或目的,把理論的驗證步驟推向了極致,當成了整個科學認識的方法甚至是基本原則,從而產生了所謂的「經驗-實證主義」,也有人稱之為「邏輯實證主義」。經驗-實證主義的核心問題,即知識的經驗論證問題,原本是為了完成驗證任務而產生出來的,那麼使用經驗事實來證實和維護結論,就自然成為經驗-實證主義的原則。
  • 李永紅 謝拓:論自然法思想對法本體論的哲學闡述
    在西方法學思想史上,法的本體論存在多種學說觀點,其主要包括實證主義法本體論、意志論法本體論、自然主義法本體論等。在自然法學看來,法與法律的實質涵義有所區分,法就是自然法,而法律是實定法,法(自然法)是法律的存在依據。然而自然法思想也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哲學命題,如果要從自然法的角度探索法的本體論,則需要對自然法概念的內涵範疇作出較為明確的界定。
  • 實證主義時代: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
    實證主義通常指19世紀40年代所出現的實用主義與物質主義新思想。這一術語為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所確定,其在1830年開始撰寫一部名為《實證主義哲學》的多卷本系列著作。孔德表示,社會進步應該基於可觀測的事實與可檢測的觀念。換而言之,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這種研究社會的學術新方法被稱為社會學。
  • 對邏輯實證主義的簡單思考
    按照我的理解,邏輯實證主義的思路是這樣的:1. 假定人類可以思維,思維的方式是數理邏輯;2.
  • 實證主義的經濟學
    畢竟,他們用數學數據闡述觀點,根據實驗數據對大量不明確關係做出估算。  但是經濟學家們在選擇理論範式時並沒有抱著實證主義的態度。經濟政策往往在應做的實驗性預試沒有完成時,就已經被制定好了。   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戰後激進的凱恩斯學派領導下的宏觀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