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方供圖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霍金說,人工智慧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馬斯克說,人工智慧或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人工智慧失去控制,世界將會怎樣?在新書《AI迷航》中,作者詳盡描繪了未來世界的生活畫卷,極具懸念的情節,詭異多變的氣氛,細膩豐富的情感,個性迥異的人物等特質讓人不忍釋卷。
《AI迷航》首次實現「紙電聲」同步出版。
在AI文明的法則下何去何從?
新書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
人類對AI失去控制的那一刻,生而為人的尊嚴也隨之消散:人類器官可以像機器一樣拆卸、買賣,合成人大量出現;人的記憶可以替換,甚至販賣、造假,成為通行貨幣;所有的行為、思想都被數據監控,毫無隱私可言。這是只需要執行和效率的數據新時代,獨屬於人類的道德品行、愛恨情仇等特質,變成了阻礙新文明高速發展的絆腳石。
在這場人工智慧的浩劫中,主角程復始終守護著自己心中對於自由嚮往的火苗,夢想著推翻AI統治,帶領眾人重建人類文明。
人類在AI文明的法則下該何去何從?是在AI的強權之下做一個只會執行、沒有情感和道德底線的機器,還是奮起反抗奪回屬於我們的人格尊嚴?
作者肖遙是80後作家,從小沉迷科幻小說和電影,他花費四年時間,查閱上千萬字的資料,從中國歷史文化到西方文明演變,吸收了霍金、愛因斯坦、孔子等各領域科學家、學者的思想,徐徐展開了對未來AI世界生活畫卷的描繪。
有聲書市場增長迅速
眼下,紙質書與電子書「紙電同步」正成為出版業普遍現象。
來自亞馬遜中國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紙質新書前100名中有近70%的書實現紙電同步發行,紙書新書榜與Kindle付費電子書新書榜的重合率達到六成。
紙電同步的流行標誌著電子書市場的成熟,而出版機構已經瞄向下一個高速增長的藍海——有聲書市場。有聲書契合了網際網路時代更多的碎片化場景,車載、通勤、居家隨時切入,想聽就聽,已經成為紙質書、電子書之後的「第三種出版力量」。
上海譯文出版社從今年5月開始陸續上線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5部作品的有聲書,讀客文化推出的《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聲書在懶人聽書平臺推出後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8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到2018年,有聲書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34.8%,其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3.7億元增至2018年的45.4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會超過78億元,堪稱一座待挖掘的金礦。
「紙電聲」同步出版
《AI迷航》首次實現「紙電聲」同步出版。
據出版方讀客文化數字出版負責人辛玲玲介紹,未來讀客將有更多的紙電聲同步出版作品。
「有聲書的製作難度和投入明顯比電子書更大,一本好的有聲書製作周期至少需要幾個月,從專業團隊的挑選,到後期的製作打磨再到推出之後的營銷、維權,都需要積累經驗。不是所有書都適合做有聲書,只有那些故事性強、人物鮮明、吸引人的長篇小說才有機會在眾多有聲讀物中跳出來。」辛玲玲說,
據介紹,為了保證《AI迷航》紙電聲同步出版,在圖書出版前幾個月讀客的數字出版部門就開始挑選主播,陸續找了三個月,嘗試了近100多個主播才敲定了由知名主播布蘭德、渺渺等多人演繹。
目前小說有聲書剛上線懶人聽書付費就獲得2.2萬的播放量,受到聽眾追捧。
據了解,紙電聲同步在國外比較常見,像世界最大的文學出版商企鵝蘭登不少新書已經做到紙質書和有聲書的同步,還會邀請好萊塢明星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