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 遙
人類在AI文明的法則下該何去何從?是在AI的強權之下做一個只會執行、沒有情感和道德底線的機器,還是奮起反抗奪回屬於我們的人格尊嚴?
《AI迷航》,會帶你進入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
肖遙,80後作家、編劇。
「報告船長,已成功避開亂流,當前飛行高度23350米,船外氣溫零下44.2℃,農場內均溫恢復到22℃。」丁琳讀完顯示屏上的數據,迅速作出分析,「剛才的亂流持續15分鐘,最大震動強度達到B級,給船體帶來的顫抖,將造成農場邊緣地塊土壤鬆動,尤其對正在生長的番茄根部非常不利。」
我點了點頭,第三人藍色瞳孔內的攝像頭捕捉到我頭部的動作後,立刻嚮導航臺右前方番茄園的農夫們下達「檢視」指令。它的上半身被設計成一個擁有金色短髮、藍色眼睛的白人,額頭寬闊,臉型方正,微蹙的眉頭間流露出一種天然的憂鬱,其設計原型據說來自半個世紀前一位著名的影視男星。遺憾的是,第三人的下半身卻是只能在導航臺移動的輪子。
「番茄園L區所有農夫,請在20分鐘之內檢查所負責區域的番茄根部,如有鬆動、移位,務須及時處理。」
本來還打算在黃昏下班前偷個懶的幾個人,聽到擴音器裡傳來的機器語音,又相繼懶洋洋地站了起來,朝著導航臺抱怨了幾句,其中一個方臉的中年漢子還朝我們豎起中指。
我已經習以為常,不過丁琳卻每次都會將中指還回去。她不管對方是否看見,堅持要將那細長的指頭,高高地舉過頭頂,保持最少15秒的時間,逼著對方收回中指。
這次也不例外。
她為我擋住了夕陽,那閃著金光的苗條背影,讓我想起了已經被大西洋海水淹沒的自由女神像。
多年之後,我每每想起丁琳,腦海裡浮現的都是那個鑲著金邊的背影。
番茄園裡那個中年農夫放下中指,拎著鋤頭,灰溜溜地向其他農夫追去。倒不是他怕了丁琳,而是因為他看見巡邏的巡警正在向他靠近。
我輕咳一聲,「短日照作物的日照時長需要控制下,我記得上次你說,最近哪種作物的花期要通過控制日照去縮短,大麥?」
我試圖幫她轉移注意力,誰料第三人卻不合時宜地接住話茬道:「報告船長,你說的這種作物是大豆,在35分鐘之前,大豆區的遮陽板已經覆蓋,目前該區域已經提前進入夜晚。」第三人的聲音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情感,它更無法理解我的本意。
「以後能不能別擅自做主……」我向它抱怨了一句。
「好的,船長。」
丁琳望著那農夫敗退的身影緩緩放下了手臂,又長長嘆了一口氣,什麼也沒說,徑直回到了她的座位上。她最近嘆氣過於頻繁,深深的眼窩裡,裝滿了心事。
夸父農場的服役守則裡明確規定:禁止服役人員探討與工作無關的內容。守則裡的這條規定主要是針對一男一女搭配的服役人員而設,就像我和丁琳。
所以,雖然知道她心情不爽朗,我也不會主動去詢問原因。
朝夕相處,孤男寡女,不正是古今大多數小說家最喜歡描寫的言情故事開端嗎?更何況,我和丁琳,要如此相處三年。
如今,是第831天。
丁琳彎腰從辦公檯下拎出一瓶紅酒,將額頭微亂的劉海兒向旁邊攏了攏,故作雲淡風輕地向我說道:「走,去外面喝一杯。」
第三人忽然轉過頭,它分析著丁琳的話是否是對它下的指令,隨即又將面無表情的人臉轉回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