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科幻小說《AI迷航》銷量翻40倍

2020-12-06 南報網

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流浪地球》持續熱映,強勢帶動本土科幻小說暢銷。《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作品全線熱銷,多個版本的《流浪地球》登上排行榜,整個科幻文學板塊也被帶動,由讀客文化出品的本土科幻小說《AI迷航》躍入噹噹小說暢銷榜第17名,銷量猛翻40倍。

《流浪地球》帶動科幻題材大熱

電影《流浪地球》以黑馬姿態殺進今年春節檔,一路高歌猛進登頂第一。2月17日,喜提微博熱搜榜第一,成功登上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名。

《流浪地球》的火爆熱映,全線帶動劉慈欣作品的熱銷,除了《流浪地球》,劉慈欣其他長篇作品、短篇作品也受帶動明顯。不僅是紙質書熱銷,劉慈欣的多部電子書也霸佔了亞馬遜、掌閱各大榜單,僅《三體》電子書在電影上映期間,單日銷量就翻了4倍。噹噹數據顯示,上百萬人在噹噹搜索「流浪地球」「劉慈欣」等關鍵詞,相關圖書訂單同比增長12倍。

隨著電影熱度的進一步發酵,影響已經波及到整個科幻領域。國外引進科幻經典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最近突破百萬冊銷量大關,藉助《流浪地球》的勢頭再度爆火,《銀河帝國:基地》單本、7冊套裝及15冊套裝一起登上噹噹小說排行榜。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作品《與羅摩相會》、尼爾·蓋曼作品《美國眾神》、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也紛紛上榜。國內科幻也一併受益,郝景芳、劉洋等作家作品銷量大幅上升。

國產科幻《AI迷航》銷量狂升40倍

《AI迷航》是由讀客文化策劃、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部科幻新人新作 。2月17日,在這波科幻熱潮帶動下一躍直飆到噹噹小說暢銷榜,當天銷量狂翻40倍。而在此之前,《AI迷航》銷量在噹噹小說暢銷榜500名開外,排行榜上根本看不見。《流浪地球》影響發酵後《AI迷航》排名開始一步步爬升,挺進暢銷排行榜。讀客文化合伙人程峰表示非常意外:「上周只看到大劉作品霸榜,沒想到電影溢出效應這麼強大,國產科幻新人新作銷量更是超過了眾多名家,前所未有,太瘋狂了!」

小說《AI迷航》在「如果人工智慧失去控制,世界將會怎樣?」這樣一個科幻設定前提之下,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帶著地球流浪的中國式精神內核,在《AI迷航》中同樣存在。書中的男主角程復經歷艱難險阻,一心想要帶著飛船的人員回歸祖國,血液中流淌著國人對於家國的特殊眷戀之情。

「中國式故事、中國式表達,這是本土科幻作品能夠打動大眾的地方,畢竟國外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發展了幾十年,我們整體離國外科幻還有很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教授評價《AI迷航》「可以視為中國青年科幻作家和國際潮流接軌的努力成果之一」。

國產科幻迎來新紀元

據悉,《上海堡壘》《拓星者》等多部國產科幻影視今年將播出,一大波國產科幻小說正在出版路上,僅2月份就有《火星孤兒》《人生算法》《靈語》等眾多新書上市。

自2015年《三體》得雨果獎之後,國產科幻小說數量就一直在增加,預計今年將會井噴。《AI迷航》的責編侯言言表示,「電影作為流行文化,能夠快速在大眾認知中打開一個大的流量入口,《流量地球》的成功對於中國科幻產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它為中國科幻電影開創了標杆性先河,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科幻電影出現。這些科幻電影故事的源頭最終還是要回到科幻文學板塊,這一板塊的從業者也會越來越多,整個產業也會走向一個相互帶動的良性循環,國產科幻迎來了新的紀元。 」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帶動國產科幻小說熱賣《AI迷航》銷量狂翻40倍
    緊接著,整個科幻文學板塊被帶動,由讀客文化出品的國產科幻小說《AI迷航》一夜之間躍入噹噹小說暢銷榜第17名,銷量猛翻40倍,業內人士感慨「2019年科幻元年開啟」。《流浪地球》的火爆熱映,全線帶動劉慈欣作品的熱銷,除了《流浪地球》,劉慈欣其他長篇作品、短篇作品也帶動明顯。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科幻成為出版界C位出道的典範——電影《流浪地球》口碑爆棚、票房大賣,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科幻小說熱潮。一批新近亮相的國內中青年作家科幻小說紛紛登上熱銷榜,原本小眾的本土原創科幻文學迎來新春氣象。
  • 中國科幻文學正擺脫西方中心論 《AI迷航》重構人機共存新世界
    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資源的傾斜支持,科研突破性事件的層出不窮,國產科幻小說大量出品,局限在小眾圈子的科幻文學,開始有效地整合原創性的中國經驗、中國故事,中國科幻迎來新熱潮。《三體》在世界範圍內的火爆暢銷,《天命》從科幻角度重新審視中國歷史文化,人工智慧和基因技術題材支撐的《AI迷航》的暢銷走紅。
  • 《流浪地球》電影小說雙豐收 同名圖書銷量漲近20倍
    但是隨著人們觀影后的反應,證實了好口碑才是硬宣傳,《流浪地球》在宣傳與排片都不及《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這三部電影的情況下,在初二後開始了明顯的反超,開始了逆襲之路,成為了2019年第一部爆款電影,更是被譽為國產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國內票房也超越了《紅海行動》突破40億,站穩了國內票房亞軍。
  • 來自科幻小說的十大發明 從潛艇到直升機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現代潛艇之父」,他在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二萬裡》後,從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舡魚(Argonaut)」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1975年,《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和《星際迷航》已經成為歷史,而它們在電視劇領域的成功還要在未來才得以實現,特別是《星際迷航》和它的續集——《星際迷航:下一代》(The Next Generation)、《星際迷航:深空九號》(Deep Space Nine)和《星際迷航:旅行者號》(Voyager)等電視劇集
  • 電影助原著逆襲 小說《狼圖騰》被曝銷量月增20倍
    電影助原著逆襲 小說《狼圖騰》被曝銷量月增20倍 2015-03-11 13:08:38有消息說,電影上映的半個月時間裡,原著銷量大幅上漲,相比之前一個月激增20倍。這種書籍被改編成電影登上大銀幕助推原著迎來「第二春」的現象,最近的除了《狼圖騰》,還有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模仿遊戲》原著《艾倫·圖靈傳》,和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萬物理論》原著《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銷量都實現了飛躍。
  • 當初科幻小說10大發明,如今已經實現了9個
    他是在閱讀了1898年報紙連載的H、G-韋爾斯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後,開始迷戀上太空飛行的。後來哥達德回憶,星際飛行的想法「引起了我無限的遐想」。4、原子能偵察和交戰演練期間,操作專家、水兵新手亞歷山大-拉姆普夫在美國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上的戰鬥信息中心監控一個雷達控制臺,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德華-艾默-史密斯的科幻小說《透鏡人(Lensmen
  • 《AI迷航2》:AI技術復活的孔子不是一般的皮
    《AI迷航2》:AI技術復活的孔子不是一般的皮之前有介紹過《AI迷航1》,這是一本關於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所衍生的科幻小說。我對科幻小說是不怎麼感興趣的,因為稍微有一點看不懂的後面就全部看不懂了。那麼今天就來講講這本同樣精彩的《AI迷航2》吧。今天主要講的是第二本,所以第一本就只做簡單介紹。故事背景是在一個人工智慧和人類共存的世界,人類已經岌岌可危,他們面對的是比自己高級太多的慧人,也就是人工智慧。人類想要反抗慧人,但是僅存的人類遺胞並不團結,人類內部分了很多的派系,內鬥不斷。
  • 又見「星際迷航」(2)
    至今英語中有「Trekkie」這樣一個專屬名詞,由科幻小說編輯亞瑟·薩哈(ArthurW.Saha)於1967年提出,便是因為在當年的第25屆世界科幻大會上,那些帶著尖尖耳朵的星際迷航影迷,已成為後來他接受《電視指南》採訪中,描繪此次科幻盛會時不得不提及的現象。
  • 讀客文化重磅作品《銀河帝國》破百萬銷量,科幻在中國迎來黃金時代
    近日,讀客文化引進出版的科幻大作《銀河帝國:基地》銷量正式突破百萬冊,成為中國首部突破百萬大關的外國科幻小說。《銀河帝國》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的代表作,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不但被馬斯克用火箭送上太空,還入選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閱讀書目」。
  • 隱形護盾保護地球 酷似《星際迷航》科幻情節
    隱形護盾保護地球 酷似《星際迷航》科幻情節 中國日報網 2014-11-29 16:37:38 中國日報網11月29日電(信蓮) 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但據外媒11月28日報導,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丹尼爾•貝克爾明確表示,地球周圍有一層類似於《星際迷航》電影中的防護盾,保護人類不受宇宙中「殺人電子」的威脅。
  • 《星際迷航3》主創探討科幻與現實
    時光網洛杉磯訊 《星際迷航》一直是美國最經久不衰的系列作品之一,而且不僅僅局限於科幻領域。《星際迷航》系列由吉恩·羅登貝瑞創作,早在1966年便推出了首部電視劇(遠早於《星球大戰》系列),經過50年的不斷發展,它已衍生出六部電視系列作品(最新的一部《星際迷航:探索號》預計將於明年播出),以及兩倍於此的電影作品,當然更不用提難以計數的官方小說以及在其宇宙世界之下的種種周邊作品。這一系列的主題是對未知星際的探索和冒險,人類和不同的外星物種之間實現和平共處。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寫過兩本歷史科幻的70後作家錢莉芳一直是無錫一所中學的歷史老師,即便第一部長篇小說《天意》在2004年出版的時候就獲得了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銷量破15萬冊,成為1984年之後的國內科幻小說最高銷售紀錄,也激勵了正在創作《三體》的劉慈欣。
  • 《AI迷航》「紙電聲」同步出版
    在新書《AI迷航》中,作者詳盡描繪了未來世界的生活畫卷,極具懸念的情節,詭異多變的氣氛,細膩豐富的情感,個性迥異的人物等特質讓人不忍釋卷。《AI迷航》首次實現「紙電聲」同步出版。在AI文明的法則下何去何從?新書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機器覺醒、倫理混亂、文明重構的人機共存新世界。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宏偉遼闊的《莊子》中的「鯤鵬展翅」和「莊周夢蝶」,是否可以算作中國早期的《星艦迷航》和《黑客帝國》呢?中國古代人與自然相關的敘事文學大致沿著兩條線索:第一類崇尚宏大的場景設計和空靈的氛圍營造,力圖表現全宇宙或全物種的興衰,通常還具有豐富的視覺性和獨特的世界觀,如《山海經》《九歌》《淮南子》《桃花源記》;第二類力圖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將想像力與個體的生存聯繫起來。
  • 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特德·姜至今創作了14部短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他把自己稱為「間歇性作家」:「我不想因為謀生而強迫自己去寫小說,現在非常開心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寫短篇。」特德·姜的這些短篇卻為他贏得了一長串的科幻獎項。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他至今贏得了27個科幻獎項的認可。本可以有第28個,當年他覺得小說《賞心悅目》是趕稿之作,謝絕了雨果獎的提名。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銷量在全球已經超過2萬冊,一度在亞馬遜的「亞洲圖書首日銷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並登上「2014年度全美百佳圖書榜」。在美國最權威的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的幻想類文學中,《三體問題》曾經衝到第30名,雖然這並不是一個顯眼的名次,但對於華語文學翻譯到國外的作品來說,還是頭一回。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篇名為《星球大戰》的小說在1938年被改編為本土故事在美國的電臺播出,由於小說的描寫太逼真,很多聽眾信以為真,紛紛逃離家園。此事成為美國廣播劇史上的一段傳奇。2005年,《星球大戰》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世界大戰》,這一次觀眾們不跑了,輕鬆地坐在電影院裡觀看火星人。在2005年全球票房最好的電影中,排名前兩位的都是科幻電影,都和外星人、太空有關。
  • 連手機都是從科幻小說裡來的!
    最近,科幻小說《三體》又火了一把!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斬獲「雨果獎」,成為該獎亞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