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2020-11-22 新華網客戶端

  科幻電影千年陪跑,從未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近年來倒是總能躋身提名名單,比如2014年的《地心引力》、去年的《火星救援》和今年的《降臨》。《降臨》根據華裔作家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改編,影片女主角艾米·亞當斯扮演了身為語言學家的主人公路易斯·班克斯一角。特德·姜的這部科幻小說,靈感來源於一個朋友在生了女兒之後對他的講述。從構思到完成這篇只有6頁紙的短篇小說,特德·姜卻花了大約5年時間。他在西雅圖為微軟公司做科技寫手之餘,5年中閱讀了大量語言學的書籍。

  49歲的特德·姜頭髮灰白,總是留著馬尾辮。他出生在美國長島,從高中時開始寫科幻,一直到在布朗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都堅持不懈地向雜誌投稿,卻從未得以發表。直到1990年,美國老牌科普雜誌《OMNI》第一次發表了他的作品《巴比倫塔》。

  特德·姜至今創作了14部短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他把自己稱為「間歇性作家」:「我不想因為謀生而強迫自己去寫小說,現在非常開心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寫短篇。」特德·姜的這些短篇卻為他贏得了一長串的科幻獎項。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他至今贏得了27個科幻獎項的認可。本可以有第28個,當年他覺得小說《賞心悅目》是趕稿之作,謝絕了雨果獎的提名。

  《降臨》這部電影強行加入不少中國戲份。電影中七肢桶寫出的文字被認為有水墨畫風、草書神韻,實際上是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從咖啡杯水印中得到的靈感。小說中的路易斯·班克斯並沒有迫在眉睫的國際危機需要應對,也沒有通曉漢語的才能。特德·姜在自身創作中一直避免被貼上「華裔作家」的標籤,他不會中文,自陳小時候因喜歡一檔DC漫畫出品的卡通節目《超級朋友》,而中文課程正好和卡通時間衝突,由此學得不爽。特德·姜的科幻作品中一再表現出對語言和語言學的熱情,不過對於中國文字的傳統,卻有所偏見。去年5月他在《紐約客》上發表了一篇觀點粗暴的短文——《壞漢字》,言稱「我喜歡識文斷字,而中國文字千年來都是識文斷字的阻礙」。

  在《你一生的故事》中,特德·姜創造了一套外星語言——七文。七肢桶的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是完全獨立的兩套系統,它們說話「像小狗甩掉身上的水」,而它們的書面文字像一堆糾纏混雜的小畫。以一位語言學家為主角是小說的特別之處。露易絲在研究「七文」的過程中,習得了七肢桶的思維方式,擁有了「未來50年的記憶」。小說中這種語言決定思維的論調,受到了語言學上頗有爭議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的影響。

  科幻作品有著對外星語言的豐富想像。1830年英國作家珀西·格雷格在科幻小說《穿越十二宮》中創造了一套火星文,被認為是第一部創造外星語言的文學作品,同時小說中也為英語提供了一個新詞彙「Astronaut(太空人)」。美劇《星際迷航》中的克林貢語、DC漫畫中的氪星語、電影《阿凡達》中的納威語、日本作家森剛浩之的科幻小說《星界紋章》中的亞威語,這些都成為了外星人文化中的代表。

  當然,和外星人溝通不一定非要靠學「外文」。數字或許可以在宇宙通用。1960年荷蘭數學家漢斯·弗羅登塞爾設計了一套宇宙語系統,他認為和外星人溝通可以從基本的數學概念做起,1977年羅伯特·澤米斯基導演的電影《超時空接觸》,電影中接收到的無線電信號就是漢斯·弗羅登塞爾的宇宙語。朱迪·福斯特在電影《超時空接觸》中扮演了女科學家艾麗,那句「宇宙中如果只有我們的話,那豈不是太浪費地方了」已成經典臺詞。電影根據美國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唯一一部小說改編,拍攝之時卡爾·薩根因病去世。卡爾·薩根同樣認為數學是最好的星際通用語言,1974年他參與創作了一組無線電信號,共有1679個二進位數字,通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發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和七肢桶建立聯繫的努力卻宣告失敗。

  當然,科幻作品還會設計各種各樣的設備儀器來和外星人溝通,比如英劇《神秘博士》中時間機器塔迪斯上的翻譯矩陣或是《星際迷航》中的宇宙翻譯器。道格拉斯·亞當斯在小說《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中創造了一種能夠接收腦電波的「巴別魚」,把一條巴別魚塞進耳朵,就能立刻理解一切外星語言。當然,像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外星人E.T.》中,人類和外星人手指碰一碰就能達到心靈溝通是最美好的想像。不過怎麼能保證外星生命都有手指頭?

  音樂也是常見設定。2008年2月4日,美國宇航局在成立50周年之際,向距離地球431光年的北極星發送了披頭四樂隊的歌曲《穿越蒼穹》,期望通過音樂與外星文明產生共鳴。劉慈欣在小說《歡樂頌》中想到的是這首貝多芬的名曲。日本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第一季中,外星人和地球在女主角林明美的歌聲中達成了和解,而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則把音樂當成了戰勝外星人的秘密武器。

  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中,官方對路易斯千叮嚀萬囑咐,在和七肢桶溝通的過程中務必少說地球的事情,電影中七肢桶聲稱來地球是為了彼此拯救,而在小說中則完全不知它們為何而來。和外星人建立交流未必就有美好前景。劉慈欣在《三體》中設定的「黑暗森林法則」代表了與外星文明溝通的悲觀立場: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如果先發現了對方,最好的辦法不是溝通,而是開槍。當然在另一部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中,外星艦隊的最高執政官還是被孤獨的地球文明所感動了,但願如此。 沈灃

相關焦點

  • 電影《降臨》背後,有一本神作小說和一整套語言學原理
    《你一生的故事》書封作為一個語言學研究者,我看到特德·姜的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後,立刻驚為神作,推薦給了我所有的學生。毫無疑問,這是一篇傑出的小說,但我壓根沒有想過它能拍成電影。原因很好理解,小說的情節太簡單,根本沒有戲劇性衝突。
  • 語言學的幾個分支,了解一下吧
    節選自:THU語協《所以,語言學是什麼》 語言學的確概念比較多,不過也就只是概念多而已,實際上理解起來倒是不難。下面就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分支~ 語音學Phonetics 研究的是自然語言中出現的發音(sound)。這或許是多數大學語言學專業最先接觸、也最熟悉的一個分支了。元音、輔音、前鼻音、後鼻音、捲舌音、小舌音、大舌音……這些概念統統屬於語音學。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中新網1月24日電 題: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評科幻小說《高鐵》  吳巖  韓松不是速度的崇拜者,他是速度的敏感探測器。 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對於讀過《地鐵》的人來講,閱讀《高鐵》會有一種審美疲勞之感。小說的構造模式基本一致。
  • AR/VR啟蒙科幻小說,《雪崩》將翻拍成電視劇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雪崩》(Snow Crash),這是一部由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類小說,由於該作涉及歷史、語言學、政治學、宗教、哲學、計算機科學、密碼學、模因論等眾多學科理論,很多多個領域,內容豐富性和複雜性都首屈一指。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但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初入科幻領域的大門,面對浩如煙海的科幻書籍,在選擇時可能很迷茫。這時就需要下意識去了解科幻小說的分類,根據不同類別科幻小說的主題、風格等,來挑選自己的「那盤菜」。那麼,科幻小說是怎麼分類的呢?其實,就慄子所知,關於科幻小說的分類並沒有權威的定論。
  • 啟蒙視野下的中國科幻小說發展流變
    這一時期的科幻小說,在學習、模仿西方科幻小說的基礎上,將「知識與真理的話語」「夢想與傳奇的話語」統合一體,開創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兩類敘事傳統:(1)啟蒙傳統,又分以梁啓超為代表的科學精神啟蒙和以魯迅為代表的科學知識啟蒙兩種;(2)娛樂傳統,即在神怪敘事傳統、商業化文學時代潮流推動等諸多因素下,為滿足市民階層娛樂需求,被異化為借科學名義證明神道鬼怪之不誣的獵奇故事,類似於美國軟科幻中的「pulp science
  • 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吳羽樺據報導,華納媒體旗下的視訊平臺HBO Max將改編製作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而他們將與編劇麥可·巴卡爾(《21跳街》)和導演喬·考尼什(《王者少年》)和派拉蒙電視網合作。
  • 經典科幻小說《雪崩》將在 HBO Max 推出劇集!
    尼爾·史蒂芬森 1992 年創作的賽博朋克科幻小說《雪崩》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奇特和令人愉悅的朋克小說之一,它創造的世界,嘲諷的幽默以及對資訊時代的怪異準確的預測,使其成為過去 30 年來最著名的美國科幻小說之一。
  • HTC證實裁員;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VRPinea獨家點評: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5G雲遊戲的發展將如魚得水。瑞歐威爾獲RealWear5000萬人民幣融資近日,RealWear公司CEO Andy Lowery與瑞歐威爾(陝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辛俊怡正式籤署合資協議。該協議表明,RealWear首期投資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並獨家授予瑞歐威爾公司500餘項專利授權。
  • 中國科幻小說創作中的科普問題
    奇幻冒險推理的敘事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學幻想小說」取代「科學小說」成為這一文類新的名稱。在「向科學進軍」的時代需求下,「科學幻想小說」被納入科學普及讀物的旗下,確定了向青少年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的歷史使命。
  • 只發布過14篇科幻小說,卻獲4獲星雲獎、雨果獎的華裔作家
    華裔作家特德姜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在北美地區的原著改編權由派拉蒙公司在2014年坎城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上以2000萬美元的高價購得。電影定名為《降臨》,2016年11月11日上映。科幻故事很多是無法用影像來保持全部的味道。特德·姜,1967年生,美國華裔科幻作家,畢業於布朗大學計算機專業。姜在15歲時開始向科幻雜誌投稿。他在布朗大學的數年間一直堅持創作新的故事,但是沒有任何一篇獲得發表。最後讓他堅持下來的是他短期參加的一個專注於科幻創作的寫作培訓班。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今天我們已建造了一座空間站;我們觀測到了木星、土星和海王星;我們已測繪了火星,我們的機器人探測了火星表面;在軌道望遠鏡的幫助下,我們擴充了對宇宙的了解,通過巨型加速器分辨出了最小的分子結構;我們克隆出了羊和豬,轉而討論是否該複製人類;我們破解了人類基因組;我們消滅了天花這樣的疾病,卻又發現了足以消滅全人類的新型疾病;我們桌上使用的電腦,其運算能力足以與四十多年前那種房子大小的機器相媲美;我們在網際網路上做買賣
  • 讓你震驚的那些短篇科幻小說
    大概從1998年開始,我成為老雷的粉絲,「老雷寫小說真的厲害!」楊平,《MUD——黑客事件》。中國早期賽博朋克小說之一。我接觸MUD概念很早,1997年《科幻世界》連載《我在美國信息高速公路上》,其中介紹了MUD遊戲。最近看關於MUD的報導,我才回想起,MUD中的「巫師」是指具有極高權限的玩家,《MUD——黑客事件》中便有「巫師」的存在。
  • 網絡小說中的科幻,並非多數讀者想像的那樣無腦!就像這本小說
    提起科幻小說,可能大家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三體》,但是提起網絡科幻小說,大部分人幾乎沒有太深的印象。畢竟網絡小說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讓讀者們消磨時間用的。刀刀個人其實看的網絡科幻小說並不多。也可能是因為科幻在網絡小說的定義太過模糊的原因。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美女狩獵指南》寫於2002年,我的好幾篇科幻小說都是那個時候寫的。那個時間段,科幻小說的發展還是比較活躍的。  中華讀書報:在國內科幻作家中,您的作品風格鮮明,科幻作家飛氘曾在《韓松的「鬼魅中國」》一文中這樣評價您的作品,「文風詭異,內容荒誕陰暗、血腥暴力」。除此之外,我覺得您的作品中始終有種淡淡的傷感氣質,您是個悲觀主義者嗎?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這本深刻的哲理小說探討的是「人性之惡」的嚴肅主題。故事發生在未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核戰爭中,由於飛機失事,一群6-12歲的孩子被困在一座荒島上,隨著生存環境愈發惡劣,人性之中邪惡的本性逐漸失控,孩子們互相殘殺,直至導向最後的悲劇。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是件很酷的事兒,於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科幻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在我們先民的記憶中,月球並不遙遠,傳說中身形輕盈的嫦娥就飛到了那裡,而且月球上還有漂亮的宮殿,潔白乖巧的玉兔,以及被罰無休止地砍伐桂花樹的吳剛。只是這神話女子沒法飛回地球,只能住在月球上,與我們遙遙相望。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從已經發現的作品來看,其內容常常與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生活或科技問題相關,而形式則融合了科普解說、曲藝、歌曲等多種非文學形態。老舍於1932 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惡託邦小說。主人公因為厭惡國內政治毅然來到火星,但在以貓人為主體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頹廢、保守、衝突和不求進取。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