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6月9日報導:前不久,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讓許多人再一次懷念起了那位研究黑洞的偉大物理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霍金生前不僅做科研,還熱心科普。他最廣為人知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就以「從大爆炸到黑洞」為副標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
上海科普大講壇現場
雖然《時間簡史》經久不衰,但它艱深的內容讓許多大人都直呼「看不懂」。而他生前與女兒露西·霍金合著的另一套面向兒童的叢書——《喬治的宇宙》則被稱為「為兒童打開宇宙大門的鑰匙」,霍金和女兒露西曆時八年創作了《喬治的宇宙》系列,強子對撞、量子計算、太空旅行、時間膨脹、人工智慧......《喬治的宇宙》在有趣的太空冒險中融合了最硬核的宇宙科普,可謂是簡明版《時間簡史》,成為了全球少年兒童了解宇宙的起點。
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左)和首任妻子簡·霍金(右)
今天,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和她的母親——簡·霍金一起,帶著這套書籍來到了上海。為上海的小朋友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喬治的歷險——與露西和史蒂芬·霍金一同探秘宇宙」的演講。作為霍金生命當中兩位非常重要的女性,她們眼中霍金的科學探索之路是怎樣的?作為一名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又是如何和她的父親一起創作一套科普叢書的呢?
簡·霍金帶來題為「從事實到電影到小說」的講座。她曾與霍金共同生活了三十年,出版了自傳體著作《音樂移動星空》和《飛往無限》,在書中她回顧了與霍金的生活,她的回憶錄也是電影《萬物理論》的靈感來源。演講中,簡分享了霍金這位天才科學家曲折而又不凡的科學探索之路。她表示,科學研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孤獨與寂寞、靈感與激情都是路邊的風景,要有勇氣去面對一切。
露西·霍金在主題為「喬治的歷險——與露西和史蒂芬·霍金一同探秘宇宙」的演講中,分享了與父親合著《喬治的宇宙》的經過。這套科普讀物前五本由霍金與露西一起完成,霍金病逝後,露西獨立完成了小說的大結局,為喬治的宇宙大冒險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作為霍金的女兒,露西坦言,要達到父親的標準並非易事,而從他身上所得到的靈感與鼓舞是無價之寶,是她不斷前進的動力。
簡被問到,霍金生前會不會向她解釋一些複雜的科學理論時,簡表示,確實她會幫霍金整理很多論文,也幫他做了《時間簡史》的校對工作。但只是校對他的語法和字句,並不校對他的科學理論。霍金經常會向她解釋一些理論、邏輯。所以她也會對物理、天體物理的世界心嚮往之,尤其是當抬頭望向夜空的時候,會覺得特別地感動。因為有了霍金的解釋,也使她更理解了宇宙的奧秘,但大多數情況下,聽了他的解釋可能半小時之後就忘光了。
露西還提到,霍金生前曾說過,我們應該再往前邁一步,應該去往火星,在那裡構建「太空人之家」。當有小朋友問露西「黑洞的後面是什麼」時,露西說:「我父親說黑洞可能是我們穿向另外一個平行宇宙的通道,但至少現在,我們是進不去的,如果我們進去,就會被壓成碎片或者被擠成義大利麵。」
露西介紹,她的爸爸生前總是希望他的家人、他的孩子都能夠好好工作,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我們必須要勇往直前,我們必須要饋贈宇宙賦予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要進行星際旅行。這也是她和簡此次來到上海,最想和大家和上海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