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8月3日,星期四,農曆閏六月十二,西安最低氣溫23℃,最高氣溫39℃,晴。
渭南市蒲城縣橋陵鎮趙山村一戶農家樂門前懸掛的家訓「多讀書、遇眾謙、出言慎」意味深長。農家樂老闆說,「家規家訓掛在屋裡就像請了一位老師,既是承諾也是監督,掛在店門口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提醒我們要童叟無欺、誠信經營」。
趙山村是渭南市開展「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示範村之一。「立」家訓、「送」家訓、「守」家訓,靈活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讓群眾樂見、樂受的家風家訓在秦東大地「遍地開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細、落小、落實,渭南市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文化與精神的實踐。
家訓日漸式微導致道德滑坡
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從古至今,家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段時間以來家訓式微、被冷落,成了不時髦、不洋氣的代名詞,很少被提起。
家庭是孩子第一課堂。再小的家庭也有家訓,再小的家庭都容得下家訓。有什麼樣的家訓,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時家訓甚至影響不少人的一生。
韓城市党家村家訓 圖片來自網絡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文化學者周天遊認為,家訓就是成員守則、信條,是家對成員做人做事的一種規範、勸誡。如果沒有好的家教、習慣養成,做人做事就缺乏文化、精神的支撐,實現發展的再飛越會很艱難。
只要我們擯棄、揚棄家訓中的糟粕、封建、迷信、輪迴等腐朽的東西,家訓完全可以與時俱進、為新時代育人、成家貢獻力量。
立家訓、守家訓是家庭和社會責任
家訓是流淌在家庭成員中的氣血,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的價值縮影。優良的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後凝練的精華,被社會道德認可,與社會規範相輔相成,既促進家族興盛,又與國家民族發展契合。
秦東自古重家規、傳家訓、正家風。司馬遷、楊震、王鼎、郭子儀等渭南先賢的家訓故事為家訓提供了傳承的文化根脈。在清代政治家王鼎紀念館裡,「少見人,多讀書,遇眾謙,出言慎」的家訓令遊客駐足沉思。渭南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革命先輩、英雄人物的家訓及事跡也為家訓注入了精神力量。
寫家訓、送家訓 圖片來自陝西傳媒網
「不取非分,不怠時光;夫妻互助,各守綱常;孝順父母,侍養壽康;嚴教子女,自立自強;敦親睦鄰,愛幼尊長;報務社會,救災扶傷」。這是渭南市面向全國徵集家訓時收到的一條家訓。全國500多個家庭報送的3600多條家訓像雪花一般匯集到渭南,其中65件作品既有現實意義,又具教育意義,被評為「好家訓」。
渭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玉娥表示,家規家訓,是一個家庭代代相傳的規矩,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小到大都須遵循的祖訓。開展家訓家風系列活動,不僅提升了百姓對「家」的認同,也提升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增強了對我們民族和國家的認同。
時代變遷,傳承家訓要有豐富手段
傳承家訓的最終目的是要讓社會中充滿一種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
家訓出自群眾,根植於群眾,反哺於群眾。渭南市把「立」家訓與「送」家訓相結合,深入群眾,深入家庭,憶家史立家訓的同時把群眾立下來的家訓,統一免費裝裱,再送到群眾家中。
合陽縣在小葫蘆工藝品烙印上家訓內容,發放或郵寄給在外工作生活的合陽籍人士,讓優秀的家風家訓和傳統美德時時處處浸潤遊子靈魂。
在富平縣老廟鎮篤祜村頭繪製「二十四孝」、中華傳統文化等內容的文化牆2000多平方米,每家每戶「量身定做」家訓牌掛在家門口,宣傳、影響村民覺悟和素質,如今村裡孝善之行已蔚然成風。
「萬條家訓進萬家」經典誦讀大會 圖片來自網絡
渭南市還採用快板、戲曲、小品、歌曲等形式,把家訓文化送到千家萬戶。如《天女》《下輩子還要你當媽媽》《洽川人家》《漢太尉楊震》等劇作,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時,把家訓文化送到千家萬戶,充分發揮家規家訓在文化傳承、精神傳遞中小載體、大能量的作用。此外,還搭建QQ、簡訊、微信、微博等平臺,圍繞家規家訓主題與群眾互動交流。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好,則族風好、民風好、國風好。渭南市「萬條家訓進萬家」活動在秦東大地上良好家風漸成砥礪品行的「磨刀石」、抵禦貪腐的無形「防火牆」。家訓傳承、家風建設則是一個系統工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將為文明鄉風、廉潔政風、崇廉社風樹立典範、豐富滋養、注入不竭活力。
渭南市委書記陸治原表示,將祖輩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讓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接地氣,最大限度地在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東秦大地上成為人們的價值追求與自覺行動。
今日新聞推薦
1.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
位於陝西省禮泉縣與淳化縣涇河幹流峽谷段的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154億元,其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該工程是國務院批覆的《黃河流域綜合規劃》《黃河流域防洪規劃》《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等規劃提出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是渭河防洪減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重要支流水庫,列入國家「十三?五」加快開工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和今年統籌加快實施的10項重大水利工程。
2.陝西省移民(脫貧)搬遷實現開工率入住率雙過半
全省移民(脫貧)搬遷「三精」現場觀摩暨部署動員會近日在陝西省黃龍縣召開。會議透露,今年以來,陝西省各地各級國土部門和移民搬遷機構以「建設推進年」為主線,以全面整改為契機,移民搬遷各項工作穩中有進、趨勢向好,截至今年6月底,移民(脫貧)搬遷實現了開工率、入住率兩個過半。
3.陝西省成為全國首個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全覆蓋省份
陝西省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工作近日啟動,該省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實現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全覆蓋的省份。據了解,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就是市場主體申請、受理、核准、發照、公示等各個環節全程網上辦理,核發無介質電子營業執照。申請人在線填報相關信息,通過手機微信、國家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現身份確認。
4.陝西省首項施工揚塵環保標準8月6日起實施
為有效控制施工揚塵的排放濃度,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由陝西省環保廳組織制定的《施工場界揚塵排放限值》近日已獲陝西省政府批准,將於8月6日起正式實施。這是陝西省首項關於施工揚塵的環境保護地方標準。經測算,該標準實施後,施工場地的顆粒物累計濃度削減可以達到50%左右。
5.中科院院士增選初選陝西省8人上榜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選出初步候選人157名,陝西省推薦的8人入選。其中,西安交通大學5人,分別是管曉宏、王鐵軍、盧天健、孫軍和郭烈錦;西北大學2人,分別為張宏福、長安大學彭建兵;另1名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劉禹。
6.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學校不得隨意變更招生計劃和範圍
西安市中招錄取工作已經開始,將於8月11日結束。西安市教育局要求所有學校錄取新生總數不得超出公布的招生計劃。未經西安市中招辦批准,任何學校不得隨意變更招生計劃和招生範圍。
7.漢中市首批赴江蘇省南通市學習鍛鍊幹部啟程
漢中市委近日召開赴南通市學習鍛鍊幹部座談會,對第一期赴江蘇省南通市學習鍛鍊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根據「全面對接、全面學習、全面提升」的總體要求,漢中市委決定,從今年8月起,歷時三年,分6批選派60餘名幹部人才到南通市學習鍛鍊。
8.寶雞市全力抗旱保苗 灌溉農作物179萬畝次
7月份以來,寶雞市持續高溫,超過37℃的天數創歷史新高,部分縣區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除鳳縣外,其他縣區連續19天無有效降水。據監測,截至7月27日,寶雞市農作物受旱79.9萬畝。截至目前,寶雞市已累計夏灌秋田和果樹179萬畝次。
9.興平市環保局向違規傾倒汙泥企業開出20萬元罰單
興平市環保局近日在排查中發現轄區一家汙水處理廠未經許可,擅自將汙水處理廠的汙泥傾倒在一處土坑內。發現問題後,興平市環保局緊急組織力量展開調查處理,並依據相關規定,對汙水處理廠處以20萬元行政處罰。同時,要求企業在汙泥處置項目未投運前,建設具有「三防」措施的臨時堆放場所,在汙泥處置項目建成並正式營運後,對臨時堆放場所進行拆除。
10.2017年農高會設2120個標準展位
以「一帶一路」助推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5日至9日在楊凌舉辦。陝西省政府辦公廳就做好本屆博覽會組展參展工作印發通知,今年農高會共設4個室內展館、6個室外展區,總展覽面積18.8萬平方米,設標準展位2120個,舉辦36個專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