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家風是舵

2020-12-06 中國視窗


中國人對家庭的看重世所罕見。這是因為「中國的家是一個事業組織,不僅是生育設置,同時擔負著經濟、教育,甚至政治的功能。」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如是說。

 

一位久居中國的美國外交官在一百多年前觀察到,中國人最重要的特徵是:這是一個愛家的民族。無論身居何處,或成功或失敗,他都要回歸故土。中國各大城市的同鄉會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將死在異鄉的人運回家鄉安葬,就連舊金山的同鄉會也有這樣的義務。

 

說到教育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間教室。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或繁或簡、或深或淺的家訓家風影響下成長的。這種家訓家風,有的也可能只是瀰漫在父母長輩的日常行為之中。

 

官至軍長、做過寧夏省主席的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是這樣牢記父親的訓導的。

 

吉鴻昌父親吉筠亭彌留之際對前來看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應允。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有的家庭是在細小的事情上導引兒孫的。明代嘉靖進士史桂芳就要求兒孫以熱愛勞動為要。「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逸則妄念生,喪德喪生鹹在焉。吾命言兒稽孫,不外一勞字。言勞耕稼,稽勞書史,汝父子其圖之。」

 

軍事家、哲學家、政治家周公訓導其子的內容則深刻異常。周公之子伯禽被封魯地,周公叮囑兒子說:「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伯禽謹記父親的教誨,幾年之後,就把魯國治理成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

 

江南望族,錢氏一門,千百年來,名人輩出,當代科學家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皆出於錢門。歷史學家錢穆,學術名家錢鍾書等也出於這一望族。有研究者分析,錢世家族的成功,原因儘管多種多樣,但是都離不開他們的祖先錢鏐的《錢氏家訓》對後人產生的巨大影響。

 

家訓家風並無定式,可謂千差萬別。

 

梁漱溟就曾說,父親給我的教育,一是講戲。父親喜看戲,即以戲中故事情節講給兒女聽。二是出街購買日用品或辦些零碎事,教我們練習經理事物,懂得社會人情。三是關於衛生和其他,如何照料自己身體的許多囑咐。卻沒有給我講過書。我在父親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種精神上的壓迫。他從未以端凝嚴肅的神情對兒童和少年人。在我整個記憶中沒有挨過一次打……從父親的人格和思想給我一種感召和暗示。

 

不久前我結識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喬先生。近幾年他每年都會抽出專門的時間帶上自己的孩子去貴州貧困山區做實實在在的幫扶工作。他和他的兒子每次都為山裡的孩子們帶去必要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讓兒子和孩子們做深入地交流。他說他的這些行為是從他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得來的,現在他要把這樣的家風傳給他的兒子。

 

學術大家湯一介回憶父親湯用彤對他的訓導是這樣的: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湯用彤尤其叮囑兒子兩句話:毋戚戚於功名,毋孜孜於娛樂。

 

湯用彤曾經鄭重地對湯一介說,一個家族應該有他的家風,如果家風斷了,那麼這個家族也就衰落了。

 

習近平同志曾經強調: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毫無疑問,家訓家風是家庭之舵。

相關焦點

  • 郯城戶戶門前有塊家風家訓牌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了一塊家風家訓牌。「就像個警示牌,天天提醒著俺,不但大人要說到做到,也要教育小孩子記著咱家的家訓。」仇村村民仇紅超說,從小爺爺奶奶就教育不能鋪張浪費,他把「與人為善,勤儉持家」定為自家的家風家訓。在郯城,鹿乳奉親、東海孝婦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浸潤人心。
  • 石家莊建成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李鵬茹 攝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  一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通過了解兩個家族的家訓、家規、誡條,及其淵源內涵,進一步感受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清廉從政的歷史故事,向優秀典型人物學習,進一步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通過此次活動,州婦聯黨員幹部深刻體會到家風家訓在一個家庭中的滲透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紛紛表示要強化家庭文明建設和家庭教育,倡導清廉家風,嚴格按照黨章要求,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嚴於律己。下一步,州婦聯將繼續推進家風建設,倡導更多家庭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
  • 樹文明新風尚從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始【長城時評】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5月3日《河北日報》)  古語云: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
  • 齊家治國傳承致遠 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交流家風家訓
    任麗娜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任麗娜)22日,以「齊家治國 傳承致遠」為主題的從裴氏家族看家風家訓的當代社會價值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發祥於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裴柏村,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名門巨族之一。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為官公正清廉、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其子孫後代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家族子孫後裔在宋代近200年的八代傳承中,英才輩出。  蔡襄過世後,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當地群眾以蔡襄故裡人為榮,傳承蔡襄家訓,倡導社會新風。在楓亭鎮郊的蔡襄陵園,蔡襄紀念園已成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不斷迎來我市各級黨員幹部參觀學習,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揚正氣,促新風。  -推動監察制度改革  在蔡襄陵園內,一座由白色花崗石構築、高7.5米的儀門,立在蔡襄陵墓前方。
  • 石家莊建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山西青年報2017年05月11日08...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日前,記者在完成改造的石家莊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 (家風家訓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介紹,該園也是國內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公園內,隨處可見關於為人、家風的格言、名言。在《朱子家訓》環形文化牆景觀,可以看到精選的朱子家訓。文化牆的外圍則記錄了新華區的歷史名人,如南越王趙佗、元朝丞相史天澤、辛亥武士吳祿貞等。
  • 「家風建設」九人談:樹好家風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
    家風,有的凝練成掛在牆上的箴言,有的流淌於父子書信往來的字裡行間。古往今來,有關家庭家訓家教的內容,散見於各種經典文獻中。《孟子》、《韓非子》中,都有古人家教經驗的記述,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更是出現了專門的《顏氏家訓》,隨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家訓」問世。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構成了頗具特色的家風文化。
  • 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近期對外開放
    即將向社會開放的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裡,一條條古早時教人修身、齊家、耕讀、為善的警句,至今讀來仍讓人頗受啟發。有「閩南建築大觀園」美譽的官橋蔡氏古民居,由清末旅菲愛國華僑蔡啟昌、蔡資深父子所建,坐擁漢式大厝、祠宇、當鋪、書房、梳妝樓等23座宅第,大小房間近400間,是傳統閩南紅磚建築的典型代表。22日,記者提前探館,為讀者揭開家風家訓館的面貌。
  • 大手牽小手 40位滎陽娃走進高村學習秦氏家風家訓
    秦氏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歷史循環,家族繁榮興旺前後達150多年的秘訣靠的就是優秀的家風祖訓,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下午2時30分,40多名親子聯盟的孩子們首先來到秦氏家廟。由此可以看出,秦氏先祖修身養性,懷義去利的優秀家風。
  • 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好「家訓」意味著什麼?
    「立」家訓、「送」家訓、「守」家訓,靈活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讓群眾樂見、樂受的家風家訓在秦東大地「遍地開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細、落小、落實,渭南市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文化與精神的實踐。
  • 上海金山區廊下小學弘揚優秀校風傳承名人家訓
    一是以百年「廊小」校風校訓為典範,推進家風家訓建設。把家風家訓作為鄉風民風建設的基礎工程,持續深入開展「我們的家風家訓」主題活動。突出抓好宣傳教育、徵集評選、展示推廣等各個環節,引導群眾寫家規、傳家訓、揚家風。把建好家風好家訓與創建文明家庭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弘揚家庭文明新風。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彭氏後裔子孫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訓》,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嚴守家風。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當地傳為佳話,從這裡還走出了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彭曉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被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立身處事遵祖訓彭氏自古重家風 日前,記者來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訪,宗祠入口處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樹依然婆娑盎然,歷經歲月洗禮的彭氏宗祠訴說著世紀風雨。
  • 潤物無聲 成風化人——綏德家風館建館紀實
    近日,綏德家風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客人,他們認真聆聽貫穿古今的家風家訓故事,感受先賢志士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 2018.03:家規家訓與生活滿意度研究(王琪延等)
    千百年來,家規、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深入到每個人的血脈中。家規家訓集中體現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家長的言傳身教,不僅時時刻刻規範著孩子的言談舉止,影響著孩子的情感、態度、思想、情趣乃至心靈,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王立群:中國家風傳承遇到斷層 北方比南方嚴重
    王立群  2月3日起,「歡歡喜喜過個年」開闢專題,跟蹤報導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委省直機關黨委等部門主辦的2016年文明河南·暖暖新年主題活動之「中原名家話家風」,看看哪些好的家風家訓值得我們推崇
  • 永寧小夥登陸央視知名節目展示家鄉之美,講述家風家訓感動全國...
    12月9日 ,央視7套《鄉約》欄目再次「鄉約」寧夏永寧縣,帥氣的永寧小夥路宏偉通過節目相親,在央視的大舞臺上向全國觀眾展現家鄉之美,並聲淚俱下地講述自己的家風家訓,感動了現場所有觀眾。
  • 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視頻觀看點擊這裡>>>)建設背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 【法苑——我的家風故事】勤勞持家的父親
    【法苑——我的家風故事】勤勞持家的父親 2020-11-2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周家規家訓】孝友淵源傳作家政 詩書根柢蔚為國華
    簡短的楹聯,凝聚著「孝友處世」「詩書傳家」等思想,是屏南甘氏一直重視並努力踐行的家風家訓的核心內容。在家風的薰陶下,五百多年來,甘氏家族不僅人丁興旺,且英才輩出,清朝時有官居一品、兩度戍臺的總兵甘國寶,民國時有鎮守黑龍江的將領甘聯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