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建設」九人談:樹好家風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

2020-11-25 中國文明網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好的社會風氣離不開好家風,好家風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一環。圍繞如何搞好家風建設,各地一線的創建工作者籌謀劃策、各抒己見。

 

 有了好家風,才能培養出好兒女、好公民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 許又聲

 

 
    家風建設意義重大。良好的家風是人們精神成長的沃土,有了好家風,才能培養出好兒女、好公民。家風概括起來,離不開家國情懷、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關鍵詞。我國自古就有「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的古訓,好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條件。表面上看,家風規範的是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但透過對這些規範的遵守和堅持,實際上建構的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子孫後代的延續,追求的是選擇和堅守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家風連著民風與政風,「正家而天下定矣」。對「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好家風的倡導,對公序良俗的重溫,是中國家庭和中國人的期待與呼喚。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家風是重要抓手,重在落細落小落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經常說「家有譜,地有志,國有史」,有家就有家風的存續。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家風,有的凝練成掛在牆上的箴言,有的流淌於父子書信往來的字裡行間。古往今來,有關家庭家訓家教的內容,散見於各種經典文獻中。《孟子》、《韓非子》中,都有古人家教經驗的記述,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更是出現了專門的《顏氏家訓》,隨後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家訓」問世。許多人家雖然沒有專門家訓,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風,由此構成了頗具特色的家風文化。
    培育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講好故事,講有溫度的故事。《湖湘好家風》系列報導,既有開國將軍的家風傳承故事,也有湖湘名人、普通百姓的好家風故事,既為我們黨和民族留下了一份豐厚的遺產,也對現今社會風氣好轉有著極好的教育意義。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報、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種宣傳如果僅是空洞的說教,一味地追求高腔高調,離開群眾思想十萬八千裡,那這種宣傳就難以入心入腦,對群眾的內心就不會產生碰撞和衝擊。《湖湘好家風》系列報導,之所以引起讀者的共鳴,正是因為抓住了「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切入口,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種以小見大、以微顯著的有效引導方式,親切自然,潛移默化,值得提倡和堅守。
    價值觀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家風,對於我們的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好家風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基礎,擁有好的家風方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每一個家庭圓夢中國才能圓夢,每一個家庭幸福中國才能幸福。希望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者們,堅守責任、堅守使命,牢牢把住輿論的主動權、話語權,結合「三嚴三實」宣傳報導,進一步宣傳好家風、弘揚好家風,為湖南「四個全面」加油助力,為實現中國夢的湖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使中華傳統美德外化為民眾的日常行為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蔡國英 

  

 

  從細處著手,健全各項制度法規,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禮儀制度等行為準則,用制度管人束行;推出更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美人物、先進典型和時代楷模,形成禮敬有德之人、重用有德之才的正向機制,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從小處著眼,從小事抓起,從娃娃抓起,從各類學校、各個單位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開展官德、師德、商德、醫德教育,開展村風民風校風家風建設,開展文明著裝、文明用餐、文明居住、文明出行、文明旅遊活動,持續開展淨網清屏潔書行動,讓淫穢色情暴力穿越無處遁形,讓惡搞文化經典、解構文化名著、戲說曲解歷史、抹黑傳統名人的文化產品沒有市場。從實處著力,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精心設計一些實踐載體,分類施策、精確制導,使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民眾的日常行為。

 

  延續傳統家教文脈 倡導優良家風家教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 顧作義

  

 

  要加大力度推進家風家教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春節團拜會上重要講話中,特別就家庭建設作了深刻闡述、提出明確要求。下一步中央文明辦將提出具體的工作要求。我省各地各單位要加強傳統家庭美德資源的挖掘整理,對歷代地方名賢、姓氏先祖積澱下來的家書家訓、文史典籍進行挖掘整理,延續傳統家教文脈。要加大優良家風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刊播家風家教公益廣告、編印地方家風家教家訓讀物、格言警句諺語,開展家風家教文藝演出,增強人們對優良家風家教的認識,擴大優良家風家教的影響。組織媒體開設家風家教專欄,倡導優良家風家教,推廣家教典型經驗和感人事跡,營造弘揚優良家風家教的良好輿論氛圍。省文明辦、省婦聯將在南方日報開設家風家教專欄,開展優良家風宣傳教育、推廣家庭建設經驗。要開展弘揚優良家風主題實踐活動。要大力開展「家風家教大家談」、「說家事、傳家風」、「日行一善」等主題實踐活動,倡導傳揚家庭美德,推動優良家風家教家訓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進祠堂,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中學習踐行傳統家庭美德,養成文明有禮、遵規守序、互愛互助的良好行為和習慣。要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動。省文明辦、省婦聯將組織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女兒」、「最美媳婦」、「最美婆婆」系列推薦評選活動。各地要精心策劃、開展好這項活動,按照要求推出一批群眾認可、事跡突出、衷心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最美家庭典型,發揮好家風好家教的示範引領作用。

 

  好家風引領崇德向善的時代之風
  上海靜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馬嘉檳

  

 

  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國家的文明傳承,需要一個個家庭正能量的匯聚,每一個家庭的和諧,決定著國家的氣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而人民有信仰就是要從一家一戶做起,從家風家訓做起,因為家風家訓就是一種對道德力量和規則最基本的信仰。家風也關乎到黨風、政風的建設,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好的家風培育浩然正氣、涵養廉政文化,為黨建奠定良好基礎。對於個人而言,家庭是生活的第一場所,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風家訓是人們感受最深、影響最大、最可信可學的一種文化傳承,它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內心的價值觀。所以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也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象化、微觀化、豐滿化、生動化的過程,要通過好家風帶動好社風、好國風,從而引領崇德向善、奮發向前的時代之風。

  靜安作為國際化、開放型的中心城區,對家風文化的傳承弘揚,必須立足區域特色,挖掘靜安區白髮人群的傳統資源、重點突出白領人群的宣傳教育,完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體系,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一是要注重挖掘提升。要深刻挖掘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家風家訓的傳統,提煉出有益於社會的思想精華,之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提煉升華出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歷史發展潮流、契合人民群眾需求的新的優秀家風文化,最大限度地彰顯其豐厚的道德資源和人文價值。調動起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發揮高校、文化傳人等專家學者和民間力量的作用,凝聚起傳承優良家風文化的強大合力。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一方面,依託區域特有的文化資源,挖掘和宣傳歷代名人、知名公眾人物的家風家訓,發揮名人資源的感召效應。另一方面,也要將視角聚焦到普通家庭的家訓家規,挖掘展示靜安家庭的風採和智慧,以「看得見」的感召力,引領群眾,培育新風尚。在媒體宣傳方面,要注重發揮網絡媒體特別是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力強、受眾覆蓋面大的優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好家風好家訓做實、做活、做優。三是要注重群眾參與。好家風好家訓的生命力在於群眾參與,必須擴大群眾參與面,夯實群眾基礎,將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的工作根植於群眾日常生活。以弘揚家庭美德、樹立優良家風為內容,以群眾為主體,豐富活動載體,充分體現緊接地氣、小中見大、鮮活生動、溫情感人的特色,真正發揮出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

 

重拾家書 讓家書化育家風

秦皇島市文明辦主任 薛順平

 

    家風建設牽動的方面很多,我這裡只說重拾家書,以及家書化育家風。

    由古及今,家風的形成都要經歷家書、家訓、家規等有形變無形抑或長輩囑告、話語明示、口口相傳的過程,進而代代接續。家風的作用,可延擴到社會的進步、人性的升華、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對於必將步入社會的孩子來說,獲取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優良品行的引導和培養更為緊迫。優良品行的養成,在於學校教育,在於社會薰陶,在於家風吹拂。家風正,行為端,可塑棟梁之才;家風不正,則難出好苗

    在涵育家風之時,我們往往過度依賴於口語表達,以為只要我們說了,孩子就得聽,就會聽,就會聽得進去。這只是我們的一種臆想。當家長、孩子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像朋友一樣言語溝通,從心靈上循循善誘,收效一定明顯。但當家長情緒激動的時候,口無遮攔,頂著火,話趕話,很容易把沒經思考的重話吵嚷出來,砸在孩子頭上,傷及孩子心靈,甚至由於「禍」從口出,導致終生遺憾。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跟蹤,既要體現在日常的書信交流,又要有階段性的文字總結和評價,表揚中指出不足,關愛中不失鞭策,源源不斷給孩子注入向善向上的力量。

    欣聞海港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動員家長、孩子書寫家書,陡升一種感佩。捧讀著老師們收集、整理的一篇篇文字,我看到的是喜悅,受到的是感動,祈盼的是傳布。我能想見,每一封家書的書寫過程,都是一次大人和孩子共同的內心洗禮與升華,都是一次力透紙背的親情宣示和為人處世的心靈溝通。家書遠勝於蒼白易碎的口頭表達,它可以反覆品讀回味。它記錄了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它飽含著一個家庭的情感寄託,它凝聚著一個民族的理想追求。家書具有留存價值、傳世價值,它能夠被孩子珍藏起來,再傳授給他(她)的孩子。由此,家風漸成,繼而世代傳承。所以我說,家書對家風有直接化育之功,重拾家書,善莫大焉。

    家書化育家風,定會蔚然成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

廈門市文明辦主任 黃鶴麟

 

 

    在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也許不少人認為現代家庭已經越來越分散和獨立,談家風未免過時,其實這種想法是扭曲和不對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無論社會如何進步,家庭始終是我們社會的細胞,傳承好的家風,必然能影響、促進形成好的政風和社會風氣。優良的家風對於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獨特作用。

    如何將家風文化和社會發展真正結合起來,而不是紙上談兵,這就需要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在這點上,全國都有很多做得不錯的行動,比如本地好家風的系列報導、出版革命家家風叢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們廈門也從細微處切入,開展了接地氣的「十佳家風家訓和十佳家風故事」徵集活動,真正由老百姓自己評選出家訓妙語和認同的家風故事,貼合百姓生活,讓百姓更樂意傳播和學習。我們還開展了「尋找最美家庭」,將一個個家庭精彩而美麗的夢想、火熱的生活激情、淳厚的家庭美德傳播給社會大眾,帶動整個社會風氣。還開展了「十佳母親」評選,母親在家風傳承中擔負著重要角色,母親對孩子的培育密切相關,將崇德向善的母親作為廣大婦女的楷模,為家風傳承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下一步,圍繞「家風家訓家教」主題,我們將在全市範圍內繼續開展系列徵文、故事徵集和道德實踐活動,大力宣傳弘揚優秀家風、家訓,將家風文化建設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公民道德教育等各方面。

 

只有將每一個小家建設好了大國才能好

  孝義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 趙俊麗

  

 

  對核心價值觀的解讀分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二是共同理想,三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就踐行核心價值觀來說,馬克思主義和共同理想的踐行需要聯繫實際實事求是,需要將群眾作為主體;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則以愛國主義和創新精神為核心,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要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土壤,只有這樣,愛國主義才能有跡可循。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才能不幹,只有將每一個小家建設好了大國才能好,只有實現了每一個群眾的小夢才能實現中國夢的大夢。「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無疑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愛國主義構成的核心;「義」文化是聯繫家庭之間的重要紐帶,也是家庭與家庭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核心。因此,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孝」文化和「義」文化的踐行不僅是作為整個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聯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樞紐。

   

傳承古徽州品格 培育當代徽人家風 
黃山市文明辦副主任 王惠春

 

    除了做人最基本的「孝」之外,朱熹關於「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的教誨,使徽州古民居、古祠堂裡教人「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的內容充盈於廳堂布置和民居內外的磚、木、石雕、牌匾、楹聯之中,時時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在徽州民間家庭和社會營造了一種濃濃的儒學教化氛圍。在這種理學「儒風獨茂」的環境薰染下,古徽州之地「行其野,則村墟刻鏤,桑麻鋪棻,比戶習弦歌,鄉人知禮讓,未嘗不厥然發憤而興起」。人人忠於國家,敬於崗位。近年來,黃山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積極創新的敬業奉獻人才。今年,黃山市評選出的「金牌工人」就是一個個滿載現代黃山人精神的忠誠故事。
    做事誠信為先。「講誠信,明禮儀」是從徽商時代就沉浸在每一位徽州人的骨子裡的。論先時,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他治店先樹商業信譽,在胡慶餘堂大廳裡,胡雪巖掛了兩塊匾,對內一塊是「戒欺」,對外的是「真不二價」,兩塊匾額見證了胡雪巖所追求的商業信譽和商業道德。看今時,黃山先後出現誠實守信的中國好人吳笑梅、胡長友、葉興旺等,他們以誠立身,以誠做人,極好的傳承了古徽州的誠信精神。
    傳承古徽州品格,培育當代徽人家風。我們黃山在經年的培育中開拓創新了當代黃山精神——黃山松精神,就是頂風傲雪的自強精神;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眾木成林的團結精神;廣迎四海的開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
    近年來,黃山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將家風家訓放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2013年,黟縣打造古徽州家風楹聯一條街;2014年,屯溪區著力開展尋找「最美屯溪人」活動;今年,市黨委書記任澤鋒在全市「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課報告會上還突出強調,「要注重家風家教,築牢廉潔從政防線。」
下一步,圍繞「家風」主題,我們將在全市社區推動開展「最美家庭」進道德講堂活動,真人現場講述自己的正能量故事,倡導了「孝」、「善」等主流價值觀。大力宣傳弘揚優秀古徽州家風、家訓,將家風文化建設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公民道德教育等各方面。 
 

 

讓好家風帶動好黨風

 揚州市文明辦綜合聯絡處處長 黃建軍 
 

 

  在揚州市紀委六屆五次全會上,市委書記謝正義書記給與會的領導幹部,每人贈送了一本《家風故事》,要求回去都好好看看這本代表「社會風氣標杆」的好書。他講道:「《家風故事》,收錄了全市『曬家風』活動中徵集的幾十篇代表作品,崇德向善,樸實鮮活。領導幹部的家風既是政風的延續,又是社會風氣的標杆。請大家節日期間帶領全家一起看看、一起議議。古人云:『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希望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弘揚勤勞節儉、孝慈禮讓、崇文重教、行善積德、文明健康的好家風,帶動社會風氣根本好轉。」
  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揚州名家輩出,董仲舒、史可法、鄭板橋、阮元、朱自清等名人大家影響深遠,當代就產生了院士70多人,有著名的《何氏家訓》,有「一門四傑」之美譽的——吳徵鎧、吳徵鎰、吳徵鑑和吳徵鑄院士,揚州好人道德模範層出不窮,彰顯出這個城市的良好風尚。
  去年以來,揚州市文明委把家風建設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在城鄉居民家庭廣泛開展了家風(家規家訓)的徵集展示活動,挖掘傳統家風中的積極因素,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在全社會倡導「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節約、鄰裡互助」的良好風尚。市文明辦與揚州晚報聯合開展了「揚州家風故事」徵文大賽,在全市範圍內尋找真摯感人的家風故事,引發了眾多讀者的熱議與踴躍參與,徵集到家風故事上千篇,家規家訓500多條。其中有名人名家,有普通百姓。來稿深情地記述了「父母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家規家風對自己的為人處世的影響」、「最想教給孩子的做人道理」等方面故事,展現了家國情懷、孝老愛親、勤勞節儉、誠信敬業、崇文重教等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家風。家風的故事被彙編成書,印刷萬冊,向社區、學校廣為贈送,收到了良好反響。
  揚州市委年初提出,要傳承勤奮勤勉、開拓進取、包容通融、崇文尚德的城市精神,做務實踏實、創新創業、開明開放、文明文雅的揚州人,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與時俱進,賦予現代理念和內涵。《家風故事》凝練了各方面典型事例,為爭做揚州時代新人提供了良好的讀本和鮮活教材。市委主要領導向全市領導幹部推薦《家風故事》一書,就是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悟,做到修、齊、治,提倡以良好的家風促進黨風、政風的好轉,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相關焦點

  • 潤物無聲 成風化人——綏德家風館建館紀實
    近日,綏德家風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客人,他們認真聆聽貫穿古今的家風家訓故事,感受先賢志士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 湘江理論|深度|吳春紅:傳統家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潤滑劑」
    在中國傳統家風中,始終把齊家與治國聯繫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中強調:「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家風標示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獨特精神氣質與道德風貌,良好的家風關乎著家庭成員健康成長、清新社會風氣的塑造,是達到基層社會「善治」的重要內容。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堅持「四個注重」,充分發揮傳統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 珠海召開2016年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全體會議
    珠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成員和有關單位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認為,2016年以來,珠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認真貫徹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力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各項工作紮實深入、卓有成效,為珠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 《承家風,凝國氣》
    >讓家風繁榮品格成長讓文字書寫家風力量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建設的「三個注重」重要講話精神雞鳴喚醒的早晨,外公早早準備好早餐,泡上一壺冒著馥鬱香氣的濃茶,端上他的茶盅,開啟了一天的勞作,餵雞、放鴨、逗逗池塘裡的魚,拿著鋤頭鋤地、播種、澆水、種地,動作嫻熟毫無猶豫,我也拿起小鋤頭躍躍欲試學著他的樣子笨拙地翻著土地最表層的土壤,在和外公一起勞作的歡樂中,把勤勞的種子藏在晶瑩汗珠裡,順著臉頰,播種在土地裡。
  • [梁挺福作文猜想]家風勁吹,良好風氣傳遞新氣象
    一、作文素材馬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系列報導,引發公眾對傳統家庭教育的關注與熱議
  • 樹文明新風尚從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始【長城時評】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5月3日《河北日報》)  古語云: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
  • 磅礴六盤水 文明花正開——六盤水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志願者向群眾宣傳《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在標準制定上,要求各單位按照管好用好一個道德講堂,建好用好一支幹部志願服務隊,精心設置一套單位文明服務提示牌,著力打造一個幫扶示範點,著力建設一支網絡文明傳播隊伍,著力打造一個精神文明創建品牌的「六個一」標準,拓展創建載體,豐富創建內涵。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
  • 家譜尋根·探源︱興家風 淳民風 正社風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伶亞《青山彭氏家譜》封面近日,省彭祖文化研究會邀請專家舉行了「家譜尋根·傳承好家風」小型座談會,大家對如何傳承好家風暢所欲言,表示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 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近期對外開放
    即將向社會開放的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裡,一條條古早時教人修身、齊家、耕讀、為善的警句,至今讀來仍讓人頗受啟發。有「閩南建築大觀園」美譽的官橋蔡氏古民居,由清末旅菲愛國華僑蔡啟昌、蔡資深父子所建,坐擁漢式大厝、祠宇、當鋪、書房、梳妝樓等23座宅第,大小房間近400間,是傳統閩南紅磚建築的典型代表。22日,記者提前探館,為讀者揭開家風家訓館的面貌。
  • 家風故事匯②|窮且益堅 胸懷天下——範仲淹
    不少人就算不知道範仲淹,也一定都聽過這句話。範仲淹之所以一生為國為民,想讓天下人都過上好日子,這與他出身貧寒,少年時代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艱辛不無關係。範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他改嫁。家裡雖然生活清苦,範母卻常以「孟母三遷」中的孟母自勉,給範仲淹講古人發奮讀書成材的故事,並教他用樹枝在地上寫字。後來,範仲淹在家附近的醴泉寺中苦讀三年,留下了「劃粥斷齏」的故事。
  • 【法苑——我的家風故事】勤勞持家的父親
    >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文明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鶴壁中院持續深化 「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系列活動,動員廣大幹警積極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在向幹警徵集到的家風故事中,我們讀到了很多飽含愛國傳家、敬業興家、誠信立家、孝善安家、勤儉持家
  • 家訓家風是舵
    一位久居中國的美國外交官在一百多年前觀察到,中國人最重要的特徵是:這是一個愛家的民族。無論身居何處,或成功或失敗,他都要回歸故土。中國各大城市的同鄉會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將死在異鄉的人運回家鄉安葬,就連舊金山的同鄉會也有這樣的義務。 說到教育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間教室。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在或繁或簡、或深或淺的家訓家風影響下成長的。
  • 尋找桃花源:持續近30年精神文明建設,為張家港帶來什麼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大地,太多地方的實際情況說明,物質文明實現後,並不能直接帶來人的現代化,財富積累了,文化沙漠並不能因此化作綠洲,還有許多難題困擾著富裕以後的人們。在某種意義上,張家港精神文明建設經驗,回應的正是這個全局性課題。  持續將近30年的精神文明建設,讓張家港正從藏富於民,變成藏藝於民,藏美德於民,藏智慧於民。
  • 郯城戶戶門前有塊家風家訓牌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了一塊家風家訓牌。「就像個警示牌,天天提醒著俺,不但大人要說到做到,也要教育小孩子記著咱家的家訓。」仇村村民仇紅超說,從小爺爺奶奶就教育不能鋪張浪費,他把「與人為善,勤儉持家」定為自家的家風家訓。在郯城,鹿乳奉親、東海孝婦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浸潤人心。
  • 我家的「光碟」家風
    現在生活好了,誰家吃飯能吃那麼乾淨呢?小明每次吃飯都剩下。」「你不要跟別人比,每家都有每家的要求,我們家的家風就是不能剩飯,這不光是要節約,還有一個做人的問題。」誰知,母親的語氣更加嚴厲。「什麼?不就是單純的吃飯嗎?跟做人有什麼關係?」我忍不住好奇地問。
  • 河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河北新聞網12月4日訊 今天,河北省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工作辦公室發布《關於河北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4—2017)入選作品公示的公告》,對河北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4—2017)入選作品進行公示。
  • 最美我的家丨綠色生活樹家風,垃圾分類倡環保
    最美我的家丨綠色生活樹家風,垃圾分類倡環保 2020-12-0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家教巡講十 | 「探索孩子學習動力 賦能家長教育方向」走進...
    >馮韻璇主任在講座中向家長們講述了孩子們在學習當中的內驅力的形成,並認清自己在家庭教育當中的認知錯誤及隨手撿來的大眾教育方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等,她用多年心理諮詢當中積累的經驗去向家長們闡述孩子的厭學狀態及大腦的戰逃反應在學習生活中的狀態
  • 蔡襄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為官公正清廉、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其子孫後代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  蔡襄家族子孫後裔在宋代近200年的八代傳承中,英才輩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後長期擔任北宋中央監察御史及地方官職,有著較為系統的監察思想及豐富生動的監察實踐。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公正清廉、不徇私情、剛直敢諫、以民為本,後人稱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  蔡襄過世後,後人謹守家訓,將好家風代代傳承。當地群眾以蔡襄故裡人為榮,傳承蔡襄家訓,倡導社會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