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2020-12-06 王牌講解員

有人說,你數錯了,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明明介紹了3件:

就說壓軸登場的皿方罍(罍音雷)吧。

皿方罍確實牛,它是現存最大的青銅罍,從頭到腳鋪滿華麗的紋飾,回國經歷更是異常坎坷,一定打動了許多觀眾。

(和觀眾的身高比一比,就知道皿方罍大得離譜,商代,湖南桃源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器蓋裝飾倒置的獸面紋)

(器身肩部四面各有一個高浮雕獸首,獸首的彎角是兩隻蜷曲的小龍)

可是,皿方罍的確沒有評上最高等級文物,至少暫時沒有。

在我們國家上億件文物裡,只有極少數由於太過珍貴,或者太容易損壞,被評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永遠不得出國巡展。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

可能因為回國晚了,皿方罍暫時沒被列入「禁出國」名單。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眾多青銅器中,只有一件有幸享受「禁出國」待遇:

1. 人面紋方鼎

(人面紋方鼎,商代,湖南寧鄉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以人臉為主要紋飾的青銅禮器,迄今為止僅此一件。

人面紋方鼎的造型源於中原正統,但裝飾手法極具地方特色。器內鑄有「大禾」二字銘文,鑄銘文的習慣同樣來自中原,可「大禾」的含義又令人費解。種種謎團,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這是一張禁止出國展覽的大臉)

(口沿內壁有「大禾」銘文)

(請注意,耳朵下方不是手,是爪子)

青銅器不只中原有。

湖南是中國南方出土商周青銅器最多的地區之一,而且花樣百出,尤以呆萌的動物形青銅器為特色:

(迄今所見唯一有明確出土地點的商代象尊,盛酒器,湖南醴陵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牛觥(音弓),盛酒器,商代,湖南衡陽出土,衡陽市博物館藏)

(馬簋(音鬼),盛食器,迄今所見唯一以馬為主體紋飾的簋,西周,湖南桃江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豕尊,迄今所見唯一一件商代豬形尊,湖南湘潭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自古以來,湖南就是溝通中原與嶺南、長江上遊與下遊的橋梁。

多元文化的交流造就了極具特色的湖南青銅器:有些器物與中原類似,但使用方法不同;有些器物用法相似,但造型迥異。

(象紋鐃(音撓),打擊樂器,商代,湖南寧鄉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象紋銅鐃體量巨大,跟皿方罍差不多高,而中原的鐃一般可以拿在手上,差異明顯)

(大型銅鐃流行於南方諸省,尤以湖南最多)

(犧首尊,也是個大傢伙,也跟皿方罍差不多高,商代,湖南華容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犧首尊的體量同樣超出中原同類器物,是迄今所見最高的青銅大口尊)

(三羊紋鬲(音立),炊煮器和盛食器,商代,湖南省博物館藏)

(蛇紋尊,渾身上下布滿了蛇,春秋,湖南衡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蛇是越人崇拜的對象)

(動物紋卣(音友),盛酒器,春秋,湖南衡陽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動物紋卣同樣是越人土著的傑作)

除了皿方罍,《國家寶藏》介紹的三件湖南國寶裡,還有哪一件不屬於頂級文物?

不用我說,許多人都能猜到: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這件文物的名字可真夠長的,意思是由「長沙窯」生產的、以「青釉」為地、用「褐彩」顏料題寫了「詩文」的帶把兒瓷壺。

說白了,就是一件寫了唐詩的酒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唐代,湖南長沙窯窯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long4)春聲。」

酒壺看著普通,詩卻是好詩啊!挑個春光明媚的踏春去處,帶上春意盎然的「八春」酒壺,綠蔭下,桃花旁,喝上一杯,快意人生!

可是導演組啊,你們為啥不推薦長沙窯最有名的那首詩呢?

即使你從不了解長沙窯,也一定在某期《讀者》、某本《知音》、某篇深夜推送的雞湯網文裡,讀到過這首質樸動人的唐代小情詩: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唐代,長沙博物館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首詩沒有題目,沒有作者,沒有出現在任何一部唐人詩集裡。它首次發表的「刊物」,就是長沙窯瓷器,而且至少出現過兩次。

(這件保存略差,題詩基本相同,唯有「我生君以老」一句改成「我生君與老」,湖南省博物館藏)

估計不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長沙窯,覺得這種五文錢一個的民窯瓷器,怎麼有資格上《國家寶藏》?

長沙窯誕生以前,大部分瓷器是單色的。不是青的,就是白的,偶爾加幾個褐點,就算裝飾了。偶爾有個別瓷器畫出複雜的圖案,精工細作,顯然不是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的。

長沙窯就不一樣了:

(綠色與褐色是長沙窯瓷器最常使用的顏色,這是中國瓷器上首次出現由兩種色彩組成的畫面)

(如此純正的紅色也首次出現在中國瓷器上,長沙窯是最早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造紅彩的窯口)

長沙窯的偉大之處,在於第一次把那麼多豐富的色彩用在了瓷器上,第一次把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圖案和詩文,裝飾在瓷器上。

如果沒有長沙窯,我們恐怕見不到後來那些圖案豐富的青花瓷,更不可能欣賞到乾隆皇帝辣麼花枝招展的審美品味!

(一幅唐代山水畫真跡)

(獅子,請勿嘲笑獅子)

(佛塔與兩棵寫意的樹,此壺沒有施釉,有樸素之美,可能為寺廟燒制)

(再來一首好詩:一別行千裡,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這個通俗:仁義禮智信)

長沙窯的另一個偉大之處,在於它第一次把中國瓷器大量銷往海外。

長沙窯誕生以前,從來沒有哪個窯口把那麼多瓷器賣給老外,從來沒有哪個窯口給「海上絲綢之路」帶去那麼多生意,從來沒有哪個窯口吸收那麼多外來理念,設計出那麼多「洋味兒十足」的出口產品。

長沙窯就是老外眼中的第一個china!

(綠色與褐色圓點連成一串,稱為連珠紋,是西亞流行紋飾)

(椰棗是中東人民熟悉的植物)

其中最出色的一件出口產品,甚至堂堂正正躋身「禁出國」名單,成為195件/套頂級國寶之一:

2.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花人物紋壺,唐代,湖南衡陽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這是一件專為出口而設計的瓷壺。造型模仿西亞人民喜聞樂見的銀器樣式,貼塑的立體花紋也極具異域風情,出土地點卻是湖南衡陽司前街的一口水井。

它身在絲路這頭,遙望絲路那頭,萬裡商路為何不曾起步,引人遐想。

(大塊褐斑模仿銀器上的鎏金裝飾)

(此人在墊子上跳胡騰舞或者胡旋舞,這兩種舞蹈從西域傳來,特色動作是旋轉)

(有人認為這是一頭站立的獅子)

(塔形建築)

《國家寶藏》介紹的三件國寶裡,皿方罍與「春水春池滿」長沙窯瓷壺都不在「禁出國」名單上。

三件國寶裡唯一的「禁出國」文物,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這件頂級國寶:

3. 辛追墓T型帛畫

(辛追墓T型帛畫,西漢,湖南長沙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T型帛畫出土時放置在辛追夫人內棺的棺蓋上,歷經兩千多年,品相完好,色彩鮮豔,畫功高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帛畫描繪了漢朝人對地下、人間、天上世界的想像,似真非真,內涵豐富,足夠專家寫出幾百篇論文:

(地下:巨人手舉大地,腳踩鯨鯢)

(人間:親友侍從站在死者遺體前,悲痛不已,一旁擺放著鼎、壺等供器)

(人間:五彩羽帷帳,和兩位人首鳥身的春神「句芒」)

(人間:一紅一白兩條巨龍在玉璧中相交,暗示玉璧有溝通天地的功能)

(人間:天上使者前來迎接手拄拐杖的辛追夫人)

(天上:兩位帝閽(音昏)把守天界大門)

(天上:扶桑樹與九個太陽,最大的太陽裡有一隻金烏)

(天上:月亮、蟾蜍、玉兔和託月女神)

(天上:人面蛇身的天神燭龍)

有人認為,T型帛畫應該是一幅「銘旌」,出殯時掛在長竿上,類似於旗幟,下葬時蓋在棺材上。

湖南堪稱銘旌的故鄉。

迄今所見最早的銘旌出現在戰國時代,共有兩件,全部出土於湖南,全部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都屬於極其珍貴的「禁出國」文物:

4. 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戰國,湖南長沙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5. 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御龍帛畫,戰國,湖南長沙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這兩幅戰國帛畫是世界現存最早的獨幅繪畫作品。

兩幅畫的內容比馬王堆漢墓帛畫要簡單許多,但繼承關係明顯,都表現了墓主人的樣貌和眾多吉祥動物,為我們窺探古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窗口。

(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御龍帛畫)

馬王堆漢墓講述了西漢版「我們仨」的故事。

馬王堆漢墓包含三座墓葬,分別埋葬一位父親、一位母親和一位兒子。父親最早去世,然後是兒子,最後輪到五十歲的母親。母親的墓保存最完整,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和一具震撼世界的不朽女屍。兒子的墓也很完整,雖然屍體爛了,但也出土不少文物。唯一悲劇的是父親,他的墓被盜墓賊光顧多次,只出土少量寒酸的隨葬品。

誰知母子二人墓中3000多件珍貴文物,竟然沒有一件能夠明確證明母子倆的身份。我們只知道母親名叫辛追,兒子可能(真的是可能)叫利豨(豨音希),至於辛追和利豨究竟是誰,做過什麼,我們無從知曉。

幸好考古隊從父親留下的寒酸文物中,找到三枚印章,這才知道,原來父親名叫利蒼,是西漢長沙國丞相,被封為軑侯(軑音代)。原來辛追是軑侯夫人,利豨則是利蒼之後的新任軑侯。

一家三口終於找回原來的身份。冥冥之中,擔負起「一家之主」責任的,還是父親。

(利蒼墓出土的三枚印章)

(辛追墓和利豨墓出土大量木俑,象徵奴僕)

(辛追墓出土七件漆木鼎,其中一件盛放過著名的「藕湯」,出土時仍可見新鮮藕片)

(辛追墓一套著名餐具,出現在無數論文和書籍中,出土時仍然盛放著「殘羹冷炙」,上面還擺了幾串烤肉)

(「君幸食」意為「請快樂地享用吧!」)

(利豨墓出土的盥洗用具)

(辛追夫人的化妝盒)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三大類重要文物。任何一座漢墓,只要出土其中一類,就是當之無愧的重要發現。

第一類是絲織衣物。

馬王堆出土數百件面料和衣物,品種很全,部分織物品相極佳,色彩鮮豔,創造了太多「中國之最」和「世界第一」——應該說,在那個時代的絲綢領域,「中國之最」就是「世界第一」!

(綺地「乘雲繡」,色彩保存極佳,「乘雲繡」這麼有詩意的名字是漢朝人自己起的,可能意為「鳳鳥乘雲」,辛追墓出土)

(絹地「長壽繡」,辛追墓出土)

(火焰紋印花紗,迄今所見最早的三版套印絲織品,每組圖案需三塊印版,一米織物要印1200多次,辛追墓出土)

(印花敷彩紗,先印染枝蔓,再手繪紅花,是迄今所見最早的印繪結合的絲織品,辛追墓出土)

(絨圈錦,花紋有立體效果,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起絨織物,辛追墓出土)

(辛追夫人的一雙絲履,以麻為底)

(繡枕,出土時內填香料,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藥枕,辛追墓出土)

(朱紅菱紋羅絲綿袍,就是現在的「棉襖」,只不過填充的是絲綿,辛追墓出土)

眾多衣物中,最出名的一件,想必你很早就聽說過,那就是禁止出國展覽的:

6. 素紗單衣

(素紗單衣,西漢,辛追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單衣,又稱襌衣(不是僧人穿的「禪衣」),指單層外套。素紗單衣是迄今所見早期衣物中最薄、最輕的一件,僅有49克,如果去掉領口和袖口鑲邊的重量,就只剩30克左右,代表了西漢紡織工藝的最高水平。

(素紗單衣的領口和袖口使用了前面介紹的絨圈錦,可能因為太過珍貴,馬王堆出土的絨圈錦全部用於衣物配件,從不用來製作整件衣服)

馬王堆漢墓的第二類重要文物是帛書和簡牘,也就是古人寫在絹帛和竹木上的書籍。

利豨應該是個愛讀書的人吧。他的墓裡出土一件黑色漆盒,裡面擺放了好幾包帛書和幾百枚簡牘,堪稱一座「家庭圖書館」。專家從中整理出56篇、13萬字著作,大部分是已經失傳一兩千年的古代文獻,極其珍貴。

(帛書《天文氣象雜佔》局部,天文著作,保留了世界最早的彗星圖譜)

(帛書《長沙南部地形圖》局部,世界現存最早、最準確的軍事地圖)

(帛書《駐軍圖》局部,世界現存最早的三色彩繪軍事地圖)

(醫簡《合陰陽》局部,世界現存最早的性醫學專著)

(帛書《導引圖》局部,導引類似於氣功和健身操,這是我國最早的彩繪導引圖)

在馬王堆帛書和簡牘中,唯一享受「禁出國」待遇的,是享有「六經之首」美譽的:

7. 《周易》

(帛書《周易》局部,西漢,利豨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同時被儒家和道家奉為經典。

馬王堆本《周易》是迄今所見最早的版本之一,對六十四卦的描述與今日通行版本有較大差異,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第三類重要文物是漆木器,總共500件,數量大,品種多,精品數不勝數。

我們來看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多達三件「禁出國」文物。

8. 識文彩繪盝頂長方形漆奩

(識文彩繪盝頂長方形漆奩,西漢,利豨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漆奩(音連),即漆盒,在漢代經常用來盛放梳妝用品。

這件漆盒的絕技是「識文彩繪」工藝,先在器物表面堆出立體線條,然後用顏料填塗,呈現出立體效果。這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識文彩繪製品之一,製作精良,工藝精湛。

對了,這麼漂亮的梳妝盒不是辛追夫人的,是利豨的。

(花紋線條凸出,富有立體感)

(出土時放置在漆奩內的漆纚紗冠,為武將佩戴)

9. 黑漆朱繪六博具

(黑漆朱繪六博具,西漢,利豨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這是一套六博具,也就是玩「六博」棋的器具。

六博是一種古老的棋盤類遊戲,被看作當今世界所有兵種類棋局遊戲的鼻祖,從春秋到秦漢非常流行,可惜後來被其他棋類取代了,如今已無人知曉玩法。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六博具是迄今所見最早最完整的一套。

(棋盤,用象牙條鑲嵌出線條)

(六博具出土時,盒內沒有骰子,後在其他漆盒內發現一骰子,大小正合適)

現在,終於可以隆重介紹馬王堆漢墓最後一件「禁出國」文物了!

準確說,不是「一件」,而是「一套」,而且是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頂級文物中,個頭最大的一套,佔地面積超過30平方米!

這就是:

10. 辛追墓棺槨

「辛追墓棺槨」這五個字的信息量太大,請注意聽。

辛追夫人在陰間的待遇極佳,她睡的是四層套棺,而套棺放置在30多平米的木製槨室裡。這四口棺材與槨室一道構成了漢代早期最完整的棺槨組合,統統禁止出國展覽。

(槨室俯視圖)

槨室全部用巨大的木板拼接而成,不用一個金屬釘。

最大一塊木板長近5米,寬1.5米,厚0.26米,重1500公斤,為杉木,原樹直徑至少在兩米以上。

(槨室側面圖)

更為精美的是辛追夫人的四層套棺。

辛追長眠的四口棺材從大到小,層層相套,分別是黑漆棺、黑地彩繪棺、朱地彩繪棺和錦飾內棺,尤以第二層和第三層棺材最為華麗。

先來欣賞第二層:黑地彩繪棺。

以黑漆為背景,以雲氣為主要紋飾,100多個寸許大小的神怪和動物騰雲駕霧,穿插其間,雖不明其理,又覺必有深意:

(黑地彩繪棺同樣採用「識文彩繪」工藝,線條凸出,富有立體感)

(左邊那位在彈琴,頗有搖滾風範,右邊那位似在搖鈴)

(這是偷誰家的雞呢)

第三層朱地彩繪棺則是另一種風格:

朱地彩繪棺只描繪了十餘只神獸,但個個體型巨大,刻畫細膩,氣勢逼人:

(馬)

(雙龍)

(羽人)

(鹿)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海報)

中國數千年文明史,像辛追和利豨這麼幸運的墓主人屈指可數。

漢朝初年,國家不富裕,朝廷主張薄葬。辛追和利豨都嚴守規定,墓中鮮有黃金玉器,連青銅器都少見的。上文看到的那些絲織品、帛書帛畫和漆木器,都極易腐朽,正常情況下早就爛乾淨了,即使從未被盜,也不會成為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

可辛追和利豨的運氣就是這麼好,守著偌大的墳頭卻從未被盜,墓葬施工質量又特別高,不透水不透氣,把這麼多「中國之最」和「世界第一」完好保留到今天。

毫無疑問,商周青銅器、長沙窯瓷器和馬王堆漢墓文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精華藏品。

湘博11件「禁出國」文物中,只有一件沒有被囊括其中:

11. 神獸紋玉樽

(神獸紋玉樽,東漢,湖南安鄉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樽是漢晉流行的盛酒器,多為青銅和陶瓷質地,以玉為材料的極其罕見,雕刻如此細膩的就更珍貴了。

(玉質被土壤汙染,變成白色)

這件玉樽的主人是西晉名將劉弘。劉弘的運氣很好,其墓葬是極其罕見的未被盜掘的西晉大墓,出土了不少精品:

(「鎮南將軍章」金印和「宣成公章」金印,西晉)

(金帶扣,綴滿金珠,並鑲嵌46顆綠松石,西晉)

「禁出國」文物個個身懷絕技,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國寶,但我絕對沒有鄙視其他重要文物的意思。

除了11件「禁出國」珍品,湖南省博物館還展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文物,其中一些甚至在人類發展史上佔據裡程碑意義,比如人類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最早的稻田標本、最早的陶器等等等等,篇幅所限,只能蜻蜓點水,一圖帶過:

(事關人類命運的兩粒米,這是世界最早的有人工栽培稻特徵的標本,距今15000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湖南道縣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比上頭兩粒米更古老的一口鍋,距今18000年到15000年,世界最早的陶器之一,舊石器時代,湖南道縣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這面銅鏡上有六個「山」字,以山字紋裝飾銅鏡是戰國楚人的習俗,而六山紋銅鏡極其罕見,存世不足十件)

(燈光很曖昧,其實他倆只是在校對書籍而已,右邊那人念,左邊那人邊校邊改,這是迄今所見唯一一件對書俑,西晉,湖南長沙出土)

(《國家寶藏》說過,馬鐙最初只有一個,用來上馬,後來發展成一對,用來騎馬。迄今所見最早的有確切紀年的雙馬鐙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製作於東晉十六國。最早的單馬鐙就是眼前這件啦,湖南長沙金盆嶺西晉墓出土了一溜帶單馬鐙的陶瓷馬)

(元青花很珍貴,帶有人物形象的尤其珍貴,有明確出土地點的更是無比珍貴,這件元青花玉壺春瓶出土於湖南常德,可能表現了與蒙恬有關的一出元曲)

刷刷刷,刷過142張圖片後,你應該看出來了,這篇文章不同於以往任何一篇。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篇圖集。

去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歷經五年多建設,正式對外開放。我拎著相機興衝衝跑去了,本打算拍兩天照片,剩下時間去嶽陽市爬個樓,感受不喜不悲、先憂後樂的文人抱負,再去嶽麓山讀讀書,體驗楓林之中、坐等天晚的閒人情懷。誰知一入湘博深似海,文物太美了,燈光太美了,布展太美了,激動無比地拍了五天!整整五天!

直到最後一天出了博物館,進了湘菜館,面對一大份紅彤彤、熱騰騰的乾鍋牛蛙,激動的心情還是不能平復。於是對自己說:做個圖集吧。

於是有了本人製作的第一個超級王牌大圖集。

看了這麼漂亮的圖集,你還坐得住嗎?

文/博小拙

相關焦點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8家博物館20件頂級文物的奇妙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如此不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以及20多件稀世珍寶,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圖玉山、趙孟《秀石疏林圖》,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青花瓷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三彩載樂駝俑,
  • 山東博物館3件寶貝入選《國家寶藏》第二季!猜猜是啥
    10月9日,《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山東博物館加入其中,將有三件「國寶」大放光彩,目前這三件寶貝還在「保密」中。「通過《國家寶藏》第一季,九大博物館都捷報頻傳,年輕觀眾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會請上不一樣的27組國寶守護人,講述不一樣的國寶盪氣迴腸的前世今生;節目會融入音樂劇、舞劇、民族器樂劇等更多藝術手法,讓國寶活起來的方式更豐富;未來,《國家寶藏》還會將節目音樂集結成專輯回饋觀眾,並在每期節目為粉絲增加一個抒發心中感慨的尾聲。
  • 央視國家寶藏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個臺播? 國家寶藏每周幾更新幾集
    11月27日,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舉行開播儀式。張國立作為節目001號講解員,秦海璐作為國寶守護人代表參加了開播儀式。那麼, 國家寶藏什麼時候播出呢?每周幾更新幾集?黑馬綜藝又來了!這兩天《國家寶藏》的熱度居高不下,節目中的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一件件歷史悠久的國寶!
  • 還有1000萬件國寶,何時可以回家?
    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中國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布在47個國家的200餘家博物館。而根據這個數字,中國文物學會估算認為,中國流出的文物總數達1000萬件,是博物館藏品的六倍。但是,公約的追溯期限有限制,且只對籤署協議的國家才生效,約束力有限。對於那些在戰亂年代被掠奪、流傳過程不清晰的國寶,我們通常只能在拍賣會上一窺它們的動人風採,然後對著高企的拍賣價格扼腕嘆息。在這樣的背景下,每一個從拍賣會回歸祖國的國寶,都凝聚著無數愛國同胞的心血。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可是,到近代,因為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的閉關鎖國和腐敗無能,有1000萬件以上的國寶在流失海外。你知道這些文物都在那裡嗎?據統計,我們上千萬件的文物,大多集中在英國、法國、日本、美國、德國和俄羅斯這6個國家。讓我給你一一盤點一下:1,英國。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一場博物館的驚奇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逐漸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可以如此不同。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發布會現場2020年1月7日,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薛繼軍,與BBC世界新聞頻道代表、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代表,共同為該片啟播。會上宣布,《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大家翹首期盼的《國家寶藏》回來了!12月6日起,《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每周日晚20: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 元青花全世界只有300件,這家博物館竟藏有19件!
    目前,高安元青花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瓷共19件,在國內各大博物館收藏元青花名列第一,全世界第三。這所博物館裡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青花瓷,源於38年前曾轟動世界的一次窖藏發現。高安市地處江西省西北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高祖時期,已經建縣。
  •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播 展現20多件珍稀文物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播 展現20多件珍稀文物 2020-01-08 13:26:56 8日電 7日,《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片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國寶檔案:此生無悔入華夏
    撰文/吳曉敏最近在追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良心好劇。從去年年末追到現在,已是第二季。每一季九大博物館參展,每個博物館甄選出三件文物,通過一件件國寶感受歷史的厚度與溫度。國家寶藏欄目有如下特點,非同尋常:1.故事好每個文物都有一個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前世傳奇結合史實,合理虛構文物有關背景、人物,瞬間穿越到千百年前,感受大時代的風起雲湧,與歷史人物相見對唔,再現了文物背後的精神。作為法律人,特別打call湖北省博物館展出的雲夢睡虎地秦簡。光聽名字,就很有感覺。
  • 山東仨寶貝要上《國家寶藏》第二季!猜猜它們會是誰?
    令大眾網爆三樣(ID:sdbaosanyang)激動的是,這一次,山東博物館加入其中,將有三件來自山東的「國寶」大放光彩。該節目第二季繼續由央視和故宮強強聯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八大博物館(院),將繼續講述中國故事、讓國寶活起來。啟動儀式現場,單霽翔院長感慨萬千:「通過《國家寶藏》第一季,九大博物館都捷報頻傳,年輕觀眾迅速增長。它不但改變了觀眾欣賞綜藝的一種態度和感受,而且改變了博物館的思維方式。」
  • 靳東,楊紫,馮小剛化身"國寶守護人" 《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
    上海熱線12月15日消息: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據了解,該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而音頻版則將跟隨節目播放進度,每周一更新,用戶登錄喜馬拉雅App搜索"國家寶藏"即可免費收聽。
  • 《國家寶藏》:趙文卓竟上節目了,親自帶觀眾進入國寶的故事裡
    01《國家寶藏》最新一期竟然有趙文卓,真的讓人震驚萬萬沒想到!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裡竟然有趙文卓,相信很多人都多多少少有見過趙文卓的戲吧。雖然趙文卓的咖位和成就沒有前面幾個人的好,但是他也是當代有實力的武打巨星之一啊。有人把他和吳京放到一列,稱他們為最後的武打演員,且不得不提的是,他年輕時候的樣子,真的非常帥。現年已經快年近半百的他,在《國家寶藏》中出現,和其他的明星不同,歲月是很明顯的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本期這件國寶如果有性別的話,肯定是個女性。因為它的主人極有可能是西周時期的莒國的貴族女性。莊恩澤一生中收藏有眾多煎至連城的罕見國寶,包括周代編鐘、戈、燕節、方足布、空首布、尖足布、刀幣、圜幣、圓足布、秦二世權、漢鏡11枚、大泉五十錢範、隋代田良海故妻銘磚、元代銘文犁範、元代銅礟等。
  • 殷墟博物館 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亞長牛尊YH127甲骨窖穴陶三通均為本報記者聶冬晗攝「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 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
    國家 寶藏 承古人之創造 開時代之生面 「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於上個月正式開播。
  • 《國家寶藏》第三季將至,九處文博向我們走來:是驚豔、是情懷!
    豆瓣9.1分!這就是17年年末登場,但一躍成為17年最受關注大陸電視綜藝,力壓當年爆火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的《國家寶藏》。這是一場關於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金牌製作團隊2年醞釀籌劃、強大顧問團保駕護航、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強勢結盟、實景取材、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與之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國家寶藏》將用創新演繹的傳奇故事,串聯每一個守護者的講述,點燃延續中華文明的燦爛星火。「讓國寶活起來!」
  • 見證五千年文明的琮王現身《國家寶藏》,這期浙江博物館要搞事情
    熬了一周終於又迎來了周末,不過周末必做的事不是出去浪,而是一定要看《國家寶藏》!這一期浙江博物館來到了《國家寶藏》,為我們帶來了三件國之重器,每一件都有著非常動人的故事。短短 1 分鐘預告就能讓人熱淚盈眶,是在是讓人期待節目播出。
  • 水井坊再度攜手《國家寶藏》續文化傳承之道
    在與《國家寶藏》同行的過程中,水井坊600年如一日守護傳統非遺技藝的初心,與傳承華夏文明的九大博物館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不少網友都將水井坊博物館視作是節目的「第十家博物館」,將水井坊看作是「國家寶藏」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