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羅塞塔石碑)
當時法國正值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掌握法國大權,和英國也打了起來,事實上,這塊石碑就是法軍在埃及挖聖朱利安要塞地基的時候發現的。法國人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1801年英國把拿破崙軍隊趕出了埃及之後,法國人還想要帶著它腳底抹油偷偷溜走。
英軍也不是吃素的,說法國人背信棄義啊,9月份籤了亞歷山卓協議,這碑歸英國,法國人不佔理又沒打過,最後還是沒給它搶來,只能認栽。不過法國人也力爭來了一個權利:把碑給拓下來。喏,你拿正主兒,我拓個碑,總沒問題了。
1802年,這塊珍貴的石碑運到英國,以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名義捐獻給大英博物館,足見英國對其重視。
這塊石碑寬72.3釐米,高約114.4釐米,厚27.9釐米,寫有三種語言,即聖書體(古埃及象形文字,又稱為獻給神明的文字)、世俗體(古埃及草書,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和古希臘文字(當時統治者的文字,因為埃及那個時候已經臣服於亞歷山大帝國),極大地方便了互譯。黑色玄武巖石碑上記述的是託勒密五世法老的功績與正統地位,帶有為法老歌功頌德的意味。那時候統治埃及的是託勒密王朝,也是古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最後一位法老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就是我們俗稱的埃及豔后。此時埃及與希臘文明開始互補,更將世界文明推向了一個盛期。
(古埃及象形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美化了託勒密五世的形象,事實上,託勒密五世在位期間埃及有段時間非常混亂,還老是打敗仗,敘利亞國王橫插一腳把埃及佔著的巴勒斯坦攫取去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三世也分了一杯羹,佔了埃及的幾個島嶼。甚至這位5歲母親阿西諾亞三世便被謀殺,自己被推上位的倒黴催法老,娶的王后還是克利奧帕特拉——上面提到的侵略埃及的主要力量,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三世的女兒,還和她生了後來的繼承人託勒密六世,這法老生過得,怎二字憋屈了得?
(古埃及法老)
我們回到這塊碑上。
它幫助毫無頭緒的學者們逐漸揭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面紗——第一個突破口「託勒密」來自一個英國物理學家兼考古學家,湯馬斯(光的波動說的奠基人之一)。有個法國人發現埃及象形文字不僅能表意還能表音,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認知。
在最後的埃及神廟祭司們被時光湮沒之後,時隔千年,古埃及象形文字終於被破譯,這塊碑也因此成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和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墨西哥國家博物館的阿茲特克授時碑、羅浮宮的摩押碑並稱。
此碑也是命運多舛,有一回又被埋進地底去了——1917年一戰期間,大英博物館擔心戰火蔓延倫敦波及到這批重要文物,把它藏在地鐵車站裡整整兩年,其後才重新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廳展示出來,算是重見天日。
(大英博物館內景)
埃及有個考古學家強烈要求英國人把羅塞塔石碑還給他們,不過英國人哪裡會同意?和古希臘埃爾金大理石雕塑(帕特農神廟殘件)、中國《女史箴圖》(存世最早的絹畫)摹本並列的鎮館之寶,就這麼還回去,可不符合英國人的邏輯。
有款著名的美國語言教學軟體就叫「羅塞塔石碑」,歐洲航天局寄託破解太陽系生成秘密的希望的空間探測器,也叫做羅塞塔,現在還成為一個代指,隱喻解謎的關鍵線索,這算是羅塞塔石碑在現代的衍生?
清音閣歷史努力在注重信息量的同時,用幽默的語言把枯燥的歷史變得生動,每日更新,歡迎留評和關注,有想看的歷史事件或者人物等等也可以留評√
歡迎閱讀歷史文章:
何許人是何許人也?歷史上一位革故鼎新的雜家
報應不爽:抗戰中被我軍擊斃軍銜最高日本人,歷史上贊成擴大對華戰爭
法王良心也會痛:聖女貞德值一萬金幣,穿男人衣服是其歷史罪名之一
叫長生就長生?忽必烈不是鐵木真之後蒙古歷史上最傑出大汗!
獨霸不現實竟是因為隊友太坑?歷史上義大利坑德國一直坑一直「爽」
歷史上蛋清造就的大橋:洪水摧不毀,坦克壓不垮,且看它,六百年史話
「魔幻」故鄉誕生力作:虛實結合開啟上帝視角,再現拉美歷史圖景
位面之子最強逆襲:歷史上的草鞋天子,卻月陣定乾坤,抑士族揚寒門
疑為蒙娜麗莎原型,才貌雙全奈何紅顏薄命——記歷史上一位義大利公主
火藥桶戰爭再起,歷史上的保加利亞在作死路上漸行漸遠
140年前,歷史上少為人知的大溪地王國淪為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