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將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1-01-21 藝術商業

古埃及的木乃伊堪稱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展品。木乃伊也就是人工乾屍,用一些防腐香料處理屍體,年久乾癟後,即形成木乃伊。即將於11月中旬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揭幕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非常值得期待。



展覽將展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埃及文物共229件,涵蓋6具木乃伊及其棺槨、陪葬品、石碑等。展覽藉助電腦斷層掃描技術(CT),透視公元前900年至公元180年的6具木乃伊,探討古埃及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文化、宗教信仰、健康狀況等問題。


第一展區古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大英博物館運用非侵入式掃描技術對館藏木乃伊進行的研究,推測逝者年齡、飲食、疾病等狀況,勾勒每具木乃伊的生活概況。


卡諾卜壇容器  用於保存木乃伊的器官


卡諾卜壇是古埃及的「禮葬甕」的意思,它表達了一種「生命之符」。埃及木乃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木乃伊。它們的大腦自鼻腔中取出,內臟器官則從腹部的小切口中摘除,存放在禮葬甕中以永久保存。


第二展區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特,以奈絲塔沃婕特為例,介紹防腐師製作木乃伊的兩種方式。


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


每一副棺槨都以象形文字銘刻了奈絲塔沃婕特的名字,她的頭銜「家庭女主人」指出奈絲塔沃婕特為已婚女性。她出身富裕家庭,奈絲塔沃婕特的遺體經小心保存,是人造木乃伊的絕佳範例。


埃及人用一百八十公斤的含鹽混合物包裹屍體,這種混合物名為泡鹼,可用作防腐劑,以保持屍體乾燥與減少氣味。他們還會在屍體的心臟部位放上一塊護身符,心臟是屍體中唯一保留的內臟器官。隨後,他們用細亞麻布包裹木乃伊,並將其渾身飾滿禱文。


 

第三展區阿蒙神吟誦者塔穆特圍繞阿蒙神祭司的女兒——塔穆特木乃伊,呈現古埃及最受歡迎的護身符華狄特之眼,它是完整的象徵,被認為可以保護佩戴者不受傷害。

護身符華狄特之眼  四件


在古埃及語中,荷魯斯之眼稱為「華狄特」.古埃及的護身符多達275種,大多用金、銀與寶石製成。雖然護身符並不能提供魔法,但古埃及人相信它們能通過魔法的作用賦予佩戴者某些神奇的力量。保護身體,避免疾病、天災、惡鬼等的侵襲,人們大都佩帶護身符。在眾多的護身符中,何魯斯之眼最常見。


第四展區來自艾赫米姆的祭司厄索魯,介紹古埃及的祭祀職位、祭司輪班工作的斐勒制度等。厄索魯是一位祭司。他為了服侍好幾位神祇,可能將時間分配予不同的神廟。防腐師為他塗了金面具,讓厄索魯有了一張完美永恆的臉——黃金被視為象徵神祇的肌膚。



「斐勒」制度是指祭司們輪班工作,通常以四個月為一期,每期在神廟供職一個月,其他時間則履行神廟以外的職責,或是到另外一所聖殿工作,因為一個人可以同時身兼多處祭司。厄索魯在世的時代,多數祭司職位都是世襲,而他的許多家族成員擔任敬奉神的祭司。


第五展區來自底比斯的神廟歌者,展出的木乃伊生前是一位阿蒙神廟的女祭司,負責殿內吟唱聖歌的工作,藉此展示古埃及的宗教音樂



音樂是古埃及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不同類型的古代樂器留存迄今,包括在宗教或世俗慶典中演奏的打擊樂器、管樂器及弦樂器。埃及神殿內,樂器演奏頗為尋常;由男性祭司主持的儀式,也有歌者配合吟唱聖歌。「內殿歌者」通常出身上層階級家族,應該位列阿蒙神女性大祭司的隨侍班底,能夠進入神殿中最神聖的區域。這位女祭司可能也彈奏豎琴或魯特琴,作為演唱的伴奏。


第六展區來自哈瓦拉的幼童,展出羅馬時期的孩童木乃伊,男童過世時約為2歲,頭部覆蓋塗金面具,使他與諸神連結。裝飾精美,顯見他出身上層家庭。




第七展區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展現公元前30年羅馬佔領埃及之後的木乃伊製作和喪葬傳統——製作木乃伊的習俗得以延續,繪有逝者形象的木板木乃伊肖像開始出現,喪葬習俗融合埃及、希臘、羅馬的傳統,珠寶、玻璃容器等日常用品取代了護身符陪葬品。



肖像中的年輕人有著深色捲髮、濃眉與大眼。他並未蓄髯,顯示他年紀尚輕。



豺,公元前700至550年



寬項鍊


尼羅河畔這片古老土地上的有著許多古老的秘密,這次展覽也許能帶我們透視古埃及尚未公諸於世的秘密以及探索當時埃及人的生活。


☟☟☟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

時間:2017年11月14日—2018年2月18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編輯/Ruby

圖/網絡


藝術商業》2016年合訂本已推出,請識別二維碼即可擁有,了解並訂閱更多雜誌請點擊【閱讀原文】。



讓|藝|術|贊|美|生|活


關於我們——這是一頁掌上日報

承接權威專業雜誌《藝術商業》的優良基因

立足藝商獨特的關注視角

用耳目一新的藝術細節裝點您的生活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分享給您的朋友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即可訂閱雜誌


展覽推薦|藝聞追蹤|潮流|視界|藝術人物

人物|藝聞追蹤|全景展覽|藝事|雜誌推薦|展覽現場|藝趣

📍

本微信平臺刊登文圖所有權歸《藝術商業》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雜誌

相關焦點

  • 古埃及木乃伊等229件展品,11月來到臺北故宮博物院
    木乃伊,更是數千年來大家從未停止關注的議題。《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獲悉,即將於11月中旬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揭幕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將完整呈現遠古時期的6具木乃伊、棺槨、陪葬品及石碑等共229件展品。
  •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莫奈完整版《草地上的午餐》亮相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2018-11-14 08:58 來源:澎湃新聞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日遊,刷爆你的朋友圈
    那麼第二天,我們又將迎來怎樣的驚喜?這其中不得不說的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據悉,院內共保存了書面﹑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它工藝品等60萬件文物。都帶著中華傳統文明的氣息;每一件的背景,都有明確的中國歷史淵源。
  • 島內傳聞臺北故宮更名"華夏博物館",藍營戳"蔡英文的心事"
    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議論。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11月26日表示,以故宮的地位,有必要直屬行政部門,若貿然行事,將使故宮地位下滑。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繼「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前不久落幕之後,故宮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將在一周之後閉幕。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一期「國寶聚焦」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2020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故宮文物遷存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故宮文物遷臺後早期歲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以及「編輯出版」等六大單元,以院史資料室集藏之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遷臺前賢后人提供之舊照史料,呈現部分故宮文物遷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另一個故宮,在臺北。   1948年12月22日,南京下關碼頭,中鼎號軍艦闢開兇險的海路,四天後,712箱文物到了基隆港。此後,海滬號國寶3502箱,崑崙艦1248箱,陸續漂洋過海。集體大遷徙的65萬件文物大都來自北京故宮。
  • 大英博物館:高科技重現木乃伊背後的故事
    新華網倫敦5月21日電(記者夏曉)大英博物館將從22日起展出8具木乃伊,通過高科技為參觀者講述木乃伊背後的故事,包括他們的生與死。  持續至11月30日的這一展覽,題為「古老生命,全新發現」。博物館科學家利用CT掃描與先進的3D成像電腦技術,將這些古老木乃伊重新展示給觀眾,包括他們內部的3D圖像,以及利用3D技術複製的陪葬物品。
  • 臺北故宮被移置孫中山銅像歸位 馬英九出席典禮
    1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被移置的孫中山先生銅像歸位,馬英九出席典禮並致辭。二00四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整修時,原安放在館中間的孫中山銅像被移置放於它處,此後一直未再回歸原位。今日歸位的孫中山銅像系由法國著名的雕塑家朗度斯基,根據南京中山陵的孫中山大理石坐像翻鑄而成。
  • 2020臺北博物館大型藝術精品拍賣會圓滿閉幕
    2020臺灣大型藝術精品拍賣會於2020年7月29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圓滿閉幕。此次夏拍會以字畫為主,匯集近現代名家作品200多件。其中孔子美術館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網會員雲大群先生作品《深山古寺圖》《奇峰夕照圖《春山訪友圖》三幅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大型拍賣會上分別以415萬、376萬、458萬多新臺幣成交。
  • 為配合蔡英文「數位發展部」政見,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被迫降級」
    臺當局行政機構組改方案將在本會期送到立法機構,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昨表示,「組改」後將維持29個「部會」。而行政機構知情人士說,原先「組改」方案未納入「數位發展部」,在新的調整後,除非修「組織法」或有「部會」降級裁撤(並),否則因應「數位發展部」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勢必改隸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降級為「三級機關」。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介紹,為了帶給觀眾更好的服務,今年開始,臺北故宮除完成北部院區無線網路更新,提供快速、暢通的連線供遊客使用外,更進一步打造了720°VR環景網站,讓民眾在家也能透過虛擬網路體驗臺北故宮典藏的華夏瑰寶。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博物館文創發展趨勢淺見
    目前,這種文創設計原則在國外知名博物館得到了較好的運用,比如受到全球追捧的大英博物館文創。金字塔、法老王、木乃伊等神秘的古埃及文化有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魔力,而藏有7萬多件古埃及文物的埃及館也成了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場館之一。
  • 大英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沉睡的木乃伊和中國《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共有近八百萬件藏品,精品眾多。從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古董,大英帝國最鼎盛時在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寶貝,全都可以免費參觀,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如果你有時間,在這裡泡上一天也不會覺得無聊,如果你只有10分鐘,就直殺木乃伊的展室吧!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大英博物館上淘寶直播「開館」 羅塞塔石碑等館藏文物將亮相
    【TechWeb】6月30日消息,今天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據悉,這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