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2020-12-05 騰訊網

臨近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美術館的重要活動紛至沓來。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全國眾多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在有序恢復開放的基礎上,以展覽、講座、活動等形式,舉辦線下展覽,策劃精彩的線上展覽及線上直播活動。5月18日當天,南京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均將進行系列直播活動。

在海外,歐美的主要展館有的也開始午閉館狀態,但主要仍在線上觀展為主,「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整理了部分國外展覽和開放資源,邀讀者一起「雲觀展」。

上海

高齋雋友——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1日—7月19日

今年5月21日是趙樸初逝世20周年紀念日,展覽展出了趙樸初先生各個時期珍貴書法93件(組)。

2019上海油畫雕塑院年度展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2020年6月30日

展覽是上海油畫雕塑院油畫創作室、雕塑創作室與理論研究室的創作與研究人員2019年度創作、研究成果的綜合展示,體現了他們該年度在各自創研課題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採與學術面貌。

文徵明《五瑞圖》

地點: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一樓

展期:2020年5月17日—5月19日

2020年,恰逢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誕辰550周年之際,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將展出文徵明《五瑞圖》,以作紀念,亦作為「存天雅集·博物賞識」特別項目的起點,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俊與藝術界人士王南溟、顧村言、孫丹妍、甦醒、王大濛等通過多場不同主題的直播互動聊畫作,聊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

不期而遇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20年5月1日—7月31日

展覽展出由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收藏作品30餘件,由「生靈」、「四季」、「重奏」和「我們」四個部分組成。將不同藝術家創作的具有相同主體或形式的作品、以及具有日常經驗邏輯的作品並置。

見證現實——老工業基地及三線建設攝影展

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2日—5月27日

展覽分為「老工業基地」和「三線建設」兩個大板塊,呈現了全國30餘位攝影家的200多件作品,還有視頻、影像裝置、書籍、文獻檔案等展品。

後時尚時代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4月11日—7月15日

展出近百件時尚攝影師作品,包括尼克·奈特、彼得·林德伯格、邁爾斯·奧爾德裡奇等。

何物之有——何曦新作展

展期:2020年5月16日—6月14日

地點:芊荷藝術空間

何曦是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展覽展出了他在疫情期間的新作,畫家用梅花道人的筆法畫美人粽,用石濤的荷葉皴畫燒麥,用半千積墨法畫海參,以長披麻繪大蒜,拖泥帶水寫松茸……策展人胡建君說,畫家的畫作雖然細節足夠豐富,整體畫面則有著一氣呵成的瀟灑和精緻。

北京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中國國家博物館

目前觀眾可以進館參觀基本陳列、專題展覽和臨時展覽三大系列,共17個展覽。其中專題展覽包括「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代佛造像」「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等,臨時展覽有「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北16展廳)」等。

1420:從南京到北京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0年1月17日—6月28日

展覽圍繞明代遷都北京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展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定都南京、第二部分遷都北京、第三部分用致雍熙,匯集了北京、南京兩地十餘家文博單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級品37件(套)。

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

地點: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展至6月18日

經中日雙方專家歷經三年時間共同考察尋訪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40餘家文博單位,從中精選了170餘件組珍貴的歷史文物,以獨特的視角重現了真實的三國時期歷史風貌。此次展覽在2019年在日本東京和九州展出,相比日本的展陳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從內容主線、展區規劃到展陳設計將體現中日兩國對三國這一耳熟能詳話題的不同表達,成為博物館界的熱議話題。

具身之鏡:中國錄像藝術中的行為與表演

地點: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空間(朝陽區798藝術區797東街A05)

展期:2020年5月22日—8月30日

作為影像研究展第二期,該展覽將展出24位藝術家的影像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曹斐、陳曉雲、戴陳連、胡向前等。整個展覽被劃分為五個主題:「自傳」、「事件」、「舞者」、「講者」與「劇場」。

江蘇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將於5.18國際博物館日展出蘇州博物館所藏兩件吳國重器吳王夫差劍、吳王餘昧劍,並持續到6月28日。此外,還在當天同時推出「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及藝術家梁纓個展。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時間: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之流,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展品風格大致以工細秀淡為主,意境則以婉約嫻靜為尚,明清以來江南閨秀之美於此可見一斑。

浙江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覽以「徐謂禮文書」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從低層到中級的仕宦生涯,展現出南宋中後期文書制度、官員管理、政務運行等,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配合此次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首次大幅展出館藏一級品南宋《忠義堂帖》。該帖收錄的顏真卿告身,作為唐代告身的典型,與徐謂禮告身所代表的南宋中晚期告身形成對比,反映出唐宋告身在文書制度上的變化。

賓虹筆耕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至2021年6月7日

本次展覽選取與黃賓虹相關的15種報刊雜誌,包括他主編的《藝觀》、《時報·美術(文藝)周刊》、《畫學月刊》,主筆的《神州日報》專欄等,配合展出手稿逾100張,勾勒他作為一個編輯出版者、美術史研究者的形象。

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

地點:紹興博物館

時間:2020年4月28日—6月28日

以高古奇倔之風而知名的徐生翁(1875—1964)在中國近代書法史中是一個極為獨特的人物。他的藝術高度在民國期間已經為有識之士所激賞,2020年是徐生翁誕辰145周年。4月28日,紹興博物館與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以及徐生翁家屬,聯合推出「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展覽精選百餘件徐生翁各時期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全面展現了徐生翁精湛的藝術成就。

江西

「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

地點:宜春美術館

展期:2020年5月12日—6月12日

展覽分別以中國傳統繪畫理念之「師法前賢」「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指引,以漆伯麟藝術實踐為參照,進行分類梳理研究。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於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歲。漆伯麟一生淡泊名利,創作了無數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精品畫作,對當代「江西畫派」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展覽共展出了漆伯麟先生70件藝術精品。該展覽由南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宜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主辦,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宜春美術館承辦。

重慶

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寄情山水

展期:2020年4月25日—6月28日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樓歷代書畫廳

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策劃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出山水畫系列展,分三期從實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讓觀眾欣賞到中國傳統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獨特魅力。作為本次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寄情山水精選了館藏元至近代書畫精品75件,其中一級文物19件,二級文物21件。

四川

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

地點:四川博物院臨展2、3廳

展期:2019年11月26日--2020年6月10日

作為古希臘建築遺址,帕埃斯圖姆近年來發掘了眾多遺蹟,包括宗教建築、古道路、防護牆、墳墓,出土了珍寶陶器、壁畫雕塑等文物。

此次展覽展出了義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的134件文物,絕大部分是精美的陶製品和彩繪壁畫,反映了帕埃斯圖姆從公元前6世紀到3世紀之間的發展歷程,展現了西方各個文明的衝突與融合,呈現了2000多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

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

地點:四川博物院臨展1廳

展期:2020年1月7日--2020年5月20日

展覽遴選了其中251件文物向觀眾展示,包括銅佛像、唐卡、書畫、陶瓷器、古錢幣等,這些文物時間跨度長,種類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出的文物中,有公元10—11世紀,具有克什米爾風格的無畏印蓮花手觀音菩薩銅立像,有扎塘寺壁畫風格的唐卡,有六朝時期的青釉盤口四系瓷壺,也有反映三國時期蜀地經濟的太平百錢銅錢。

山西

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至5月31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此次展覽集中展示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代表北朝墓葬壁畫最高藝術水平作品,鮮活呈現北朝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真實的社會面貌。

陝西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

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展至6月10日

展覽從序曲「民之初生」和「周禮肇興」「秦制垂統」「天子居中」「多元融匯」「天衢盛世」五個部分,從文化和藝術的視角展示了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陝西乃至中國古代重要歷史階段的輝煌發展歷程及其文化。

安徽

「融·合——4-5世紀北魏平城文物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5日—8月15日

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主辦,展出精美文物309件(套),既有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絲路珍寶,也有北魏墓壁畫、金下頜託等近幾年大同地區出土的北魏文物。

山東

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秦的發展之路,更體現了秦文化與不同文化,尤其是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廣東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5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

臺北

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5月1日起

展覽透過家具與文物的陳列,了解清代王公貴族生活的日常樣態,從起居、文房及小憩等不同生活場域之流轉,明白家具使用與文物間的關係,不變的是對精緻生活的追求。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

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集中展示從唐至民國的26件書畫作品,包括傳宋趙令穰的《水村圖》、米友仁《雲山得意圖》、元代倪瓚的《紫芝山房圖》、方從義的《雲林鐘秀》、 沈周的《莊周夢蝶》寫意冊等。

巨幅書畫

展期:2020年04月1日—7月9日

陳列室: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覽展出高句麗《好大王碑》、唐玄宗《石臺孝經》及民國時期的名家書畫等。

受贈書畫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品以清中、晚期至民國的書畫家為主,包括石濤、劉墉、關聯昌、唐培華、吳平等人。

線上展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

今年是大都會博物館創立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該館開放的在線資源包括視頻、書籍和論文,這讓藝術愛好者不僅可以足不出戶卻宛如來到藝術家工作室,看到裡希特等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的創作過程,還可以了解中世紀的文化,並可以通過網絡觀看音樂會。同時在大都會博物館已經出版的1500多種展覽畫冊、雜誌等出版物中,精選了五百多種提供免費閱讀和下載,並結合藏品開設展覽的藝術史課程,以及每周從影像檔案中選擇一部影片放映。

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擁有橫跨6000年歷史的藝術珍品,是美國西海岸最佳藝術勝地之一。從新石器時代的粘土人像到梵谷的《鳶尾花》(Irises)和雷諾瓦的《散步》(La Promenade)只是該博物館虛擬導覽中的「冰山一角」,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在網上舉辦一系列展覽,首先推出的三個展覽包括「米開朗基羅:大師之心」、「亞述:古代伊拉克的宮殿藝術」等,以及倫勃朗、包浩斯等藝術歷史在線探究,同時開放的還有350多種蓋蒂出版的書籍下載、在線講座等。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

普拉多被稱為「藝術家的博物館」,而不是「繪畫的博物館」,因為其中的一些藝術家的個人作品就有100餘幅,在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能夠一覽936幅戈雅(Goya)作品,其中一些還有評論和視頻。值得一提的是,普拉多博物館的網站上列出了館藏作品的「時間線」,讓人踏上一場線上的藝術史之旅。

梵蒂岡博物館群

高聳的拱頂、錯綜複雜的壁畫和掛毯,梵蒂岡博物館群(Vatican Museums)是擁有豐富創意的場所。當你在博物館的虛擬之旅中探索七個空間時,別忘了「抬頭」看看一系列360度圖像,其中就有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下列展館因疫情影響暫時休館,「澎湃新聞·藝術版」持續帶您「雲觀展」,可點擊展覽標題了解詳情:

英國

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近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尼古拉斯·梅斯:荷蘭黃金時代的大師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尼古拉斯·梅斯是倫勃朗最有才華的學生之一。該展覽是英國第一個致力於梅斯的展覽,通過梅斯的近50幅畫作,展現他是如何擺脫倫勃朗對他影響最大的歷史場景與聖經場景描繪,轉向日後最被追捧的日常生活場景繪畫和肖像畫作。

阿爾泰米西婭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出巴洛克時期傑出女性藝術家的29幅重要作品,畫作見證了她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斯,後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繪畫以外,還有一組畫家親筆信。展覽希望觀眾通過這些文獻,發掘阿爾泰米西婭的立體性格。

大衛·霍克尼,繪畫源自生活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這是近20年來首個以霍克尼的肖像繪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匯集約150件公共和私人收藏,通過關注霍克尼對自己和身邊人的描繪——他的繆斯西莉亞·伯特維爾、母親蘿拉·霍克尼、策展人格雷戈裡·埃文斯和印刷大師莫裡斯·佩恩——追溯他的創作軌跡。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回顧展重新審視這位波普藝術明星的生活與創作。在那些家喻戶曉的名人肖像畫之外,展覽從沃霍爾早期的速寫到晚期的跨性別者肖像,從銀色氣球到《最後的晚餐》的大量印刷與排列,呈現出他在藝術中的超前性。

奧伯利·比亞茲萊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倫敦(當前處於休館中)

奧伯利·比亞茲萊(1872-1898年)是英國插畫家,他的黑墨水插畫受到日本木刻畫風格的影響,流露出詭秘與頹廢的氣息,具有象徵和諷刺的風格。他和奧斯卡·王爾德以及惠斯勒都是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展覽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近50年來最大的比亞茲萊繪畫展覽,展出超過200幅作品。

年輕的倫勃朗

地點: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匯聚倫勃朗職業生涯的首個十年,展出包括倫勃朗及其朋友、學徒的30多幅油畫和90件素描和版畫作品,這也是迄今為止聚焦倫勃朗青年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

美國

格哈德·裡希特:終究是繪畫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布魯爾分館(當前處於休館中)

展覽涵蓋裡希特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展出100多幅作品。涉及攝影與肖像,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裡希特把繪畫置於無休止的批評和拷問之下,這些作品一如既往、面無表情地推進著繪畫的發展,儘管有人說圖像性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亡了。

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

地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當前處於休館中,展覽原定明天閉幕)

展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更是亞洲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展品來自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展覽籌備近十年。

相關焦點

  • 「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 克裡姆林宮「做客」北京故宮,151件文物再現俄羅斯宮廷慶典
    穆穆清風,當故宮博物院遇上克裡姆林宮,面闊五間的神武門展廳變身「俄羅斯皇家盛典」大廳,151位遠道而來的貴賓——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藏沙皇華服、軍裝、裝飾品等悉數就位,帶領觀眾穿越百年,感受獨樹一幟的俄羅斯文化。
  • 一周觀展指南|紫禁城六百年展倒計時,臺北故宮聚焦梁楷蔡襄
    繼「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前不久落幕之後,故宮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將在一周之後閉幕。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一期「國寶聚焦」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
  • 傳承宮廷美學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
    4月3日,周大福2015故宮文化珠寶系列展在上海K11如期舉行,向傳統美學致敬,再續古代珠寶與現代時尚的華麗緣,再造今日珠寶風尚新範。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以及著名演員、兼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禮儀指導張曉龍先生、美籍華人設計師Grace Chen陳野槐女士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宮廷禮儀的精髓以及宮廷珠寶搭配的訣竅和秘笈。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農曆新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於華表廊道階梯,以院藏「鳥譜」為主題設置了春節應景的地貼,期待觀眾於年節期間走春遊臺北故宮時,能感受到鳥語花香的氣息。同時,新年之際,正在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展出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等,臺中院區的「新媒體藝術展」都值得期待。
  • 臺北故宮畫貓名品集錦
    從本幅沉穩厚重的著色、充滿細節與變化,立體感十足的寫生技巧推斷,應是十一世紀左右北宋宮廷畫家所畫的作品。這幅畫的筆墨和故宮所藏的另一幅作品《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開臉,衣紋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這兩幅畫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來是四景屏風中的冬景。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整棟建築白牆綠瓦,因為梅花是謂"國花",全院呈梅花形。
  • 開啟五千年世界文明之旅:故宮舉辦卡達阿勒薩尼收藏展
    【新展大觀】光明日報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李韻)從今天起至6月18日,「銘心擷珍——卡達阿勒薩尼收藏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廳展出。除珠寶外,他的收藏還囊括了數百件從古至今的博物館級別藝術珍品,尤其是古代近東地區、古埃及和古希臘的珍貴文物,還包括非洲部落和美洲藝術、伊斯蘭手稿和裝飾藝術、歐洲宮廷藝術和皇家珠寶等門類。本次展覽分為兩部分。午門展廳中的「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是270餘件(組)印度珠寶藝術的巔峰之作,呈現了從莫臥兒王朝直至現代的印度珠寶藝術。
  • 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1.散氏盤。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尋寶:497字銘文令毛公鼎成國寶
    今天的臺北已不再遙遠,有關臺北故宮的人和事卻依舊在歷史的煙塵中。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它們,整整60年的相隔,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了揭開塵封已久的那段歷史,紀錄片《故宮》總導演周兵和他的團隊再次打造了《臺北故宮》,本報也回訪當年的當事人和相關學者,還原出這些國寶的故事。
  • 大暑|宮廷消暑秘器,讓古代肥宅快樂一夏!
    其實,古人也有很多解暑「黑科技」,今天我們就翻看這「宮廷消暑圖鑑」,探秘古代肥宅夏日的快樂源泉。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冰鑑「日至頒冰候,凌人納鑑中。貯饔能致爽,沁齒似生風。」清末,一些西方近代機器模型作為玩具被引入宮廷,溥儀等孩子就擁有了這種科技小風扇。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臺北故宮又放大招,這次是形神兼備...
    古代畫家習慣將禽鳥稱為「翎毛」,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有超過兩千件以上,以翎毛為描繪對象的古畫,形式林林種種,過去也辦過幾次以鳥類為核心的專題特展,包括民國七十三年的「宋代翎毛花卉冊頁」,九十年的「畫裡珍禽─紙絹上的鳥類世界」,與九十九年的「百禽百聲音 一動一情性」。
  • 蔡英文對臺北故宮「下手」,「臺獨心」昭然若揭
    而蔡英文試圖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改名,也遭到大部分民眾反對。最近有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一組圖片,圖片中拍攝了在美國華盛頓州機場,一架與以前有所不同的「華航」波音777F客機的塗裝。飛機上「CHINA AIRLINES」的塗裝被刻意縮小,並且從機首部位改動到機尾部位,在機身中央留下大面積的空白,日後可能會利用這些大面積的空白進行其他的彩繪。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來禽圖」特展:花開鳥鳴 春意盎然
    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019年元旦之日推出「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特展,展出31件(組)的作品,早自五代,晚至近代,呈現最為瑰麗多樣的花鳥繪畫。臺北故宮過去也曾以鳥類為主題策劃相關展覽,如2001年「畫裡珍禽——紙絹上的鳥類世界」、2010年「百禽百聲音,一動一情性——邊文進三友百禽特展」、2015年「十指春風——緙繡與繪畫的花鳥世界」等展,顯示出臺北故宮典藏花鳥傑作之豐,以及人們對此題材的鐘情和喜愛。
  • 來這個「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尋找答案吧
    圖說:故宮裡的神獸影像圖表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2020年正逢紫禁城建成600年,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展覽,以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御製《獸譜》為藍本,精選出數十種古代神獸,製成數位化「再創作」的多媒體互動作品。
  • 上新了·故宮 | 宮裡的琺瑯,好想立刻擁有怎麼辦?
    《上新了·故宮》大家看了嘛?如果說,故宮是琺瑯的老家那麼,帝王們就是琺瑯的老友小琅帶大家感受一下帝王偏愛琺瑯、五彩斑斕的貴胄生活吧乾·隆·花·園《上新了·故宮》第一期的主題叫「乾隆的秘密花園」>祖孫三代帝王生前享用的家具果不其然,我們又見到了琺瑯的身影紫檀嵌琺瑯夔龍紋翹頭案、紫檀嵌琺瑯繡墩、紫檀嵌畫琺瑯雲龍紋櫃格、畫琺瑯立燈清代宮廷家具不只滿足坐臥起居的基本需要也不只追求明代文人式的志趣逸致而是形成了「求多、求滿、求富貴」的風格
  • 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黃筌黃居寀崔白崔愨筆下的「來禽圖」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發布會獲悉,在2019年元旦假期開始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受贈名品展——廣東繪畫選萃」四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