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在故宮舉行

2021-01-08 央視網

  新華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廖翊 白瀛)由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共同舉辦的《白鷹之光——薩克森-波蘭宮廷文物精品展(1670-1763)》,8日起正式登場故宮午門展廳。

  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德勒斯登,因建築的優雅和藝術珍品的眾多,被譽為「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是德國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收藏有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此次,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攜17、18世紀薩克森宮廷收藏和使用過的各類文物珍品177件(套)來京,全方位地展示當時薩克森-波蘭宮廷的方方面面。

  精彩的宮廷展品中,「中國風」館藏令人驚奇。康熙年間的各式青花瓷飾品、木雕布袋和尚、繪圖落地鍾等來自中國,以及其他表現中國文化、風情的藏品,讓觀眾了解到源遠流長的中歐文化交流。

  本次展覽將於7月8日結束,這是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第一次來中國進行大型展覽。據介紹,2008年,故宮博物院與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在德勒斯登王宮合作舉辦了清代皇宮與薩克森宮廷在同一時期收藏的藝術品對比展,反響強烈。

責編:王鑫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精品文物在國博集中展示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下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幕。展期3個月。「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其中既有威嚴莊重、典雅靜穆的禮儀用器,帝後玉寶、玉冊,富麗華美、工巧藝絕的陳設佳器,紋飾精美、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器;又有富有文人意趣的君臣書畫,法相莊嚴、裝飾華美的金銅佛造像等。
  • 克裡姆林宮「做客」北京故宮,151件文物再現俄羅斯宮廷慶典
    天球儀形葡萄酒容器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說,這次「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中涉及的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俄羅斯境外展出。這些文物既展示了俄羅斯的宮廷禮儀,也反映出俄羅斯高超的工藝製作水準,蘊含著俄羅斯民族豐富的文化和歷史。更難得的是,它們被精心收藏於克裡姆林宮博物館,在其他俄羅斯博物館中並無同類收藏。全方位復原俄羅斯宮廷慶典進入神武門展廳,中式傳統的紅色立柱被白色西洋風石膏柱「包裹」,「迎賓」展品是一幅彼得大帝掛毯畫。
  • 傳承宮廷美學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
    4月3日,周大福2015故宮文化珠寶系列展在上海K11如期舉行,向傳統美學致敬,再續古代珠寶與現代時尚的華麗緣,再造今日珠寶風尚新範。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以及著名演員、兼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禮儀指導張曉龍先生、美籍華人設計師Grace Chen陳野槐女士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宮廷禮儀的精髓以及宮廷珠寶搭配的訣竅和秘笈。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鄭振鐸當年如何搶救古籍文物,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故宮展開紀念
    就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之後,他主持成立了文物徵集小組和北海團城文物收購點,陸續將王獻之《中秋帖》等許多文物精品收歸國有。且自己又率先垂範,將其多年購藏的六百餘件陶俑悉數捐獻給了國家。他還倡議從事文物工作的人員,不能購買和收藏文物。
  •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首次大規模換展 五大洲22國精品驚豔亮相
    東南網1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文/圖) 日前,在鼓浪嶼上「住」了三年的百餘件國寶順利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庫房進行「修養」,同時,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也完成了開館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換展,一批種類更豐富的文物在千呼萬喚中驚豔亮相。
  • 薩克森王國:曾經統治波蘭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王國是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曾經統治過波蘭,與華沙大公國組成共主邦聯。後來俄羅斯吞併華沙公國,普魯士獲得薩克森王國40%的領土,使得薩克森王國淪為德意志小邦。那麼薩克森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敵視法國
  • 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看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
    開幕式現場  2018年12月18日,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  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宮廷風尚  這部分由6幅油畫和11幅版畫組成。為觀眾講述了西裡西亞地區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精英階層的變化,讓第一次接觸西裡西亞以及中歐歷史的觀眾,一方面欣賞到西裡西亞地區的繪畫作品,同時了解西裡西亞的時代背景。
  • 「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
    來源:【中新網】4月28日,觀眾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廣東省博物館參觀「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來源:【中新網】  該展由廣東省博物館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舉辦,匯集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龍門石窟相關藏品,同時結合龍門石窟、石刻圖片以及3D列印模型,向觀眾描繪出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徵。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來源:【中新網】  觀眾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廣東省博物館參觀「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 淄博博山雞油黃琉璃精品入駐故宮博物院
    日前,淄博康乾琉璃藝術品公司的十餘件「雞油黃」「雞肝石」琉璃精品入駐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於寶蘊樓。寶蘊樓位於故宮博物院西華門內,始建於1915年,是我國第一座專門用於文物保藏的大型庭院式庫房,樓內藏品皆為原北京故宮、瀋陽故宮所存歷代文物精華,因此定名為「寶蘊樓」。如今,寶蘊樓作為故宮博物院文創精品展示地和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廳,是其重要的接待場所,未對公眾開放。
  • 土耳其文物展:一百多件文物來自特洛伊城(圖)
    古時蘇丹戴過的戒形印章、穿過的長袍,羅馬時代幾位大帝的頭像,17世紀宮廷中綴滿珠寶的石鏡,希臘風格的女子雕像,由象牙和木材製成的古蘭經盒,通過絲綢之路從中國購得的青花瓷器……「安納託利亞文明:從新石器時代到奧斯曼帝國」展覽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這是土耳其首次在中國舉辦文物展覽。
  • 從薩克森看德國︱「強力王」奧古斯特與德勒斯登
    此外,他非常憧憬路易十四,希望能在薩克森建立路易十四那樣的輝煌成就。薩克森從中世紀中葉起就對東方孜孜以求,到奧古斯特時期終於結成了果實。1697年,他當選為波蘭國王,兼領立陶宛。為此,他還放棄了新教信仰,皈依了天主教,曾在當時歐洲的新教勢力中引起軒然大波,唯恐引起歐洲宗教勢力的失衡。但是對於奧古斯特來說,為了獲得波蘭,這場彌撒值得。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北京,為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故宮正在展出他捐贈的上百件文物。在位於東京的三得利美術館即將開幕的「扇之國」,則站在廣闊的時代視角,介紹日本人鍾愛的「扇」之美的世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丹宸永固·玉見至美」故宮600周年啦,這些美玉藏品,你見過嗎?
    作為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幾乎涵蓋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引發了大家去故宮看展的熱潮。借著此次大展,和大家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的館藏美玉——這些,你都見過嗎 ?
  • 《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全幅展出 故宮與香港文化交流再寫新篇
    故宮博物院希望通過所藏文物精品,向香港乃至世界人民展示中華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和「絲路山水地圖展」開幕典禮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與故宮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雙方在中華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方面一直在共同努力:「過去十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故宮合作無間,在香港舉辦過許多大受歡迎的故宮文物展覽。
  • 開啟五千年世界文明之旅:故宮舉辦卡達阿勒薩尼收藏展
    【新展大觀】光明日報北京4月17日電(記者李韻)從今天起至6月18日,「銘心擷珍——卡達阿勒薩尼收藏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廳展出。除珠寶外,他的收藏還囊括了數百件從古至今的博物館級別藝術珍品,尤其是古代近東地區、古埃及和古希臘的珍貴文物,還包括非洲部落和美洲藝術、伊斯蘭手稿和裝飾藝術、歐洲宮廷藝術和皇家珠寶等門類。本次展覽分為兩部分。午門展廳中的「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是270餘件(組)印度珠寶藝術的巔峰之作,呈現了從莫臥兒王朝直至現代的印度珠寶藝術。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宮廷歷來是宮闈禁地,宮廷生活對老百姓來說總是充滿神秘的。宮廷中的宗教活動,就更鮮為人知、神秘莫測了。清代宮廷中種種宗教活動頻繁,在莊嚴肅穆的朝堂後面,還有一個多種宗教文化形態的神佛世界。現在,讓我們跟著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西藏文物專家王家鵬先生走進———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吳志華介紹,從外觀到內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兼備香港的現代特色,盡顯「陰陽平衡」「剛柔並濟」的中國宇宙觀。外部空間來看,七層樓高的建築「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形似中國古代的鼎;內部結構方面,汲取紫禁城中軸空間平面遞進的靈感,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打造成中庭空間垂直遞進的結構,兼具以現代手法演繹琉璃瓦圖樣的中庭天花。 故宮博物院藏品與香港文物收藏共展是交融的另一特點。
  • 土耳其首次在中國舉辦文物展 呈現安納託利亞文明
    這是土耳其首次在中國舉辦文物展覽,所有展品均為首次來華展出。   中國與土耳其是分處亞洲東西兩端的文明古國。為加深相互了解、深化傳統友誼,2010年,兩國籤署了互辦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2011年12月,「中國文化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開幕。2012年11月20日,作為土耳其「中國文化年」的壓軸大作,「華夏瑰寶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託普卡帕老皇宮博物館開幕。
  • 孫瀛洲曾捐上千文物給故宮 後人稱是明智之舉
    他自奉甚儉卻有今人不能想像的慷慨——敞開自己所有收藏讓國家「看上什麼就挑什麼」,幾千件寶物捐贈故宮。工作人員到孫家為捐贈文物登記造冊就用了近兩個月時間,這些文物在1956年就有25件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個人就是孫瀛洲。  故宮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曾經感慨,為故宮捐獻做出最頂尖貢獻的有兩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孫瀛洲,一位則是捐書畫的張伯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