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寶級青銅器造型奇特,現存於日本博物館,至今無人弄懂其含義

2020-12-03 不一樣的網際網路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古代文化歷史的傳承不僅僅只是靠人類的繁衍,還要依賴文物的傳承。文物既是一個國家歷史文明的傳承,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有力證據。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給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物寶藏。但是我國不僅僅只是一個文物大國,同時也是文物流失最嚴重的一個國家。這很讓國人心痛。

據記載,我國流失到國外的文物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西方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珍貴文物的存在,當然不僅限於西方國家,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博物館中也有我國的文物。

在這麼多流落出去的文物當中,可以說有很多的國寶級的文物,在日本京都泉都博物館中,珍藏著我國一件非常奇特的文物,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

這就是商虎食人卣(you),是一件青銅器具,日本人將他稱之為乳虎卣,據鑑定,這件文物是商代時期作品,出土與湖南安化一帶,一共出土了兩件,一件藏於巴黎市,一件藏於日本,數日本收藏的最為精美。

從造型上來看,日本收藏的這個最為奇特,他是一隻臥虎與人相抱,老虎的前爪抱著一個人,而人的雙手抱著老虎的雙肩,老虎張開口似乎是想要吃了人。

而關於中日雙方叫法不同也是因為雙方對這件文物造型的理解不同,中國專家認為此青銅器是老虎要吃人,而日本就覺得這個造型意味著是老虎要哺乳人,給人餵奶。

這件文物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在近現代,對於這件青銅器的說法大家都各執一詞,日本朱屋博物館館長也是沒有一個更準確的說法,於是他們乾脆就將這件青銅器取名為虎卣,雖然有些不準確,但是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對於這件造型奇特,含義不明的青銅器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相關焦點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原標題: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青銅器中饕餮紋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 《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 村民種樹挖出一頭大象,專家趕來後勸其上交,國內唯一非常珍貴
    先秦以前的青銅器非常珍貴,對於任何一個博物館來說,都稱得上是「鎮館之寶」級別的文物。很多人在博物館參觀青銅器時,會發現青銅器的造型大多都比較誇張,特別是動物類的青銅器,造型更是非常的奇特别致。如果不看介紹的話,很難看青銅器的原型是何種動物,例如婦好墓中出土的「鴞尊」,它的造型就非常的有特點,非常富有想像力。
  • 隨州青銅器博物館,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蹟
    隨州古稱"漢東之國",其「隨」字最早出於西周「漢東之國隨為大」,當時隨國為一諸侯國,附庸在楚國之下,附近有陳國、蔡國、唐國等。自西周后,「隨」這一古地名得以流傳下來。隋文帝楊堅曾在此封地,隋朝亦因隨州而命名。
  • 日本博物館有一中國國寶,被我國人認為是邪物,如今專家後悔莫及
    日本博物館有一中國國寶,被我國人認為是邪物,如今專家後悔莫及中國人對於幸運物這個東西有著一種執念。他們認為數字八是一個有這好運氣的數字,象徵著人們的口袋越來越鼓,財富源源不斷地進來。而提起數字四,怎麼總是自然而然的反射出死這個字。
  • 堪稱國寶級文物的遼三彩,只可惜沒有一件在國內博物館
    許多人會以為這是唐三彩,其實這是遼三彩,堪稱國寶級的文物,只可惜沒有一件在國內博物館。 真人大小的造型也需要高超的制陶工藝,有學者說:「即便是當代最先進的陶瓷工藝,也很難在燒制如此規模的時候不出現凹陷、扭曲和失真。」 因為高超的工藝,這組羅漢很可能是為遼代皇室所作。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儘管中國不是最早出現青銅器的國家,但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因為中國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技術高超及品種繁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而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也是匠心獨運,它金光閃閃,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
  • 這3件夏朝文物,一件與三星堆文明有關,一件至今無法定名
    夏朝始終是一個爭議的朝代,雖然教科書已經明確介紹夏朝,國內博物館的文物也貼上了夏朝標籤,但仍有一些專家和民間考古愛好者,以夏朝沒有出土文物為理由,堅決否認夏朝曾經存在。我們暫且拋開考古話題,介紹3件博物館收藏的夏朝文物。這些國寶級文物造型詭異,紋飾神秘,具有藝術特徵和穿越感。
  • 外國博物館藏了一大堆咱們珍寶,一起看一下吧
    眾所周知,中國的大部分文物都是因戰爭而被流失到了國外,其中許多都是國寶級的寶物。許多西方博物館也以收藏中國珍寶而聞名。今天,咱們就來欣賞一下弗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的收藏。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弗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合稱為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大草坪的南部,獨立大道的北部,和大多數美國博物館一樣,從早到晚免費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大部分珍寶都是工業家弗雷爾和醫學家賽克勒捐贈的。當然,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許多精美的亞洲藝術品,包括來自咱們國家的寶物。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芝加哥博物館汪濤教授(右)、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左)和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亞(中)2月23日,「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共展出橫跨商代至今3400多年約180件作品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西遊記中,孫悟空騙取了妖怪的法寶後經常會說一句:「你的寶貝是雌的,我的是雄的!
  • 新年到博物館裡去數數「羊」青銅器 上海博物館 數數 磁山遺址...
    本報記者擷取的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院館藏「羊」精品,這只是一部分,讀者可在春節期間親自去博物館裡「數數羊」。上博國博兩尊「四羊」重器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的兩尊以羊為主題的青銅器非常值得一看。「四羊首瓿」製作於商代晚期(上海博物館藏),高38.8釐米,重1.4千克。本報記者在上海博物館展廳看到,在這件器物肩上鑄有四隻羊頭,所以命名為四羊首瓿。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英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示,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文物多達23000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了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等。
  • 三星堆發掘不到10%,為何至今不敢再挖掘?無關外星人和西方文明
    三星堆發掘不到10%,為何至今不敢再挖掘?無關外星人和西方文明古老的歷史車輪伴隨著時間緩緩轉動,多少王朝的興衰史一幕幕如走馬燈般讓人目不暇接,愈久愈神秘的歷史文物在博物館中向人們無聲訴說著它們過去的輝煌。
  • 自家後院挖出個「銅蛇」,竟是件國寶級文物,專家卻十分「頭疼」
    但讓專家「頭疼」的還是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這裡也簡單加以介紹;這件器物看上去並不精緻,更談不上華美,給人的感覺甚至有點「恐怖」,其通高17釐米左右,長約48釐米,寬約18釐米。整件器物可以簡單看成一張青銅「桌子」,但桌子兩邊卻分別豎起兩顆「蛇頭」,「蛇」嘴裡還銜著一條魚;不止這些,圍繞桌沿的一圈還蹲著32隻「青蛙」;如果以其造型來看,專家認為這是一件古代祭祀「禮器」,也正是這個原因,後正式命名為「蛇蛙俎案」。
  • 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
  • 最初青銅器羊紋飾或並無"吉祥"概念 與等級相關
    是大公羊、山羊,還是綿羊,英美媒體在慶賀羊年的新聞中,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用詞。有英國報刊將幾種羊並列在標題中,讓讀者自己選擇,還有美國媒體「嚴謹」地稱羊年是「有角反芻動物年」。中國的羊年到底是哪種羊?記者走進上海博物館,從與羊有關的藏品中,找一找羊和傳統文化的淵源。  「羊」在中國古代文字中與「祥」相通。上博的羊文物主要集中在青銅器、玉器和陶瓷三大類。
  • 青銅器上鳳鳥的含義
    在青銅器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中,也有一種紋飾高頻出現,這就是鳳鳥紋。鳳鳥紋和傳說中的鳳凰有什麼聯繫嗎? 不同時期的特色鳳鳥 青銅器裝飾部位的不同,其紋樣也會有所改變,如在青銅器口沿下方頸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