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博物館有一中國國寶,被我國人認為是邪物,如今專家後悔莫及

2020-12-01 小丹說史

日本博物館有一中國國寶,被我國人認為是邪物,如今專家後悔莫及

中國人對於幸運物這個東西有著一種執念。他們認為數字八是一個有這好運氣的數字,象徵著人們的口袋越來越鼓,財富源源不斷地進來。而提起數字四,怎麼總是自然而然的反射出死這個字。人人都想要好運,店鋪前面的招財貓、過年時大人發給小孩的紅包、過春節時,餐桌上的魚無不彰顯著中國人祈求好運的心理。

一個對厄運和好運有著極度認知的民族,對於古代器皿的要求更是到了極致的地步。就拿民國時期出土的一款器物——猛虎食人卣來說,由於它獨特的造型招來了人們對它的厭惡。他的造型本身是一隻兇猛飢餓的老虎,而老虎的手中又捧著一個極小的嬰兒,嘴巴大張,好像要把嬰兒吞食進它的肚子一樣,這不會禍害人命嗎?人們都是心裡有這個懼怕,恨不得隨時毀滅掉它就好。

在傳統中國人的認知上,這種器物不招人待見,最後輾轉流到了日本人手中。作為世界上認為最好學的民族之一,日本並不相信僅僅是一件器物會帶來什麼,他們認為世界是由人創造的,不僅沒有厭惡它,反而將它作為一件神物供了起來。幾十年過去了,這件「猛虎食人卣」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在日本博物館展示以供遊客觀賞。

現代專家得知有一件國寶級的器物流落到了日本,便組成了專家團前去觀賞研究。面對古人認為是邪物的這件器物,專家們經過一番研究,不禁張大了嘴巴,搖起了腦袋,說著:「這真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失啊。如此寶貝怎能流落他國呢?」這是流傳國外的最具價值的一件寶貝,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它出自於商代的一位宮殿匠人之手,是青銅器的代表作之一,十分契合商代的社會氛圍和宗教信仰。

其實所謂不祥的預感,都是人們腦袋中臆想出來的東西,用現代科學來解釋是一種心理上的寄託,在可見空間裡根本感受不到。用一句中國的俗話來說,便是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一件事真正能否成功取決於人自身的努力,而非取決於一個數字、一個符號、一件器皿。所以對於古代人認為猛虎食人卣是一件不吉祥的器物而任由他流落到日本的行為,對於中國而言,所造成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從商代開始就有用龜甲佔卜,來預測事情的發展和歷史的軌跡。後來人們又用自身的主觀想法來評判一件東西的好壞,隨意決定它的命運。其實接受過馬思主義無神論教育的人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所謂的鬼神,就更沒有能夠決定人命運的東西。只因不好的外表和簡單的含義,就直接給它判上了死刑,這是對自身極度不負責任,更是對於這件東西的不公。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國寶刀有多貴?
    山鳥毛被認為製作於鎌倉時代的備前地區,1952年被指定為國寶。且被認為是備前刀的最高傑作之一。曾經是戰國時期名將上杉謙信的佩刀。但由於無銘,不知道具體是哪位大神所做。2018年11月1日,日本岡山縣搞了一個「山鳥毛回鄉」的活動。因為岡山縣瀨戶內市就是備前傳的誕生地,評為國寶的刀共111把,其中47把為備前刀。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員佐藤稱,「山鳥毛」複雜的刃紋是偶然產生的奇蹟之物,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 2年前日本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專家: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
    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的瑰寶之一,陶瓷藝術已經有了數百年,特別是這種曜變天目茶碗,可以說是傳世孤品,出現主要是在南宋時期,是宋人鬥茶用的,這種茶碗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換不定,看著就是一件人間絕品,所以這是一種特別高的技術。那麼為什麼兩年前在日本驚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而且高價2500萬,但是嘲諷的是,這不僅是假的,這竟然是中國的一位大媽做的。
  • 日本專家鑑定曜變天目碗,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塊
    如今,不少人都喜愛上了玩收藏,好的歷史藏品他的價格將來可以被翻上一倍,而不少人一開始也是圖個熱鬧瞎湊了幾件藏品,沒想到後來獲得了極高的收益。隨著市場上贗品的逐漸增多,鑑寶變成了越來越難的事情,因為仿品技術越來越高明,於是市面上開始流出各種各樣非常難以分辨的藏品,不少專家鑑定不妥,就鬧了笑話。
  • 日本漁船捕捉一頭海怪,卻被船長扔入海中,專家:我們丟了國寶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對於地球上的生物的認識已經比較深入了,但依然有一些生物我們沒能了解,甚至沒有接觸過,尤其是一些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生活的生物,比如深山和海洋等。人們對海洋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駕駛著船隻進行遠航了。但大海不止有豐饒的資源,更多的是危險。在古代,航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狂暴的大海會吞噬生命和財產。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現為日本國寶這些古代茶具,基本存放於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所以要想在日本一次看完珍貴的茶具文物,幾乎完全不可能,主要是因為私人博物館開放時間不確定,並且也沒有規律可循,全看管理者的安排。有些珍稀器具,基本不對外公開展覽。但日本的眾多博物館中的古代茶具,是我們尋訪茶道發展道路的重要佐證,所以還是儘量去開放的博物館參觀了一批珍稀茶具,包括難得一見的曜變天目。
  • 明代的世界地圖,被私人收藏家斥巨資從日本購回,亮相春晚成國寶
    2011年10月15日,義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絲綢之路」展覽會上,一幅長達30多米的巨型中國地圖古畫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便是《絲路山水地圖》手卷。《絲路山水地圖》原藏於明朝內府,20世紀30年代流散日本,被日本著名私家博物館藤井有鄰館收藏。2000年的時候,此地圖被國內收藏家斥巨資購回國。
  • 日本專家跟我談論哪國人的命更值錢?被我駁斥的無言以對!
    昨天,老公回家和我講了一個他怒懟公司日本專家的事!這名日本專家是機械加工方面的大咖,在很多國家的公司工作過,最近5年一直在中國工作,精通漢語及中國歷史,是個中國通,名叫武藤一雄。昨天,老公參加公司的例行早會,結束後準備回辦公室,被武藤攔了下來,說要一起去吸菸。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2016年12月20日,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有一個號稱什麼都能夠鑑定出來的節目《開運鑑定團》,向世人展示出了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去鑑定真偽,經過專家團的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的鑑定價格,折合人民幣約140萬元,並宣稱:"這是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發現,這是12~13世紀中國福建省的匠人們燒制的曜變天目茶碗。"
  • 我國東海打撈1艘日本沉船,竟有中國失蹤文物,日本卻說還給他們
    電影講述了1945年,日軍投降後,郭達飾演的廚子機緣巧合下登上了運送日本傷兵回國的貨船,卻意外發現此船真正的目的是將日軍劫掠的中國文物偷運回日本。為了不讓文物流失海外,郭大叔一夥齊心協力炸掉了日本貨船,將文物成功留在了中國的海域之內。這是中國非常優秀的一部抗戰題材的喜劇電影,但是觀眾們在享受電影帶來的歡笑時,卻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全球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近期逛了逛山東博物館,趕緊補上斷更許久的「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文章,本期跟大家要聊的是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周裸人青銅方奩[lián]!在中國古代,器物上有人形最為尊貴,動物次之,紋路再次之。但是裸人形象的器物在所有出土文物中都極為罕見,和這件裸人銅方奩類似的器物全球也僅發現有三件,而且都是出土自山東莒縣。除了這件西周裸人銅方奩之外,一件被收藏在日本藤井有鄰館。
  • 還有1000萬件國寶,何時可以回家?
    除了赫赫有名的獸首銅像,我們流失海外的國寶還有多少?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統計,中國出境文物總量約164萬件,分布在47個國家的200餘家博物館。而根據這個數字,中國文物學會估算認為,中國流出的文物總數達1000萬件,是博物館藏品的六倍。
  • 這些國寶都曾遺落在民間……
    因為它是目前發現的最早記錄有「中國」一次的實物證明,在何尊內部的銘文中刻有「宅茲中國」。 後來被博物館的專家在廢品站發現並回購回來,這才挽救了這件對中國意義非凡的國寶! 六、西周班簋 收藏在首都博物館的這座西周時期的班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上面還有198字的銘文,是研究歷史的重要實物,絕對的國寶。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日本三件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同期展出
    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半隻出土於中國杭州,三隻傳世品,收藏於日本,均被列為日本國寶。今年3月到6月間,這三件國寶曜變會分別先後在滋賀美秀美術館、東京靜嘉堂文庫、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展期有一個月(4月13日到5月19日)的重疊時間,這也是有史以來它們第一次同期對外公開展出,堪稱一生一次的邂逅。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可是,到近代,因為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的閉關鎖國和腐敗無能,有1000萬件以上的國寶在流失海外。你知道這些文物都在那裡嗎?據統計,我們上千萬件的文物,大多集中在英國、法國、日本、美國、德國和俄羅斯這6個國家。讓我給你一一盤點一下:1,英國。
  • 陝西出土一物,同類品僅存於大英博物館,專家:漢朝強大奧秘在此
    由於屈辱的近代史,中國很多國寶級文物流失到海外,尤其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些國寶恐怕是獨一無二的,其中就有一件「秦劍之星」,國內一直也沒有類似的藏品。 這件「秦劍之星」是春秋時期的文物,學名叫「春秋透雕蟠龍紋金劍柄」。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湖南是中國南方出土商周青銅器最多的地區之一,而且花樣百出,尤以呆萌的動物形青銅器為特色:(迄今所見唯一有明確出土地點的商代象尊,盛酒器,湖南醴陵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這件保存略差,題詩基本相同,唯有「我生君以老」一句改成「我生君與老」,湖南省博物館藏)估計不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長沙窯,覺得這種五文錢一個的民窯瓷器,怎麼有資格上《國家寶藏》?
  • 最萌國寶8日就從成都博物館「撤退」啦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7日訊(記者 江瑤)上個月中旬,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劍從成都博物館提前撤退,這個月中旬,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這件瑪瑙小動物配飾也要「走」了。不過,它們都不是回家休息,而是奔赴下一個國寶派對。
  • 博物館:記錄過去 走向未來
    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16個國家舉辦文物展覽,這些大型展覽對於世界了解中國發揮了巨大作用。研究顯示,在改革開放之後,僅以河南博物院一地為例,在1978年到1997年間,其參與的出境展覽就多達24場,內容多以中國古代歷史為主;而同一時間內,河南博物院引入的展覽則有十餘場,內容涵蓋不同國家的歷史文物和藝術作品,這也極大拓展了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  從國家層面來說,博物館保存一個國家合法性的物證。
  • 這座博物館,投資5.5億,展出2800年前國寶,27號墓出土48件金器
    到韓城,不能不去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雖然不是考古工作者,也沒有從事歷史方面的研究,但是對我來說,梁帶村芮國遺址這麼大的考古發現,讓人喜大普奔。從2018年2月14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已經過去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