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一物,同類品僅存於大英博物館,專家:漢朝強大奧秘在此

2020-11-23 騰訊網

由於屈辱的近代史,中國很多國寶級文物流失到海外,尤其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些國寶恐怕是獨一無二的,其中就有一件「秦劍之星」,國內一直也沒有類似的藏品。

這件「秦劍之星」是春秋時期的文物,學名叫「春秋透雕蟠龍紋金劍柄」。這個劍柄用純金製成,上面嵌有綠松石,花紋非常繁複,一看就是專為貴族打造,價值連城。

這個金劍柄應該是春秋時期,秦國貴族佩戴的防身武器,也可能是禮器。只是當年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流入大英博物館,國內反倒一把類似的金劍柄都沒有。

這種狀況在1992年才被打破,當時陝西寶雞市益門村的一座古墓裡,出土了一把類似的劍,劍柄與大英博物館那把「秦劍之星」非常相似,總算填補了國內的這項空白。

這把金劍柄被整體鏤空,雕刻著滿滿的蛇紋和饕餮紋,其上還鑲嵌著綠松石和料環,十分華麗奪目。想來佩戴此劍的主人有著很高的身份,此劍的裝飾作用可能比實際用途更大。

金和綠松石本身都已經有很高的價值了,再加上又是兩千多年前的文物,其實際身價恐怕已經超出了大家想像,否則大英博物館也不會把它當成寶貝,輕易不肯拿出來展覽。

可是,專家對新出土的這把秦劍進行研究後,卻認為真正珍貴的,並不是金劍柄,而是這把劍的劍身。因為劍身材料是春秋時期極其罕見的鐵。

鐵是當代最常見的金屬,也是地殼中儲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之一。今天的我們對鐵當然是不陌生的,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鐵的冶煉和加工技術還沒有成熟,人類很難利用鐵來製作兵器和農具。

很多人知道,商朝和周朝屬於青銅時代,無論是祭祀用的禮器,還是樂器、兵器、農具等等,像大方鼎、編鐘等等,都是青銅器的。銅的熔點只有1085℃,普通的熔爐都可以將銅熔化,再製成各類器具。

而鐵的熔點高達1538℃,需要更專業的爐具才能熔化掉。直到西漢時期,隨著煤的大規模應用,以及先進爐具的出現,鐵器才開始大規模普及,成為最主要的金屬。

冶鐵技術解決後,鐵刀鐵甲成為西漢軍隊的主戰武器,形成了對匈奴的代差。匈奴的精銳部隊用銅箭簇和銅刀,雜牌部落的戰士還在用更原始的石制或骨制箭簇。

漢軍的鐵刀鐵劍可以做得比匈奴銅兵器更長,也更加堅固和鋒利。兩軍拼殺,一分長一分強,漢軍鐵刀的優勢非常明顯,鐵甲也可以防住匈奴的銅刀和銅箭簇。

古羅馬軍團最喜歡用的短劍其實就是銅的,他們想做也做不長。秦始皇被荊軻刺殺時,背上的劍太長,以至於拔不出來,如果是鐵劍的話,那就更加合理了。

西漢時有種說法,一名漢兵可以抵五名胡兵,就是因為漢兵用的是鐵兵器。即使匈奴後來掌握一定的冶鐵技術後,漢兵仍然可以一個頂三個,漢朝的鐵器技術總是比匈奴更先進。

總的說來,鐵器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廉價而又耐用的鐵器,除了用於戰爭外,還使農業工具得到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率。銅太貴,根本不可能用來幫作農具,鐵農具替代的是石制和木製品,效率提高太多了。

大英博物館的「秦劍之星」和寶雞出土的這把金柄鐵劍,意味著中國在春秋晚期,已經掌握了鐵器的製作技術,比西漢還要早將近三百年。也可能是當時鐵器的製作技術還不夠成熟,導致鐵劍的價格和檔次比較高,才會被貴族用來製作佩劍。

寶雞益門村的這個古墓,到現在也無法證實是哪個秦國貴族的墓,有人根據古墓的形制較小,猜測可能是商鞅或某個流亡貴族的墓。與金柄鐵劍同時出土的,還有很多金、玉和銅器,墓葬非常豐富,光黃金總量便達到3000克。

金柄鐵劍全長35釐米,柄長10.4釐米,劍身長24.6釐米,重量為343.6克。可惜的是,鐵劍身已經腐朽,金柄仍然完好無損。出土後一直保存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只有非常重要的展覽,大家才有機會看到此劍。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你可能嫌它太普通,不權威,沒有格調;專家級別的,你又可能嫌它深奧,難看懂。它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選出100件博物館藏品,然後由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撰寫文稿,在BBC播出,最後配以相關藏品的高清照片,集結出書。這100件藏品,5件為一組,共20組;世界史從起源到當前,被分成20個階段來講述。
  • 直擊大英博物館體驗店 40件1:1複製品講述三大古文明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9月22日報導:去年曾在上博引來人山人海的大英博物館展覽今天再次空降上海,正逢中秋假期,上海市民在家門口又能再一次領略大英文物的風採。記者了解到,此次大英博物館《亙古奧秘》流動體驗館為全國首站,除了展出40件鎮館之寶的1:1復刻品,還有VR體驗及各種文物周邊。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然而,多年前陝西省的一次考古行動,出土了一件奇特文物,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無法理解。因為這件文物與山海經上記載的異獸「蠱雕」如出一轍,難道真的曾經存在過這種生物嗎?多年前,在陝西神木縣一個偏遠的小村子,一位村民墾荒時意外挖到一些青銅器殘片,隨後在不遠處又看到一個大洞,這位村民瞬間意識到,可能有盜墓賊來過了。
  • 世界博物館日,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刊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4號展廳這件貓雕塑出土於埃及古代大型墓地薩卡拉,材質為青銅,高42釐米,寬13釐米,由蓋爾·安德森(Gayer Anderson)少校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它看上去靈動而高貴,佩戴著金耳環、鼻環,胸前所刻銀色荷魯斯之眼,在古埃及具有神聖的含義,代表重生的可能性和神明的庇佑。
  • 大英博物館:行走於百科全書的多重迷宮中
    而在大英博物館(和其他所有公共博物館)裡,物品沒有價格。博物館的物品是按敘述意圖來陳列的,每一件物品處在它所在的空間序列位置上,都是為了講述,講述集體的歷史。物的順序:百科全書迷宮有兩種方式去古羅馬。作為大英博物館的理事,他告訴我,大英博物館正準備對展廳的空間做出調整,更好地讓不同展廳之間、不同樓層的展廳之間,可以相互看到,打破地區的界限,「或許可以站在古希臘望向波斯帝國,或站在中國展廳看到日本」。物的敘述:一隻玉杯裡的乾坤2017年,大英博物館「百物中的世界史」巡展到了北京的國家博物館,然後又到了上海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這隻怪獸杯站都站不住,為啥這麼多人來看?
    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了大英博物館的宋代瓷器,大家喜歡嗎?今天我們再給大家介紹一件造型非常神奇的唐代瓷器,別看它站都站不起來,還裝著「假肢」,可它的裝飾卻極其精美,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蘇州出土一文物,專家:中國證明早在1600多年前就出現了這一技術
    然而,江蘇出土的一件文物,證實中國技術領先了世界1600年。1992年5月,距離江蘇省揚州市西北8公裡的邗江縣甘泉鄉,專家在曾是兩漢諸侯王、貴族墓群的叢葬區域中,成功清理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在墓中,專家發現了一把青銅卡尺。經專家鑑定,這是漢代王莽時期的產物。它由固定尺和活動尺等部件構成,與現代的遊標卡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 陝西歷史博物館解讀一,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西周王朝
    ▲西周函皇父鼎銘文▲牛尊牛尊為西周中期的文物。1967年出土於陝西省岐山縣賀家村。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第一展廳內。通體為牛形,身軀渾圓壯實,四足粗壯有力,伸舌作流,背開方口設蓋,蓋鈕為一立虎,蓋與牛背以環鈕相連,可隨意開啟而不脫落,腹背及足部滿飾雲紋和夔龍紋。整器設計匠心獨運,造型雄健生動,紋飾華美流暢,為西周青銅藝術之精品。日己方尊日己方彝華美富麗,雄偉端莊,以饕餮紋為主題紋飾,具有一種神秘的威力和獰厲的美。
  • 大英博物館百件文物今日開展 康侯簋等展品首次回國「省親」
    本報記者 吳鏑攝 從砍砸動物骨頭的石器,到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充電燈,10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今起在國家博物館為參觀者講述200萬年世界史。包括西周青銅重器康侯簋在內的9件中國展品首次回國「省親」,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則擊敗iPad,入選展品,以展示人類的創造力。
  • 陝西出土《山海經》怪獸「蠱雕」,國內外學者大為震驚:不可能!
    陝西省是歷史建立王朝非常多的省份,甚至西安更是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陝西境內出土的文物包括發現的墓葬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當然其中的國寶級文物更是不在少數。這麼一個奇怪的雕像勾起了所有人的濃厚興趣,「這個雕像的怪獸到底為何物」也成了專家們想要破解的一個疑團。這隻「金怪獸」如今被珍藏在陝西博物館中,專家將其命名為「漢金怪獸」。純金打造,捶揲成型,立體圓雕,腹下開口,體內中空,表殼較薄。
  • 大英博物館裡有塊帶字的石板,上面寫一句話,讓它成為難得的寶貝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英國倫敦的新牛津大街北面,有一個以貝德福公爵和伯爵的族名,來命名的羅素廣場,在廣場的正中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與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齊名,合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它成立於1753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陝西出土一把2000年前的純金劍柄,專家: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
    人類的史料典籍雖然浩如煙海,但是卻無法完整記載著歷史的綿長,隨著近代考古工作的發展,出土大量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是歷史傳達者,訴說那一段段真實存在卻被遺忘的歷史,讓考古和歷史變得豐滿起來。陝西作為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曾有14個政權在這裡建都,鑑於此地的歷史特殊性,目前陝西各類文物點就多達三萬多處,自秦始皇陵被發現之後,陝西的考古工作就沒有停下過。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2000多年前的墓穴,發現一把純金的劍柄,專家卻說:它旁邊廢鐵價值更高!
  •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
    匈奴墓藏山海經異獸,出土時考古人員都驚了,美國專家:不可能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小編為大家介紹歷史的時候。說起山海經,大家想必一定不會陌生。據說,這是一本上古奇書,在古時候歷朝歷代都將這本書劃為志怪奇異的書籍。
  • 陝西出土一頭骨,中國專家一頭霧水,後被美國學者認出
    前言中國的喪葬文化十分悠久,早在千年前就開始流行起來,原本只是帝王家的傳統,逐漸地這一傳統也開始普遍化,演變成為了一種社會性風俗。曾經,陝西出土了一頭骨,中國專家看到後一頭霧水,後來卻被美國學者一眼認出了是什麼。發現古墓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考古行業開始逐漸發展成熟,隨著眾多大大小小的陵墓被發掘,各種各樣的文物被出土,中國的文物收藏越發的豐富,對過往的歷史研究也更加深刻了。各種出土的文物都具有較強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每次發現古代的墓穴,考古專家們都十分重視。
  • 陝西出土一頭骨,中國專家一頭霧水,美國學者卻一眼認出
    前言 中國的喪葬文化十分悠久,早在千年前就開始流行起來,原本只是帝王家的傳統,逐漸地這一傳統也開始普遍化,演變成為了一種社會性風俗。
  • 1982年甘肅出土17塊石板,30年後考古專家悔恨交加:我們犯了大錯
    在文物大量出土的年代,這些工人自然意識到這下面可能有大量的文物,於是他們除了保護現場安全之外,還立刻給當地的博物館打了電話,讓他們過來查看這下面是否存在文物。02當考古學家趕到之後,立馬對這裡進行了勘測,對這座古墓也進行了清理,這一番忙活以後,他們終於在這裡找到了金釵、雞首瓶等珍貴文物,而最後就只剩下17塊石屏和墓坑主人。
  • 大英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沉睡的木乃伊和中國《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共有近八百萬件藏品,精品眾多。從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古董,大英帝國最鼎盛時在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寶貝,全都可以免費參觀,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如果你有時間,在這裡泡上一天也不會覺得無聊,如果你只有10分鐘,就直殺木乃伊的展室吧!
  • 大英博物館《百物看世界》100件文物帶你了解完整人類發展史
    你知道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多少件嗎?800多萬件。從中選出100件。便成了《百物看世界》展覽。這一百件文物,未必是最名貴的,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現在這個展來到了香港。是因為木乃伊和外觀一直是大英博物館最有影響的人工製品。雖然看著比較陰柔,但他是個純爺們。內側畫的是天空女神努特,賜予往生者新生和保護的女神。主人曾經是卡納克神廟裡的祭司。地位非同一般,這個棺木不符合他的身份,背後原因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政變,二次收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