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百件文物今日開展 康侯簋等展品首次回國「省親」

2020-12-06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康侯簋等展品首次回國「省親」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在國博開展。本報記者 吳鏑攝

從砍砸動物骨頭的石器,到產自中國的太陽能充電燈,10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今起在國家博物館為參觀者講述200萬年世界史。包括西周青銅重器康侯簋在內的9件中國展品首次回國「省親」,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則擊敗iPad,入選展品,以展示人類的創造力。由京報集團捐贈的「入世槌」則成為「大英展」的101號展品(大英展世界巡展,均會由當地博物館提供一件展品作為第101號展品)。

青銅重器「回家」

「大英展」始自一本風靡全球的書籍——《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大英博物館從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展品,全面展現人類200萬年文明史,其中,10件中國展品入選。

此次「大英展」在國博開展,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並未露面。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費舍爾解釋,世界巡展中不斷更換展品是慣例,這是出於對珍貴文物的保護,替換的展品會跟之前的比較接近,不會影響講述歷史的敘事結構。

大英博物館中的9件中國展品此次首次回國「省親」,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時期的鎛,東漢青瓷六博俑,唐代劉庭訓墓的三彩文官俑,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盤和龍首雙耳瓶等。康侯簋是彌足珍貴的青銅重器,自流失海外後,這是首次「回家」。康侯簋是證明海內康氏以封國得姓的難得一見的實物資料。

古埃及木棺已現「全球化」

「大英展」既展現了文明的差異,也展示了文明的共享。策展方表示,資源、技術、思想、文化的傳播與共享造就人類文明本身,文明的差異並不是產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相互借鑑的契機。

「全球化」在早期文明中就已有體現。獨佔展覽序言部分的僅有一件展品,即一套屬於古埃及女貴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這套製作於公元前600年的木棺初看起來和常見的古埃及木棺並無二致,但研究發現,它的全部材料都來自埃及以外的地區:木料來自黎巴嫩,黃金來自努比亞,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瀝青來自兩河流域。這個普通的木棺試圖向觀眾表達,在早期文明時代,世界範圍內的交流合作已成為普遍現象。

中國製造展現人類創造力

「大英展」的百件展品講述著人類文明的延續。

紅遍網絡的「劉易斯島棋子」中的「託腮王后」也來了。這套西洋棋棋子是在蘇格蘭劉易斯島發現的78枚棋子的一部分,足有一千多歲了,來京展出的是其中6枚。由於海象牙材質對溫溼度極為敏感,所以棋子被放置在恆溫恆溼的展櫃裡。

一直以來,這套棋子被視為歐洲文明的重要標誌,反映著中世紀時的權力結構。棋盤上,最重要的棋子是國王,他們坐在裝飾華麗的寶座上,手握寶劍。而士兵僅僅是一小塊直立的牙板,代表了被強徵充軍的農民。展覽方介紹,棋子中王后的形象表明歐洲宮廷中君主的妻子擁有權勢且需履行公共職責,王后通常都是國王的智囊,「劉易斯島棋子中的王后就仿佛一位深思熟慮的顧問」。

出土於伊拉克尼尼微古城的「大洪水」記錄板,因楔形文字變成世界瑰寶,這塊泥板講述了世界文學史中最古老的長篇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中的大洪水傳說。1872年經破譯後,人們發現這個傳說與《聖經》舊約諾亞方舟的內容相似,但此版本比《聖經》要早得多,因此引發公眾興趣和爭論。

中國製造的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則擊敗iPad入選百件展品。展覽方表示,這盞燈跟新能源、教育等議題緊密相連,它的發明彰顯了人類面對貧窮和氣候變遷時,所取得的成就和展示出來的創造力。

「101」展品京報集團捐贈

昨日,神秘的第101號展品也揭曉了,就是2001年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WTO)的木槌和籤字筆,一組共三件套。

這件展品與本報隸屬的京報集團有著很深的淵源,其中的「入世槌」是由北京晚報兩位記者從多哈帶回,2001年由京報集團捐贈給原中國革命博物館。此後,「入世槌」成為國博「復興之路」展中的一件常設展品。

中方策展人閆志介紹,「中國經過15年艱苦談判加入世貿組織,對促進世界經貿發展,以及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這件展品的意義和年代延續性都很符合展覽的主題。」

連結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展期:3月2日至5月31日

本報記者 孫宏陽

(責編:尹星雲、高星)

推薦閱讀

什剎海起波瀾 胡同遊變味兒 什剎海是老北京的象徵,其特色胡同文化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但記者走訪發現,現在的什剎海景區問題凸顯,三輪車經營不規範、景區內缺乏統一的遊覽標識,人車混行給遊覽增加了不便。【詳細】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百物看世界》100件文物帶你了解完整人類發展史
    你知道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有多少件嗎?800多萬件。從中選出100件。便成了《百物看世界》展覽。這一百件文物,未必是最名貴的,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現在這個展來到了香港。在香港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門票10塊港幣。請一定不要錯過。把100件展品都介紹一遍時間上可能有點難,第一次先介紹一共十七件展品,這十七件展品完整包括了從200萬年前直立人出現,到公元前300年的秘魯帕拉卡斯文化,跨度超過200萬年,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中國,以及秘魯幾乎所有古代文明。
  • 大英博物館上淘寶直播「開館」 羅塞塔石碑等館藏文物將亮相
    【TechWeb】6月30日消息,今天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據悉,這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直擊大英博物館體驗店 40件1:1複製品講述三大古文明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汪偉秋9月22日報導:去年曾在上博引來人山人海的大英博物館展覽今天再次空降上海,正逢中秋假期,上海市民在家門口又能再一次領略大英文物的風採。記者了解到,此次大英博物館《亙古奧秘》流動體驗館為全國首站,除了展出40件鎮館之寶的1:1復刻品,還有VR體驗及各種文物周邊。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上海赫德博物館課堂:與200萬年浩瀚人類歷史的親密接觸
    導讀近日,風靡全球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在上海博物館免費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充滿好奇心的赫德G4A的小探索家們也幸運地與大英展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神奇的大英百物展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名為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objects的展覽源自於同名的一檔大英博物館與BBC共同合作的廣播節目。
  • 世界博物館日,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刊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這兩把酒壺的出土在文物拍賣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它們並非文物,但是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卻認為,它們代表歐洲史上一個尚未被發現的記憶,以在當時看來價格高昂的5000英鎊買了下來。研究證明,這對酒壺的確是目前已知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兩件凱爾特文物。
  • 122件土耳其精美文物首次來華展出
    原標題:122件土耳其精美文物首次來華展出   鑲寶石鏡122件土耳其精美文物,正在上海博物館向觀眾講述安納託利亞的文明故事。2012年11月20日,作為土耳其「中國文化年」的壓軸大作,「華夏瑰寶展」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託普卡帕老皇宮博物館開幕。來自中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等11家文博機構的文物精品101件(組),全面展現了博大精深、開放包容的中華文明。
  • 關於大英博物館你(可能)不知道的19件事
    大英博物館官方公布的一組數字,勾勒了其260年的發展之路——3.5億人次參觀量、800萬件藏品 、縱貫上下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使之成為世界視覺藝術領域當之無愧的「大百科全書」。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擁有如此體量和藏品規模的大英博物館,其最初的藏品源於愛爾蘭裔醫學家和博物學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生前所藏的近8萬件藏品。
  • 探訪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秀英語,51Talk學員靠什麼?
    還作為小小雙語解說員,亮相歷史感深厚的大英博物館,為前來參觀的中外朋友作雙語解讀,51Talk小學員地道的英語口語、到位的知識點翻譯解析,頻頻獲得中外遊客的稱讚。在大英博物館時,這群51Talk小使者們更是賺足了眼球!他們搖身一變,成了館內的小小解說員。大英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館藏十分豐富,匯聚了來自東西方的各類文物,其中中國的文物就多達2.3萬件。大英博物館所有展館展品包括中國館,全部為英文介紹,小使者們一面參觀,一面用雙語為中外遊客翻譯、講解珍貴文物的由來,可見平時用心做足了功課!
  •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文物展門票在哪裡預約?
    廣東省博物館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時間:4月28日—8月2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一  票價:免費不免票    此次展品包括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7件,珍貴文物佔比非常之高。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餘江寧表示,這是近年來首次較大規模舉辦的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專題展覽。  首次在廣東展出的8件回歸文物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20世紀初,洛陽龍門石窟被大規模破壞、盜鑿,大批石窟佛造像流落海外,直到80餘年後才開啟了「回歸」之路。
  • 大英博物館展出美人魚化石,打撈地點就在日本
    大英博物館非常大。你至少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去參觀和了解它的8萬件展品。但如果你不是倫敦人,又不能在每天午餐時後都去參觀一下,那你就要好好計劃了,確保自己能看到大英博物館裡著名埃及木乃伊和美人魚化石(等不及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最後)和5件最重要的文物,雖然大部分都是英國從世界各地搶來的。
  • 在大英博物館做雙語解說員!51Talk小學員輕鬆勝任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但,如果無法看懂展品的英文標註,未嘗不是一件憾事。9月2日,作為中華少年說文化小使者來到倫敦的8位51Talk小學員,在歷史感厚重的大英博物館,變身小小的雙語解說員,為來往的中外遊人做通俗、有趣的展品翻譯和解說。
  • 大英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沉睡的木乃伊和中國《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共有近八百萬件藏品,精品眾多。從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古董,大英帝國最鼎盛時在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寶貝,全都可以免費參觀,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如果你有時間,在這裡泡上一天也不會覺得無聊,如果你只有10分鐘,就直殺木乃伊的展室吧!
  • 一座博物館看遍人類200萬年歷史,館藏800萬件,木乃伊是鎮館之寶
    我們在外旅遊,很多地方的博物館肯定會成為一些遊客的首選。為什麼?因為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俗,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博物館保留著當地特色的古老文化和歷史。但是你能想像一個博物館,在那裡你可以了解人類200萬年的歷史嗎?
  • Topic:Banksy 被收入大英博物館,不過進這兒倒不是第一次
    大英博物館首次收藏了著名英國街頭藝術家 Banksy 的作品,一張 10 英鎊的偽鈔。2004 年,Banksy 印製了價值 100 萬英鎊的 10 英鎊面額偽鈔,他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頭像換成已故的黛安娜王妃,而後在諾丁山狂歡節和雷丁音樂節上把錢撒向了人群。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談古史有現實關懷(圖)
    它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由大英博物館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選出100件博物館藏品,然後由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撰寫文稿,在BBC播出,最後配以相關藏品的高清照片,集結出書。這100件藏品,5件為一組,共20組;世界史從起源到當前,被分成20個階段來講述。
  • 大英博物館:行走於百科全書的多重迷宮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大英博物館,大概非「浩瀚」莫屬。這座百科全書式的博物館建立於1753年,館內有700萬件藏品,覆蓋地球七大洲的文明和人類200萬年的歷史。它的館牆構成了容納漫長歷史和遼闊地理的容器邊界。如何穿越這迷宮般的被彎曲的時間和錯落的空間?
  • 文物展品標牌標準 GB/T 30234-2013|博物館展櫃相關資訊
    以下是文物展品標牌的設計、製作、擺放等要求的標準基本信息,由博信文博科技從國標網整理:文物展品標牌【標準號】GB/T 30234-2013 國際標準分類號(ICS)】01.140【發布日期】2013-12-31【實施日期】2014-12-01【主管部門】國家文物局【歸口單位】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賭王女兒何超瓊捐馬首背後,中國的一千萬件文物還流失在哪些國家
    在英國倫敦的羅素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大英博物館,那裡收藏的中國流失文物,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大英博物館內現藏的中國文物約兩萬三千件,還有六萬多種珍寶級的文獻與書籍,其中長期展出的約200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