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赫德博物館課堂:與200萬年浩瀚人類歷史的親密接觸

2021-01-09 中國網

  一次歷史的追溯,一節博物館中的課堂。

近日,風靡全球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在上海博物館免費開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充滿好奇心的赫德G4A的小探索家們也幸運地與大英展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出發前,朱校長正在介紹教學內容及注意事項。

神奇的大英百物展

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名為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objects的展覽源自於同名的一檔大英博物館與BBC共同合作的廣播節目。

  大英百物展有多火?平均排隊1.5小時起,日均人流數萬人。

這個計劃籌備時間長達4年,總共動員了100多名大英博物館館員、400多名專家,從大英博物館800萬件館藏中精選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以時間為經,物品為緯,講述了長達200萬年的人類歷史。

博物館中的課堂

G4A同學們在中方班主任周陽老師、義工家長和隨行老師們的帶領下,首先來到了「大英展」知識小講堂。上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帶著可愛的小嚮導——變色龍「悠悠」為同學們介紹了「大英展」最有故事的一些展品。瞧,「悠悠」繪聲繪色的講述將同學們吸引的目不轉睛。

  左圖:古羅馬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右圖: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

「悠悠」變色龍是上海博物館「大英百物展」的教學卡通形象,通過變色龍不斷變換顏色,以「色彩」為線索,將百物展的文物串聯起來,令講解生動又有趣。

其實G4A的同學們都是有備而來喔。為了此次「大英展」之行,周老師已籌備了近三個月。為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周老師設計了一份包括音頻、視頻和閱讀在內的作業——閱讀大英百物展青少年版音頻導覽、觀看《糟糕歷史》和《大國崛起》視頻以及閱讀《埃及尋寶記》系列相關書籍。相較於傳統的暑假作業,同學們對這份作業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

開學後,同學們每天都對即將到來的參觀日期待無比,周老師會定期給同學們講解展品的故事。此次參觀中,博物館親子課程的老師也用獨特的視角帶同學們領略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參觀展覽之前,學生們獲得了一份「學習任務單」。

  同學們戴上橙色臂章,集體入場免去排隊苦等。

本次大英展的100件文物中,有9件來自中國,其中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青銅簋、元代的青花瓷盤、商周時期的鎛、唐代劉庭訓墓的三彩文官俑等等。

「感悟世界歷史,領悟中國文化,這與赫德培養全球化中國人的理念不謀而合,我想這也是一次開拓孩子視野,培養孩子全球化眼光的好機會。」參觀途中,周老師跟隨行的老師們緩緩道來。

全球文明,引燃求知慾

在博物館參觀過程中,赫德同學們井然有序的文明觀賞禮儀、認真的探索精神吸引了很多參觀人士的注意。

駐足在某個展品前,老師們不時便聽到同學們相互的探討,感嘆聲也是不絕於耳。「我對天文和考古越來越感興趣了!」一次「大英展」的體驗,將孩子引入了探索新世界的大門,這真的是最令我們欣喜的結果。

  我們要進館啦!

  咦?為何沒有精美的展品圖呢?

因為展館內禁止拍照,學生們觀展也不忘看展禮儀哦!

更令老師們驚喜的是,有的同學反覆聆聽了100件文物的語音導覽,希望更透徹地了解100組文物後的200萬年浩瀚人類歷史;有的同學憑藉自己的記憶,為自己喜歡的展品畫了幅肖像畫;有的同學用稚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參展後的感受……

學生觀展記錄

G4A學生觀後感:

我覺得今天豐富多彩!不但有趣還學到了好多知識。我們了解了關於古羅馬、古希臘和古埃及的事。我最喜歡北美的菸斗和埃及的化妝調色板。

菸斗有著精美的雕工,上面是一隻動物下面是一個滑板一樣的石板,可以用來吸菸。可愛的埃及人總是愛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他們把化妝用的調色盤做成動物的樣子。

今天我們了解了很多人類歷史上的文物,真是別有意義的一天。

Today we had alot of fun! But not just having fun, we learned many things that wecan’t learn from school.

We learned manythings about ancient Egypt, Greece and Rome. My favorite is pipefrom North American and make-up plate from Egypt.

The pipe has abrilliant carver. There is an animal on the top and underneaththere is a board like skate board which has a hole that let yousmoke.

The cuteEgyptians, who always like to be beautiful and perfect, made themake-up plates like animals.

We learned andknew many things about human history. I think today is not just amemory but a story in our heart.

——G4A Rita

觀展後,學生們製作了豐富的總結小報,各自討論最喜歡的展品,及原因和背後的知識。

大英百物展用100件文物講述了人類的文明史,讓我們站在全體人類文明的高度上去認識不同文明間的碰撞和影響、借鑑和互補。

如G4A班學生所言:「Todayis not just a memory but a story in ourheart.」赫德G4A的同學們,用知識和可貴的探索之心,與世界的連結又進了一步。

相關焦點

  • 一座博物館看遍人類200萬年歷史,館藏800萬件,木乃伊是鎮館之寶
    我們在外旅遊,很多地方的博物館肯定會成為一些遊客的首選。為什麼?因為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俗,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博物館保留著當地特色的古老文化和歷史。但是你能想像一個博物館,在那裡你可以了解人類200萬年的歷史嗎?
  • 北京赫德學校課堂觀察日記 春天裡的數學課
    原標題:北京赫德學校課堂觀察日記 春天裡的數學課數學家說,如果說語言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心聲,誘導人們的情感與了解,那麼數學就反映和揭示了造物主的智慧,引導人類的好奇、自尊和願望去認識真理,啟發想像與推理。那麼,數學和一塊菜地會有什麼樣的聯繫呢?近日,在北京赫德"種植中的數學"課堂上,孩子們就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種菜嘗試——怎樣種好一塊長3米寬2米的菜地。
  • 上海赫德學子斬獲未來之城大賽全國特等獎
    就算"自然災害"帶來了乾旱,人類也毫不畏懼。事實上,這是上海赫德雙語學校的孩子們第一次參加類似賽事,完全零經驗的他們與眾多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相比,並不佔很大的優勢,但誰也沒有想到能走得這麼遠,成為一匹當之無愧的黑馬。四個月,一場比賽,一份成長上海赫德雙語學校G5A Ethan同學的媽媽,是此次帶領孩子們參賽的家長之一。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
    原標題: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人民時評)   如何讓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的中國,倚靠文化優勢來提升軟實力、提升國民素質?肩負傳承文明薪火重任的博物館,責無旁貸   5月18日,這個曾被民間當成「我要發」的聚財「吉日」,其實是頗具文化含金量的「國際博物館日」。   這一節日設立於1977年。
  • 上海昆蟲博物館
    上海昆蟲館一瞥    概況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昆蟲學科普教育基地」,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該基地以原上海昆蟲研究所昆蟲標本館為依託,設有固定昆蟲學科普教育展示場所,有所級領導主管,有昆蟲專業工作人員從事「昆蟲學科普基地」的日常工作。  中國科學院上海博物館的前身為法國神父韓伯祿(P.M.Heude)創辦的原震旦博物館(Museum Heude)昆虫部。解放後被中國科學院接管,近50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收藏館。
  • 《大英博物館》:這4件藏品代表了200萬年前的人類
    01 奧杜威石制砍砸器1931年,年輕的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在大英博物館的贊助下,踏上了非洲探險之旅。就像在無邊沙漠裡看到人造的石堆一樣驚喜,他在奧杜威峽谷(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的巖層裡找到了人手塑性的石頭——奧杜威石制砍砸器。隨後的地質勘探證明,砍砸器所在巖層約有200萬年歷史。
  • 上海電影博物館「透視鏡」微課堂直播,帶你踏上電影之旅|品質生活...
    上海電影博物館重新開館以來,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觀眾來參觀打卡。上個月,博物館已經推出了「芳菲五月天」的特別策劃,活動貫穿整個五月。如今,精彩活動仍在繼續,六月將繼續這場美妙的電影之旅。其中,SFM「透視鏡」微課堂直播作為「品質生活直播周」的活動之一,今天在嗶哩嗶哩直播間線上為觀眾踏上了電影的深度之旅。
  •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上海昆蟲博物館開展「走進昆蟲博物館」實踐活動 2016-12-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2月8日,來自於上海市徐匯區建襄小學的200餘位小朋友帶著對昆蟲世界的嚮往和疑問來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昆蟲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站在上帝視角,欣賞人類文明!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大英博物館,大概非「浩瀚」莫屬。 這裡擁有藏品800多萬件, 覆蓋全球各大洲的文明和200萬年的人類歷史,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 【博物學史密森尼博物館】史密森尼自然歷史海洋廳博物館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遊戲UI分享」 再點右上角「...」最後設為星標 看「遊戲UI分享」「博物標本篇」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海洋廳
  • 這4件寶貝記錄了人類200萬年的發展史,3件是物品,1件是人
    在公元1650年,厄舍爾大主教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了人類誕生的準確時間,那就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考古學家將人類的歷史追溯到了200萬前。在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我們挑選出100件,每5件分一個時代,共分成20組為讀者展開詳細的介紹。
  • 人類起源於青藏高原?人類社會歷史將增加1200萬年?
    又說美國某生物學家用基因技術分析比較,發現大約在直立人階段,非洲古人類從200萬年前開始,到5萬年以前,曾三次「走出非洲」,第三次「走出非洲」的古人淘汰了前兩次的,發展為今天的人。然而,目前青藏高原雖然難以進行考古挖掘,化石資料還比較缺乏,研究尚顯粗糙,但人類在青藏高原的進化線路,從拉瑪古猿(1500萬年前)開始——經印巴西瓦立克古猿(約1250萬年至850萬年前)——中國雲南祿豐古猿(1000多萬年前),甘肅武都古猿(1000多萬年前)——雲南昭通古猿(620—610萬年前))——雲南「東方人」( 今250萬年前)——重慶巫山人(200萬年前
  • 親密關係:動物如何影響了人類歷史?
    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動物以及它們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就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自古至今,動物既是人類的威脅和敵人,也是朋友和助手,人類與動物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甚至關乎到文明的興衰。
  • 200萬年頭骨化石出土,系人類祖先
    近日,考古人員在南非發現的一個200萬年前的頭骨,這一發現為人類起源與進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萬年的時間,足以破壞大多數化石的整體原貌,而考古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網友們表示,出土化石的照片根本就不像經歷了200多萬年的時光流逝,雖然是我們的祖先近親,不過長得也忒有「個性」了!不過,看過復原圖後,大家發現,其實羅百氏傍人跟我們乃至我們的祖先長得差不多,有網友感嘆:兩百萬年,彈指一揮間,大家的變化其實真的不算大!
  • 人類「表兄弟」現身南非,距今200萬年,它們看起來更像大猩猩
    我們都知道,當6500萬年前,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導致恐龍成為歷史,原本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哺乳動物,迎來了飛速發展進化的關鍵性時期。研究認為,大約20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並不是一個物種一代代延續下去,不斷「更新換代」,事實上,人類演化的過程中,出現過不少「表兄弟」。羅百氏傍人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化石研究,研究者發現,羅百氏傍人和人類的直接祖先一樣, 都是由南方古猿進化而來的,只不過人類的直接祖先——直立人一路演化到今天,而且羅百氏傍人卻很早就滅絕了。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原標題: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附照片)「生命長河」展區匯聚古今中外200餘件動植物明星物種  從外灘到靜安雕塑公園,上海自然博物館在150歲生日將近之際,悄然完成了從古老樸實到趣味時尚的轉變。本周日,自然博物館新館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對於期待已久的市民、遊客來說,這不僅僅代表著一座新館的落成,更意味著上海這座城市又有了一處全新的歷史、文化地標;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一架動力十足的引擎。
  • 泥河灣遺址人類起源或超200萬年 現人工石器(圖)
    通過地質、考古勘察和發掘,考古人員在照坡遺址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面,這個遺址是龐大的古人類活動場所。它的發現對泥河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及環境背景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通過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確認東部大田窪臺地為早期人類(距今200萬年至30萬年)活動的重要區域,為在泥河灣地區尋找出早期人類化石提供了新的線索,也為下一步考古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 上海自然博物館:馬門溪龍骨架旁添海洋生物標本(圖)
    均本報記者 張馳 攝  幽雅的靜安雕塑公園內,坐落著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常有路過市民詢問:新自博館啥時開放啊?昨天,上海自然博物館啟動內部調試運行,部分專家和小學生成為首批受邀測試者,記者跟隨他們進行了探營。據悉,該館計劃明年第二季度正式向公眾開放。  新館融合經典與時尚  在展示方面,新館與老館相比,究竟有何不同?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7月31日至11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 韓綜現藝人與大熊貓違規親密接觸,「滾滾」為何不能輕易摸?
    視頻截圖 11月5日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稱,就韓國愛寶樂園動物園違反大熊貓保護專業要求,組織演藝相關人員親密接觸大熊貓幼崽並製作娛樂節目一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去函該動物園,要求其立即停止此類行為,停止播放、傳播相關內容的視頻。 為何非工作人員不能與大熊貓進行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