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記錄過去 走向未來

2020-11-27 中國環境報

  在許多人看來,博物館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和最成功的社會機構之一。對於人類、國家、社會和個人而言,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博物館自誕生以來,在保護和傳承人類社會的多元文化和多彩環境,以及促進不同國家、族群間相互理解、共同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挪威畫家蒙克的著名畫作《吶喊》,其畫面背景紅藍相間,色彩有些奇異。但這樣的背景並非出自畫家的想像。據考證,類似的背景曾同時出現在不同畫作中。原來,《吶喊》中的背景來源是1883年倫敦的曙暮光,背後成因竟是當年印尼的喀拉喀託火山噴發。其實,地球從來都是一個村落,人類的命運也跨越國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緊緊相連。

  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在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16個國家舉辦文物展覽,這些大型展覽對於世界了解中國發揮了巨大作用。研究顯示,在改革開放之後,僅以河南博物院一地為例,在1978年到1997年間,其參與的出境展覽就多達24場,內容多以中國古代歷史為主;而同一時間內,河南博物院引入的展覽則有十餘場,內容涵蓋不同國家的歷史文物和藝術作品,這也極大拓展了國人對於世界的認識。

  從國家層面來說,博物館保存一個國家合法性的物證。阿富汗飽經戰爭磨難,戰時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在博物館簡陋的大門上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文化和歷史的延續,讓國家保持生命力」。為妥善保護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藏的一批國寶,阿富汗人採取了讓國寶在世界各地巡展的方式,可謂用盡苦心。

  博物館守護著歷經滄桑存留下來的珍貴遺產,這些遺產最重要的不僅是關乎過去,而且說明著我們與現在、未來的關係。正如英國一位遺產學家所說的:「遺產不能僅僅理解為對存留至今的古物進行被動地保護,它還是一種將物、場所與實踐主動聚集起來的過程,其中,我們的選擇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在當代所持並希冀能帶進未來的某種價值體系。」

  從社會層面上講,博物館可以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博物館並非只是保存過去物證的場所,它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1888年美國史密森學會助理秘書長喬治·布朗·古德在談到博物館的作用時就說:「博物館不應該成為古物的墳墓,而是要成為新思想之策源地。」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說:也許未來就在面前,但當我們轉身,一樣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積累了雄厚的資源。只有能夠在這兩者之間從容地穿行,才能夠真正具有創造力。

  從誕生至今,博物館的定位、作用乃至形態一直處在變化之中,這種變化和社會的變化密切相連。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機械技術革命,與啟蒙運動一起,推動了近代博物館的誕生;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電力技術革命,與全球化一起,推動了傳統博物館的普及;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革命,與人工智慧一起正在重塑博物館的形態。由此帶來的變化最直觀地體現在博物館定義的變化上。在1946年、1951年、1962年、1971年、1974年、1989年、2004年、200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對於博物館的定義進行了多次修訂,這在其他學科裡是不多見的,反映出博物館與社會發展的脈動息息相關。

  在這樣的共識之下,2013年,國際博物館協會提出當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就很好理解了。時任國際博協總幹事朱利安·安弗倫斯如此闡釋這一主題:「博物館堅信自己的存在與行動可以以建設性的方式改變社會,因此,將『保護』這一傳統使命與培育創造力相結合,以實現博物館的更新和觀眾數量的增長,是博物館正在追求的變化。」

  從個人層面來說,博物館是公民終身進行素質教育的場所。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但是我們從來都不只是單獨地去看待一個事物,我們看到的始終是事物和自己的關係,而這種聯繫又會受制於每個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王國維在《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中說:「古雅之能力,能由修養而得之,故可為美育普及之津梁。」博物館就是美育普及的重要津梁,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博物館充實自己。

相關焦點

  • 博物館:記錄過去 走向未來(五洲茶亭)
    原標題:博物館:記錄過去 走向未來(五洲茶亭)在許多人看來,博物館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和最成功的社會機構之一。對於人類、國家、社會和個人而言,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博物館守護著歷經滄桑存留下來的珍貴遺產,這些遺產最重要的不僅是關乎過去,而且說明著我們與現在、未來的關係。正如英國一位遺產學家所說的:「遺產不能僅僅理解為對存留至今的古物進行被動地保護,它還是一種將物、場所與實踐主動聚集起來的過程,其中,我們的選擇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在當代所持並希冀能帶進未來的某種價值體系。」
  • Science:過去氣候預示著我們的未來
    Science:過去氣候預示著我們的未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已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並推動它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溫暖狀態。儘管這種增溫狀態在地球歷史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相似型,但過去的氣候——「古氣候(paleoclimates)」為理解全球變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 MR全息博物館重新定義博物館未來
    據了解,MR全息博物館將於2020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正式全球發布。MR全息博物館 科普教育的全新發展方向作為一家AR/MR領軍技術型企業,目前XIMMERSE在全球範圍內有效專利及專利申請已達220項。
  • 科學:在博物館隕石中發現的古代藍色晶體揭示了太陽熾熱的過去
    【科學:在博物館隕石中發現的古代藍色晶體揭示了太陽熾熱的過去】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46億歲的太陽年輕時非常吵鬧。研究報告的合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菲爾德博物館館長菲利普赫克說,這些冰藍色的晶體可能是我們太陽系中最早形成的礦物質。赫克在一份聲明中說:「太陽系中幾乎沒有什麼古老到足以證實早期太陽活動的程度,但菲爾德博物館收藏的隕石中的礦物質卻足夠古老。」
  • 美國四大博物館:世界著名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
    1、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館。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並與和其同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一起,構成了人類(或者叫做世界)過去跟未來的兩大交匯點,前者(大都會博物館)記錄著人類的(或者叫做世界的)過去,而後者(聯合國總部)則在描繪著或者說在規劃和展望著世界的或者說人類的的未來。
  • 敦煌未來博物館
    案例:敦煌未來博物館 品牌:騰訊公益x我是創益人x騰訊基金會 技術實現:createjs 亮點: 1.
  • 《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
    《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時間:2015-12-08 08:4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3》 讓人緬懷過去的美好時光 《博物館奇妙夜3》由於是好萊塢 羅賓威廉士遺作,還是內地2015年首部引進外國大片,備受影迷期待。
  • 微記錄一: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在發生,命運不可逆轉?
    不斷遠行的時光,當下每分每秒皆為過去式,從未來的角度看世界,過去的一切文明都只是曾經,我們就是某個世紀的古人。圖片源於網絡目前的我們雖然還無法超前遠行,但從愛因斯坦提出的引力波,個人有個大膽的猜想,當前人們的命運隨著遠古的引力波,在未來早已形成,我們只是歷史中的塵埃,未來時間的人或許是非人類覺察到的引力波,也許看到的已經是另一個宇宙的誕生
  • 物理學家證明過去,未來在同一秒內
    過去並未消失,未來也已經存在。物理學家對於時間的定義與概念,將顛覆你我的想像。現在,過去,未來可以處在同一片時空,同一秒之中!這些不可思議的概念,竟是來源於嚴謹的科學實驗與愛因斯坦。人們對於時間的疑問由來已久。歲月是把殺豬刀,砍你砍我也砍他。從古到今都有人想像過改變時間,但一次次的幻想與嘗試,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鐵律。時間不可逆也從不停留!
  • 利茲大學:過去是預測未來氣候的關鍵
    地球過去的這些時期涵蓋了很大範圍的溫度,降水模式和冰蓋分布。「為了提高我們對未來的氣候模型,它通過重建過去的這些溫暖的氣候,以測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如此迅速的轉變速度-快速變暖地球過去的發作與大規模滅絕有關。「我們的地質檔案為我們提供了這些古老的高CO 2世界的詳細圖片。為了改進我們未來的氣候模型,重要的是通過重建過去的這些溫暖的氣候來測試這些模型。」
  • 利茲大學:過去是預測未來氣候的關鍵
    地球過去的這些時期涵蓋了很大範圍的溫度,降水模式和冰蓋分布。 「為了提高我們對未來的氣候模型,它通過重建過去的這些溫暖的氣候,以測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地球與環境學院的班傑明·米爾斯博士 該研究的合著者Mills博士來自 利茲地球與環境學院,並且是國際知名的Palaeo @ Leeds和Cohen地球化學小組的成員。
  • 建在博物館中的「未來學校」究竟有多神奇?
    近年來,「未來學校」開始成為教育界的熱詞。南京金地未來學校是江蘇省首批唯一入選教育部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的聯盟學校,是未來學校辦學的改革試點校,這也讓這所學校從辦學一開始就自帶光環。那麼,南京金地未來學校何以是一所真正的未來學校?何以成為未來學校的標杆?
  • 華強北博物館 「科技與未來」首秀開啟
    活動以「科技與未來」為主題,圍繞科技與生活,通過競技體驗、對談講座的趣味形式,喚醒聽眾的「超能力」。此次活動由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華強北博物館主辦,深圳合尊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在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不管是地球大陸的分裂,或者是地球氧含量的變化,又或者是太陽活動改變了地球溫度,都會讓地球環境發生惡化。地球為什麼會出現生命?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地球就會生命並且延續至今。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可能永遠適宜,隨著地球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未來很可能就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在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不管是地球大陸的分裂,或者是地球氧含量的變化,又或者是太陽活動改變了地球溫度,都會讓地球環境發生惡化。地球為什麼會出現生命?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地球就會生命並且延續至今。但是地球的環境不可能永遠適宜,隨著地球溫度和環境的變化,未來很可能就會出現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物理學家證明過去和未來在同一秒內
    過去並未消失,未來也已經存在。物理學家對於時間的定義與概念,將顛覆你我的想像。現在,過去,未來可以處在同一片時空,同一秒之中!這些不可思議的概念,竟是來源於嚴謹的科學實驗與愛因斯坦。形成一段記錄這三個物體的時間流。而如果我們有個非常牛的相機。可以同時拍下整個宇宙的瞬間。這些照片組合起來便是整個宇宙的時間流。
  • 吳國盛:愛因斯坦勸人看淡生死,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幻覺
    吳國盛:愛因斯坦勸人看淡生死,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幻覺 2020-11-04 0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記錄動物世界 休閒模擬《動物博物館》登陸iOS平臺
    記錄動物世界 休閒模擬《動物博物館》登陸iOS平臺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5-11-30 分享到:
  • 了解過去,探索未來——化石的形成
    了解過去,探索未來,一直是人類熱切追尋的科學內容,而化石是打開生命起源、生命演化奧秘之門的一把鑰匙。研究人類自己的歷史主要依靠的是古人遺留下來的文物和文字,因為有了文字,人們就可以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後人就可以十分清晰地從書本裡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如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等。那麼,研究還沒有人類文字出現以前的生物,比如絕滅的恐龍、人類的起源等等依靠的是什麼呢?
  • 愛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過去」,歷史悠久的像一條河,綿延流長,豐富的文化是一幅幅美好的畫卷!置身博物館的歷史長廊前,我感嘆我們古老的祖先: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是他們用智慧,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來繪製。我們,現在,站在博物館的歷史長廊前驚嘆!感動!心靈的震撼!中國上下五千年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經歷了24個朝代,她的故事用再多的文字也描述不完!我愛您,我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