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上古神獸之饕餮,四大兇獸之一,有何玄機!

2020-12-03 遊遊精彩

2002年中國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件文物

在這些文物當中有這麼幾件

商朝的司母戊鼎和嵌綠松石象牙杯

西周的利簋、何尊、大盂鼎和大克鼎

當我們把這幾件文物放到一起

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

這些商周時期的文物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圖案

饕餮紋【taotie】

饕餮紋是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之一

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有一個巨大而誇張的面部

沒有身體

看起來兇猛莊嚴

透著一種神秘而肅穆的氣氛

非常的有威懾力

為什麼它只有頭部沒有身體呢

關於饕餮

有這麼一個傳說

據說它是一種非常殘暴貪婪的野獸

被人們列為上古四大兇獸之一

因為太貪財貪吃了

見到什麼就吃什麼

最後居然連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

只剩下了腦袋

這個傳說似乎很好的解釋了

為什麼饕餮紋只有面部而沒有身體

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我們知道

周鼎屬於禮器

主要用於祭祀和殉葬

禮器上所鑄的圖案都是和主人的身份等級相稱的

如果真如傳說中那樣

饕餮是一種兇獸

古人為何在這些莊嚴而神聖的器具上刻上這麼殘暴的兇獸呢

有一種解釋說

最初人們只是為了警示世人

不要太過貪婪

後來由於饕餮紋莊嚴肅穆的形象

逐漸被帝王貴族逐漸當作了權利、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用來威懾子民

但如果我們認真想一下

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最基本的一個問題是

我們為什麼把這個圖案叫作饕餮紋呢?

在這些青銅器上並沒有刻著饕餮二字

在商周時期的文字記載中我們也並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說明

但是在戰國末期(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中

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周鼎著饕餮

有首無身

食人未咽

害及其身

這條記錄向我們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

周鼎上的有首無身的紋飾就是饕餮

第二

饕餮是一種吃人的惡獸

這條記載正是學術界饕餮紋名字的來源

但是這裡有兩個疑點

一、按年代來說

這個記載算是後人對前人行為的解釋了

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找到與之佐證的文物或其他記載

所以這裡面有多少的主觀臆斷

可信度又有多少?

二、由此可見在戰國時期人們認為饕餮是一種吃人的兇獸

也就是說商周以前和商周以後

饕餮都是兇獸

偏偏在商周時期饕餮是作為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這似乎也說不過去

所以

按照常理推斷

這兩條重要的信息至少有一條是很可疑的

如果說饕餮是一種惡獸

那麼周鼎上的獸紋很有可能就不是饕餮

如果周鼎上的獸紋是饕餮

那饕餮最初可能並不是一種兇獸

而是神獸

《呂氏春秋》中關於饕餮吃人的記載很有可能是主觀臆斷

那這些獸紋到底是什麼

饕餮又是什麼呢

帶著這些問題

我們來追溯一下饕餮最初的樣子

2016年張藝謀導演執導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城》

電影就是一個圍繞饕餮展開的故事

講的是長城以北饕餮這種野獸泛濫

人們奮勇抵抗

擊退猛獸的故事

如果我們翻看一下古籍中關於饕餮的記載

就能發現

影片中張藝謀導演盡力還原了古人描述的饕餮的樣子

饕餮

獸名

身如羊

人面

目在腋下

食人

這是《神異經》中對饕餮的描述

《神異經》是一本模仿《山海經》的書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這一描述

就是來源於《山海經》

在山海經的鉤吾山上我們也看到過一種叫狍鴞的異獸

山海經對它的描述是

其狀如羊身人面

其目在腋下

虎齒人爪

其音如嬰兒

名曰狍鴞

是食人

這個描述基本與《神異經》中相同

但是它的本名叫狍鴞

為啥變成了饕餮呢?

這就要問問史上《山海經》第一評論員了

他就是東晉的郭璞

它在注釋狍鴞的時候寫道

為物貪惏

食人未盡

還害其身

像在夏鼎

《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郭璞這麼說有什麼根據嗎

在我看來是沒有的

郭璞只是開了個腦洞就將饕餮和狍鴞畫上了等號

但是他這一條注釋卻給了饕餮一個肉身

由此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饕餮的形象

這樣

戰國末期(成書於先秦)的《呂氏春秋》將饕餮定義為一種食人的兇獸

東晉的郭璞又將《山海經》中狍鴞直接描述為了饕餮

從神話的角度來講

這是無可厚非

因為神話形象本身就是代代相傳不斷演變的結果

但如果我們非要知道饕餮最初的樣子

郭璞的這個等號就讓我們真的無法接受了

既然叫饕餮

《山海經》中為什麼不直接用饕餮這個名字

還多此一舉的想了另外一個名字

另一點就是郭璞的注釋中

食人未盡,還害其身

這句話並不是出自《左傳》

而是出自《呂氏春秋》

這有什麼區別嗎

區別太大了

我們來看一下《左傳》中是如何描述饕餮的

《左傳》成書於春秋時期

是我們能找到的關於饕餮最早的記載

所以它不受《呂氏春秋》的影響

更不會受郭璞的影響

《左傳》中的描述是這樣的

意思是說

在黃帝時期

有個叫縉雲氏的氏族

族中出了一個不才子

特別貪吃無德

天下人非常的憎惡他

就常常把他和三兇相比

還給他起了個惡名叫饕餮

這裡的三兇分別是

帝鴻氏家的不才子「混沌」

少皞氏家的不才子「窮奇」

顓頊氏家的不才子「檮杌」

不錯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兇獸

所以最初的饕餮其實並不是指一種野獸

而是給氏族不才子的一個惡名

正如《說文》中解釋的

貪財為饕

貪食為餮

可以說我們現在認識的兇獸饕餮

是從《呂氏春秋》之後

文人學士們你一筆我一筆重新塑造的一個形象

既然饕餮不是野獸

那青銅鼎上的紋飾到底是什麼呢

難道是另一種我們尚不知道的神獸嗎?

除了《呂氏春秋》中的描述

我們翻遍商周時期的文字記載

也沒有找到關於這個獸面紋飾直接的描述

但是在更早期的文化中

我們卻找到了些許線索

時間回到1936年

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昕更

在老和山一帶進行考古工作時

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

和他的家鄉良渚一帶常見的出土器物非常相似

之後經西湖博物館的同意

施昕更於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間

在良渚一帶進行了三次試挖掘

並逐步發現了多處古文化遺址

正是由於他的這次嘗試

人們拉開了一個新的文化遺址考古的序幕

這就是距今約5300年到4000年的良渚文化遺址

就在去年的7月份

良渚文化遺址還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當時由於日軍全面侵華

考古工作曾一度中斷

作為研究良渚文化的先驅

施昕更卻在1938年因患猩紅熱病逝

當時他年僅28歲

後來考古工作仍然陸續進行著

但是直到上世紀70年代

良渚文化的考古工作才有了重大進展

當時在江蘇地區挖掘出了完整的良渚大墓

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其中有33件玉琮

而我們的線索就出現在這些玉琮上

玉琮是良渚玉器中體積最大

工藝最精湛和最具權威性的玉器

是用來敬天的禮器

它的造型是內圓外方的筒形

中空部分被認為是連通天神與地神的通道

所以有通神的功能

考古人員發現

這些玉琮表面都刻有獸面紋

其中有一部分紋飾是人獸合一的形式

最具代表的就是一件於1986年在反山12號墓出土的玉琮

它重達6.5千克

被稱為玉琮王

除了體積和重量最大之外

它也是唯一一件在中間豎槽上刻有紋飾的玉琮

上面的紋飾是良渚文化中一個非常典型的圖案

如果我們只看圖案的下半部分

它是不是像極了商周青銅鼎上的「饕餮紋」

在這樣一件玉綜王上刻下的圖案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一定是意義非凡的

因此這個圖案後來被稱為良渚神徽

很明顯圖案的上半部分應該是一位神靈

而下半部分就是神靈駕馭的神獸

由此我們猜測

圖案表達的意思應該是神靈駕著神獸從天而降

而神獸突出的雙眼

以及誇張的面部

呈現出了與「饕餮紋「幾乎相同的神秘與威嚴

我們知道文化是會傳承和相互影響的

除了良渚文化

在其他一些史前文化中

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類似的圖案

那商周時期的獸面紋飾會不會是這些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呢

與周朝之後人們主觀臆想的饕餮相比

我更相信這些不會被篡改的文物

所以這些獸面紋的真身

很有可能是一個神獸

而非兇獸饕餮

《山海經》中青丘九尾狐,曾經是大禹之妻,夏朝被推翻她去了哪裡

《山海經》的驚奇:世界盡頭的深淵——歸墟 發生過驚天故事

世界「第二個古埃及」之全面了解殷墟的前世今生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十大神獸,以及四大兇獸閃亮登場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十大神獸和四大兇獸。上古十大神獸上古十大神獸是指《山海經》中記載的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這些神獸在上古遺留的青銅器皿上也有雕刻。它們就是書中記載的四聖獸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以及黃龍、應龍、勾陳、騰蛇,還有兩個融合為後來陰陽八卦的太陽燭照和太陰幽熒。
  • 上古四大神獸都和四大兇獸,你覺得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中國上古四大神獸都和四大兇獸,你覺得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四大神獸:西方白虎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白虎是西方的保護神,主殺伐。《山海經·西次四經》指明了白虎的存在:「又西二百二十裡,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白虎具有闢邪、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神力。在民間,白虎一般預示著兇神、兇煞。
  • 《山海經》四大兇獸:饕餮兇殘貪食,窮奇善蠱惑人心
    《山海經》四大兇獸:饕餮兇殘貪食,窮奇善蠱惑人心1、饕餮饕餮相傳是龍的第五個兒子,根據《史記》詳細記載了饕餮的來歷:饕餮乃縉雲氏之子,更是一種神秘怪獸又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北三百五十裡,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這是饕餮更早的記載,「狍鴞」指代饕餮2、窮奇窮奇是少昊之子,蟜極之弟,後成為四兇之一。
  • 《山海經》異獸錄,四大兇獸:饕餮、窮奇、檮杌、混沌
    不知道大家對於山海經中的異獸,有什麼了解?其實山海經除了什麼龍的九子什麼的還有四大兇獸!四兇,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四兇在左傳和史記中均有記載,但是內容卻不盡相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 上古四大兇獸與四大神獸,個個本領高強,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上古四大兇獸與四大神獸,個個本領高強,誰是你心中的第一?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四兇,分別是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而四大神獸是古代中國傳說的神獸,分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它們個個本領高強,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 《山海經》中的上古四大兇獸,性情兇悍,恐怖如斯也可以萌萌噠!
    文/《山海經》中的上古四大兇獸,性情兇悍,恐怖如斯也可以萌萌噠! 《山海經》是一本上古神話經典,它記載的上古兇獸,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版本。《山海經》裡的「上古四兇」是饕餮、窮奇、檮杌和混沌,它們分別對應著「上古四象」:青龍、白虎、玄武和朱雀,屬於邪惡力量的代表。
  • 扒一扒《山海經》中的神獸與兇獸,總有一隻你會喜歡
    這些「神寵們」的原型在古籍《山海經》中可都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今天六石帶大家來深扒一下,那些《山海經》中威風凜凜的神獸!在《山海經》記載的神獸中,六石認為鳳凰當之無愧為上古第一神獸。麒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古代,麒麟是聖獸的象徵,意喻著祥瑞之兆和美好生活的來臨。在《山海經》的《海外西經》是這樣記載的:「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喬木,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
  • 四大神獸有哪些是怎麼死的 青龍和兇獸饕餮是什麼關係
    在上古時期,中國民間和傳統文化中,都有四大神獸。那麼這四大神獸都是由哪些神獸組成的呢?和四大兇獸又是什麼關係呢?最後四大神獸是怎麼死的呢?    四大神獸其實指的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四大兇獸是饕餮、混沌、檮杌和窮奇。
  • 《山海經》五大食人異獸:四大兇獸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經》五大食人異獸:四大兇獸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在《山海經》中記載,有一個長著四個牛角、人的眼睛、豬的耳朵的野獸叫作諸懷。據說這個野獸的聲音像大雁一樣,它是一個會吃人的怪獸。從遠處望去,感覺它就像是一個豬,只是走進之後才發現,它的頭上有牛的犄角。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這樣一種怪獸,它的叫聲就像嬰兒啼哭一樣,聽起來非常嚇人,它的頭上有三個鳥,而且有犄角,這三個鳥看上去就像雕一樣,但實際上它是並不屬於鳥類。它還有一個像豹子一樣的臉,在《山海經》中將這樣的怪獸叫做蠱雕,是非常兇猛的一種怪獸,但是在大家的口中所傳的並不是很多。
  • 《山海經》:上古四大兇獸,其實映射的是四種人性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歡迎收看《山海經》系列第11期。我曾經在第八期講到了饕餮的原型,受粉絲的要求,本期為大家還原上古四大兇獸的原型特徵和引申的寓意。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的上古四大兇獸,其實只不過是堯舜二帝時期的幾個諸侯首領,大家可以理解為"四大惡人",當然他們遠比金庸老爺子筆下的惡貫滿盈、無惡不做、兇神惡煞和窮兇極惡更是兇惡得多。混沌《史記·五帝本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渾沌即混沌,我們可以看出混沌是帝鴻氏血脈,黃帝為有熊國君,號有熊氏。
  • 《山海經》的四兇之一饕餮,有可能是這種動物,專家:基本上相似
    山海經四兇之一的饕餮,有可能是非洲的這種動物,專家:基本相似山海經就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一本奇書,書中的記載可謂是包羅萬象,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內容,所以其中有很多內容是後人所不理解的,就是認識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虛構出來的書,現在都不是真實的事情
  • 上古兇獸有多殘暴恐怖?Q版漫畫告訴你、奶兇的樣子太「可怕」了
    而從《山海經》中衍生出來的上古兇獸,一直讓人家視為怪物和恐怖的化身,甚至出現了不少影視作品中,去年的國漫電影《風語咒》便出現了饕餮的身影。那麼上古兇獸有多殘暴恐怖?Q版漫畫告訴你、奶兇的樣子太「可怕」了!(畫師:杉澤,為畫師大大鼓掌鮮花!)饕餮(tāo tiè)首先出場的當然是我們最熟悉的饕餮兇獸了,而饕餮在我們現代人眼中也是貪婪的意思。
  • 上古傳說中的四大兇獸中混沌是什麼樣子?
    原標題:上古傳說中的四大兇獸中混沌是什麼樣子?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就有講到上古四大兇獸,它們分別是: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其中之一的混沌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混沌之所以會被稱為是神獸,同時又被稱為是兇獸,是因為記錄混沌的書籍不同,而在這些書籍中,混沌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在山海經中,混沌更多的是被描述成為神獸的類別,是一隻神鳥。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四大兇獸饕餮,原來是現實世界中這種動物,
    饕餮(taotie)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山海經》中記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paoxiao),是食人。
  • 饕餮的身份成謎,是上古兇獸還是龍王之子?真正的解釋卻讓人無語
    在中國的古代神話中,有四大神獸,相對應的也有四大兇獸。這四大兇獸分別是饕餮、窮奇、檮杌、混沌,這四位在傳說中那叫一個兇惡啊。不過四大兇獸中的饕餮身份就有些謎團了,起因是有傳說饕餮也是龍王九子中的一個。而之前大熱的電視劇《天乩之白蛇傳說》中,饕餮這個角色就是龍王的兒子。饕餮作為上古的兇獸,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都是兇惡無比。再加上饕餮還有一個貪吃的名頭,見啥就吃看起來也不是什麼好的。不過龍之九子好像都沒什麼好名聲。比如傳說中的睚眥必報中的「睚眥」就是龍王九子中的一個,這個成語也不是什麼褒義詞,饕餮所過之處也都是片甲不留,不管是什麼都被吃了個精光。
  • 上古兇獸天團!漫畫版饕餮神獸,中國神話與二次元文化的精妙融合
    山海經,一部富有中國神話傳說的最古老奇書。在《山海經》這本書中,主要記載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各種文化知識,包括地理、祭祀等文化,同時還包含了我們小時候最感興趣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甚至我們既害怕有好奇的九頭相柳、食人饕餮,都在這本書中有所記載。
  • 上古四大兇獸之一的「饕餮」長什麼樣子?它又代指什麼呢?
    饕餮,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相傳為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饕餮紋有一種說法是,饕餮原是龍的九子之一睚眥,那麼」饕餮「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有關饕餮形體的描述,古書中有很多記載,【山海經】說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神異記·西荒經】中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 讓古人聞之色變的兇獸——饕餮,原型就在身邊,竟是這麼可愛!
    千年前,由於「愚昧」,古人類對各種自然現象無法解釋,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將精神世界現實化,將自己身邊的事、物神化,於是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神獸」,它們形態各異,可能虎頭,蛇尾,鹿角……它們能力千奇百怪、能夠呼風喚雨。今天來介紹一個「吃貨」神獸,自己它的原型—饕餮。
  • 山海經裡排名不高的上古神獸,卻是志怪小說裡的常客
    而書中記載的各種各樣的上古神獸,即便是對於深處現代的我們,也依舊樂此不疲的深究著上古神獸的傳說。在這其中有一種神獸叫做饕餮,論戰鬥能力,在書裡的排行可能連前五的到不了,但是它卻非常受志怪小說作者的青睞,仿佛提到上古時代,若是沒有提到饕餮,就仿佛遺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它跟人類的關係真的就如此緊密嗎?
  • 《山海經》中的上古四大兇獸,性情兇悍,可兇可萌!
    文/《山海經》中的上古九大兇獸,性情兇悍,可兇可萌! 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 《山海經》是一本上古神話經典,它記載的上古兇獸,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