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都是怎麼流落到海外的?

2020-12-03 此觀東方既白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無數獨具中華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青銅器,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對中國及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海外很多藝術機構都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翁萬戈先生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拍攝到的青銅器,囊括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等時代,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種類,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近代從國內流落到海外的。

戰國 錯銀盤龍紋帶蓋鼎 高15.1cm 寬17.9cm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藏

近代,隨著中國國門被打開,外國人蜂擁而至,大肆搜羅、買賣我國各類珍貴文物,致使文物開始大量外流。另外,國內一些古董商人為了私利,把文物販運出境,出售給歐美、日本等地的一些收藏機構和商人。有很多著名的重器,都是經由他們之手賣到國外的。這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物外流的高峰期。這些文物,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渠道獲取的:一是戰亂,外國軍人從國內各地掠奪走的; 二是盜墓者、不法分子在各地盜掘的;三是收藏世家祖傳的,後又由於種種原因,把文物進行抵押、出售;四是從清宮中流落出去的。

商 人面盉 高18.1cm 口徑12cm 寬20.8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到了民國時期,古玩業繁榮,文物交易火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古董店鋪林立,買賣興隆,這就刺激了古董商販對文物的制假、作偽活動。

商代晚期 虎食人卣 高35.2cm 寬23.3cm 長23.6cm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藏

臨近一九四九年,有些外國商人、收藏家在國內四處搜集的文物,還沒有來得及運出境,就被政府截獲;而國內古董商囤積的大量文物也被政府沒收,後來,這些文物大部分都轉交到了故宮博物院收藏。

西周初期 四出戟鳳鳥紋卣 高35.5cm 寬22.8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現今,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藏的青銅器,以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法國賽努奇博物館、集美博物館,日本泉屋博古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處的藏品最為精美,有些珍品可謂空前絕後。人面盉、象尊、虎食人卣、鳳鳥紋卣、榮子方彝、四耳簋、善夫克、獸面紋瓿等器就是其中的代表。

商 獸面紋瓿 高54cm 寬49.5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繁盛於夏商周時期,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造型莊重華麗,紋飾精湛優美,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銘文內容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文字發展演變的珍貴資料。那麼,夏商周三代的典型青銅器都長啥樣?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青銅器成秋拍重頭戲 專家:高古收藏潛力無限
    圖為上拍青銅器的資料圖片  本月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將舉行數場中國青銅禮器專場拍賣,預展中幾十件先秦青銅器引起了國內外藏界的極大關注從日前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一件傳世青銅重器,到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在九月拍賣季中紛紛推出中國青銅器專場,青銅器無疑成為今秋藝術市場上的重頭戲之一。  紐約蘇富比這場青銅器專場拍賣的來源——國際著名東方藝術品收藏家朱利思·艾伯哈特於2012年去世,他一生中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建立了首座私人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一般認為,中國的青銅時代結束於戰國中晚期。]然而這一時代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中國青銅器鑄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鐵技術發展的影響下,青銅鑄造業出現了新的技術和工藝,青銅器的鑄造和使用一直到漢代才逐漸衰弱,銅鏡和錢幣的鑄造作為專門的工藝還繼續存在。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青銅器則是由青銅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傳統觀點認為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
  • 中國古代青銅發展史
    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在全世界出現了幾個青銅文明的中心,中國是其中之一。所謂青銅是指銅加上錫或者鉛等等金屬的一種合金。青銅器的製作方法:一種是鍛打法。因為金屬它有延展性,在它將要冷卻還沒有冷卻的時候,可以用錘等工具去鍛打它,塑造人們想要的造型。
  • 中國科研團隊建立古代青銅器產地研究資料庫初具規模
    鄖縣喬家院墓地出土青銅器。羅武幹課題組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司母戊(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乳釘紋青銅爵……在博物館展出的造型精美的古代青銅器頗受觀眾矚目。不過,這些青銅器的出土地並不一定就是產地,它們的產地研究也是考古學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青銅器上鑄出的文字,也是先在範上做好的。過去收藏家曾藏有一件西周期卣蓋的內範,上面有突起的兩行文字,即其實例。中國古代青銅器又有用失蠟法鑄造的。失蠟法是用蠟做成內模,古稱蠟樣。蠟樣可以做得極為精細,受熱後蠟即熔化流出,從而避免取模的困難。此法便於製造形狀複雜的器物。長期以來,學術界以為先秦沒有失蠟法。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館藏 東周饕餮紋鼎鑑範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
  • 流落海外近400年的家族,拿族譜到中國尋根問祖,最終認祖歸宗
    而在這樣的團圓之日裡,卻有一些海外遊子在思念著老家的土地,他們只能把相思寄予在一輪明月中。在外流落的田好謙老人的後代田氏子孫,他們畢生的心願就是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中,而在田氏流落海外近400年的時間後,這個願望才終於得以實現。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原標題: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塊範法和失蠟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
  • 那些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
    我國還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流落海外,遲遲不能回歸故土。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1924年華爾納從敦煌盜走的唐代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歷代帝王圖》: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作為唐朝人物畫的最高水平之一,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寶藏四方》首場直播預告: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解密最早的...
    首期直播,騰訊新聞聯合寶雞新聞網,將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在這裡,將帶你雲賞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重器之一何尊,解密最早的「中國」。這件國寶是「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以收藏、研究、展示青銅器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香港中環古董街荷里活道有一家專營青銅器的「日本陳」,老闆手裡有許多早年間流散海外的青銅器精品。「日本陳」告訴馮毅,目前全世界真正懂得這些精品青銅器的只有三個人,臺灣的曹興誠,比利時的「吉賽爾」,英國的「埃斯·肯納奇」。而中國內地除了保利藝術博物館之外,夠實力、又懂得青銅器精品的私人藏家一個都沒有。
  • 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令人讚不絕口,很多人卻與另一種類混淆
    我們現在去首都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會發現館藏精品文物之中,有一件青銅器非常醒目。它叫做伯矩鬲,1974年在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這件青銅鬲非常精美,上上下下的鬲身上鑄造了大大小小7個牛頭。怎麼叫做鬲?鬲又是什麼東西,有些什麼作用?其實,這就牽涉到鬲和鼎的區別了。鼎原本是最常見的古代食具,一般為三足圓鼎或者四足方鼎兩種形式,可以往裡面放水和肉類,下面則點著柴火加熱。在中國的青銅時代,鼎成為了最為重要的禮器,甚至與使用者地位掛鈎。那什麼是鬲,很長時間以來,學者都將它列為鼎的一種,並從中分出來。
  • 中國古代帆船模型及其製作寶典
    :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船模研究》的書稿,深深地吸引著我。在這許許多多的國際博覽會上,時常會有我國的帆船模型參加展出,從而,我國的一些古帆船模型就流落、漂泊到異國他鄉。張巖鑫、梁二平做的這項研究表明,1904年參加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展示的中國古船模,就有125艘之多,這僅僅是一例。中國到外國的博覽會上展出中國的船模共計有10次之多。
  • 這位外國公主流落中國,皇室希望接她回國,她卻直接拒絕回去!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件奇事,這件事情發生在福建泉州,有專家發現一個古代錫蘭王子的後裔,流落在我們中國的泉州地區,於是就形成了搜尋小組展開緊急搜索,那這個王子究竟有沒有後人還存在於世呢?這件事到底怎麼回事呢?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 該國寶級青銅器造型奇特,現存於日本博物館,至今無人弄懂其含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古代文化歷史的傳承不僅僅只是靠人類的繁衍,還要依賴文物的傳承。文物既是一個國家歷史文明的傳承,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有力證據。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給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物寶藏。據記載,我國流失到國外的文物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西方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珍貴文物的存在,當然不僅限於西方國家,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博物館中也有我國的文物。在這麼多流落出去的文物當中,可以說有很多的國寶級的文物,在日本京都泉都博物館中,珍藏著我國一件非常奇特的文物,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觀。
  • 5大著名的青銅器文物,是你知道那幾個嗎?
    青銅器時期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文化時期,這一時期從夏商周到秦漢,橫跨了有兩千年左右的時間,青銅器在古代也稱為金,其實是紅銅與其他一些化學元素的合成反應,古人掌握了這項技術後開創了一個「青銅時代」在這期間就相應的產生了許多的青銅器產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歷史上5大著名的青銅器,你看看你知道幾個呢